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28937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隆中对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5分) gng( )耕 倾 tu( ) wng( )驾 存 x( ) 总 ln( ) sh( )敢 答案:躬 颓 枉 恤 揽 孰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这句话概写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答案:三顾茅庐 文言文阅读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2、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 (1)自董卓 已 来 ( ) (2)名微而众 寡 ( ) (3)挟 天子而令诸侯 (

3、) (4)利 尽 南海 ( ) 【小题 2】下面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则命一上将 将 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此殆天所以资 将 军 B则名微 而 众寡 /国险 而 民附 【小题 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4分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 4】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6分) 【小题 5】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 4个) 诸葛亮认为与曹操 “不可与争锋 ”的原因是 “ ”。 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 ”。 【小题 6】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什么的重要性?试从

4、文中找出相应词语作答。( 4分) 【小题 7】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请列举一两例来。( 4分) 答案: 【小题 1】( 1)通 “以 ”( 2)并且( 3)挟持、控制 ( 4)物资 【小题 1】 B 【小题 1】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 (竹篮、竹筒 )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 (酒水 )来迎接将军你呢 【小题 1】 (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 “霸业 ”的根基。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小题 1】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小题 1】人谋 【小题 1】草船借剑 空城计 【小

5、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字词的用法,比如 “已 ”为 “通假字 ”。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A、率领,将军。 B、连词,表并列。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注意 “孰、以 ”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 “夺荆益二州、外结孙权、联吴抗曹 ”三个方面来概括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曹操拥百万之 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来分析 “不可与争锋 ”的原

6、因,围绕 “内修政治,外结孙权 ”来分析遵循的方针。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人谋 ”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可。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所写的故事只要与 “诸葛亮 ”有关即可。 与顾章书(吴均) 仆( 1)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2)。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 3),孤峰限( 4)日,幽岫( 5)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 6)幽居,遂葺( 7)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8)。山谷所资( 9),于斯( 10)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1) 注释:( 1)作者谦称。( 2)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3

7、)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4)(限)遮断。( 5)幽岫幽深的山穴。( 6)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7)葺修建。( 8)又名竹米,隐士所食之物。( 9)资出产。( 10)这里。( 11)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非虚妄之语。 【小题 1】文中作者描写了石门山怎样的美景?(用文中语句回答)( 4分) 【小题 2】作者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 【小题 3】你对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请简述观点及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鸣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小题

8、 1】环境幽深,景色怡人,食源丰富。(答出两点给 1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 “霞、峰、云、溪、蝉、鹤、水、猿 ”等来概括石门山的美景。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围绕 “环境、食源 ”等角度来分析选择石门山为归隐之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 “对 社会的不满的一种表现;消极逃避现实 ”这个方面的内容来谈作者的归隐之举持何态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

9、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 、允之任也。 【小题 1】第 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的主要人物是 。( 2 分) 【小题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3分) ( 1)先帝不以臣 卑鄙 ( 2)恐托付不 效 ( 3)以伤先帝之 明 【小题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 “之 ”与 “败军之际 ”的 “之 ”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10、)( 4分) A咨臣以当世 之 事 B吾欲 之 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 之 手 D永 之 人争奔走焉 【小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 5】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4分) 答案: 【小题 1】刘备和诸葛亮 【小题 1】( 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 2)奏效,实现( 3)明见,英明 【小题 1】 B 【小题 1】( 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 2)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小题 1】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小题

11、 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典故人物的认知能力。围绕对 “三顾茅庐 ”故事的了解来谈典故中涉及的主要人物。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 的语境,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字词的用法,比如 “卑鄙 ”的古今义。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A、的。 B、到。 C、的。 D、的。例句中的 “之 ”为 “的 ”的意思,所以选 “B”。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时,除了注意 “布衣、躬、于、所以 ”等重点字,有时还要注意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保证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围绕 “报恩、忠诚、尽责 ”来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贤臣即可。 语言表达 诸葛亮如今已经成为了智慧的代名词。古今中外曾有许多与智慧有关的故事,诸如司马光砸缸、智取威虎山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表现智慧的事件。试自拟标题,用一两百字叙说一个与智慧有关的小故事,并与大家交流一下。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