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29370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对称现象无处不在,请你观察下面的四个图形,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选项 A、 B、 C、 D四个图形沿着中间竖直的直线折叠,左右两部分都可以完全重合,所以 A、 B、 C、 D四个图形都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 如图,将矩形纸片 ABCD(图 )按如下步骤操作:( 1)以过点 A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

2、片,使点 B恰好落在 AD边上,折痕与 BC边交于点 E(如图 );( 2)以过点 E的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 A落在 BC边上,折痕 EF交 AD边于点 F(如图 );( 3)将纸片收展平,那么 AFE的度数为( ) . A 60 B 67.5 C 72 D 75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第一次翻折(如图 )可得: ,经过第二次翻折(如图 )与 重合,即 EAF=450 ,由 可得 : ,所以 . 考点: 1、矩形的性质 .2、轴对称的性质 .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高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 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 答案: C 试题分析

3、: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可知,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只可能在角平分线上,所以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故选 C.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 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 A处,该三角形板的两条直角边与 CD交于点 F,与 CB延长线交于点 E,四边形 AECF的面积是( ) . A 16 B 12 C 8 D 4 答案: A 试题分析:求四边形 AECF的面积,可以把它转化为求正方形 ABCD的面积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 AB=AD, D= AB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求 EAB= FAD;由 S

4、AS可得 EAB FAD,那么 SEAB SFAD,所以所求四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正方形 ABCD的面积,即 16. 考点: 1、正方形的性质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 如图所示,一位同学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 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知:除去被墨迹污染的部分仍然有两个角及夹边确定,可以根据 ASA确定所画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故选 D.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 如图,将 沿 、 、 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 处

5、 .若 ,则的度数为( ) . A 49 B 50 C 51 D 5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翻折可知: A= DOE、 B= HOG、 C= EOF,而 A+ B+ C=1800, 1=1290,所以 2=3600-1800-1290=510. 考点: 1、轴对称的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估算 的值在( ) . A 2和 3之间 B 3和 4之间 C 4和 5之间 D 5和 6之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的值在 和 之间,故选 . 考点:无理数的估算 . 如果实数 满足 y= ,那么 的值是( ) . A 0 B 1 C 2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

6、可知, , ,所以 , ,所以 .故选 . 考点: 1、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 在下列各数: 3.1415926; ; 0.2; ; ; ; ;中,无理数的个数(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而 , ,所以无理数有 3个,即: , , ,故选 考点:无理数的定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的立方根是 B C 的平方根是 3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一个数的立方根只有一个,且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选项 错误;表示求 的算术平方根,所以 ,选项 错误; ,所以 的平方根有两个,是 ,选项 正确;因为 的值不确定,当 时, ,

7、当 时,当 时, 无意义,所以选项 错误 .故选 . 考点: 1、平方根的定义 .2、立方根的定义 . 填空题 如图,图 是一块边长为 ,周长记为 的正三角形纸板,沿图 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 的正三角形纸板后得 到图 ,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正三角形纸板(即其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正三角形纸板边长的 )后,得图 , , ,记第 块纸板的周长为 ,则 =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是找规律题型,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 、 ,再用周长相减的结果找出规律,即可求解 .因为 、 、 ,所以、 、 .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 如图,已知 ABC中, AB AC, BAC

8、 120, DE垂直平分 AC交 BC于 D,垂足为E,若 DE 2cm,则 BC _cm. 答案: 试题分析:如下图,由 AB AC, BAC 120,可得 C B =30,连接 A、 D,因为 DE垂直平分 AC,可得 C DAC=30,进而得 DAB=90,再由 DE 2cm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D=CD=4cm, BD=8cm,所以 BC=8+4=12cm.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含 30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如图, BD是 ABC的平分线, DE AB于 E, SABC=36cm2, AB=18cm, BC=12cm,则 DE的长是 c

9、m. 答案: 试题分析:由 BD 是 的平分线, 于 E ,应想到过点 作于 ,这样可以得到 ,所以,所以 .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 若 (x-1)2=4,则 x的值为 答案:或 -1 试题分析:因为 (x-1)2=4,所以 x-1=2,所以 x=3或 -1. 考点:平方根的定义 . 若 ,化简 的结果是 答案: 试题分析: 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 , ,所以. 考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 中的 x的取值范围是 _. 答案: 1 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知: 0,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可知:为任意实数,解不等式可得 1. 考点: 1、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立方根的定义 . 计

10、算题 . 答案: 试题分析:注意两点: 运算顺序:先求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在加减 . . 试题:解:原式 = . 考点: 1、绝对值的非负性 .2、平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 . 解答题 如图,在四边形 ABCD中, , , DE交 BC于 E,交 AC于 F, ,. (1)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 (2)若 ,求 ACD的面积 . 答案:详见 试题分析: (1)要证 FCD是等腰三角形,可证 DF=CF或 FCD= FDC.由 DE/AB, B=900,可得 DEC=900,又因为 CDE= ACB=300,所以 DCF=300,故 FCD= FDC. 求 ACD的面积,应选择一条可求

11、长度的边,并作出这条边上的高,进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由( 1)可知: DCA= ACB=300, B=90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想到过点 A作 CD边的垂线 AG=AB,且由条件易用 ASA证 CBA DEC,得 AC=CD,再利用含 30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 AC=8, AG=AB=4,即可求解 . 试题: 证明: DE/AB、 B=900 B= DEC=900 CDE= ACB=300 DCE=600, DCF=600-300=300 DCF= CDF FCD是等腰三角形 . 解:过点 A作 AG CD交 CD于点 G. DCF= ACB=300 B= DEC=900 AB

12、=AG AB=4 AG=4 AC=8 在 CBA和 DEC中 B= DEC DE=BC ACB= CDE CBA DEC AC=CD=8 ACD的面积 = .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含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 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的长方形纸片,使它长宽之比为 ,请你说明小丽能否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 . 答案:详见 试题分析:能否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关键是看正方形的边长能否满足所裁长方形的长和宽。因此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比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与正方的边长进行比较即可 . 试题:解:设长

13、方形纸片的长为 , . 根据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可得: ( 不合题意,舍去) 长方形的长为 因为 ,所以 , ,即长方形纸片的长应该大于 . 答:小丽能不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 . 考点:算术平方根的估算 . 已知:如图,点 E, F在 BC上, BE CF, A D, B C, AF与 DE交于点 O (1)求证: AB DC.(2)试判断 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见。 (2)等腰三角形。理由哦见 试题分析:( 1)求证 AB=DC,可由 AB、 D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求得 .由 BE CF,可得 BF=CE,此时易用 AAS证明 ABF DCE,即可得 AB=D

14、C. ( 2)由( 1) ABF DCE易得 OEF OFE,所以 OE=OF.注意本题属于判断说理题,答题应先判断结论,后说明理由 . 试题: ( 1)证明: BE CF BF=CE 在 ABF和 DCE中 A D B C BF=CE ABF DCE( AAS) AB DC ( 2)解: OEF是等腰三角形 ABF DCE AFB DEC OE=OF OEF是等腰三角形 考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的图象 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实验与探究:由图观察易知 A( 0, 2)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的坐标为( 2, 0),请在图中分别标

15、明 B(5,3)、 C(-2,5)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 、 的位置,并写出它们的坐标 : 、 ; 归纳与发现:结合图形观察以上三组点的坐标,你会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 P(m,n)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的对称点 的坐标为 . 答案:详见 . 试题分析:( 1)根据对称轴为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以及轴对称的作图,结合图形易得出 B、 C两点坐标为 B(3,5)、 C(5,-2). ( 2)由点 A的结论,并与 B、 C两点坐标进行比较,得出一般规律:坐标平面内任一点 P( m, n)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l的对称点 P的坐标为( n, m)。 试题: 解:实验探究: B、 C的位置如下

16、图所示 .B、 C的坐标为: B(3,5)、 C(5,-2). 归纳与发现:坐标平面内任一点 P( m, n)关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l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 n, m) .考点:轴对称的规律问题 . 已知,如图, AOB的 OA、 OB两边上的两点 M、 N. .求作:点 P,使点 P到 OA、 OB的距离相等,且 PM PN.(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在 AB上找一点 Q使四边形 ONQM周长最小。(不一定尺规作图 , 可以用三角尺,不写作法) . 答案: 试题分析: (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求作点 P一定在 AOB的平分线上,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求作点 P一定在

17、MN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 P应是 AOB的平分线与 MN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 2)在四边形 ONQM周长中, OM、 ON的长度已经确定,要使四边形 ONQM周长最小,只要保证 MQ、 NQ的长度之和最小即可。根据最短路径问题的作图知识,先确定任意一点 M(或 N)关于线段 AB的对称点 M/(或 N/),然后连接该对称点与另一点的线段与 AB相交的点即 为所求点 . 试题: 解:( 1)如图 1,点 P即为所求点 . ( 2)如图 2,点 Q即为所求点 . 考点: 1、角平分线的作图 .2、垂直平分线的作图 . 一个图形,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 2个小正方形,使这 7个小正

18、方形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 答案:详见 .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作图方法来作图,通过变换对称轴来得到不同的图案 试题:解:如下图所示 . 考点: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的性质 . 如图 1,点 A在 x轴上,点 D在 y轴上,以 OA、 AD为边分别作等边 OAC和等边 ADE,若 D( 0, 4), A( 2, 0) . ( 1)若 DAC=10,求 CE的长和 AEC的度数 . ( 2)如图 2,若点 P为 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 P在点 A的右边,连 PC,以 PC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边 PCM,延长 MA交 y轴于 N,当点 P运动时

19、 . ANO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 AM-AP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 答案: 试题分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证明 DOA ECA,由题意可由 OA=CA、 OAD= CAE、 DA=EA判定 DOA ECA,由此所求 CE=DO,所求 AEC= ADO.由 DAC=10、等边 COA可得 OAD=50,所以 ADO=40,所以 AEC=40.由点D的坐标为( 0,4)可知: OD=4,所以 CE=4. 确定 ANO的值是否发生变化,可想:在 RtONC中, OAN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 OAC=60, 那么只要求出 M

20、AP或 CAM的度数,此题就很容易求解了 .可通过证明 OCPACM得出结论 . 在 中已得出 OCP ACM,所以 AM=OP,所以 AM-AP=OP-AP=OA,可以看出无论点 P如何运动, AM-AP的值始终等于 OA. 试题: 解:( 1) OAC和 ADE是等边三角形 OAC= DAE=60 DAC=10 CAE= OAD=60- CAD=50 在 CAE 和 OAD中 AC=AO CAE= OAD AE=AD CAE DOA CE=OD AEC= ADO 点 D的坐标是( 0,4) CE=OD=4 AEC= ADO=90-50=40 ( 2) . ANO=30,理由如下: OCA= MCP=60 OCP= ACM, 在 OCP ACM中 OC=CA OCP= ACM, CP=CM OCP ACM COA= CAM=60 MAP=180-120=60 OAN= MAP =60 ANO=90O-60O=30O AM-AP=2,理由如下: OCP ACM AM=OP AM-OP=OP-AP=OA 点 A的坐标是( 2,0) OA=2 AM-AP=2 考点: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