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28989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何仉中学分校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5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情感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小题 1】用恰当的简句概括上面一段文章:( 3分) 【小题 2】仿写句子:( 2分)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用文字、或用音乐、 、 虽然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 、 ,那温柔深挚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答案: 【小题( 1)】例:母亲与我们紧密的关系。 【小题(

2、 2)】或用画笔;或用镜头;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句话是有中心句和分句构成,所以直接将中心句简练概括即可。“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 ”。 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个仿写句子需要上下句之间的连贯,需要注意前面的例句,短语结构应相同。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 2分) 世界水文专家协 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 “全世界至少有 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 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 ”中国水利部目前发出警告:

3、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 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 1 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第 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第 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答案: 语序不当,将 “每天 ”移至 “至少 ”之前。 成分残缺,在 “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 ”末加 “的危机 ”。 试题分析: 句属于多重状 语语序不当,多重状语正确的语序应是:表时间的名词或短语 +表处所的名词或短语 +表范围、程度、语气等的副词 +表情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表对象的介宾短语。根据这一标准, “每天 ”表时间,应该放到 “至少 ”的前面。 句

4、属于缺少宾语,应在 “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 ”末加 “的危机 ”。辨析修改病句是难度比较大的题型,必须要强化训练。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 2分) A吞 噬 ( sh) 媲 美 (b)牟 取( mu)干 涸 ( h) B 裸 露 (lu)缄 默 (jin)堕 落( du) 亘 古( gng) C挑 衅 (xn)狩 猎 (shu)猝 然( cu)琐 屑 ( xi) D 哂 笑 (shn)狼 藉 ( j) 愠 怒( yn)招 徕 ( li)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中 “媲美 (b)”应读 “媲美 (p)”

5、; B项中 “缄默 (jin)”应读 “缄默 (jin)” “亘 古( gng) ”应读 “亘 古( gn) ”; C项中 “狩 猎 (shu)”应读 “狩 猎 (shu)”,“ 猝 然( cu) ” 应读 “猝 然( c) ”。所以选 D。平日加强语音的训练。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 最恰当 的一项是( )( 2分) 专家建议,家长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切入点永远是如何 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自己来 孩子的改变。如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不是 “苦 ”,而是尽量 “苦 ”

6、 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A强化消解改变唤起 B改变唤起消解强化 C改变唤起强化消解 D唤起强化消解改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选填最恰当的词语,要从辨析词义入手,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填写。还可以采用将这四个词语分别填入,根据语感进行填写。日常训练重点:辨析词义。选填词语必须辨析备选词语的确切含义,弄清其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才能确认应选的词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2分) A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沿河风光带令各地游客赏心悦目, 流连忘返 。

7、B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 从容不迫 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C “嫦娥二号 ”的 成功发射,朝着人们 梦寐以求 的登月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D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 空中楼阁 ,是从 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中升华的全新概念。 答案: B 试题分析: “从容不迫 ”是一个褒义词,可从本文的语言环境分析,此处应为一个贬义词,改为 “强作镇定 ”。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相形见绌一视同仁随机应变左右逢原 B长吁短叹目空一切暗然失色再接再励 C众目睽睽悠游自在苍海桑田指日可待 D莫中

8、一是囊萤映雪人情练达胸有成竹 答案: D 试题分析:项中 “左右逢原 ”应为 “左右逢源 ”;项中 “暗然失色 ”“再接再励 ” 应为 “黯然失色 ”“再接再厉 ”;项中 “苍海桑田 ”应为 “沧海桑田 ”,所以本题选。 日平加强成语词语的书写训练。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8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在那袅袅的炊 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

9、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 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

10、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 。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

11、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 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

12、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小题 1】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 “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 2分) 【小题 2】文章第 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2分) 【小题 3】阅读第 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分) 炊烟是 【小题 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提示:可以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赏析。)( 2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 答案: 【小题 1】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小题

13、2】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深情回 忆中。 【小题 3】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意思对即可) 【小题 4】从 “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两方面回答即可。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 “房屋的脊梁上 ”、 “树梢的鸟巢旁 ”、 “胡同的拐角里 ”,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 “盘旋 ”、 “飘荡 ”、 “踱步 ”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的难度不大,只要找到答题区域,在原文中筛选即

14、可。所以就找到了 “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 ”“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文章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两个角度考虑: 1、结构; 2、内容。 段在写城市人对炊烟的忽视,炊烟只属于农村, 段就转入了关于炊烟的记忆,所以说 段是过渡段落。此题要审清题干,抓住关键词 “具体分析 ”四个字,不要仅写 “过渡 ”两个字,不必要的失分要控制住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15、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一个是让填写本段的中心句。从 段后面的具体阐发中,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 ”可析出这是写在外的游子的, “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可析出炊烟在游子心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本文的语言风格,可填写如: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考查的是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如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拟人的 修辞手法,这道题就转化为谈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题目。或者也可以赏析有表现力的词语,如 “盘旋 ”、 “飘荡 ”、“踱步

16、 ”等,这就转变成词语运用之妙的题目。赏析题不难,关键要确认赏析的角度,一旦确定题目就具体简单化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课内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 12分)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己。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 “腌蛋 ”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

17、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 “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 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 “空头 ”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 “朱砂豆腐 ”,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

18、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 “鸭蛋络 子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小题 1】 (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分) ( )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 的特点是什么?( 2分) 【小题 2

19、】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如画线句 给你的感受是 _。( 2 分) 【小题 3】画线句 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 _ 的语言美。( 2分) 【小题 4】画线句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 ”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 【小题 5】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节日的旧风俗正在逐步消失,你觉得可惜吗?对 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 2分) 答案: 【小题 1】 ( )质细而油多()颜色细而油多 【小题 2】语言自然,生动,信口而出,让人倍感亲切。 【小题 3】清新,典雅 【小题 4】、吱 ”字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同时也突出了咸鸭蛋油多的特点,让人垂涎欲滴

20、。 【小题 5】、可惜,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可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又有了不同的习俗。 【小题 1】 试题分析:小题( 1)原文就有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这样的句子。 “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 “腌蛋 ”一条 ”。 “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 “与有荣焉 ”。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可选出袁枚的说高邮咸蛋的特点。这道题关键是能审清题,然后从文章筛选句子解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作者好像在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为自己家乡鸭蛋 “鸣不平 ”,读起来让人感觉自然、有亲

21、切感,心口而出,无需矫饰。因此语言风格为:语言自然,生动,信口而出,让人倍感亲切。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所以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清新与典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 “吱 ”是一个象声词,使人觉得好像下筷子在扎鸭蛋,有一种动态感蕴含其中,又让人觉得高邮的鸭蛋油很多,否则就不会发出声音了,让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2、题本身不难,关键是掌握象声词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 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就是先定性,即同意题干的观点与否,然后回答理由。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与题干或文章中的观点保持一致,这样容易贴近文章的观点谈理由且不容易跑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5分)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

23、,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

24、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浩浩汤 汤 ( tng ) B 衔 远山( xin) C互相轩 邈 ( mio) D泠 泠 作响( lng) 【小题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 1)朝 晖 夕阴 ( 2)或异二者之 为 ( 3)猿则百叫无 绝 ( 4) 微 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 3】翻译句子。 ( 4分) (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小题 4】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的特点(用原文作答

25、)。 ( 3分) 【小题 5】乙文作者抒写了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以后“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的感受,甲文作者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 “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1)日光 ( 2)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3)停止( 4)没有 【小题 3】( 1)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 。 ( 2)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小题 4】雄伟(或:壮阔、横无际涯) 听觉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小题 5】乙文作者所写 “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的感受是一

26、种设想,以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甲文中作者以迁客骚人的或喜或悲的 “览物之情 ”,表达了自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阔大胸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思想境界。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中 “汤 ( tng ) ”应读为 “shng”,所以 A项有错误。要注意此篇课文后面有注释,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 “晖 ”是一个重点实词,意思是 “日光 ”在这篇课文中 “景 ”的意思也是“日光 ”的意思,要加强辨析记忆。 “为 ”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语,此处的解

27、释比较特殊 “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要联系上文的内容解释。 “绝 ”一词多义,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判断或加强记忆。 “微 ”需要加强记忆,是否定词 “没有 ”,课后有注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1)句翻译要注意 “予 ”当 “第一人称代词,我 ”和 “尝 ”,副词,曾经。( 2)句翻译注意这是一个比喻句,要将喻词 “像 ”翻译出来。因为是课内翻译,难度不大。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甲)文景物描写的内容是第一自然段,这段中有一个对景物描写总结性的一个句子 “此则岳阳楼之大

28、观也 ”, “大观 ”的意思是 “雄伟景象 ”,所以突出洞庭湖的景色 “雄伟 ”的特点。(乙)文景物描写的内容是第二三自然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肯定是作者从听觉角度对景物进行的描写。二三自然段是具体的描写,第 一自然段中有总括性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题干要求用原文填空,所以就填写这句。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5】 试题分析:两文虽然都抒写了看到景物之后的感受,但两文写感受却有不同。(甲)文写了迁客骚人看到岳阳楼的景物,触发的情感是 “以物喜,

29、以己悲 ”,这正与作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胸怀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由此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千古绝响,表达自己的志向。而(乙)文中那些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主要突出了富春江景色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同时也抒发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所以两文写感受的目的不同。这是课内文言文,难度不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 C。 课外文言文:( 8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故槐里令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 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 其余。

30、”上 问: “谁也? ”对曰: “安昌侯张禹 。 ”上大怒,日: “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御史将 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 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 “勿易!因而辑 之,以旌 直臣。 ”(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 匡:辅助。 尸位素餐:居其位,食其禄,而不管事。 厉:激励,此处有 “警戒 ”之意。 上:指汉成帝。 张禹:汉成帝的老师。 将:拿。 龙逢、比干:古代

31、因直谏而被杀的忠臣。 辑:整修。 旌:表彰。 【小题 1】用 “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2分) 于 是 左 将 军 辛 庆 忌 免 冠 _ 【小题 2】解释文中加 粗词语的含义。( 2分) ( 1)已: _ ( 2)易: _ 【小题 3】概述朱云直谏杀张禹的理由。 ( 2分) _ 【小题 4】辛庆忌是如何劝说汉成帝不杀朱云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2分) _ 答案: 【小题 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小题 2】( 1)停止( 2)换掉 【小题 3】( 1)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 ( 2)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 他人(或:可以杀一儆百)。 【小题 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癫耿直,

32、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本该宽容他。 【小题 1】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只划分一处和划分节奏不能破坏意义上午原则,此处节奏应划在 “于是 ”后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已 ”当 “停止 ”讲,这在文言文中最常见。 “易 ”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唐雎不辱使命中出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这的 “易 ”是 “交换 ”的意思。此处解释成 “交换 ”不通,因为是说门槛不换掉的,所以解释为 “换 掉 ”。根据句意解释。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筛

33、选文章内容的题型。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 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 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 其余。 ”由这句可析出两层意思:大臣们吃国家俸禄,但不管事。要以一儆百,杀一人震慑他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审清题干,让用自己的话说说,就不要引用原文,虽然引原文 “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更简单,我们可以将这句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来说就行了,甚至可以用翻译过来的句子回答。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3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 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 “寒士 ”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

35、状。 C当秋雨来 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 “歌 ”的特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但文章中没有连续、频繁的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歌行体诗可 湓希 皇橇 捣钡脑辖疟浠弧 br考点: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 4分) 【小题 1】 名著常识:( 3分) 名人传作者是 (国家)的 。是 20世纪上半

36、叶著名的 主义作家。此书讲述了三位名人的苦难与坎坷一生,他们分别是 、 、 。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小题 2】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 1分) 答案: 【小题( 1)】法国;罗曼 罗兰;人道;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 托尔斯泰 【小题( 2)】读了名人传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名人们的艰辛与坎坷,我们只看到了他们会辉煌、闪耀的表面。但是读了名人传之后,我才深刻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光明背后的黑暗,辉煌背后的艰苦。这本书让我懂得了:

37、想要有辉煌的生活,没有单单凭靠运气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与奋斗。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是文学常识的记忆。注意 “罗曼 罗兰 ”中间的 “ ”和米开朗琪罗中 “琪 ”的写法。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谈阅读体会: 1、看清题干的要求; 2、注意答题格式:不脱 离原文的内容谈自己的体会。 这道题答题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了原文,不能仅看看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的内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古诗文积累。 (6分) 【小题 1】 ,

38、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小题 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题 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小题 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小题 5】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对 胜利充满的信心的句子是 , 。 答案: 【小题 】行到水穷处 【小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 【小题 】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 】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试题分析:小题 是填写上下句的题型。小题 要注意 “润 “和 ”酥 ”的写法; 句中 “作 ” 的写法要注意;小题 要注意 “汗青 ”的写法, “汗青 ”在此是 “史册 ”的意

39、思。小题 中要注意提示语: “远大的志向和对胜利充满的信心 ”这几个字,根据原文填写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古诗文背诵默写要注意不增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考 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作文( 50分) 28告别了天真幼稚的童年时代,你正张开双臂拥抱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注视着你?又是什么在感动和激励着你,抑或常常困扰着你 请以 “一路有你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2)可叙述,可议论,要表达真实情感。 (3)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等真实信息。 答案:参考

40、例文: 一路有你 每次看到你,都是那么欣慰 每一次看到你,都感到亲切;每一次看到你,都感到愉悦,内心充满着无穷的力量。你的内心充满了知识,一眼望不到尽头。 歌德曾说过: “一书一世界。 ” 儿时的我喜欢那种与纸张磨搓的感觉,心中有着一阵莫名的悸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往你里面窥探。不知不觉,爱上你那指间的世界。闲暇时翻阅着,跟着你童话般的思绪行走着,想象着那美好的一切。你让我想到海面上盖着一座水晶房,里面住着你和我,想象着我在和你倾心交谈 有时渴望白云上开满了花朵,我和你在周游列国。彼时的你和我,幼稚而又可爱,懵懂亦很快乐。 从那时起,我便爱上你,爱上与你 一起行走的感觉爱上你与我一起在知识海洋里

41、航行的爽快 现在读着你,不为黄金屋,更不为颜如玉,为的只是你的思想,你那指间的一行字,韵味十足,令人回味 你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你将无限的世界归置于有限当中。你有时带着我在天地间游走,带回阳光和雨露,浇灌着干涸的大地;有时你牵着我的手行走于田间阡陌之上,欣赏着眼前一块快翡翠,充满了久违的生命气息,带回一股纯净的空气,清新宜人;你带着我执著地行走于世界各个角落,了解各地民族风情;最后让我乘着那一缕朴实的风归来。我感觉到你的亲切和温暖,感受到你和我曾经留下的脉搏,那 “怦怦 ”的跳动声,有规律地在空中回旋,荡漾 在午后无人时,饮一杯香茶,我捧着你走向世界的深处。你让我看到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兴衰;你让

42、我感觉到世界的博大,宇宙的浩瀚,岁月的悠长。细细品味着手中的香茶,眯着眼随你的思绪畅游 一路有你 我的挚爱朋友书 的陪伴,我不断前行,渐渐长大。 试题分析: 命题作文 “一路有你 ”,其题旨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色彩。当我们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时候,其成长的历程,会让我们记住许多曾经让我们感怀的事情、回味许多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物、体味许多曾经让我们 受益的哲理,这些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留下印痕的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因此,以 “一路有你 ”为题,就使学生所写的内容彰显着强烈的人文特色。 文题 “一路有你 ”的关键词是 “你 ”。本处的

43、“你 ”,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 “人 ”的范畴。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 “你 ”,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 “人 ” 这个 “人 ”,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 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 ;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 “物 ”,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 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

44、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审题时要把握住关键词 “你 ”、 “一路 ”。 命题包含的潜在信息是什么? ( 1) “一路有你 ”, “ 我 ”中应有 “你 ”,这里的 “一路 ”就应是 “我 ”的一路。因此,文章应主要写 “我 ”的人生路中的几个阶段直到现在的这个时期的整个人生之路。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 “真实 ”与 “真情 ”, “一路 ”的事件应合乎 “自身 ”的身份。 ( 2)题中有 “一路 ”二字,突出是 “我 ”的 “人生历程 ”,因此,选择的事件,要有“阶段性 ”与 “代表性 ”,不能集中在某一点上。而从 “一路 ”二字的限制来看,

45、这个 “你 ”必须贯穿 “我 ”的这 “一路 ”的全过程,并且要注意这个 “你 ”在这一路上或几个关键点上影响 “我 ”,影响 “我 ”的选择,影响 “我 ”在事情上的成败。 ( 3)题中 “你 ”是一个泛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某种 精神上的某种支撑, “你 ”可以是实指,如亲人、师友等,也可以是虚指,如知识、憧憬等,不管是实指还是虚指都不应该局限于所给材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加以拓宽。 但必须注意是 “你 ”,而不是 “你们 ”,因此,其所代表的必须是单一的,而不是复数。 “你 ”的内涵的指向性最好要单一,不要过于分散,如一会儿指母亲,一会儿指父亲,一会儿指老师,由 “你 ”变成了

46、“你们 ”。 “一路有你 ”中的 “你 ”,也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写作本文时 用第三人称的 “他 ”取代 “你 ”,就会陷入审题的误区,造成人称的混乱,从而影响表达的效果。 一定要防止写成第三人称,变成 “一路有她 ”,不能在有意无意中偷换概念;或用 “妈妈 ”、 “知识 ”等特定的称谓来代替,通篇都没有与题目相照应,那只能算是走题了。 ( 4) “一路 ”,突出了时间的跨度,写作中要突出 “你 ”在 “我 ”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 文题 “一路有你 ”中的 “一路 ”,并非指具体实在的 “一路 ”,而是指一种被喻化了的人生历程,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 “一路 ”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 “一路 ”,可以是自我精神成长的 一份履历,可以是自我人格提升的一段过程,可以是自我学业进步的一串日子。如此说来,本文文题的外延范围是较为宽泛的。只要选择自己在某一方面成长的经历,皆可作为 “一路 ”的内容呈现出来。 ( 5)文章最好写成记叙文,当然写成散文也可以。要真实,有真情实感。据此,文章要出彩,必须要有精彩的描写,动作的,语言的,心理的,环境的,细节的。 写作对策 1强化审题训练 2思考: 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