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结果,那么在载玻片上的黑藻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以及观察到的带有颜色的细胞器是 A顺时针,叶绿体 B逆时针,叶绿体 C顺时针,液泡 D逆时针,液泡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是逆时针方向,显微镜下是倒像,将图中旋转 180,仍然是逆时针,带有颜色的细胞器是绿色的叶绿体,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细胞质流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图中 a、 b、 c、 d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下
2、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同源段易位, b表示异源段易位 c属于基因突变 d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 a至 d中能够遗传的是 c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表示交叉互换, b表示易位, 错误。 c属于基因突变, 正确。D同源染色体不能完全配对,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或重复, 正确。 a至d都是可遗传变异,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A 1: 1
3、 B 1: 2 C 3: 1 D 3: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每消耗 1份葡萄糖,同时消耗 6份氧气,释放 6份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每消耗 1份葡萄糖,释放 2份二氧化碳。所以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6:8,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用微电极适度提高实验狗的脊髓温度,引起狗的气喘、血管舒张和产热抑制等反应;而适度降低脊髓温度,又会引起寒颤、血管收缩等反应。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脊髓中存在体内温度感受器 B脊髓中存在体温调节的内分泌
4、细胞 C脊髓中存在体温调节的效应器 D脊髓中存在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高脊髓温度,刺激其中的温度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到达小丘脑的神经中枢,小丘脑通过神经 -体液信息,支配血管、肌肉等发生效应,作出应答,所以 A项正确, B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如图一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二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 ,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图一中 T0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图一中 Ta、 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极低的原理不同 图二中 Tb Tc麦
5、芽糖积累量最多,说明此时酶活性最高 图二中 A点对应的温度为图 13中的 T0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 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所以 T0为最适温度, 正确。低温时酶的活性被抑制,高温时酶的结构被破坏,原理不同, 正确。图中 Tb Tc麦芽糖积累量最多,是因为反应已经进行了较长的时间, Tb Tc 时没有再积累,恰恰说明说明此时酶已经失去活性最高, 错误。 A点之后麦芽糖不再积累,说明酶活性为 0,对应 Tb点,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
6、列有关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兴奋,主要降低收缩压 B心输出量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C血管管腔变小,主要降低收缩压 D血液粘滞度增加,主要升高舒张压 答案: D 试题分析:交感神经兴奋,使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收缩压升高, A项错误。心输出量增多,心室收缩时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则血管壁所受的张力就增大,收缩压升高, B项 错误。血管收缩时,收缩压升高, C项错误。周围小动脉收缩,或血液粘度增加以致周围阻力增高时,血压增高,其中舒张压增高更为显著,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用 32P标
7、记玉米体细胞(含 20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二次细胞分裂后的一个细胞中,被 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最可能是 A 0条 B 20条以下 C 20条 D 20条以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半保留复制,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每条染色体都有 1条 DNA链含 32P、 1条 DNA链不含 32P。第二次复制时每条染色体就有 1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 32P、 1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含 32P,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每个子细胞含有 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0-20条,最可能 20条以下,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
8、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某课题组研究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月季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见 下图,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Y浓度 Z浓度 B X浓度 Y浓度 C X浓度 Z浓度 D X浓度抑制侧芽生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与空白对照相比, X浓度抑制,说明 X浓度最高; Y、 Z浓度促进,且 Z浓度促进效果大于 Y浓度,可能是 Z浓度 Y浓度,Z浓度下促进效果更好,也可能是 Y浓度 Z浓度, Y浓度下促进效果降低。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
9、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 结论。 设处于遗传平衡的某个种群, A基因频率为 p, a基因频率为 q,且2Pq p2=q2,若 AA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 AA、 Aa、 aa 3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 2Pqp2=q2可知,种群开始时由 1/4AA+1/2Aa+1/4aa组成,即图 ,只有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平衡公式,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数据是人体部分器官中
10、所表达基因的估计数目,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器官或细胞 眼 唾液腺 皮肤 甲状腺 血细胞 心脏 所表达基因 的估计数目 1932 186 3043 2381 23505 9400 A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形成的 B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数目最多说明其遗传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C人体各器官表达的基因数目有差异说明细胞中所含蛋白质有差异 D不同功能的细胞表达的基因不相同,这与细胞具有不同功能相适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一个体所有体细胞中的基因是相同的,只不过基因选择性表达,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选择性表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11、知识的网络结构。 图中, 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 (不用染色 )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 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分裂序为 B图 细胞内 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图 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 每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 是染色质状态,属于间期; 是染色体散乱状态,属于前期; 中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移向两极,属于减 后期; 是姐妹染色体分离,属于减 后期; 中有 4个子细胞,说明完成了减数分裂。 A项正确。间期 DNA复制加倍,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B项错误。减 前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减 后期发生自由组合,都可以导
12、致基因重组, C项正确。减 后期和减 后期都有 2个染色体组,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查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个 DNA片段,经过连续两次复制,共需要 9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4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 DNA片段具有的碱基对是 A 110对 B 220对 C 330对 D 440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过两次复制形成了 4个 DNA片段,增加了 3个,而共需要 9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4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说明每个 DNA片段中有 30
13、个腺嘌呤、 80个胞嘧啶,因此有 110对碱基对,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结构和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用限制酶 EcoR1、 Kpn1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1000bp( 1bp即 1个碱基对)的 DNA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图所示凝胶电泳结果。该 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EcoR1单独切割后还是 1000bp,说明是环状 DNA,且有 1个 EcoR1切点; Kpn1单独切割后还是 400bp
14、+600bp,说明有 2个 Kpn1切点; EcoR1、Kpn1的混合物切割后是 200bp+200bp+600bp,所以 EcoR1切点在两个 Kpn1切点的正中间,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试管内离体翻译蛋白质时,若加入碱基序列为( ACACACACACACAC )的 mRNA,合成的蛋白质中有苏氨酸及组氨酸两种氨基酸。若加入碱基序列为( CAACAACAACAACAA )的 mRNA,合成的蛋白质含有苏氨酸、谷氨酰胺或天冬酰胺。则苏氨酸的密码子
15、是 A ACA B AAC C CAA D CAC 答案: A 试题分析:碱基序列为( ACACACACACACAC )的 mRNA可以构成 ACA、CAC两种密码子,可以编码苏氨酸及组氨酸两种氨基酸;碱基序列为( CAACAACAACAACAA )的 mRNA可以构成 CAA、 AAC、 ACA三种密码子,可以编码苏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三种氨基酸,共有的氨基酸是苏氨酸都应的共有的密码子是 ACA,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密码,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 DNA复制
16、、转录和翻译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和转录的模板相同 B mRNA与 tRNA的碱基种类不同 C核糖体存在 mRNA的结合部位 D DNA复制时不发生翻译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 DNA复制以 2条链都分别作为模板,转录以 1条链即模板链作为模板, A 项错误。 RNA 的碱基都是 AGCU4 种, B 项错误。 mRNA 与核糖体结合,进行转录, C项正确。线粒体等 DNA复制时,细胞中翻译过程也会存在,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物种丰富度所表示的是 A生态系统的类型 B一定空间范围内物
17、种的数量 C群落中物种个体的大小 D群落中某一物种的数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种丰富度所表示的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一个基因型为 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Xb, Y, Y B Xb, aY, Y C AXb, aY, Y D AAaXb, Y, Y 答案: A 试题分析: AaXbY复制后为 AAaaXbXbYY,产生了一个 AAaXb的精子,说明减 时 A、 a没有
18、分离,产生了 AAaaXbXb和 YY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 时 AA没有分离,进而产生了 AAaXb、 aXb、 Y、 Y四种精子,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中的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 10倍目镜、 10倍物镜下测量钟形虫,测得虫长 24格,目镜测微尺每格的长度是 0.8微米。若换 40倍物镜观察,所测得钟虫长度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依次为 A 960格、 0.8微米 B 96格、 0.2微米 C 6格、 3.2微米 D 240格、 0.2微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
19、镜放大了 4倍,物体长度放大了 4倍,所以虫长 24格 4=96格,但是钟形虫实 际长度没变,所以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为 0.8微米 /4=0.2微米,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 “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氮元素的一组是 A纤维素和丙酮酸 B脂肪酸和甘油 C脱氧核糖和 ATP D磷脂和腺苷 答案: D 试题分析:磷脂有 CHONP 元素,腺苷 (腺嘌呤 +核糖 )有 CHON 元素,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图一中 a
20、、 b、 c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图二是一段时间后装置 1与装置 2的液面高度变化曲线, a、 b起始液面高度均为 H。则图一中 a、 b、 c浓度的关系是 A abc B cba C bac D cab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二中 ab液面高度都下降,说明装置 1、 2中的水分渗出, c浓度最高; b下降比 a下降更快更多,说明 b与 c的浓度差更多, b浓度最低。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图为达尔文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实验,其中 示燕麦幼苗植株, 示分
21、组实验,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 A胚芽鞘尖端对光线是否敏感,照光后是否会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 B胚芽鞘背光的一侧促进生长的物质含量是否较多 C胚芽鞘是否表现向光性,取决于尖端存在 D生长素是否会受到强光的破坏 答案: A 试题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尖端、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因变量是是否向光弯曲,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向光性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方法。 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图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N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 5分析,下列叙述
22、不合理的是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B细胞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 C 、 和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 作为受体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 A项正确。卵子达到减 中期时会停止分裂,受精后才会继续分裂, B项正确。 、 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后期染色体数为 2N, 是受精卵,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 4N,C项错误。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3、 某班学生以新鲜菠菜叶为材料,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四种不同层析结果。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甲可能将层析液没及了滤液细线 B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SiO2 C丙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D丁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 Ca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距离点样处由远到近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正常情况下最多的是叶绿素 a,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 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能正确描述
24、其调节过程的是 A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 B通过 CDE 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 AB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 A项正确。胰岛产生激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 B项正确。缩手反射是神经调节, C项正确。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 来实现,属于神经 -体液调节,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 合等
25、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质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下列对有关图示结构的描述中 , 错误的一组是 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 电能 化学能 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产生的 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示发生的是光反应,场所在类囊体薄膜, 错误、 正确。光反应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 电能 ATP 和 NADPH中的化学能, 正确。光反应产生的 ATP用于暗反应, 错误。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
26、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如图中,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 1、酶 2和酶 3是相同的 C图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D图丙中 a链为模板链, 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甲是 DNA的复制,图乙是转录,都以 DNA作为模板,所以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 A项错误。催化 DNA复制的酶有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等,催化转录的酶有 RNA聚合酶等, B项错误。图丙中有 2种单糖、五种碱基、八种核
27、苷酸, C项错误。图丙中 a链含有 T,是 DNA的模板链, b链有 U,是转录出的 RNA链,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DNA的复制和转录,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t1t 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基质中水光解加快、 O2释放增多 B t2t 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 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C t3t 4,光照强度不变,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应速率不变、暗反应增强的结
28、果 D 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 ADP和 Pi含量升高, 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光解和 O2释放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不是基质, A项错误。 t2t 3的限制因素是 CO2浓度,增加 CO2浓度,光合速率将提高, B项错误。 t3t 4,暗反应增强,光反应速率也增强, C项错误。 t4后短暂时间内,由于没有光照,ATP减少, ADP和 Pi含量升高; ATP减少, 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降低,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
29、论。 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致敏 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 B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疫苗是灭活的狂犬病毒,保留了抗原,可以刺激 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可以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香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显性基因 C和 P同时存在时开紫花。两个纯合白花品种杂交, F1开
30、紫色; F1自交, 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花 白花9 7。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两个白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CCpp与 ccPP B F1测交结果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1 1 C F2紫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9 D F2中开白花的基因型有 5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 F2出现 9:3:3:1的变形,说明亲本是 CCpp与 ccPP, F1是 CcPp, A项正确。 F1测交后代紫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1:3, B项错误。 F2紫花 C_P_中 CCPP占 1/169/16=1/9, C项正确。 F2中开白花的基因型有 CCpp、 Ccpp、 ccPP、ccPp、 ccpp共 5种 , D项正确。 考点:
31、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 AB、Ab、 aB、 ab的比值接近 1:1:1:1。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 C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 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 D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可以不同 答案: C 试
32、题分析: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 A(a)、 B(b)两对等位基因, A项错误。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基因的种类, B项错误。该实验模拟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A(a)和 B(b)基因的自由组合, C项正确。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综合题 ( 10分)如图表示遗传病家系图。请根据具体病例分析回答: ( 1)设 -1、 -2 为甲病患者,其余均正常。则甲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33、 -2参与受精并形成 -2的正常精子占总精子的概率是 。 ( 2)设第 代中仅 -3为红绿色盲( b基因控制)患者。则图中一定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是 ; -3的基因型为 。 ( 3)若上题假设成立,且 -2患有甲病, -3不携带甲病基因,则 -3生一与 -2表现型相同的孩子的概率为 ;所生孩子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正常的概率为 。 ( 4)设 -5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 -4正常,则他们的儿子中该病的发病率为 。若 -4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且其双亲中只有一方患有此病, -5正常,则他们的女儿中该病的发病率为 。 答案:( 1)常 隐 1/4 (2) -4、 -1和 -2
34、 XBXB或 XBXb (3) 0 0 3/4 (4) 0 1/2 试题分析: (1). 设 -1为甲病患者 ,根据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的规律,判断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 -2、 -2的基因型都是 Aa, -2的 A和 a可能分别来自 -1、 -2,或分别来自 -2、 -1,概率各 1/2; -2可能提供 1/2A+1/2a。所以 -2参与受精并形成 -2的正常精子占总精子的概率是 1/21/2=1/4。 ( 2) . -3为红绿色盲,根据 X隐 “女性患病,其父、其子必患病 ”的规律, -4、 -1和 -2一定是患者。 -4和 -5基因型分别是 XBXb和 XB
35、Y,所以 -3的基因型为 1/2XBXB或 1/2XBXb。 ( 3) .依据题意 -2 基因型是 aaXbY, -3 基因型为 1/2AAXBXB或 1/2AAXBXb。就甲病而言, aaAA 子代全部 Aa,表现正常;就乙病而言, XbY( 1/2XBXB+1/2XBXb) 子代 3/8XBXb+1/8XbXb+3/8XBY+1/8XbY。因此,生一个两病都患男孩的概率是 0,生孩子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0,正常的概率是1( 3/8+3/8) =3/4。 ( 4) .设 -5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 -4正常,即 -4和 -5基因型分别是XdXd和 XDY,子代 XDXd和 XdY,儿子发
36、病率为 0。若 -4患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且其双亲中只有一方患有此病, -5正常,即 -4和 -5基因型分别是 XDXd和XdY,子代 1/4XDXd+1/4XdXd +1/4XDY +1/4XdY,他们的女儿中该病的发病率 1/2。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9分)如图中,甲为人体手背皮肤 (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 (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图甲 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 ( 1)图乙表示图甲中 _(填字母)处的结构
37、,名称是 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为 _。 ( 2)用针刺 A时,引起 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 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乙中 _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 _结合的能力。 ( 3)当兴奋在 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 _。 ( 4)现切断 处,在 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 A、 B、 C、 D、 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_。 ( 5)如图是突触后膜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_。 答案:( 1) F 突触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 2) (非条件 )反射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 ( 3)负电位 正电位 (由负变正
38、) ( 4) D、 E ( 5) D 试题分析:( 1) .图乙是突触,是图甲中 F处的放大结构。可以发生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 2)刺激感受器引起效应器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反射。吗啡能和图乙中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竞争性结合,使其失去与神经递质结合的能力。 ( 3) .静息时膜内是负电位,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所以兴奋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 正电位。 ( 4) .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递,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所以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D、 E。 ( 5) .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 A、 C项错误;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后兴奋,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B项错误、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
39、查神经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 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10分)如图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A、 B、 C、 D表示激素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中激素 (填字母 )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 2)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 _、_,体温调节方式是 。 ( 3)图中垂体可分泌 激素作用于 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 。 ( 4)人
40、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答案:( 1) A、 B、 C(缺一不可 ) 氧化分解(细胞呼吸)( 2)下丘脑 大脑皮层 神经 体液调节 ( 3)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 4)胰岛 细胞 肝细胞、脂肪细胞( 2分) 试题分析:( 1) .寒冷环境下,增加促甲状腺激素 (A)使甲状腺激素 (B)增多 ,同时肾上腺素增多。这些激素可以促进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 ( 2)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觉形 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 体液调节。 ( 3)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
41、甲状腺激素。 ( 4) .血糖下降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物质的转化,其靶细胞是肝细胞、脂肪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10分)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 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 ,以杀死有害微生物。 (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 。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操作。用无菌吸管从三角烧瓶中吸取 1 mL生牛奶稀释液
42、至盛有 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如此重复 3次,将 10mL生牛奶稀释到 10-4浓度后,取 0.1mL滴在培养基上。 ( 2)将牛奶稀释液滴加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 。该涂布工具最合适的灭菌方法是 _。 A火焰灼烧 B高温高压灭菌 C酒精擦拭 D紫外线照射 ( 3)图 13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按此方法培养得到的 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为 25个、 23个、 24个,则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 _个。 ( 4)消毒后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用稀释培养法检测消毒后牛奶是否含有细菌,则在操作步骤上应作什么改动? _。 ( 5)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数量,可评价食品是否受到污染。下
43、表培养基配方中,大肠杆菌能够生长的是 _,理由是 _。 ( 6)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 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 ,具有 特征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答案: ) 62 30分钟 (2) B B (3) 2.4106 (4)稀释次数减少 (5) ( 2分) 该培养基为大肠杆菌生长提供了碳源(和无机盐) (6)伊红美蓝 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试题分析: (1).巴氏消毒的方法是在 62 处理 30分钟。 (2).涂布使用的工具是涂布器,图 B正确。涂布器用高温高压灭菌,在使用时再用酒精消毒。 (3).菌落的平均数是 24个,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 =菌落平均数 /涂布
44、量 稀释倍数 =24个 /0.1mL104=2.4106个 /mL。 (4).由于消毒后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所以稀释次数减少。 (5). 培养基为大肠杆菌生长提供了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6).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会使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出现金属光泽的紫黑色。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11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环境条件一致
45、。 ( 1)第一期时前,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一个 。 ( 2)实验中表示环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是 。 ( 3)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 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 。 ( 4)果蝇由原品系向甲、乙两类品系变化的现象,进化学上称为 。 ( 5)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后,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 原因: 。 ( 6)科学家对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 A-a、 E-e的显性基因频率作了统计,在第十代时,甲箱中 A、 E基因
46、频率分别为 61%与 65%;乙箱 A、 E基因频率分别为 95%与 65%。则甲、乙两箱果蝇中的 Ee杂合体出现的频率是 %; A-a等位基因纯合体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是 箱。 ( 7)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 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生境多样性是 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答案:( 1) .种群 ( 2) .食物 ( 3) .物种(或遗传);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或遗传;虽然交配选择上有体色偏好,但可能依然不影响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 ( 4) .适应辐射 ( 5) .两箱分养造成基因隔离而不能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基因突变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选择,导致各箱中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