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2911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名校联盟】 2014-2015学年广东省乳源高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理综生物(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B循环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就是使血液成分保持不变 D当人体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时可能会生病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A项正确;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循环系统是稳态调节过程中比较活跃的系统, 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液成分也是

2、如此,不是保持不变, C项错误;当稳态被破坏、不能维持时,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疾病发生,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错误 的是 A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入肺的颗粒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其 pH呈酸性 C 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 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D 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BC 试题

3、分析: PM2.5中最小的颗粒可以穿过肺泡壁的细胞膜进入肺泡细胞内,吞噬细胞对入肺的多种颗粒物都具有吞噬作用,因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项正确;血液正常的 pH 范围在 7.35 7.45 之间,呈弱碱性,酸性物质进入人体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与其发生反应,维持 pH的相对稳定状态,不会使血液 pH变成酸性, B项错误;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对于一些人而言,属于过敏原,进入人体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刺激 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使 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C项错误; 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偏离了稳态,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内

4、环境稳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中不能检测出蛋白质 B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底物 C用苏丹 III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 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答案: BD 试题分析:蛋白质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也含有蛋白质,捣碎后的提取液中能检测出蛋白质, A项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

5、催化一种或一类的化学反 应,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不同种类酶,让它们二者催化同一种底物,自变量也可以是不同底物,使用同一种酶催化,检测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B项正确;用苏丹 III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需要用 50%的酒精洗去浮色, C项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生物 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

6、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如图中 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 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 X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4种元素,则 可代表 C、 O、 N、 H B若 X 为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细胞器,则 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若 X表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则 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若 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 表示能量的输 入、传递、转化、散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4 种元素依次是 C、 O、 N、 H, A 项正确;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与

7、分泌蛋白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过程, D项正确。 考点:本题以概念图为情境,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光照、温度等环境

8、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产 D植物激素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是秋水仙素, A项错误;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 B项正确。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进而引起植株增高,所以,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芦苇增产, C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

9、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B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某些成分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C害虫数 量与其天敌鸟类数量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 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A项错误;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其中的有机物可转化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被农作物再利用, B项正确;害虫数量与其天敌鸟类数量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项错误;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

10、接价值,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 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 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 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 HIV可能对实验药物 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 HIV可能对试验药物 b敏感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实验动物感染 HIV后发生了从 RNA到 DNA的分子合成过程,即逆转录过程, A项正确;乙图中横标为感

11、染时间,纵标为抗体水平,体液免疫发挥免疫效应的方式是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B项正确;丙图横标为感染时间、纵坐标为 T细胞的数量,该图显示加入药物 a后 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 HIV被杀死,进而 HIV破坏 T细胞的过程减弱, T细胞数量上升, C 项正确;丁图横标为感染时间,纵轴是 HIV 病毒的数量,加入药物 b 后,HIV病毒上升,说明 HIV对该药物不敏感,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

12、力。 从植物中提取筒箭毒碱,能够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将导致 A骨骼肌松弛 B失去思考能力 C失去感觉 D神经细胞不能兴奋 答案: A 试题分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筒箭毒碱阻断了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兴奋不能传至骨骼肌细胞,引起骨骼肌松弛, A项正确, B、 C、 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16分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 RNA病毒,具

13、有极强的感染性。人体感染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下图是埃博拉病毒入侵后人体启动的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的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B、 E的名称分别是 、 。与 A细胞相比, B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 。 E与 F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 功能。 ( 2)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 ,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 ,其中与产热直接相关的激素有 (写出两种)。此外,人体还会出现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 上。 ( 3)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 从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埃博拉病毒为单链 R

14、NA 病毒,易发生 ; 从该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体内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 有限。 答案:( 16分,除注明外每空 2分) ( 1)浆细胞( 1分); 效应 T细胞( 1分); 内质网、高尔基体; 信息交流 ( 2)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脑干 ( 3) 基因突变; 数量及存活时间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 A为 B细胞、 B为浆细胞、 E是效应 T细胞、F是靶细胞。浆细胞分泌合成的物质 C为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在核糖体(没有膜)中合成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具有单层膜)的加工和运输,再通过细胞 膜(不是细胞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

15、外,所以,与 A细胞相比, B细胞内显著增多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 E与 F结合,需要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糖蛋白)参与识别,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 2)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 39 ,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该人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因而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人体出现心率加快,是心血管运动中枢调控的结果,而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脑干。 ( 3)由于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 RNA,单链 RNA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再加之初次感染埃博拉病毒时,机体内产生的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

16、时间有限,所以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愈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体温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 16分)下图甲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 I、 II、 III、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 , m1、 m2 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 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 1)图甲中 m1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途经是生产者

17、的 ,与 m2 来源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 ( 2)图乙中,若 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 II的生物摄入能量,则 表示营养级 II的生物同化能量,其能量值可用 表示, C表示营养级 II的生物利用能量用于 ,从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整体上看,营养级 II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值 (大于 /小于 /等于) f值。 ( 3)若该自然生态系统为一湖泊,由于环 境因素的变迁,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一森林,从群落水平分析此湖泊中发生了 。 ( 4)从图乙中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吗? 。 答案:( 16分) ( 1)光合作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2) B b(或 d+e) 生长、发育和繁殖 大于 (

18、3)次生演替 ( 4)不能 试题分析:( 1)分析图甲可知, 表示生产者, m1 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途经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m2 表示 I、 II、 III、 即不同的营养级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2)第二营养级生物摄入的能量,不能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 消化吸收的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被分解者利用,其余的则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分析图乙可知,若 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 的生物所摄入

19、的全部能量,则 B表示营养级 II的生物同化量,其能量值可用 b或 d+e表示, C表示用于营养级 的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营养级 II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值 =f值(营养级 II生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营养级 III的生物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所以,营养级 II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值大于 f值。 ( 3)由湖泊演变成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 4)能量传递效率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因不知道营养级 III的生物的同化量,所以从图乙中不能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

20、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6分)回答与体温调节有关的问题: ( 1)人患感冒会出现发烧、鼻塞等症状,有人在刚刚有点发烧时就服用扑热息痛药,使体温迅速下降。医生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机体的良性反应,是人体 调节网络维持机体稳定的集中体现。 ( 2)试列举发烧现象产生时,细胞中线粒体释放的能 量与抵御病原体攻击有关的三种特殊作用: 、 、 。 ( 3)在发烧期间,产热部位主要是机体的 ,此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 激素间接控制而

21、增加。 ( 4)在寒冷条件下,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从而使皮肤起鸡皮疙瘩,其反射弧为 。 ( 5)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答出两点)。 答案: 试题分析:( 1)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2)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其余的储存在 ATP 中。与正常时相比,发烧时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增加,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也随之增多,使体温上升;储存在 ATP中的能量,当 ATP水解时将其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提供能量、为合成

22、相应的抗体提供能量、为抗体和淋巴因子的合成与分泌提供能量等。 ( 3)在非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内脏。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发烧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够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间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 4)在寒冷条件下,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其反射弧为:皮 肤冷觉感受器 传人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立毛肌。 ( 5)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具有调节尿量的作用;破坏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下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破坏下丘脑,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量下

23、降,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间接调节性腺的活动,破坏下丘脑,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减少,性器官发育不良,性欲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的相 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6 分 )某同学由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联想到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完善下列实验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洁净玻璃缸、蒸馏水、河水、自来水、发育状况相同的

24、 15只蝌蚪、普通饲料、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实验步骤:(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号为 A、 B、 C,分别 装上 。 ( 2)取 ,分成三等份分别放入 A、 B、 C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 下培养。 ( 3)每天同时向 A、 B、 C三只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 、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 4)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 。 ( 5)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A若 B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 A、 C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说明 。 B若 。说明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活性降低。 C若 B、 C缸发育状况相同,而 A缸较慢。说明 。 答案:( 16分

25、)( 1)等量的河水 ( 2)发育状况相同的 15只蝌蚪 相同且适宜的条件 ( 3)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 4)三组蝌蚪的发育状况 ( 5) A. 高温破坏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 B B缸内蝌蚪发育最快, C缸内蝌蚪发育次之, A缸内蝌蚪发育最慢 C高温未影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 试题分析:依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因此该对照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经过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因变量是通过比较观察蝌蚪生长发育的状况来体现甲状腺激素生理活性;需设置三组,一组用普通饲料喂食蝌蚪、一组用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喂食蝌蚪、一组用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喂食蝌蚪;除

26、 此之外,其它对该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基于此,实验步骤如下: ( 1)取三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编号为 A、 B、 C,分别装上等量的河水。 ( 2)取发育状况相同的 15只蝌蚪,分成三等份,分别放人 A、 B、 C玻璃缸中,三只玻璃缸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 3)每天同时向 A、 B、 C玻璃缸中分别投入等量的普通饲料、甲状腺制剂拌匀的饲料、高温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拌匀的饲料。 ( 4)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三组蝌蚪的发育状况。 ( 5)预测实验现象及结论: 因探究实验的结果是未知的,在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时,应围

27、绕种种可能的情况分别进行假设,依据假设推出的结果就是预测的实验现象,而假设就是实验结论。本实验可能的情况如下: A若高温破坏了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则 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而 A、 C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 B若高温使甲状腺激素制剂活性降低,则 B玻璃缸内蝌蚪发育最快, C玻璃缸内的次之, A玻璃缸内的最慢。 C若高温未影响甲状腺激素制剂的活性,则 B、 C 玻璃缸内蝌蚪发育状况相同,而 A玻璃缸内较慢。 考点:本题以 “温度能否影响甲状腺激素的活性 ”的实验为情境 ,考查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