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吉林吉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 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定义式 ,当 极小时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
2、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我们采用了取非常短的时间,即让时间趋向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维的方法故 A正确;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不需要考虑形状和大小时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 法, B错误;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某个量不变而去研究另外两个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正确;在研究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故 D正确 考点: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 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木块在质量为 M
3、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 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1mg B木板受到 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2( m+M) g C当 F2( m+M) 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D无论怎样改变 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答案: AD 试题分析: m在 M表面上滑行,所以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 1mg,方向向左,因此木板受到滑动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 1mg。由于木板静止,所以地面给木板的静摩擦力大小为 1mg,方向向左, A正确、 B错误;不管 F多大,木板受到滑
4、动摩擦力为 1mg,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C错误、 D正确。 考点: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A 答案: CD 试题分析:从图可以看出 A、 B两个物体均向正方向运动,只是一个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另一个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 A错误; 4s时刻,两者速度相等,正是两者相距最远的时刻,且为 s=sA-sB=20m,此刻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又逐渐减小,所以 B错误, C、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追击相遇问题的图像分析的能力。 如图所示,物体 m与斜面体 M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将斜面的倾角 稍微增大一些,且物体 m仍静止在斜面上,则 A斜面体对物体的支持力变小 B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变大 C水平面与斜
5、面体间的摩擦力变大 D水平面与斜面体间的摩擦 力变小 答案: AB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以及能够合适地选择研究对象,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物体 m 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处于平衡,则有: N=mgcos, f=mgsin,当 增大,则支持力变小,摩擦力变大,故 AB正确;对整体分析知,整体受总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地面的摩擦力为零,地面的支持力始终等于总重力,故 C、 D错误。 因此选 AB。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A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B运动
6、员蹬地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大小 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一定向上 答案: BD 试题分析: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所以大小相等, A错误、 B正确;因为运动员向上做加速运动,所以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不相平衡,且合力向上, C错误、 D正确。 考点:作用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 如图所示,两楔形物块 A、 B两部分靠在一起,接触面光滑,物块 B 放置在地面上,物块 A上端用绳子拴 在天花板上,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 A、 B两物块均保持静止。则 A. 绳子的拉力可能为零 B地面受的压力大于物块 B的重力 C物块 B与
7、地面间不存在摩擦力 D物块 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A物体保持静止,若 A受到 B的支持力的话,则没有另外一个力与其平衡,所以 A物体只受绳的拉力和重力,绳子的拉力等于 A的重力, A错误;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 B的重力, B错误;由于 B物体与 A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且静止,所以 B物体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地面对 B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不存在摩擦力, C正确、 D错误。 考点:共点力平衡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 C的正上方 A处有一金属小球 a距 C为 20m,在 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 b距 C为 15m,小球 a比小球 b提前 1s由静止释放 (g取 10m/
8、s2)。则 A b先落入 C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 B a先落入 C盘中, a、 b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 BC之间某位置 C a、 b两小球同时落入 C盘 D在 a球下落过程中, a、 b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 B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A先下落一秒钟,根据 可知,下落距离正好为 5m,即此刻 AB两球等高,但由于 B初速度为零, A此刻速度为 10m/s,所以 A将比 B先落地。答案:为 D. 考点:自由落体公式、追击问题 如图所示,分别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速度 、加速度 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F随时间 t的变化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在做匀加速运动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9、图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A错误; B图速度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错误; C图加速度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加速度是变化的,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 C错误; D图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即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变,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x 0.5t t2(m),则当物体的速度为 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A 1.25 s B 2.5 s C 3 s D 6 s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
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可得,与函数式对应关系的物理量 , ,当物体的速度为 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 。 故选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 1 s内与第 2 s内的位移之比为 x1 x2,在走完第 1 m时与走完第 2 m时的速度之比为 v1 v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x1 x2 1 3, v1 v2 1 2 B x1 x2 1 3, v1 v2 1 C x1 x2 1 4, v1 v2 1 2 D x1 x2 1 4, v1 v2 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得在第一秒内与在第二秒内位移之比为 x1: x2=1: 3
11、;第一米内与在第二米内时间之比为 1:( 1),则走完前 1m时与走完前 2m时的时间为 1: ,速度之比为 1: , B正确。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运动状态不变指的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正确;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只要有一个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A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即使其值不变,速度也必
12、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也要变,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和加速度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奥运会冠军刘翔的跨栏技术时可将刘翔看作质点 B在某次铅球比赛中,某运动员以 18.62米的成绩获得金牌,这里记录的成绩是比赛中铅球经过的路程 C瞬时速度可理解为时间趋于零时的平均速度 D “北京时间 10点整 ”指的是时间,一节课 40min指的是时刻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不需要考虑形状和大小时的科学抽象,是采用了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研究跨栏技术时,不能看作质点, A 错误;铅球比赛,比的是位移,不是路程, B错误;求瞬时速度就是通过求时间趋于零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得到
13、的, C正确; “北京时间 10点整 ”指的是时刻,一节课 4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 D错误。 考点:质点、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时间和时刻 实验题 要测量两个质量不等的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直接的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轻质定滑轮 (质量和摩擦可忽略 )、砝码一套 (总质量 m 0.5 kg)、细线、刻度尺、秒表他们根据已学过的物理学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质量请完成下 列步骤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设右边沙袋 A质量为 m1,左边沙袋 B的质量为 m2 (2)取出质量为 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
14、,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 A下降, B上升;(左右两侧砝码的总质量始终不变) ( 3)用刻度尺测出 A从静止下降的距离 h,用秒表测出 A下降所用的时间 t,则可知 A的加速度大小 a _; ( 4)改变 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 a,得到多组 m及 a的数据,作出_(选填 “a-m” 或 “a- ”)图线; (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 k 4 m/(kg s2),截距 b 2 m/s2,则沙袋的质量 m1_ kg, m2 _ kg. 答案:( 3) (4) a m (5) m1 3kg, m2 1.5kg. 试题分析:( 3)由题,质量为 m1的沙袋从静止开始下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解
15、得 ( 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对 m1及砝码:( m1+ m) g-T=( m1+ m) a 对 m2及砝码: T-( m2+m- m) g=( m2+m- m) a 联立解得: 根据数学知识得知: “a m”成线性关系,图线斜率 ,截距 将 m=0.5kg, g=10m/s2, k=4m/kg s2, b=2m/s2,代入解得: m1=3kg, m2=1.5kg 故答案:为:( 3) ;( 5) 3, 1.5 考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两个质量不等的沙袋的质量 在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中: (1)备有器材: A.长木板; 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 C.细绳、
16、小车、砝码; D.装有细沙的小桶; E.薄木板; 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 _ (2)实验得到如图甲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 B、 C 两点的间距 x2和 D、 E两点的间距 x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 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_ 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 a- 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_ kg.(g取 10 m/s2) 另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 a-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答案:( 1)天平; (2)( x4-x2) /2T2;( 3) 0.02(0.018-0.02均可 );( 4)末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17、。 试题分析:( 1)实验要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测出小车的质量,所以要用到天平。 ( 2)对于匀变速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x4-x3=x3-x2=aT2, x4-x2=2aT2, a=( x4-x2) /2T2。 ( 3)根据 F=ma, a=F , a- 图像的斜率等于 F,在 m M的条件下,F=mg,所以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 0.02kg。 ( 4)根据图像,在 很小,即 M很大时, a为零,说明末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计算题 ( 8分)一颗自由下落的小石头,经过某点时的速度是 10 m/s,经过另一点时的速度是 30 m/s,
18、 求经过这两点的时间间隔和两点间的距离。 (取 g 10 m/s2) 答案: s, 40m 试题分析:由运动学公式 vt=v0+gt ( 2分) t =vt-v0/g t=2s (2分 ) 2gh= vt2-v02 ( 2分) 得 h=40m ( 2分)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 8分)如图所示,光滑金属球的重力 G 40 N它的左侧紧靠竖直的墙壁,右侧置于倾角 37的斜面体上。已知斜面体处于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sin 37 0.6, cos 37 0.8.求: (1)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大小; (2)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1) 30N;( 2) 30N 水平向左
19、 试题分析:( 1)金属球静止,则它受到的三力平衡。由平衡条件可得墙壁对金属球的弹力为 ( 3分) ( 2)斜面体对金属球的弹力为 ( 2分) 由斜面体平衡可知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 2分) 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 1分)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 ( 10分)在消防演习中,消防队员从一根竖直的长直轻绳上由静止滑下,经 2.5s落地为了获得演习中的一些数据,以提高训练质量,研究人员在轻绳上端安装一个力传感器并与数据处理系统相连接,用来记录消防队员下滑过程中轻绳受到的拉力与消防队员重力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已知某队员在一次演习中的数据如图所示,求该消防队员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落地速度各是
20、多少?( g取 10m/s2) 答案: m/s, 1m/s。 试题分析:该消防队员先在 t1=1s时间内以 a1匀加速下滑然后在 t2=1.5s时间内以 a2匀减速下滑 前 1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1=ma1 得, a1=g - F1/m = 4m/s2 ( 3分) 所以最大速度 vm=a1t1 代入数据解得: vm=4m/s ( 2分) 后 1.5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g=ma2 得, a2=F2/m - g = 2m/s2 ( 3分) 队员落地时的速度 v=vm-a2t2 代入数据解得: v=1m/s ( 2分) 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 10分)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
21、质量为 5.0kg的磨石 A对地面和斜壁进行打磨,已知 A与地面、 A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均相同 .(g取 10 m/s2) (1)当 A受到水平方向的推力 F1 25 N打磨地面时, A恰好在水 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2)若用 A对倾角 37的斜壁进行打磨 (如图所示 ),当对 A施加竖直向上的推力 F2 60 N时,则磨石 A从静止开始沿斜壁向上运动 2 m(斜壁长 2 m)所需时间为多少? (sin 37 0.6, cos 37 0.8) 答案:( 1) 0.5;( 2) 2s。 试题分析:( 1)当磨石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F1=mg得 ( 2分) ( 1分) (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为 a,则 ( 2分) 得 ( 2分) 由 x= at2/2得 ( 2分) t=2s ( 1分)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