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29033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扬州中学高二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 “佛教经典云: 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 “新儒学 ”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 ACD的说法不属于陈寅恪的思想主张,再结合材料 “佛教经典云 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说明陈寅恪所说的 “新儒学 ”关注的

2、是人际的伦理关系。故选择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 ”计划促进了 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 ”成果是在 时期取得的 C “文革 ”使 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 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两弹一星 ”是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成就,排除 B;杂交水稻和卫星技术突破均是 “文革 ”时期的成就,排除 C、 D; “一五 ”计划是在1953-1957年,时间与 时期相符,因此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3、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公元前 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伟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二者都强调人的价值,具有人文精神和民本思想;都重视道德和秩序,强调人的道德修养;都重视教育,强调道德教化。不同点是服务的国家体制不同,孔子致力于维护君主统治,苏格拉底致力于完善民主政治。故选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4、 苏格拉底的思想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 “创造 ”主要表现在 诵读古典文化 批判神权统治 宣扬人性解放 否定宗教作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文艺复兴的实质, 项明显不是创造,与题意不符,轻易排除; 项正确,文艺复兴是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倡导思想自由。因此 也正确,文艺复兴并不否定宗教的作用。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

5、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B是宗教改革的主张; A、 D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三场运动都批判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这段话评价的是 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进化论的历史影响的理解。题中的

6、关键信息是 “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 ”,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中只有C项的进化论与之相符。 考点: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 生物进化论 进化论的影响 1912年 4月, “泰坦尼克 ”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使用电灯照明 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航线经过地中海 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成就及航路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电灯、无线电报等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有可能出现在 “泰坦尼克 ”号上。电视是 20世纪 20年代中期出现的,故不合题意。 “

7、泰坦尼克 ”号客轮是横渡大西洋大西洋到达美国的,故不会经过地中海。故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 华兹华斯、萨 尔 柯勒律治和罗伯特 骚塞。他们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 “湖畔派 ”。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 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解冻文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

8、与异国风光 ”,结合所学知识,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19世纪初至中期,人们对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感到失望,于是在艺术领域,运用夸张、象征、想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这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流派,故 A项正确。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 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浪漫主义文学 对某艺术家有这样的评价: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 ”。下列作品属于该艺术家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是评价现代主义艺术家毕加索,现代主义美术反对传统和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艺术上更趋于极端化,艺术形式多样化。B属于现实主义;

9、 A属于浪漫主义; C属于印象画派; D属于毕加索的作品。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现代派绘画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中国共 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表现在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D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答案: C 试题分析: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在 1949年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A在时间上不符合; B是 1957年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排除 B; D项是在中共十六大,排除 D;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解答了社会主义的本

10、质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南巡讲话 2013年 12月 26日是毛泽东诞辰 120周年纪念日。下列诗句中含有其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是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 B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 C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 , 分田分地真忙。 ”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反映的信息中都可以判断应该是秋收起义,因此 A项错误; 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秋收起义后毛泽东

11、领导的军队进入农村,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进行土地革命,因此 C正确;故选 C。 D项是在 1934年开始的长征,与材料显然无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 ”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依据所学 可知,中华民国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新文化运动只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戊戌变法也以失败告终。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孙中山实

12、现思想上的伟大转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内容,主张民主权利扩大化,成为中共合作基础,从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所以应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康熙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幅对联: “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遗承之规 ”。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朱熹理学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材料中对联说的是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鼎盛,儒学衰微,而以朱熹为集大成者的宋明理学重新确立了儒家在后期封建社会近千年的统治地位。故选 C

13、。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从蕴含的思想判断,该名言出自 A程颢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信息 “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 ”“ 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可以看出该言论 主张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内心的反省,所以可以判断这属于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的观点是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故本题选 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

14、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的某一科技成就的传入直接相关。这一科技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依据所学, 11世纪时北宋平民毕N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 15世纪时也欧洲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使书籍的印刷大为方便,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应选 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四大发明 印刷术 右图题诗为: “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更无他卉可同栽。 ”落款为 “板桥郑燮 ”。 对此画的表述不正确是 A该画属于 “文人画 ” B融多种艺术于一体 C注重刻画真实景物,摹写逼

15、真 D强调个性表现 , 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该画体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属于文人画, 正确;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追求的是意境美, C错误, D正确;它文人画强调诗、书、画和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B正确;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绘画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其中 “秦腔 ”的 “秦 ”主要是指今天 A山西 B陕西 C湖北 D江苏 答案: B 试题分析: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

16、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 秦 ,秦腔由此而得名。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古代的戏曲 秦腔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兴民权、开议院 ” D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以及

17、“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可知是洋务运动, B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未涉及经济改革; C、 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改革派掀起了向西方学习 “器物 ”的思潮,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

18、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制度 ”制度变革的维新变法运动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但这两者背后的经济根源则是相同的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所以答案:选 B, A C两项只是其促进其转变的重要原因, D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思想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孔子改制考 主张君主立宪制 敬告青年 倡导民主和科学 庶民的胜利 传播马克思主义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正确,康有为作孔子改制考,反对

19、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正确,陈独秀作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 正确,李大钊作庶民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 正确,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思想 康有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 综合题 ( 15分)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 ”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

20、区分了 “欲 ”和 “人欲 ”。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 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 “人欲 ”,又叫 “物欲 ”。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 “格物致知 ”之旨,即要求人要 “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 对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 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 “民主意识 ”,从而为他的 “民本意识 ”突破儒家

21、“民本思想 ”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 “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的前提下,最终强调 “天 下为公 ”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 “天赋人权 ”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 “

22、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 忠君报国 之思想 ”。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6分) (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的进步之处和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3分) (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 以继承的。(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2分) 答案:( 1) 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 主张力

23、行,具有务实倾向。( 6分) ( 2)进步之处: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 1分) 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2分 ) ( 3)继承: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 (4分 ) ( 4)认识:儒家思想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第一问考查理学的进步意义,从材料一反映的理学兴起的背景 “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力图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提出思想主张,结合材料中的 “格物致知 ”、 “治国平天下 ”等

24、可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以 “仁、义、礼、智 ”道德规范行为;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 “格物致知 ”之旨“,表明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 2)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 “民 主意识 ”,可回答第一小问;第二问考查李贽思想的社会背景,把握明末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解答,结合材料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 ”指的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 ”,可知也受到西学思想的影响。 ( 3)第三问考查理学在日本的影响,可从理学的积极意义以及材料三中的伦理道德方面、政治思想方面等回答即可。 “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

25、 ”,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主张民权服从国权 ”, “保留儒家忠孝观念 ”这都是答题的有效信息。 ( 4)第四问的认识是开放性试题,从思想文化的传承性 、多样性以及思想文化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方面,但回答问题最好联系试题材料,从朱熹到李贽,由中国到传入日本,体现出儒家思想得到传承和发展,从中国到日本,也反映了思想文化具有国际性和交流性,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朱熹、李贽思想的提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日本继承力学思想也结合了本国的实际,得出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 的思想 ( 10分)

26、 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规发生了分化,其群体也随之分化、重构,形 成新旧两个阵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予之幼时,即有万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读兵书;年垂四十,身虽登科,终无机会风云,不得已而舌耕度日。自光绪庚子后改设学堂,不数年停止科考,并派学生出洋留学以学洋夷之学,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置诸如无有之乡,遂养成许多叛逆,至宣统三年,突然蜂起,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而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岂非孔孟之学不行而洋学是尚之所致乎? 刘大鹏退想斋 日记 【材料二】

27、 我们的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胡适日记 【材料三】 中国与此新出现的 “夷狄 ”更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之中。现在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 “制夷 ”。何况这些 “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 ”。故中国士人对学习西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多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 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属于新旧哪个阵营,从政治与文化的立场及 其个人利益角度说明其依据。( 4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特点。( 2分)结合

28、所学知识,分析胡适等知识分子以传统方式 “安身立命 ”的社会原因。( 2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中国士人 ”所遭遇的 “尴尬 ”。( 2分) 答案:( 1)阵营:旧知识分子。( 1分) 依据:政治上,反对革命,维护清朝统治;文化上,反对 “洋 ”,维护 “孔孟之 ”;利益上,反对废除举。( 3分) ( 2)特点:接受西学,未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 2分) 原因:社会性质未变; 儒学占主导地位; 社会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任意两点即可, 2分) ( 3)举例:反抗西方侵略与习西方之间的困惑;固守传统文化与习西方之间的困惑;信奉西方思想价值观与西方奴役中国之间的困惑

29、。( 2分,一点 1分,答对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变迁。 “许多叛逆 ”“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 ”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破坏孔孟之学和封建纲常礼教,更是憎恨 “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 ”,应该看出他是近代一位思想守旧的知识分子。 第 (2)题,从 “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 ”,但 “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 ”,分析特点。回答第二小问时,应从当时 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政治、经济、治学上)分析,即:政治上是社会性质未变,经济是社会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变化,思想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第 (3)题从不同角度回答,然后组织史实说明理由。材料后三句话反映了三个角度,据此回答就行。第二

30、句反映了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之间的困惑;第三句反映了信奉西方思想价值观与西方奴役中国之间的困惑;第四句反映了固守传统文化与习西方之间的困惑。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胡适 ( 12分) 1949年 9月 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 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请回答: ( 1) “一千八百四十年

31、”以来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分别是什么?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每项举一个即可)。( 4分) ( 2) “三十年以来 ”的作为中国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事件是什么 在这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什么?( 4分) ( 3) “三年以来 ”的革命时期内,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什么样的历史性转变?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有什么深远影响( 4分) 答案:( 1)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答反帝反封建也可得 1分)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分,不能答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答义和团运动也可得 1分

32、);辛亥革命( 1分) ( 2)起点事件:五四运动( 2分)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2分) ( 3)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 性转变(答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也可得 2分) 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理论武器( 2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时所学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是否真正理解) 试题分析:( 1) “一千八百四十年 ”即 1840年,结合所学可知,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列举民主革命

33、时期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容易回答。 (2) 1949年说 “三十年以来 ”,指的是 1949-30=1919年,中国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事件应该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这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是毛泽东思想。主要考察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 “三年以来 ”应该是 1949-3=1946年,指的是解放战争,结合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回答,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第二问根据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来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

34、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斗争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历史作用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段长久的历史有一点特别引起我注意,就是中国的一切几乎全是可能的、自然的。我佩服他们什么事都没有一点神奇的意味。为什么别的民族(具体指的是希腊、罗马等民族)都要给自己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呢?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变形、穿凿附会的梦境,(对于)骗子的寓言,我只有痛恨。 伏尔泰天真汉 【材料二】 孔子生长在封 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

35、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独秀文存 【材料三】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他们不是从人类将来可能享受的和平状态去考虑人类,而是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要每个公民在某个方面都依赖其他公民,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 但是)中国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 1)材料一体现了伏尔泰怎样的启蒙思想?( 2分) ( 2)根据材

36、料一、二,分析伏尔泰和陈独秀批判传统文化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2分) 其中隐含着二者的政治诉求又有何相通之处? ( 2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持何态度? (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外传统文化?( 2分) 答案:( 1)思想:天赋人权,反对宗教迷信。( 2分) ( 2)不同之处:伏尔泰:宗教升学;陈独秀:封建伦 理道德( 2分) 相通之处:批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制度。( 2分) ( 3)赞赏:理性治国;礼制,仁;和谐。(任两点得 2分) 否定:君主专制( 2分) (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分)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学

37、生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思想的分析与认识。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总结答案:。如可结合材料 “造出一些荒诞不经的来源 ”,反映出伏尔泰反对宗教迷信, “到处只有神道的显形、诏谕、奇迹、巫术 ”反应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主张天赋人权。 ( 2)主要考查学生对伏尔泰和陈独秀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由材料可知,伏尔泰侧重于批判宗教神学以反封建专制统治 ;而陈独秀则以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以达到批判封建专制统治之目的。本质上来看,都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 3) “中国的立法者是比较明智的 ”得出,孟德斯鸠对古代中

38、国传统文化是赞赏的。 “从适宜于履行生活义务的行动去考虑人类 ” “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 ”体现了理性治国思想,主要是通过儒家思想规范社会。但 “中国 的法律决定任何人只要对皇帝不敬就该被处以死刑 ”,看出孟德斯鸠反对中国的君主专制。 ( 4) 注意审题 “综合上述材料 ”回答对中外传统文化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以及西方传统文化都存在可取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持批判的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 11分)近代以来,法兰西民族创造出独具魅力、光

39、彩照人的文化,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雨果在追悼法 国某一位文学家时说: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 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 喜剧 ,其实就是题作 历史 也没有什么。 ” 【材料二】 20世纪 40、 50年代,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文化界流行。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给世人描绘了一幅阴暗的世界画面:人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所以存在主义特别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把人的意义、人的价值归结为人的自由选择与

40、创造。 吕一民 法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法国凭借其文化软实力大力推行文化外交。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 “应对文化全球化,就是要提倡文化多样性。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 1 分)他的作品属于哪种文学流派?( 1分)这一文学流派中令人感到 “惊惶与恐怖 ”的社会现实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中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出现与 20 世纪哪些重大事件相关?( 2 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世纪 90年代文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 ”的认识。( 5分) 答案:( 1)文学家:巴尔扎克。( 1分) 文学流派:(批判)现实

41、主义。( 1分) 社会现实:随着工业革命开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2分) ( 2)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等。( 2分) ( 3)背景:两极格局瓦解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文明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 2分) 认识: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高国家地位;坚持文化多元并存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妥善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对历史观点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他题作 喜剧 ,其实就是题作 历史 也没有什么 ”可知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然后回答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出现背景。 ( 2)由 “生是荒诞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们在生活中充满恐惧感、迷惘感和孤独感 ”可知,萨特存在义哲学属于现代主义哲学流派 ,其出现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 ,主要背景事件是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 ( 3) “时代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为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经济全球化,世界联系加强,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认识 ”从文化多样性适应全球化的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