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29064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 : Ca2+2HCO +2OHCaCO3+CO +2H2O B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 Fe2O3+6H+ 2Fe3+3H2O C Fe3+的检验: Fe3+3SCN Fe(SCN)3 D( 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的 NaOH溶液反应: Fe2+2OH Fe(O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则碳酸氢根离子与足量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为碳酸钙沉淀,剩余 1个碳酸根离子,正确; B、

2、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产生铁离子,而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和亚铁离子,错误; C、铁离子与 SCN反应生成的 Fe(SCN)3不是沉淀,属于配合物,错误; D、( 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的 NaOH溶液反应,漏掉了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X( g) +bY( g) cZ( g) + dW( 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后, 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 1 8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转化率变小 B( a+b) ( c+d) C z的体积分数变大

3、 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则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到原来的 2倍,当再次达到平衡后, W的浓度为原平衡状态的 1 8倍 ,说明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X的转化率降低,正确; B、因为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向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所以( a+b) 2,错误; B、 0 001 mol L 1的 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0 001mol/L,则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 110 12/0 001=10-9mol/L,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 C( H+) 110 9 mol L 1,错误; C、 0 005 mol L 1的 H2

4、SO4溶液与 0 01 mol L 1的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中性, 100 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Kw 110 12,所以 pH=6,错误; D、完全中和 pH 3的 H2SO4溶液50 mL,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 05L10-3mol/L=510-5mol,需要 pH 9的NaOH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 110 12/10-9=10-3mol/L,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510-5mol/10-3mol/L=510-2L=50mL,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水离子积常数的应用,溶液 pH的计算,酸碱混合的计算 将 pH

5、1的盐酸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 NaOH溶液, pH都升高了 1,则加入的水与 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 A 9 B 10 C 11 D 12 答案: C 试题分析:盐酸的 pH=1,升高 1 后 pH=2,说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为 C( H+) 110 2 mol L 1。设加水的体积为 V1L,盐酸的体积都为 VL,则加水后的氢离子浓度为 C( H+) 110 2 mol L 1=0 1mol/LVL/(V+V1),解得 V1=9V;设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为 V2,则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的 C( H+) 110 2 mol L 1=(0 1mol/

6、LVL-0 1mol/LV2L)/(V+V2),解得 V2=9/11V,所以 V1:V2=9V: 9/11V=11,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酸碱混合与溶液稀释的计算 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溶液测定某 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取 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 B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悬挂液滴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 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 NaOH溶液润洗 2次 3次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取 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会使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多,造成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多,测定结果偏高,错误; B、滴

7、定结 束后,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悬挂液滴,对结果无影响,错误;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会造成假滴定 终点的判断,使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少,测定结果偏低,正确; D、盛 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 NaOH溶液润洗 2次 3次,会使氢氧化钠的体积偏多,造成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多,测定结果偏高,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误差的分析 下列溶液中,说法正确的是 A NaHCO3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 NO 、 AlO 、 K+、 S2-等离子 B室温下 0.1 mol/L的 NaOH溶液与 pH=1的某酸 HA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Na+)C(A-)

8、C 1 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D t 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Kw,则 c(OH-)2=Kw的水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碳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电离碳酸氢根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氢氧化铝沉淀,不可能大量存在,错误; B、若 HA为强酸,则 C(Na+) =C(A-);若 HA为弱酸,则酸的浓度大于氢氧化钠的浓度,则等体积混合,酸过量,所得溶液为 HA与 NaA的混合液,溶液呈酸性,所以C(Na+) 7,错误; C、 1mol/L醋酸 铵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使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小于 1mol/L,正确; D、醋酸铵溶液中加入

9、少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铵和醋酸,若醋酸不电离,则所得溶液的 pH=4,而醋酸会微弱电离,所以溶液的 pHR,错误; D、若反应 A2+2D =2A-+D2能发生,则 A2作氧化剂,D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A2 D2,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质量数的判断,盐水解规律的应用,原子序数的判断,氧化性的比较 一定温度下, 1molX和 n mol Y在容积为 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 g) +Y( g) Z( g) +M( s), 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生成 a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 1mol M,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用 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

10、率是( 0 10 1a) mol ( L min) 1 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1molX, v(正)增大, v(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M 是固体,所以 M 的物质的 量增加,对平衡无影响,错误; B、生成 amolZ,则消耗 amolX,所以 X的浓度减小 amol/2L=0 5amol/L,则用 X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0 5amol/L/5min=0 1a mol ( L min) 1 ,错误; C、向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1molX,反应物浓度增大, v(正)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不变, v(逆)不

11、变, v(正) v(逆),平衡正向移动,错误; D、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符合化学平衡的特征,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答案:选 D。 考点: 填空题 ( 12分)在体积不变的 2L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 H2(g)CO(g) 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 K和温度 t的关系如表: t 500 600 800 900 1000 K 0.5 0.6 1.0 1.3 1.5 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_。 ( 2)该反应正反应为 _反应 (选填 “吸热 ”“放热 ”)。 (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3c(CO2)

12、 c(H2) 5c(CO) 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_。 ( 4)若 800 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CO2、 2 mol H2,反应进行到 5min内,容器内 CO的体积分数为 20%,则用 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达到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 ( 5) 80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_移动 (填 “向正反应方向 ”“向逆反应方向 ”或 “不 ”)。 答案:( 1) ( 2)吸热 ( 3) 600 ( 4) 0 08 mol ( L min) 1 ; 50% ( 5)不 试题分析:(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该

13、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3)平衡时,根据 3c(CO2) c(H2) 5c(CO) c(H2O),可知 K=3/5=0 6, 所以该温度是 600 ; ( 4)因为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逆反应,则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 2+2=4mol,所以 CO的物质的量是 4mol20%=0 8mol,则消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也是 0 8mol,所以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是 0 8mol/2L/5min=0 08 mol ( L min) -1; 800 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1,设平衡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减

14、少 xmol,则 CO2(g) H2(g) CO(g) H2O(g) 开始( mol) 2 2 转化( mol) x x x x 平衡( mol) 2-x 2-x x x 根据题意,则 (xx)/(2-x)(2-x) =1,解得 x=1,所以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是 1mol/2mol100%=50%; ( 5) 80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压强减小,而压强的改变对该反应无影响,因为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可能 反应,所以平衡不移动。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的表达与应用,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移动的判断 ( 18分)( 1)一定温度下,向 1 L 0

15、 1 mol L 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 1 mol CH3COONa固体,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向 _(填 “正 ”或 “逆 ”)向移动;溶液中 的值 _(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 2)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其中存在的主要溶质微粒是 NH3 H2O。 已知: a常温下,醋酸和 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 1 7410 5; b CH3COOH NaHCO3 CH3COONa CO2 H2O。 则 CH3COONH4溶液呈 _性 (填 “酸 ”、 “碱 ”或 “中 ”,下同 ), NH4HCO3溶液呈 _性, NH4HCO3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_(

16、填化学式 )。 ( 3) 99 时, Kw 1 010 12,该温度下测得 0 1 mol L 1Na2A溶液的 pH6。 H2A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_。 该温度下,将 0 01 mol L 1 H2A溶液稀释到 20倍后,溶液的 pH_。 体积相等、 pH 1的盐酸与 H2A溶液分别与足量的 Zn反应,产生的氢气_。 A盐酸多 B H2A多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将 0 1 mol L 1 H2A溶液与 0 2 mol L 1氨水等体积混合,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_。 答案:( 1)逆 不变 ( 2)中 碱 NH4+ ( 3) H2A 2H A2 3 C c(NH

17、4+) c(A2 ) c(H ) c(OH ) 试题分析:( 1)一定温度下,向 1 L 0 1 mol L 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 1 mol CH3COONa 固体,因为醋酸溶液中存在 CH3COOH H CH3COO-,则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 即为醋酸的电离常数,因为温度不变,所以电离常数不变; ( 2)醋酸与 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相同,则铵根离子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相同,所以溶液呈中性;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也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程度,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使溶液呈碱 性,所以碳酸氢铵溶液呈碱性;则 NH4HCO

18、3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NH4+; ( 3) 99 时, Kw 1 010 12, c(H )=c(OH )=10-6mol/L,因此 pH=6的溶液为中性。则该温度下测得 0 1 mol L 1 Na2A溶液的 pH 6,所以 H2A为二元强酸,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H2A 2H A2 ; 该温度下, 0 01 mol L 1 H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 02mol/L,稀释到 20倍后,氢离子浓度变为 0 02mol/L/20=0 001mol/L,溶液的 pH -lg0 001=3; 体积相等、 pH 1的盐酸与 H2A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与足量的Zn

19、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一样多,答案:选 C; 将 0 1 mol L 1 H2A溶液与 0 2 mol L 1氨水等体积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NH4)2A和水,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NH4+) c(A2 ) c(H ) c(OH )。 考点:考查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判断,电离常数的判断,离子浓度的比较,电解质强弱的判断,盐的水解程度的比较,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10 分 )短 周期中五种元素 A、 B、 C、 D、 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B、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 5,且 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A和 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总和

20、, C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 nsnnpn+1,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D和 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1和 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且 D原子的 2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B、 C、 D、 E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下同 );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2)由 A、 C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 C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 73 68%,它的所有原子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该物质加热时就能分解为两种气体,则 X的化学式为 , X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 ( 3) C和 E形成一种离子化

21、合物 Y,其摩尔质量为 65 g/mol, Y受热或撞击时立即分解为两种单质。则 Y的化学式为 , Y的阴离子是一种弱酸根离子,全由C元素组成,与 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有 (任写一种 ), Y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 (CA4)2SO4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中 的值将 (填 “增大 ”、 “减少 ”或 “不变 ”)。 答案:(共 10分,每空 1分,书写方程式各 2分) ( 1) NaCNO; NOCNa ( 2) NH4H或 NH5 NH4H NH3+H2 ( 3) NaN3; CO2 N2O BeF2; N3+H+ =HN3 ( 4)增大 试题分析: C原子的

22、价电子构型为 nsnnpn+1, s轨道最多排 2个电子,所以 n=2,则 C原子的价电子为 5,所以 C是 N元素;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结合 A的原子序数的大小,所以 A是 H元素; A、 B、 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 5,则 B是第二周期元素 ,且 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为 A和 B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总和,所以 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4,则 B是 C元素; D和 E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1:1和 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判断 D为 O元素, E为 Na元素,且 O原子的 2p能级上有两个未成对电子,符合题意。 ( 1)根据元素周期律, C、 N、 O、 Na四

23、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Na,其次是 C原子,最小的是 O,所以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NaCNO;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所以四种元素中 Na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周期元素中,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增大,但 N原 子是 2p3+的半充满的稳定结构,所以 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O, C的最小,所以四种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NOCNa; ( 2)根据题意由 H、 N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 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3 68%,则 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73 68%=26 32%,则 H与 N原子的个数比是 26 32/1:73 68/14=5,则该化合物为 NH4H,为

24、离子化合物,受热分解产生两种气体为氨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NH4H NH3+H2; ( 3) N和 Na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Y,其摩尔质量为 65 g/mol,根据摩尔质量的数值可计算, Y的化学式为 NaN3, Y的阴离子是 N3-, Y的电子数是 22,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有 CO2、 N2O、 BeF2; Y的阴离子是一种弱酸根离子,所以 Y与盐酸反应生成该弱酸,则离子方程式为 N3+H+ =HN3; ( 4)硫酸铵加水稀释,则铵根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仍减小,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氢离子与铵根离子浓度的比值增大。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物质化学式的计算,水解平衡的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