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届福建闽清高中等四校高三上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宗 ”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 )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 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宗是一个会意字, 表示宫室屋宇 ”,所以 “ ”即 “示 ”就有可能是摆在宫室屋宇内的祖先牌位,再结合我们平时所提到的祖宗、宗法制、宗庙等说法,就可以确定该选 A项。由本题中的 “甲骨文 ”可排除 B项,因为皇帝制度和名称出现在秦朝;也可排除 D 项,因为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表示宫室
2、屋宇,兵器象征战争,而战争不可能在 “宫室屋宇 ”下进行,故排除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汉字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 “白搭车 ”型相互依存、 “乘机 ”型相互依存、 “摩擦内含 ”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这一演变 ( ) 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 A项不符合史实,多极化格局只是趋势; C项美日关系恶化也不符
3、合史实;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植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政治大国,因此 D项错误;战后日美 “白搭车 型相互依存 ”体现了日本对美国的依赖; “乘机 型相互依存 ”体现了日本借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机会乘机发展,而 “ 摩擦内含 型相互依存 ”则体现了日本崛起后日美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 B项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 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二战后日美关系的演变 右侧漫画完成于 1986年。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 (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 )指数。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 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
4、国力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美国的新经济是在 20世纪九十年代流行,而漫画完成于 1986年,因此 A项错误;战后日 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不是世界政治大国,因此 B项错误; D项说法错误;由图片信息及题目(三人撑角)可体现出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日欧三足鼎立 未来学家杰里米 里犬金的欧洲梦: 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 “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
5、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欧洲梦 ”的含义是 ( )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 “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 ”中可以看出,欧洲在发展过程强调多国联合,走向一体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A项和 B项和材料信息相悖; D项不能体现材
6、料信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 富国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的表现有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田水利、注重农时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古代的中国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帝王们也是 经
7、济人 ,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 选择 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 经济人 在特定资源环境下 理性选择 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 “重农抑商 ”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 A “重农抑商 ”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 ”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 ”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 “重农抑商 ”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观点强调 帝王们制定的政策都是出于现实考虑,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重农抑商 ”政策
8、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起作用不同,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更是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A项、 B项说法有误。 “重农抑商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以自然经济为主导时统治者为维护自然经济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自然经济未占主导地位前并未推行,故 D项说法有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 (它们 )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
9、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体现了古代商帮并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也就是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A项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不符合材料信息; B项和 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
10、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商业的发展 明清商帮 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 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 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近代条约制度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体现了近代条约制度对中国经济管理
11、方面的影响,也就是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C 项虽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但不符合材料信息; 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D项不符合事实。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清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 据记载: 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 (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 )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 1911年突破白银 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开埠通商带来了 当地经济
12、的繁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市场只是对烟台、山东、华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经济近代化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中国广大农村的近代化,因此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C项和 D项叙述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1895 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 )其主要原因是 ( )
13、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8951913年间,也就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的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整个中国近代史中国的社会环境都不太安定,此时中国曾遭受过八国联军的侵略,爆发过辛亥革命等,故A项的表述错误; B项应为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 “短暂春天 ”出现的原因,与题目中的时间 “18951913 年 ”不符; D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14、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下表是 1945 1948年国统区有关数据统计 年代 1945年 1946年 1948年 发行数额 (亿元 ) 5569 37261 6636946 物价指数 8640000 681600 564570000 有关上表统计数据最直接恰当的结论是 ( ) A国统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B经济形势阶级矛盾尖锐 C国统区经济的全面崩溃 D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表信息体现的是 19451948 年国民政府发行纸币数量越来越多、物价指数越来越高,也就是通
15、货膨胀非常严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图表体现不出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经济矛盾的尖锐和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因此 A项、 B项和 C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它曾创造了我国改革史的多个 “第一 ”。 “炒鱿鱼 ”、打破 “铁饭碗 ”就是其中的代表。 “铁饭碗 ”形成于 ( ) A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B “大跃进 ”运动发起时 C建国初土地改革时 D改革开放的初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铁饭碗 ”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16、分配形式,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大跃进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形成,因此 B项错误;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期,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形成,因此 C项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因此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和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改变了此前的土
17、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 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 ”指的是农村公社化; “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土地所有制性质都是集体所有的,因此 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农民没有经营土地的自主权,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经营的自主权扩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人民公社化违背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因此 C项
18、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而不是完善,因此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和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华网太原 2008年 10月 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 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 “相亲不出 50里 ”到 “互联网上找知音 ”,择偶标准也从选择 “嫁汉吃饭 ”到寻找 “知心爱人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9、。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在这 30年中,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选项都是出现材料中变化的原因,但只有 D项是主要原因,它包括了其他三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婚姻习俗的变化 恩格斯曾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 “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 21年了 ”,从这封信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这封信是写给巴黎公社周年纪念的贺信 B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运动担负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D运动中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
20、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设问是 “不能获得 ”。由材料 “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 旗 ”反映了 A项正确;由材料 “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 ”反映了 C项和 D项;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但是这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因此本题答案:为 B项。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的意义 有学者这样描述: “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
21、感情,许诺 ” 。俾斯麦的 “许诺 ”最有可能是 ( ) A帝国议会 由普选产生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 “俾斯麦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 ” 可知,该“许诺 ”必然是满足 “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 ”愿望的。因为帝国议会有普选产生,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民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 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古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 1875年宪法 历史课上,讨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同学
22、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乙说:总统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丙说: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丁说: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 其中涉及美国政治体制的说法是 ( ) A甲说 B乙说 C丙说 D丁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设问是 “涉及美国政治体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说反映的是德国君主立 宪制;乙说是法国议会制共和政体;丙说是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丁说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考点:古欧美
23、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 1787年宪法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 ”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再到秦朝完成统一的历程,因此 C项符合题意;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因此 A项和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体现出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因此排除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
24、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分封制、秦朝统一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 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 “明朝内阁对皇帝 “不合理 ”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 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 ”的信息可知,明朝内阁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而且对君权有一定的制
25、约,因此 C项符合题意;虽然内阁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但明朝的君主专制还是比前代大大强化了,因此 A项错误; B 项的 “民主迹象 ”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只是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因此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 郭卫东在转折 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 。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26、 ) A英国的殖民侵 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C英国为了维护民主政治制度 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 的信息可知,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经济利益的冲突,因此只有 D项符合材料信息,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应该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觉得反抗斗争 鸦片 战争的原因 “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
27、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 ”资政新篇的这些改革建议,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 (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资政新篇的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说明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近代先进事物,因此 D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没有能够实施,所以排除 A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民族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所以排除B项,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当时一部分先进分子的要求,
28、而不是农民阶级,因此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觉得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领导 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 )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答
29、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是反封建的斗争,但目的是建立封建的政权;而资产阶级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因此两大阶级斗争目标并不一致,所以 A项错误;资产阶级始终将民主自由作为奋斗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确立的仍然是等级制度,因此 B项和 C项错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两大阶级都出现了反侵略重大运动,所以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觉得反抗斗争 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抗战牵
30、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了日本侵略军从中国迈向太平洋,因此 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的时间信息是 1941年,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1938年 10月,因此 错误;图片反映了日本侵华后,由于中国的抗战使其陷入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 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 十八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
31、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 ( )。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 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人民政治权利和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但这些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 D项包括了其他三个选
32、项的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命 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民主政治的目的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 “铲除专制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 ”和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别是指 (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 “依法治国 ”被写入宪法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 “依法治国 ”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33、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铲除专制政治 ”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辛亥革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框架 ”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 ”指的是 1954年宪法的颁布; “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的标志是 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辛亥革命、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 有一篇文章写道:当国王侵犯到民众
34、的 私有财产时,他们又会依靠法律,支持议会,奋起反抗。但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 “数以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 ”。共和国时期,随着克伦威尔个人独裁统治的继续,希望一位贤明君主登位的心理在社会上尤 (油 )然而起。这篇文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B血腥风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 C千秋功罪:克伦威尔的国王梦 D专制到民主:光荣革命的另一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是最佳型选择题,几个选项都和材 料有关,但只有一个最符合。材料 “国王侵犯到民众的私有财产时,他们又会依靠法律,支持议会,奋起反抗 ”
35、反映了英国民众支持议会反对国王;对查理一世的痛惜、对克伦威尔反感、 “希望一位贤明君主登位 ”则反映了英国民众希望保留贤明的国王。综合分析材料,体现了英国民众对君主立宪制的期望,因此 A项最符合题意; B项和 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材料说明 ( )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
36、在近代推广 C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D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反映了英国立法参照罗 马法的原则,因此 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太绝对, B项中罗马法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影响 从公元前 490年到公元前 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 “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利克里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 ”这
37、意味着 ( ) 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 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 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 D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 鼎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雅典的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的惩罚,其原因多是作战失败。由此可知,雅典公民仅以个人的主观感受来参政,而没有进行客观的分析,做出公正的判决。这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局限性,因此意味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A项、 B项表述错误; 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38、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 “20世纪 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 共产主义 和外国 帝国主义 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 D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设问是 “主要原因 ”, 20世纪 50年代中美对立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两者的国家利益,国家政策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所以本题正确答案: 为
39、 C项; A项是 20世纪 50年代中美对立的客观原因; B项虽然是中美对立的主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受国家利益的支配; D项不是中美对立的原因。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美对立;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中美对立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诗句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来答记者问,该回答主要是针对 (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中美关系问题 D中日关系问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心中 国梦,万古下泉诗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指的是台湾问题,所以
40、本题正确答案:为 A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的关系 综合题 阅读材料: ( 15分)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 (j,贫寒 )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 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十 材料二 (雅典 )最初 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
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 伊尼斯全球通史 (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5分) (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4 分) (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 6分) 答案: (1) 变化: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分) 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分) (2) 理解: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42、( 2分) 进步作用: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2分) (3) 主要不同: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 2分) 前者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 予权利。( 2分) 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2分)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基本能力。第( 1)问的 “变化 ”,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由材料 “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 ”和新唐书等信息可判断出是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度。 “影响 ”一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3、和发散性思维。结合所学知识从打破世族特权、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等方面解答即可。 第( 2)问中的 “理解 ”一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 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以财产等级制度作为划分权利的标准。 “进步作用 ”一问,考查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来阐述。 第( 3)问,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比较项,考生可从政治制度针对的对象(世家大族和世袭贵族)、依据(才学和财产)以及影响作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走向奴隶制民主)等角度来进行比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的制
44、度变迁 科举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度 梭伦改革 ( 17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教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 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45、。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宪政 ” 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竟的话题。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宪政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 “中国色彩 ” ( 1)列举近代英美两国能体现 “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 ”的法律文件。分析西方国家 “宪政的具体模式千差万别 ”的原因。( 6分) ( 2)简述近代前期( 18401919 )实行宪政中国化的重大尝试。( 6分) ( 3)列举新中国建国初期为建立宪政颁布的主要法律文献。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宪政的认识。( 5分) 答案:( 1)文件:英国权利法
46、案、美国 1787年宪法( 2分,每点 1分,错别字不给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国情、历史传统(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不同;建立宪政的途径不同;资产阶级力量强弱不同;思想启蒙的程度不一。(任答 2点, 4分) ( 2)尝试: 1898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兴起戊戌变法运动,旨在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结果被已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镇压; 1901 年后,清政府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结果成立皇族内阁,证明是场骗局; 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 命派兴起辛亥革命运动,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政权被袁世凯所窃取。(任答 2点,给 6分,事件、目的、结果各 1分) ( 3)文献:共
47、同纲领; 1954年宪法。( 2分,每点 1分) 认识:宪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宪政要结合各国国情;思想启蒙是宪政的先导;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答 1点给 1分,答 2点以上给 3分) 试题分析:第( 1)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法律文件 ”可结合所学回答,英美两国能体现 “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 ”的: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原因 ”一问的解答,需 要结合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阶级力量对比、历史传统、思想影响等方面分析解答。 第( 2)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近代前期中国民主进程的掌握及影响民主进程因素的分析掌握。解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时间限定:近代前期。考生可依据所学来解答,主要宪政实践应是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及辛亥革命。 第( 3)的 “文献 ”主要考查考生知识的应用,解题时注意时间 “建国初期 ”。联系所学可知主要有: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 “认识 ”一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主要从国情、发展历程及趋势等方面分 析回答。其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