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简意赅 (hi)吝 (ln)啬 B物竟 ( jn)天择 胆怯 ( qu) C急不暇 (xi)择睿( ru)智 D芳草如菌 (yn ) 取谛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时要区分形似字、同音字的正确写法 A 项中 “言简意赅 ”的 “赅 ”念 “gi”,注意和形近字 “骇 ” 念 “hi”区别; B 项中 “物竟天择 ”的 “竟 ”应为 “竞 ”,因为这里有 “竞争 ”之意,而 “竟 ”没有这层含义, “胆怯 ”的 “怯 ”应念 “qi”; D中“芳草如菌 ”
2、应为 “芳草如茵 ”, “取谛 ”的 “谛 ”应为 “缔 ”, “谛 ”是 “仔细(看或听);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之意,而 “缔 ”是 “结合;订立 ”之意,因此应为 “取缔 ”。 考点 1: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考点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 、季羡林等大师,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能听出城里的水
3、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的气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把文章读一读,理解其中的意思。文中并没有 “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的意思,所以 C项理解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所以,我要
4、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 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各种机遇从我们眼前滑过 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方面能否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准确。解答这类题目时,先要把这几个句子读一遍,明白它们的中心,再找出标志性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这几句话说的是 “人应该抓住机遇 ”,这样 排在前面,从 “反之 ”可知道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的,那么这样就知道 应该排在 的前面,而 用了一个比喻句引出话题,所以它应是这几句话的开头,这样就能正确排序 。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
5、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著名书法家王友谊凭借深厚的古文字学功底, 殚精竭虑 历时三载,用四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大篆创作了长篇书法巨制四书。 B由于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他从 闻所未闻 的草根人物,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 C读经典作品,就得深度静思,反复品味, 含英咀华 ,得其精髓。 D这则广告,是一则 别出心裁 的公益广告,是一面镜子,是一个触动人心的警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要注意辨析同义词词义的轻重差别,再看使用的对象和范围的大小,还要看和其它词语的搭配
6、习惯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 B项中 “闻所未闻 ”是 “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的意思,这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所以用在这儿不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 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 ; 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 楼也,则有去 国 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A开:放晴 B薄:迫近 C摧:折断 D国:国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做这类题目,要注意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
7、的情况。 D 中 “国 ”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文言文中应为 “国都 ”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 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的革命洪流。 (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怒火? ( 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起来。 ( 4) “嫦娥三号 ”沿月球椭圆轨道飞行多日,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 遏止 收集 搜集 B遏止 遏制 收集 搜集 C遏止 遏制 搜集 收集 D遏制 遏止 搜集 收集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理解与运用。
8、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并要注意辨析同义词词义的轻重差别,再看使用的对象和范围的大小,还要看和其它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 语的感情色彩。本题中, “遏制 ”与 “遏止 ”都有 “阻止 ”之意,但 “遏止 ”有 “用力阻止 ”之意,常用于阻止某种活动、行为;“遏制 ”有 “制止、控制 ”之意,常用于对感情的控制,因此( 1)填 “遏止 ”,( 2)填 “遏制 ”; “收集 ”和 “搜集 ”都有把 “散的东西聚拢 ”的意思,但 “搜集 ”还含有 “到处寻找 ”之意; “收集 ”还含有 “把散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 ”之意,( 3)中是把散落的水泥聚集起来,所以用 “收集 ”,而( 4)中
9、对资料首先要寻找再聚集,所以用 “搜集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 14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 “快要下雪了 ”! 不一会儿,先是 的 “雨夹雪 ”,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叮叮咚咚。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
10、,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 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 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 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
11、的世界,一片洁白。 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 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 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 “大地也睡着了 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 ”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 可是冬天
12、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 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 “爸爸,什么时候下雪 ”我说: “快了,这天准下雪! ”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 是啊, “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 ”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 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 ,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 “晚来天欲雪
13、,能饮一杯无 ”现在,我家里有酒,有 “火炉 ”,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小题 1】第 段中,作者写了哪些 “飘雪的记忆 ” 请分条写出。 (3分 ) 【小题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的妙处。 (4分 ) 【小题 3】第 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4分 ) 【小题 4】本文题为 “江南无雪 ”,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根据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 (3分 ) 答案: 【小题 1】 听落雪的碎 玉之声; 多次爬出被窝看雪; 梦中的雪景。 【小题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
14、的洁净和宁静。 【小题 3】 照应题目 “江南无雪 ”; 承上启下(过渡),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 “江南无雪 的思考和忧虑; 表达作者对雪强烈的盼望之情。) 【小题 4】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相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 【小题 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应先理解本段写的是小时夜里下雪的情景。作者先叙述了听到 “雪 ”的声音,再写由此引发的爬出被窝看雪,最后再叙述在梦中的雪景,用简洁
15、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说明运用了那种修辞,再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专门用于来表达其作用。句中用 “洁白的手巾 ”来比喻覆盖在大地上的白雪, “雪白的手臂 ”比喻覆盖着雪的 “树枝 ”,用 “威风凛凛 ”来形容枣树在雪中的情态。 考 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包括结构上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 ,先看看句子在什么位置 ,若在开头 ,则一般是开启下文 ,中间是过渡作
16、用 ,结尾一般是总结上 (全 )文 ,再结合语境看看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本题中句子在中间 ,所以应有承上启下作用 ,而又与问文体题照应 ,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对 雪 ”的渴盼之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写作手法的把握及其表现的情感的 理解解答此类题目 ,一定要应先理解课文内容 ,再结合原文内容去分析它所表达的情感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去把握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 4分) 从微博到微信 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 “坏消息 ”, 1月 31日市场研究机
17、构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2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 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 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 “好消息 ”, 2013年 1月 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 3亿。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 “式微 ”,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 5 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 4 亿,微信用户数是 3 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女王 ”姚晨的粉丝数量, 截止本文写作时 高达 382676
18、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 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 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 也可以通过 “摇一摇 ”和 “附近的人 ”等功能采取 “偶遇 ”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 “狭窄 ”,粉丝数量也非常 “可怜 ”。 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 2010年初印度就推出了 “语音版微博 ”,并受用户追捧,而且新媒体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
19、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题 1】第 段中 “截止本文写作时 ”几个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小题 2】第 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分 ) 答案: 【小题 1】不能删, “截止本文写作时 ”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博的粉丝数量是 38267622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2】作比较,拿微博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 “微信的受众面十分 “狭窄 ”,粉丝数量也非常 “可怜 ”)。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突
20、出特点。说明文中的副词往往起限制作用,可结合它在句子的含义分析,分析有无这词时意思有什么变化,结尾一般用套话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截止本文写作时 ”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姚晨微博的粉丝数量是 38267622之后数量也会变化,如果删除,那么表示这数量不会变化,与事实不符。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结合具体例子来分析,先指出说明方法,再指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性( 含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5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每临大事有静气。
21、”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 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何谓静气?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通俗地讲,静气就是 “能沉得住气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 “静气 ”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在 “谈笑间 ”让蒋家王朝 “樯橹灰飞烟灭 ”。 一个人的静气 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 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
22、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 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小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 “静气 ”?( 2分) 【小题 2】文章主要运用
23、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 答案: 【小题 1】静气就是遇到大事、险事时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小题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具体充分地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重要 句子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引用名言提出 “人应该有静气 ”,接着阐释 “静气 ”的含义,再得出中心论点。本题解答时易被 2段中的 “何谓静气? ”所惑,所以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解读原文。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队论证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表达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论证方法自身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去思考。文中
24、举了毛泽东、杨利伟等人的事例,还引用了名人名言来论证自己的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 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 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 闻 。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 ,恒 执 弟子之礼。适至南台 ,遽饰
25、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 固 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 ,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 遣 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 “吾昨风 眩,落坑所致。 ”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张文诩传) 注 朝彦:朝廷
26、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 南台:官署名。 禁:施禁咒语。 【小题 1】下列句中的 “以 ”与 “文诩因毁旧堵 以 应之 ”中的 “以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醒能述 以 文者 B得而腊之 以 为饵 C属予作文 以 记之 D固 以 怪之矣 【小题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诩的父亲为人清正,家中藏书颇丰,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最终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 D张文诩博学多闻
27、,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小题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以清正 闻 闻: 恒 执 弟子之礼 执: 固 辞焉 固: 文诩遽 遣 之 遣: 【小题 4】翻译句子。( 4分) ( 1)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 2分) ( 2)其掩人之 短,皆此类也。( 2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闻名 施行,执行 坚决 送,送走 【小题 4】( 1)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认错。( 2分) ( 2)他
28、替别人掩盖过错(他掩盖别人过错),都是这个样子的。(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解释。解释文言词语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例句中的 “以 ”是连词,表示目的,解释为 “来,用来 ”; A项中的 “以 ”是介词,表方式,解释为 “用 ”; B项中是介词,常与 “为 ”连用,解释为 “把 ”; D项中 “以 ”是通假字,通 “已 ”,解释为 “已经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中谈到了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向张文诩请教,但没有谈到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
29、学博士这一点,而是苏威力请张文诩出仕,所以是不正确的。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文言实词联系课内外所学知识并结 合具体语境来确定词语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尤其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的解释。( 1)句中注意 “尝 ”是 “曾经 ”得意思, “感悟 ”是“感动醒悟 ”的意思, “谢 ”是 “道歉认错 ”的意思;( 2)句中注意 “短 ”的意思是 “过错,缺点 ”之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30、理解 B。 参考译文 张文诩,河东人。他的父亲张琚,开皇中年担任洹水县县令,凭着清廉正直而闻名。家中藏书几千卷,喜欢读书并教育自己的子侄辈,使他们都因为明晓经书而通达 。张文诩博览群书,特别精通三礼,对那些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也都通晓熟悉。常常喜欢郑玄的注解,认为他的注解通达广博,而对那些儒家各学派不同的学说,也都仔细研究。隋文帝招揽天下有名望、学问渊博的学士时,其中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被延请担任了太学博士。当时,张文诩在太学游学,房晖远等没有谁不推崇他佩服他,太学内都一致称赞他有学识,都尊崇、仰慕他。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的学生多到张文诩处,请教询问疑惑不通的地方。张文诩就旁征博
31、引,辩论解说没有穷尽,任随学生选择。治书侍御史皇甫诞是当时朝 廷中有才学有德行的人,他为人谦恭,常常行弟子的礼节。他刚到南台,马上装饰自己所乘的车马,屈驾到太学邀请张文诩。张文诩每次都牵着马前往,想不靠别人来请而自己到那里。右仆射苏威听说了他的名声,于是就召见他,与他畅谈,非常高兴,劝说他当官。张文诩的志向不在官场,因此坚决谢绝了。 仁寿末年,太学被废弃。张文诩就拄着拐杖回到家,以灌园为业。州郡频频举荐他,他都没有赴命。张文诩侍奉母亲因为孝顺而闻名。在自己的乡里,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乡党也因此改变了乡里一些风气习俗。曾经有人在晚上偷割张文诩的麦子,张文诩 看见后就有意回避,盗者于
32、是感动醒悟,放下麦子向他道歉认错。张文诩宽慰他并告诉他,自己发誓一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并坚决让他将割下的麦子拿去才离开。几年之后,盗者向同乡说起这件事时,才被远近的人所知道。邻家修墙,心思不正,总想多占一点地,张文诩于是就毁弃旧墙来顺应他。张文诩曾患有腰疼病,正碰上一个行医的说施禁咒语之后就能病愈。张文诩就让他为自己施咒,竟被刀所伤,以致于卧床休息。医者向张文诩磕头请罪,张文诩却立刻让他走了。为了替他隐瞒,对妻子和孩子说: “我昨晚头晕,掉在坑里把腰弄伤了。 ”他就是这样替别人掩盖过错 。 诗歌鉴赏 ( 4分)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
33、几清明? 阅读上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4分) 【小题 1】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哪些特点?( 2分) 【小题 2】第三、四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小题 1】一二句写出了梨花洁白、繁盛、美丽的特点。 【小题 2】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作者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理解诗歌内 容,再抓住关键词语去品味理解,从 “淡白 ”“花满城 ”等词能概括出梨花的 “洁白 繁盛、美丽 ”的特点。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34、: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这首诗歌借景抒情,诗歌前两句写梨花的美丽与繁盛,后两句抒发了作者 “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和 “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默写 (10分 ) 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小题 1】蒹葭凄凄,。 (诗经 蒹葭) 【小题 2】,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小题 3】,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 【小题 5】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小题 6】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六首 ) 【小题 7
35、】瀚海阑干百丈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小题 8】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小题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小题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小题 1】白露未 【小题 2】老骥伏枥 【小题 3】鸢飞戾天者 【小题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小题 5】一片孤城万仞山 【小题 6】晓战随金鼓 【小题 7】愁云惨淡万里凝 【小题 8】月黑雁飞高 【小题 9】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题 1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平时对诗文名句的积累根据出示的文句准确的默写出上句或下句 【小题 1】中注意 “”的写
36、法,【小题 2】中注意 “骥 ”的写法,【小题 3】中注意 “鸢 ”“戾 ”的写法,【小题 4】中注意是 “锁清秋 ”, 【小题 8】中注意 “雁 ”的写法,其余几题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句即可。古诗文名句的 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 “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 乔布斯说: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 ” 爱因斯坦说: “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说说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字数在 100120
37、字之间。 答案:参考例文 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而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奉献。臧克家说 “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而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 ”。人靠奉献体现自我价值,我们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全世界有用的人。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此类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解题时应先审准题意,明确观点。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去说明,最后还要加一句总结的话;语言要简洁明了,注意不要超出限定字数。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以 “我的舞台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中
38、不得出现校名及自己的姓名;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 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我的舞台 我用琵琶完成 “阳春白雪 ”这首古曲最后一个音的时候,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地掌声,我成功了,终于站在了舞台上,用琵琶奏出了我的激情与自信。 刚上小学时,妈妈鼓励我学习一种民乐,既能锻炼手脑,又能提高音乐修养,真是一举多得,我欣然接受了妈妈的提议。这么多的乐器学哪种好呢?我忽然想起妈妈曾经教我的那首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对琵琶弹奏的描写让我羡慕不已,而那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意境也让我心动。对了,学弹琵琶。 四根粗细不同的琴弦,分出了音色的清脆与厚重。勾、挑、弹、抹、捻的指法奏出优美的旋律。这看似
39、简单的五个字,初学起来却是那么地难。左手抹弦,右手绑上义甲,反复弹练勾、挑、弹、捻基本指法。往往一个指法就要练上半天,真是既痛苦又枯燥。最初的美好被现 实打破,我有些退缩了,想就此停止。这时学校通知举办庆六一大型文艺展演,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渴望着登上舞台去展示自己,又燃起了练琴的热情。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练一曲琵琶好难。每天放学挤出时间刻苦练习,左手五指反复压弦把指肚磨破了皮勒出了血,右手的关节也因为反复用力弹拨而肿了起来。看着自己的两只手,我流下了眼泪。我跟妈妈说: “妈妈,为什么我想要上台这么难啊!我还行吗? ”妈妈抚摸着我的双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
40、每个理想实现的背后都是泪水与汗水。你记住了,有志者事竞成。妈妈相信,你只 要坚持就一定行! ” 听了妈妈的鼓励,我仿佛又被注入了百倍的力量,忍住疼痛继续坚持练习。真是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我刻苦地努力下,顺利的通过了节目的初选,可以登上展演的舞台啦。 人生是一个精彩的大舞台,我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执着地追求,克服一切困难,就会拥有绚烂的人生舞台。 试题分析:审题目里的关键词,抓住 “舞台 ”,是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它既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舞台,一次表演 一堂课、一次演讲、一次舞蹈 ,也可以是精神上或者心灵上的某种寄托。题目中限制了只能是 “我的 ”,所以选材时一定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而 且有自己独特体验的生活片断,这样写来才能得心应手。整篇文章要通过这 “舞台 ”表现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消极悲观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