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三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 遐 想( xi) 销 声匿迹( xio) B寒 噤 ( jn )一愁莫展( chu) C焦 躁 ( zo )探 骊 得珠( l) D 恣 睢( z )言简意 赅 ( gi) 答案: B 试题分析:了解词义,用普通话拼读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辅助判断字的读音,注意声韵母和标调有无错误,声母的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的前后鼻音是易错点。分析各项词义,根据词义判断汉字的意义,注意音同或形似易错点。A项中 “噤 ”读第四声, “愁 ”为 “筹 ”。 考点:识
2、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 章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 腊之以为饵,可以 已 大风、挛 、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 奔走 焉。 A黑质而白 章 章 :花纹 B然得而 腊 之以为饵腊:干肉 C可以 已 大风已:止,治愈 D永之人争 奔走 焉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
3、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B项中 “腊 ”是名词动用,意为 “把 晒成干肉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文段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分)( ) 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 A B 知识 。 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形象 。 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 , C D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 答案: A 试题分析:判断病句,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所以,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是很重要的。运用反选排除法, B句两个分句的
4、内容在意义深浅上颠倒, “提升自我 ”比“增长知识 ”意义深,应该放在后句。 C句 “提高 ”与 “形象 ”动宾搭配不当, D句“社会每一个角落 ”与 “生活 ”不能并列,意义有交叉。故 A对。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傅莹面对日本记者的提问, 义正辞严 地回应道:很多中国人希望政府面对挑衅时态度更强硬些。 B 5月 26日凌晨,两只德国球队上演了一场 石破天惊 的国家德比战,最终拜仁慕尼黑队以 2:1战胜了多特蒙德队,第五次捧起了欧冠奖杯。 C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段时间
5、里,莫言火了,莫言的书也火了,所有的书店,凡是跟莫言有关的书都被抢购一空,这 真是 骇人听闻 。 D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 ”,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 不以为然 ,等到出了交通事故以后才后悔不已。 答案: A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运用反选排除法,B 句中 “石破天惊 ”指出人意料的奇境,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形容比赛,C句中 “骇人听闻 ”意为听得使人害怕,有贬义, D句中 “不以为然 ”意为不认为正确,不同意,错用词义,故 A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
6、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面这段话,作者主要阐明的观点是( 3分)( ) 一个人的堕落往往经过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种种征兆觉察出来并及时采取措施,为身遭灾祸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你觉得孩子开始显得心不在焉,似乎只是本能表面地参加家庭生活时,你必须睁大眼睛,刨根问底。 A一个人的堕落是长期的过程。 B家长应该给孩子帮助。 C家长和教师应及时觉察孩子的反常行为,及时给以帮助,以免孩子堕落。 D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发现孩子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中的几句话,明确哪是摆现象分析问题,哪是提出主张,提出的主张即是发表的观点,即作者
7、想告诉大家怎么做。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现代文阅读 大地的语言 阿来 (1)朋友来电话,招呼去河南。 (2)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3)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
8、土地。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 心安的景象。 (4)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5)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
9、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 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6)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7)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 生长 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8)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9)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
10、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10)车窗模糊了,我 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11)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12)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小小的仓房。 (13)我们到
11、达了淮阳 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 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选自 2009中国散文排行榜有改动 【小题 1】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 生长 出来。 【小题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其一,仔细品析。( 3分)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 推到更远的地方。 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
12、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 【小题 3】认真阅读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4分) 【小题 4】有人说,现代人不能 “不能早餐吃风险投资,中餐吃对冲基金,晚间配上红酒的大餐不能直接是房地产,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 ”读完本文后,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中国古代最初的文化和文明是土地创造的,( 1.5分)(或者:古老的土地培育并滋养了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表 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由衷敬意。( 1.5分) 【小题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米在土地滋养
13、下愉快、茁壮生长的动人景象,( 1分)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看到大片土地洋溢生机与活力时由衷的欣喜之情。( 1分) 采用比喻的手法,( 1分)形象生动的表达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土地和乡村的供养与支持,乡村向城市源源不断地输出了资源。( 1分)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 1分) 【小题 3】(结构)收束全文,同时照应前面的内容,前后呼应,( 1分)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分) (内容)写出 了作者在目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片田野(土地)时喜悦、欣慰等内心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古老沧桑、历经灾难而一直默默奉献的土地的热爱、赞美和由衷感激之情,( 1分)同时也表达了对城市化进程日益
14、加快所带来的土地屡遭分割、日渐萎缩的担心和忧虑。( 1分) 【小题 4】 能结合文章内容围绕 “土地的奉献精神和对土地的忧患意识 ”表达 . 【小题 1】 试题分析:要理解 “文字 ”代表着古老的文化文明,从比喻的特点来理解,庄稼生长于土地,中华文化是产生于这块土地。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 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中所引句子是景物描写,首先要点明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根据句中关键的字词分析其表现景物特点或作者情感的作用。
15、要使用评价语,比如 “突出 ”“形象生动 ”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结构上点明对全文的总结即可,内容上要深入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抓住最后一句 “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从 “城市化 ”对农业的损害来分析说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结合第三题的解答,抓住 “他们好像一心要让人们忘记大地 ”这句话,从作者对土地丧失的忧患意识来分析,要有自己的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议论文阅读( 5分)
16、 华山并非一条路 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 “自古华山一条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 “智取 ”华山、克敌 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
17、夫所说的,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 “跑马场 ”。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故乡、社戏 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 独立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
18、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了,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缝隙。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 “缝隙 ”,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 “阳光 ”呢? 【小题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 2】 两段主要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阅读要有创新意识。( 2分) 【小题 2】( 3分)举例论证 (1分 ),举叶世祥对鲁迅作品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和冯小刚谈导演之路的事例, (1分 ),论证了 “不囿于成见
19、,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 ”从而有力地论证了 “阅读要有创新意识 ”这个中心论点。 (1分 )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 “议论句 ”,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如果没有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抓住主要问题概括,比如本文主要是讲 “阅读要有创新 ”的问题。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两段文字都摆出了具体的事例,即是举例论证,抓住例子前后议论性语句分析所举例子所说明的道理。 考点:分
20、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说明文阅读 ( 4分) 别把植物带回国 在 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子,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 年和 1849 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 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
21、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 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物危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 ,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 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
22、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 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 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 600
23、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 【小题 1】在第 段中作者运用的 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分) 【小题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任选其一回答。( 2分) (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 一般 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 之一 。 答案: 【小题 1】举例子。( 1分
24、)。举例子说明了我国检疫部门十分重视,对植物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 1分)。 【小题 2】( 2分,任选其一回答) “一般 ”指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并不排除例外 ”。意思是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通常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但并不排除例 外。( 1 分)去掉了以后变成 “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定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这与实际不相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 “之一 ”是 “其中一种 ”。意思是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其中一种。( 1分)去掉了以后变成 “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就只有木材 ”。 这与实际不相符合,体现了
2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注意文段中有 “比如 ”一词,这就是举例子,根据文段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 “每天 ”“每周 ”等信息概括说明方法的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这类词起修饰限制作用,从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面来分析,说明该词的作用即对句意的影响,要用评价语 “准确地说明了 ”。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2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 许君讳曾裕,字仑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 笃
26、,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 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 向 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 始 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 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 载 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 _立
27、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 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 潜 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选自续修四库全书 海峰文集有删节) (k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小题 1】下列句子中的 “之 ”与 “禁之不止 ”的 “之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 之 B怅恨久 之 C水陆草木 之 花 D至 之 市 【小题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从 “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
28、读 ”这句话可以看出许曾裕是一个勤学的人。 B许曾裕体恤百姓,亲自试验乌船,解决了乌船遇风容易坏的问题。 C松江府百姓为了表达对许曾裕的尊敬,在河边立碑记下了他的许多实际。 D许曾裕担任松江府通判期间执法严厉,他认为对私运货物的百姓要严惩,才能正民心。 【小题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4分) ( 1)值母病 笃 : ( 2) 向 者 : ( 3)而其弊 始 除 : (4)因 潜 请于布政辰 : 【小题 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感泣。( 2分) 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 2分) 答案: 【小题 1】 A( 2分) 【小题 2】 D( 2分
29、) 【小题 3】( 1)严重 ( 2)从前 ( 3)才 ( 4)暗地里、偷偷地 ( 4分) 【小题 4】( 1)先生到任后,惩罚了其中特别狡诈的几个人,商贩们都感动得流泪了。( 2分)( 2)(许曾裕)就亲自丈量河道的深度和宽度,不允许施工有丝毫差错。(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判断清楚例句中 “之 ”为代词,再与各项进行比较,用反选排除法,最后得出 A选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 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先要梳通文意,将各项表述与文章内容一一对应,找到错误处。从“惩其尤狡黠者 ”一句来看,许
30、曾裕要严惩的是狡诈的奸商,不是 “私运货物 ”的百姓。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的 “向 ”是古今异义字,要注意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 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 “狡黠 ”“工 ”“ 深广 ”等,翻译后疏通语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4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
31、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小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软红光里涌银山 ”这句诗所展现的景象。( 2 分) 【小题 2】本诗中出现了两个 “只 ”字,请分别说说这两个 “只 ”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答案: 【小题 1】夕阳柔软的红光普照在白雪皑皑的东山之上,仿佛座座银山在向 “我 ”涌来。( 2分) 【小题 2】第一个 “只 ”写出了诗人只顾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的陶醉之情;第二个 “只 ”强调了诗人对于东山天晴之后雪景的喜爱之情。(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每个字,发挥想像,从诗中所写景物上光、色、形上描绘,多用形容词,可以用修辞手法,突
32、出景物的特征。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2】 试题分析:抓住两个 “只 ”后面的 “知 ”和 “爱 ”,理解 “知 ”什么 “爱 ”什么,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表达 当 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 “神马都是浮云 ”、 “hold住 ”、 “伤不起 ”、 “有木有 ”等;另一方面,去年高考明确规定不能使用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道理充分,条理清晰, 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
33、来自于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高考不能使用网络语言。(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要一分为二的分析说理,即肯定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也要提出使用网络语言要注意语言的环境。 考点: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默写 根据课文默写 【小题 1】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小
34、题 2】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小题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 5】 ,君子好逑。(诗经 关雎) 【小题 6】蒹葭凄凄, 。(诗经 蒹葭) 【小题 7】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 ) 【小题 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 9】寡助之至, _。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_ ! (司马迁陈涉世家) 答案: 【小题 1】羌笛何须怨杨柳 【小题 2】宵眠抱玉鞍 【小题 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35、小题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 5】窈窕淑女 【小题 6】白露未 【小题 7】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题 8】黄发垂髫,并髫然自乐。 【小题 9】亲戚畔之 【小题 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试题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 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羌、怨、宵、鞍、纶、窥、窈窕、 、豚、髫、髫、畔、侯,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命题作文( 60分)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 都有可能触动我们
36、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不期而遏,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不期而遇,也可能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一次机遇 请以 “美在不期而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 “”代替。 不少于 600字 答案:例文: 美在不期而遇 这是一次真正的不期而遇,因为是不期而遇而显得尤为的美。我不愿把它说成邂逅,一次美丽的邂逅或许更值得期待,但邂逅多少带着点暧昧,邂逅之后,往往会留下挥之不去的忧伤。而我当时的心境,却如那一渠清水,清亮而明丽。 因为是周六,不用担心要上自习而感觉时间紧迫,也不用
37、为第二天上什么课而有急着备课的 压力,校园在我闲散的心情中远去,我慵懒地散着步子,走在空旷下来的田野上,终于注意到这是一个多么优雅的黄昏。 校园地处郊区,出门便是宽阔的车江大坝,没有城市的噪音与污染,四季的颜色在这里明析交替,农人的耕耘,作物的生长,每日都可尽收眼底,让你觉得虽不曾亲临田间劳作,却仿佛历经着两份生活。可是,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每次都是骑着车匆匆赶路,从油菜花香,到蛙声成片,到黄瓜满栅,到禾苗青青,稻田里的热闹在身边一场一场地更迭,我却一直都不曾亲近过、不曾用心体悟过。 傍晚的凉风习习吹来,四周是宽阔的绿色,西去的阳光映在远处 的白墙暖木上,像一抹温柔的笑意。校门口有两家卖盒饭的,
38、学生们疏疏落落地到此就餐。我想这便是周末,周末的曲调是舒缓的箫音,我何不好好享受一下这支悠扬的箫曲呢 不想再忙前忙后的去准备晚餐,我也打了个盒饭,避开车来车往的大道,向着那片禾苗青青的田野走去,就让我沿着阡陌交通的田埂一边玩耍一边回家吧。我不知道这片田野哪一条小路可以通到我的住处,但我相信一定有,凭我小时候的经验,纵横交错的田埂再怎么错综复杂也不会让人迷路。 没走多远,我便发现一沟水渠。水很满,看着汪汪流淌的水,你似乎可以听到禾苗正滋滋地往上生长。水也很 干净,带着雨后的一点微浊,更显出一种琥珀的迷人色彩。有一条小小却平整的水泥便道随着水渠一直延伸,我想一定能由此走回我的住处。可是,我不想就这
39、样离开,我突然想要坐在这水渠边上,就着这一渠清水,就着满目的绿色吃我的晚餐。 我脱下鞋,坐在水渠边上,让双脚荡进水里,然后打开盒饭吃起来。这里很安静,但偶尔也有收工的农人打此经过。可我不在乎,我一边荡着水一边吃饭,像个调皮的放牛娃进行着一个人的野餐。 正当我自我陶醉的时候,有一个衣着整洁的年轻男子从居民区那方走来,他的儒雅让我觉得他不是这附近的农民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 我想可能是 “两高 ”的外地工作者出来散步的吧,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尴尬。我低下头自顾自地吃着。他经过我身边时却爽朗地笑了,说真潇洒啊 !我于是抬起头,也回应了一个大方的笑,说是啊,感觉挺不错呢。 我从来不能在陌生人跟前这样大方
40、的,但此时却感觉心胸十分明朗。或许,美丽的情境总教人不自觉的忘乎所以,在与他擦肩而过的一刹那,我想,我们两个彼此陌生的人,却已对此情此景产生了一种纯粹的共鸣。 他朝我来的方向走去,可没多久就回来了。再次经过我身边时,他笑着问我,你是新一中的老师吧 我说是的。他似乎没经过犹豫就在我身旁蹲了下来 。他说他去看田水来,家就在前面的木屋,在城区上班却喜欢每天回老家来住。 简单的开场白,我们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来,像两个多年未见的童年伙伴,回忆着难忘的乡村童年,谈论着城市的繁嚣以及我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在这坑蒙拐骗盛行、勾心斗角泛滥的年代,在越来越世俗化的成人世界里,却能与一个陌生的人,在一片青青的田
41、园之间,在一渠琥珀色的流水之畔,无所顾忌地畅谈,我不能不感叹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黄昏。 天色渐渐暗下来,我们起身回家,可直到最后,谁也没有寻问对方的名姓,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处秋风悲画扇 ”,我想,有些事是不需要延续的,延续,只会破坏最初的美感。我们的心境都很清朗,知道我们的相遇相知就属于这一个黄昏,这一片田野,这一特定的时刻与特定的情境。 一直以来,我在心里刻意地装着某个人,刻意地经营着某一份感情,以此作为生活的动力,生命的支撑,以为离了他生命就没有色彩,就毫无意义,难以继续,因而常常为情所伤,陷生命于低迷。我终于知道,其实偶尔的不期而遇一样可以让生命激越与美丽,让生活
42、充满色彩与期待。 我不在意与他的交往能否继续,也不期待与他能否再次相遇,我只要记住我们曾拥有过一个美丽的黄昏,一条清亮的水 渠,一片迷人的田野,一份明朗的心情,这就够了。 我也不应当拼命追寻谁而把他当作生命的唯一,生命的支点本该是多角的,我会期待着下一次的不期而遇,与某事、某物、某人、某一情境的美丽的不期而遇。 我想,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心,美丽的相遇就会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来临。 试题分析:引导语已经作了很好的提示,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 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如果有这方面的事例,可以拿来作写作的材料,比如写自己与一个陌生人偶然的交往,得到了帮助和关怀,感受到当代社会还是好人多。如果没有这种事例,可以写自 己偶然听说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让自己感慨良久,引发了自己一翻感动,或者写自己在读书时感受到作品的深刻的意义,心中与作者有一番交流,这也是 “美在不期而遇 ”。总之, “不期而遇 ”的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本书和一种情感,而 “美 ”就是指自己美好的收获。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