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2904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894年 7月 2日,一家商行在天津早报上刊登了一则广告: “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材料反映了 ( ) A市民衣食住行基本西化 B维新变法使生活观念转变 C报纸开始刊登商业广告 D物质生活的时尚发生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阅读题干材料信息并与基础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就是注意时间: 1894 年,也就是说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依据材料关键信息 “新到洋醋 ”“ 东洋竹篮 ”“ 吕宋酸果 ”可知都是外国的食品。可判断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变化。 A 项

2、不符合史实,一则广告不能说明基本西化。B项错误,维新变法还未进行。 C项错误,报纸早就开始刊登商业广告。故选D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9世纪晚期物质生活的变化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 经济底子薄 科学技术水平低 生产设备落后 生产成本高 资源缺乏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托教材和已有知识可以解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是近代长期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压榨,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 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发展中

3、国家资源一般比较丰富,只不过技术手段落后,得不到有效开发。故选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是中国古代文化题。题中关键词是 “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即知足常乐,不作更多的追求)、 “ 以静制动 ”(反对变革,顺其自然),由基础知识可知是道家

4、的无为思想。儒家思想讲究 “修齐治平 ”奋发有为。法家主张严刑酷法,加强君主权威。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选贤与能。故选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道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此题考查百家争鸣中各家的核心思想。由基础知识可知 A项是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张道德教化。 B项是法家,核心是法,主张变革。 C项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葬节

5、用、选贤与能。 D项是道家,主张无为,并有辩证的思想。故选 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 “萧规曹随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 ) A儒家的 “仁政 ”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墨家的 “兼爱 ”思想 D道家的黄老之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西汉初期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高惠文景时期采用无为而治,于是出现 “萧规曹随 ”,体现道家无为思想。故选 D

6、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初期统治思想 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 ”。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 “知行合一 ”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 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最关键的是 “王阳明 ”,由教材知识可知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知善知恶是良知 ”可见致良知是其主要思想, D项是正确的。 “心之所发处便

7、是行 ”意思是心念即是行动,体现知行合一思想, B 正确。 “一念不善,便是恶行 ”意思是心存正念,反对邪见,与儒家道德观一脉相承, A正确。 C项是理学的格物致知思想,强调先格物后获得认识,不符合王阳明心学,故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 理学 王阳明心学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 “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进行比较判断的能力。明末

8、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继承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使传统儒家思想又归于活跃。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君主专制严重阻碍思想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君主专制登峰造极。黄宗羲的 “学校 ”论是非的思想带有民主启蒙的意义。顾炎武的 “众治 ”思想,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所以选 D项。 A应该不是差别,是基本一致。 C项中国不是宗教国家。B项是辛亥革命期间的事。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三大思想家与宋明理学 的差别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

9、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 ”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继承继承儒家思想精华,根据时代变化提出一些新的思想,受时代和个人呢局限,他们的思想仍未完全超越封建思想的樊笼,仍然是 “大儒 ”,但他们的思想使僵化的儒家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A项错误,他们是对理学的批判。 B不属于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C项不是全面否定和批判,是继承与发展。故选 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三大思想家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

10、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并把握历史基本概念的能力。根据题意古希腊将神塑造为人的形象,可见是有神,并非无神论,只是将神人格化。又根据教材,古希腊个城邦共同崇拜的最高神是宙斯。 B不正确。题干与科学无关,故 C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民主政治, A不符合题意。 D项涉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把握,人文主义思想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为中心看待万物。神也是人格化的神。故选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雕塑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明朝后期的李贽 “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

11、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 (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 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并比较历史事物得出结论的能力。此题是比较李贽和薄伽丘,二者时间上都是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李贽应运而生,再加上特殊的家庭环境,他 “离经叛道 ”,追求个人欲望、个人自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同样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不过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程度比中国要高,专制色彩比中国低,于是产生一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反对天主教禁欲主义,追求个性解放。

12、故选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异端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薄伽丘十日谈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题意信息并把握历史基本概念的能力。题干关键词 “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智 ”,与人的理智相对应的是神的意志,那么人类摆脱神的 操控而运用自己的理智解决问题、改造社会,就是启蒙思想所提倡的 “理性 ”,

13、故选 C项启蒙运动。 A、 B两项仍未完全摆脱神学束缚。 D项是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理性 马丁 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题干信息有 “世俗政权执行职务 ”、 “ 教皇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可见马丁 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应加强职能,甚至教皇也由世俗君主管。这体

14、现教随国定的思想,实际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 A未涉及。 B没有否定基督教,只是改革宗教。 C未涉及。故选 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德国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曾发表评论指出,从抽象的范畴而言,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非洲谚语所说的那样: “给他一座塔,他就能成为你的兄弟, ”符合以上评论的国际组织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意信息的核心是 “敌人 ”、 “联合 ”,即原来可能是敌人,现在化敌为友实现联合,由此判断最可能是欧共体,因

15、为欧洲一直以来矛盾重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其次学生要熟练掌握图片信息,了解每个图片所代表的组织。逐一筛选。 A 项是非盟标志,不符合题意。 B 项是世贸组织,不符合题意。C项是联合国,不符合题意。 D项是欧共体,符合题意,故选 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共体的成立 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规定: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 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 ”。根据材料判断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应是 A维持汇率稳定 B消除贸易壁垒 C提供发展援助 D促进自由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16、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词是 “投资 ”、 “ 用于生产事业 ”、 “ 资源的开发 ”,可见世界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帮助会员国建设,是长期投资,不是短期行为。根据已 有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职能有所不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主要是帮助会员国度过经济难关,维持货币汇率稳定。故 A项不符合世界银行。 B、 D项是关贸总协定的职能。故选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世界银行 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

17、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阅读题干材料信息并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题干信息 “五权分立 ”、 “ 五族共和 ”、 “ 礼义廉耻 ”、 “ 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 ”等信息,结合知识, “五权分立 ”、 “ 五族共和 ”都是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辛亥革命之后的服装。 “ 礼义廉耻 ”、 “ 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 ”说明是中西结合的服装, A项是纯中式, B项是纯西式, D项是建国后。故选 C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中山装 19231929 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18、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 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A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B反对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阅读题干材料信息并与基础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词 “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 ”、 “ 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可见是政府不干预经济的思想,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其属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项正确

19、,不选。 “政府便不应该援助卑贱的穷人 ”即反对救济, B项正确,不选。 D项是自由放任的影响,符合史实,不选。题干未提及民主政治方面的内容,故 A项不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英国某史学家说 20世纪的某一时期: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作者的言论最有可能反映的 是 ( ) A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B 20世纪 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C 20世纪 70年代滞涨现象困扰欧美各国 D 20世纪 80年代福利国家制度

20、弊端丛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阅读题干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尤其熟悉 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其关键词是 “西方的社会制度 ”会“失败 ”,其暗含的主线是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而 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主线之一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普遍怀疑是 30年代大危机期间,西方普遍衰落,而此时的苏联工业化建设卓有成效,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项 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也正在恢复,逐渐进入黄金时代。 C项虽然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进入滞涨状态,但此时的苏联也陷入困境,而中国正值文革期间,经济也几乎全面崩溃。 D项福利国家虽

21、然有弊端,但毕竟不是社会制度的危机,而且随着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逐渐摆脱滞涨,走上正常轨道。故选 A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大危机的影响 美国历史 学家洛克腾堡说: “1933至 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 ”主要表现是 ( ) A实行计划经济 B普遍推行国有化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时间 “19331938 年 ”即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期间, “制度巨变 ”既包括政治制度又包

22、括经济制度。再结合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在保留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A项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而罗斯福新政主体仍是自由企业制度。 B、 D两项是二战后的政策,排除。故选 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政府干预经济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 1934年 )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 A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 B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

23、们的困境和不满 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 D整顿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题干先注意时间 “1933年、 1934年 ”可见是罗斯福新政。 “小房主 ”可见是维护下层人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知道新政最大的特点是政府干预经济,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A项不符合题 意,看不到加强垄断组织的信息。 C项应是以工代赈。 D项整顿金融秩序应是整顿银行,这里主要是解决下层人住房问题。故选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政府干预经济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

24、名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之口,他从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了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列关于该理论被认可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政策 B 20世纪 70年代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虽然提到两个时间 “50年代后期 ”、 “1

25、976年 ”,但最关键的是 1976年,因为题干又一个关键信息是 “他的理论能被认可 ”,被认可的标志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历史背景应是 1976年之前的事。根据所学知识, A项应该从罗斯福新政时代就开始了。 B项经 济滞涨是凯恩斯主义失灵的表现。所以米尔顿 费里德曼反对凯恩斯主义而获奖。 C项符合史实。 D项一些国家采取少政府多市场取得一定的成果,正确。故选 A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货币主义 ”理论 下表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1987年英、法、日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6、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A. 建立 “福利国家 ” B. 第三产业上升 C.“新经济 ”出现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首先注意时间是 1987年,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纵深发展,新技术发明层出不穷,信息产业兴起。然后看数据,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日本,纵向数据的增长明显。很容易得出结论是 B项,第三产业迅速上升。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列宁曾说: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

27、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 产粮区的联系 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说的 “这种政策 ”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 “战争条件 ”(即战争时)、 “余粮收集制 ”,由基础知识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 A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 ,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 A “开垦

28、、开垦、再开垦 ” B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C “废除余粮收集制 ,拥护固定粮食税 ” D “谁不加入农庄 ,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本题实际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问的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口号。 B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C 项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D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故 A项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口号,赫鲁晓夫改革大搞玉米运动,开垦大量荒地。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29、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题干关键信息 “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 ”、 “ 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侧重于军事方面的重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又知道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争霸处于优势地位,原因就是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但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A、 D两项恰恰相反,而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用工业发展缓慢。 C项只

30、是军事科技,并非高科技。 B项符合史实。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 ”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这里所说的 “美元特权 ”是基于 ( ) A关贸总协定的规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题意信息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关键词是 “美元特权 ”、 “ 是基于 ” ,意思是美元获得特权是根据什么,依据已有的知识可以知道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

31、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获得等同 于黄金的地位。故选 D项。 A项不是美元获得特权的基础。B项是军事组织。 C项是援助欧洲计划。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 综合题 (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 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 董仲舒传

32、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 18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4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 根本目的。( 4分) (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 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16分) 答案:( 1)仁;克己复礼。( 4分) ( 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分) ( 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 历史影响:适应了统

33、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重视气节品德,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16分) 试题分析:( 1)此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 提炼准确信息,概括出孔子的道德思想。材料文字较少,也浅显而且老师经常讲到,所以难度不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 “仁 ”的思想,是许多含义中的一种。 “克已复礼 ”是实现“仁 ”的途径。可见孔子的核心道德规范是 “仁 ”(目标)和 “礼 ”(途径)。 ( 2)此问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的关键信息,比如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 ”(即统治

34、者应该遵行五常之道), “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 ”(即不行五常之道,上天会出灾害来警告),“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即不变好就灭亡), “天心之仁爱人君而 欲止其乱 ”(即上天让统治者行仁政止其祸乱)。可见其出发点是规劝统治者遵从上天意志,行仁政,止祸乱。根本目的要结合教材知识,结合董仲舒的儒家知识分子的身份,得出结论。 ( 3)此问要求学生先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朱熹对道德规范的论述,提取有效信息。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 ”就是世间万物都源于一个 “理 ”即天理。“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 ”这是人间的道德规范。 “然莫非一理之流行 ”就是人间的这些道德规范

35、也源于这个天理。可见朱熹将人间的道德规范上升到天理的境界。其历史影响要结合基础知识回答,一般分积极 和消极两个方面。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 “天人感应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记述了一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 需要上帝的感化和拯救,这充其量 把政府视为人的意志所创造的一种设社会 观念 不过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说法罢了。 置,政府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施予人类历史的神授之

36、物一部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 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颂扬声不绝于耳。 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 “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观念?( 10分) (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新的历史条件 ”有哪些?( 10分) ( 3)根据以上材料并

37、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有什么影响?( 6分) 答案:( 1)观念:反对宗教束缚,提倡以人为中心;追求现世幸福; 反对君权神授;主张人民共同管理国家。( 10分) ( 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尖锐;近代科学的兴起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西欧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10分) ( 3)影响:促进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主进程;推动 科技创新等等。( 6分) 试题分析:( 1)此问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提炼准确信息,概括主要观点的能力。依据每段材料分别概括。 “需要上帝的感化和拯救,这

38、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说法罢了 ”即依靠上帝只是口是心非的说法,不行,要靠自己的力量。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 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颂扬声不绝于耳 ”即追求财富是正当的,反对教会禁欲主义。 “政府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施予人类历史的神授之物一部分 ”即反对君权神受, “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 ”即每个人都有成员感,都是主人翁,都有共事感,都 能参与国家事务。逐条分析,概括答案:。 ( 2)此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离不开教材基础知识,但也离不开对题干的理解,如 “高举科学大旗、强调发展科学 ”这句就联想到 17、 18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再如 “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39、、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 ”这与文艺复兴不同,文艺复兴矛头主要是教会,而启蒙运动则指向了制度(封建专制),可见,世俗君主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渐居主导。其余的要联系知识回答,经济方面、阶级方面、民族国家方面等等。 ( 3)此问需要学生高度概括能力。关键词是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 “人类社会进步 ”的影响 。人类社会进步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想到的是对人类思想的影响,打破神学束缚,促进思想解放和进步。思想进步带动政治运动,如启蒙思想促进法国大革命,洛克的思想推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人文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主义摆脱神学精神束缚,促进科技发展,如天文学革命、物理学革命等。此题需要学生思路要开阔。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观念;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观念;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