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学年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较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所以本题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答案: C 试
2、题分析: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为外力,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形式。据图所示可知: A为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的褶皱; B为内力作用使岩层断裂、错位形成的断层; C为外力的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D为内力作用形成的火山喷发,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下列地理现象中,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 ) A沧海桑田 B背斜成山 C火山地震 D断块山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断块山地、背斜成山 、火山地震的形成与内力作用有关,只有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下列概念中
3、,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火山 褶皱 地震 沙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包括褶曲、断层等,所以火山、褶皱、地震、沙丘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褶皱,所以本题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答案: C 试题分析: 据等高线图可知:该地形为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一般来说:沙丘缓坡一侧为指示方向,为迎风坡,陡坡一侧为背风坡,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可以判断出图是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所以本题 C正确。
4、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下列地表形态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风蚀蘑菇 B河口三角洲 C喀斯特地貌 D华山 答案: B 试题分析: 流水作用可以分为: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作用。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在河口附近,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河流携沙能力减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华山是断块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所以本题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下列条件中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关的是( )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地球的内部结构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A B C
5、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外部条件有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液态水的存在,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宇宙中的地球。 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 A “磁暴 ”现象的产生 B酸雨的形成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 太阳活动能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磁场,产生“磁暴 ”现象;高能带电粒子冲进 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 “极光 ”现象;地震、水旱灾害等
6、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酸雨的形成、臭氧层空洞的出现、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与太阳活动无关,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壳中已经发现 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 ) A氧、硅 B铝、钠 C硅、铝 D镁、铁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地壳中已经发现 90多种化学元素,但地壳中无论上下层含量居前两位的化学元素依次为氧、硅,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属于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流纹构造 C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D含有动植物化石 答案: D 试题分析: 表面有大量气孔是岩浆喷出地表,里面酸性气体
7、逸出,在岩浆岩表面形成的气孔,这种岩石一般还具有流纹;矿物颗粒定向排列是变质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和含有动植物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所以本题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下列地形是由断层运动中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的块状山地的是( ) A渭河平原 B汾河谷地 C华山 D吐鲁番盆地 答案: C 试题分析: 如果地球内部的地应力大到一定程度,超出了岩石的承受程度时,就会导致岩层破裂,一侧岩体沿着破裂面下沉就会形成洼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是地堑形成的盆地;一侧岩体抬升,形成断块山地,如华山,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 读地质构造简图,图中 ABCD四处
8、属于向斜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组成地表的岩层如果受到水平挤压力作用,就会使岩层发生拱起和凹陷,据图可知:图中 D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 C 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如果地应力大 到超出岩层的承受程度时,岩层就会断裂,形成断层, AB处两侧岩层发生了断裂位移,为断层构造,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 日本群岛多地震是因为(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内部 C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边界 D位于大陆板块之间的挤压边界 答案: C 试题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
9、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的地方,日本群岛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频发,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岩浆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必须经过( ) A搬运作用 B变质作用 C喷出作用 D熔化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 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大岩石在形成之后,有两种运动趋势,一种是向地表运动,最终出露地表接受外力的侵蚀、搬运、堆积、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新的沉积岩;另一种运动趋势是向地下运动,最终经过重熔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所以本题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下列
10、不属于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圈层的是(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 太阳大气层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电离层是地球的高层大气层里的一个小层,能够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所以本题 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列太阳活动发生在光球层上的是( ) A耀斑 B黑子 C日珥 D太阳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瞬变事件等,其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日珥和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所以本题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列图中,地
11、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地球自始至终的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运动,如果我们站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如果我们站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如图:房地产开发商想要在某城市( 21.5N)一幢 20米高的旧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要求冬至日(太阳直射 23.5S)旧楼的影长也不能遮挡新楼一楼的阳光。新楼要距旧楼的长度 L至少约为( ) (提示:楼高 H 与楼间距最小值 L 的关系式: tan=H/L; 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 =90纬度差) A 15米 B 20米 C 25米 D 30米 答案: B 试
12、题分析: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即: 90度 -21.5-23.5=45,据图可知光线、甲楼( 20m)和地面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 tan=H/L( H为楼高, 为正午太阳高度, L为楼间距最小值)解等腰直角三角形,得甲乙两楼之间的距离最小不能少于 20m,所以本题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
13、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发生偏转。一般来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故 正确,所以本题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关于地壳结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分上、中、下三个层次 B地壳的厚度相同 C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和密度都相同 D地壳厚度不均且硅铝层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处是固体外壳,组成物质成分和密度都不相同,厚度不等,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是硅铝层呈不连续
14、分布状态,所以本题 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图中所示的圈层 A、 B、 C分别是 ( ) A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B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答案: A 试题分析: 本题可以从生物圈 与其他圈层的关系进行分析。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以此可知 A为生物圈, B为水圈, C为岩石圈,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既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也是非金属矿物的是( ) A磁铁矿 B赤铁矿 C石英 D方铅矿 答案: C 试题分析: 矿物可以分为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两种。磁铁矿、赤铁矿、方铅
15、矿是金属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少于非金属矿物石英,所以本题 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 ) A喷出岩 B岩浆岩 C侵入岩 D岩浆 答案: B 试题分析: 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由于岩浆活动而生成的属于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所以本题 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 A石灰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花岗岩 答案: A 试题分析: 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分别属于喷出岩和侵入岩。石灰岩是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经过漫长年
16、代的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石灰岩受热性质发生变换变成大理岩,所以本题 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C天体间的潮汐能 D生物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 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放射能。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17、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填空题 读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下列各题。( 12分) ( 1)指出图中 A、 B各代表什么地震波: A 波 , B 波 ;且 A波的传播速度 (快、慢)于 B波的传播速度。( 3分) ( 2) A和 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 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 ,从而发现了 C 不连续面。( 2分) ( 3)在 2900千米深处, A波突然消失和 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从而发现了D 不连续面。( 2分) ( 4) C面以上为 , C面和 D面之间为 , D面以下为 。( 3分) ( 5)物质状态: E层 , F层 。(液态或熔融状态、固态)( 2分)
18、 答案:( 1) A横波 B纵波 慢 ( 2)莫霍面 ( 3)古登堡面 ( 4)地壳 地幔 地核 ( 5) E液态或熔融状态 F固态 试题分析: ( 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把读图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根据地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确定 A表示横波, B表示纵波。 ( 2)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有两个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其中大约在地下 33千米处,横纵波速度明显加快,这个不连续面就是莫霍界面。 ( 3)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大约在 2900千米深处,横波突然消失和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个不连续面就是古登堡面不连续面。 ( 4)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
19、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这三个圈层大体上以两个不连续面为分界线,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 5)对 E层物质状态的回答可通 过 D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慢,横波完全消失推测,外地核的物质接近液态或熔融状态。答题时应注意物质状态与物质组成的区别,如 F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千万不能回答为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每空 2分,共 20分 ): ( 1)图中 A、 B、 C三处地质构造是背斜的是 ,向斜的是 ,断层的是 (6分 ) ( 2)图中
20、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 。( 2分) ( 3)图中 B、 C两种构造中 ,利于储存石油的是 ,储存地下水的是 。( 4分) ( 4)从安全性考虑 ,在图中 A、 B、 C三处中 ,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如选作水库坝址等 )的是 处。( 2分) ( 5)图中所示岩石 ,按成因属于 。( 2分) ( 6)从地形类型看 ,B处为 ;C处为 。( 4分) 答案:( 1) C B A ( 2)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 3) C B ( 4) A ( 5)沉积岩 ( 6)向斜山 (或山岭 ) 背斜谷(或山谷) 试题分析: ( 1)依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可知: D处岩层向上拱起
21、,为背斜构造。 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 B处两侧岩层发生了断裂位移,为断层构造。 ( 2)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裂隙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比较坚硬,外力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 3)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因此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找油气应在背斜部位;由于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所以找地下水应在向斜处。 ( 4)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应避开断层。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雨水的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因此从安全性考虑
22、 ,A处最不适 合建设大型工程 (如选作水库坝址等 )。 ( 5)岩石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图中所示岩石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按成因属于沉积岩。 ( 6)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裂隙发育,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比较坚硬,外力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地,因此从地形类型看 ,B处为向斜山 (或山岭 ); C处为背斜谷(或山谷)。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 1)图示为 (夏、冬)至日光照图,这天太阳直射 (纬线)。 B点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度,这天 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8分) ( 2) A
23、点在 B点的 方向, A点夜长 小时。图中晨昏线是 (晨、昏)线。( 6分) ( 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附近(近日点或远日点),上海昼比夜 。( 4 分) 答案:( 1)夏至日 北回归线 90 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2)正南 16 晨 ( 3)远日点 长 试题分析: ( 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和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据图可知:图示时期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太阳高度角大 ,B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90度,此日全球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2)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据图可知: A、B两点都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 A点在 B点的正南方, A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据图可知:图示半球北经线等分为 6 个等分,则每个等分 2 小时,A点的夜长占 4等分 2=8小时 2=16小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中昼夜分界线是从夜半球逐渐过渡为昼半球,为晨线。 (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运动,每年 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 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此时太阳 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接近 7月初,所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上海昼长夜短。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