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其他 综合性学习( 7分) 2011年已经过去,但是在这一年中发生的事件不断冲击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和良知底线。 Sohu网站在 2011年结束之际梳理了一些典型示例,并晒露出现在中国人人性几宗罪。 【小题 1】栏目一:人性弱点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从余下的四则材料中提炼出两字词语来概括当下中国人的人性缺失,并写到横线上。( 4分) 示例:有点钱有点权,就有资本嚣张 “ 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 ”“我是纪委书记,我怕谁,打不死你! ”与其说是官话雷人,不如说是官员常态言论公开化。 第一宗罪
2、娇蛮 绝望的菜农韩进,选择用死亡来结束自己周而复始与贫穷的抗争。不仅仅是菜贱伤农,通货膨胀,房价高居不下,生活无指望,幸福感下降,期待逐年减少,都让国人处于绝望边缘 第二宗罪绝望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两辆车碾轧。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 18 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这个视频经广泛传播,引发人心冷漠 大讨论。 第三宗罪 扶起被撞老人,反被诬陷是肇事者。红薯哥好心送萝卜,地瓜辣椒却惨被 “顺手牵羊 ”。权利、金钱缺失的国人,一边大喊公平公正,一边想尽办法钻空子。一旦开了贪婪口,腐败无穷尽。 第四宗罪 双汇瘦肉精,我们轻易原谅了。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 3
3、00万吨,既然总会撞上几顿,所以就不管了。三聚氰胺竟然不是牛奶中唯一的毒素,没得选择,那就吃。麻木是生活常态。 第五宗罪 女子遭联防队员毒打,丈夫躲隔壁未敢做声 当事人杨武被称为世界上最窝囊最没用的丈夫,被标榜史上最懦弱男人。事实上,面对强权,多少人 选择了默默窝囊,默默懦弱? 第六宗罪 【小题 2】栏目二:观点争锋 面对中国人人性几宗罪,是妥协还是对抗?对此网友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下文是一些网友 “妥协 ”的消极论调,同学们认为应该怎样驳斥这些网友的不正确观点呢?下面,请你以正方(对抗方)的身份将自己的见解写在下列横线上。( 3分) 妥协(反方):存在即是合理,当无力反抗时不如妥协。人生在世,
4、草木一秋,随波逐流不失为明智之举。在一个丛林化的生存环境中,面对人性的幽暗,只有退让或顺从。 对抗(正方): 答案: 【小题 1】栏目一:冷漠、贪婪、麻木、懦弱 【小题 1】 栏目二:对抗(正方):人和动物不同,欲望之外有自己的价值观。不管是面对丛林凶险,还是歌舞升平,无论是处上位或者沉底层,没有反思我们一无所成,没有抗争我们一无所有。 【小题 1】本题考查阅读并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每则材料中概括出人性的弱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反驳观点的能力。要从对方的观点反面进行反驳,理由充分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7分) 2011年 11月 19日,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此
5、次园林博览会的主题是:园林,让城市更美好。第八届园博会组委会在园博会开幕前公布了以 “芽 ”为原型的园 博会吉祥物 “山娃 ”及 10条宣传口号。 【小题 1】请写出你对 “一城山水,满目园林 ”这个宣传口号的理解。( 4分) 【小题 2】请你为重庆园博会写一句赞美的话,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3分) 答案: 【小题 1】重庆有山有水,山美水美,本身具有园林特色的城市;在重庆举办的园博会汇集了中外各地园林艺术。 【小题 1】示例:比喻 重庆园博会,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渝大地上,熠熠生辉。 【小题 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符合活动的主题,要有特色、感染力。 【小
6、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注意修辞,语句 通顺能体现 “重庆园博会 ”特色即可。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 马克思认识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 社会如果利令智昏、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人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问,人就病入膏肓了。 人之所以能 “自律 ”,是因为人有敬畏之心的 “他律 ”多么可贵 。这个 “他 ”或许看不见却总在你心中。这个 “律 ”可以支配一切而不被一切所支配。 “守信 ”所以能 “守 ”,是因为心存 “敬畏 ”。人应该不怕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 人可以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信仰,没有 “敬畏 ”。 摘自 20
7、11年 10月 17日中国青年报 ( 1)第 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2)第 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 3)第 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 4)第 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答案:( 1)第 处搭配不当,应将 “认识 ”改为 “认为 ”( 2)第 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人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问,人就病入膏肓了;社会如果利令智昏、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 ”( 3)第 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人之所以能 自律 ,是因为人有敬畏之心的 他律 ”。 ( 4)第 处成分残缺,应在 “可以 ”后添加 “没有 ” 选择题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蓬 蒿
8、( go)狡 黠 ( xi) 诓 骗( kung) 嗤 笑( ch) B 嗔 怒( chn) 胚 芽( pi)慰 藉 ( j) 栈 桥( zhn) C隐 匿 ( n)抽 噎 ( y)灵 柩 ( ji) 拮 据( ji) D 骸 骨( hi) 汲 取( j) 诘 难( ji)桑 梓 ( z)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80后学者亲尝 4千年前猛犸象肉味道,称 味同嚼蜡 。 B赣江监狱坚持从心理矫治和思想改造入手,对服刑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使刑释人员的就业率有较大提高,这真是 妙手回春 育新人啊。 C这些事例让人对新加坡对交通设计细节的追求印象深刻。正是
9、由于有了这种 吹毛求疵 的精神,才不难理解当地的路面交通设计以合理有序著称。 D已经读研的他常常反思,这些怪现象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官本位 ”的思想在我国 根深蒂固 ,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更容易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但改变已经迫在眉睫了。 答案: D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班 师暄嚷歇斯底里恃才放旷 B荣膺腻烦重蹈附辙一气呵成 C阔绰颓唐格物致知兼而有之 D亵渎要诀断章取意恪尽职守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20分)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 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
10、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 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 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 “圣士提反女子中学 ”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萧红 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
11、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 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 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 “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 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 “后花园
12、”,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 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子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
13、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 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 ,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有删改) (选自 2010年 05月 10日文汇报) 【小题 1】 “落红萧萧为哪般 ”此标题有
14、何精妙之处?( 4分) 【小题 2】 “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 ”具体说说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分) 【小题 3】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 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 “后花园 ”,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小题 4】 “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作者为何将那朵扶桑花带回寓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小题 5】萧红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现代
15、文学打造了一个别样的 “后花园 ”,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也遇见了你所欣赏的 “后花园 ”呢?请你结合一部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4分) 答案: 【小题 1】隐含了萧红的名字( 2分);暗指萧红一生心酸坎坷( 2分);(学生 若答到以下两点各给 1分:吸引读者兴趣( 1分);渲染了凄楚忧伤的气氛( 1分)。) 【小题 1】承上启下( 2分),承接上文作者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1分),开启下文巧遇萧红墓( 1分)。 【小题 1】 “后花园 ”既指呼兰河传中呈现的美丽的乡间景象( 2分),又指萧红清新独特的文风( 2分)。 【小题 1】这朵花是萧红的象征( 2分)。表达了作者对萧红缅怀、
16、崇敬、惋惜之情( 2分)。 【小题 1】略 【小题 1】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精妙之处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标题隐含的深刻含义、从标题运用的修辞等。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扣住“萧萧 ”这个词语。 【小题 1】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在文章的作用。一个句子在文章中见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但在回答时一定要具体地答出承上什么与启下什么。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语境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答出该词语的内在含义,比如理解 “后花园 ”的语境义,就不能理解为“自然中的花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回答。 【小题 1】本题考察理解文章与领悟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 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去
17、探寻作者将 “扶桑 ”带回的真实用意。 【小题 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主旨言之有理即可。(作品 1分,写出作品风格 1分,感受 2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20分) 教育,另一种深耕细作 高原 会想起农耕时代的教育。 “因材施教 ”是那个时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教育好似农业,对不同的人施以合适的阳光、雨露、肥料,使之自己发芽、开花、结果,满足人们的需要。 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如同工业: 在统一的流水线中,学生被塑造成毫无二致的标准件 。其弊端显而易见:压抑个性,生动活泼的人消失了。 信息化时代, “自由、丰富、独特 ”成为社会的风向标。 “关注个体,发展潜能,提供适合的教育 ”成为教育
18、的理念。 今天,品味吕叔湘所言:教育的性质类似于农业,而绝不像工业。这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或有所借鉴。 无论是教师还是农夫,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欣欣向荣、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农夫与作物,两者之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照与付出,这其中的感情置换,正是这两种工作的动人之处。 面对的是一个生命,不能怠慢,固定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农夫,需要潜心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特质,适时 地修剪、施肥,而违背农时,揠苗助长,是农夫断然拒绝的。这些教训当是当代教育应吸取的。 在某种程度上, 教育,就是一种深耕细作的 “农活儿 ”。 教师似农人,每一天在田间耕耘: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没有
19、捷径,有的是投入和期待,一颗能够随时发现的敏感的心灵,一颗深谙种植之道的智慧心灵,一颗不辞劳苦的坚韧的心灵 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应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僵硬、划一的程式化教育已逐渐被教师摒弃,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创设多样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情境,提供适合的教育 ,舒展独特的自我,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所以说,农夫因时因地因类栽培作物与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秋收时节,农夫收获的是麦穗沉甸、瓜果飘香。不用怀疑,拒绝千篇一律,因材施教,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内涵。 (有删改) (选自 2010年 04月 14日光明日报) 【小题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0、) 【小题 2】联系文章,谈谈你对第 段中 “在统一的流水线中 ,学生被塑造成毫无二致的标准件 ”这句话的理解。( 4分) 【小题 3】结合上下文,谈谈教师和农夫 “这两种工作的动人之处 ”是什么呢?( 3分) 【小题 4】文中谈到 “这些教训当是当代教育应吸取的 ”,那么, “这些教训 ”是什么呢?( 3分) 【小题 5】第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 6】请简要分析第 段的论证过程。( 3分) 答案: 【小题 1】不用怀疑,拒绝千篇一律,因材施教,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内涵。 【小题 1】在僵固的教育模式中( 2分),学生毫无个性可言( 2分)。
21、 【小题 1】教师与学生、农夫与作物,两者之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照与付出,这其中的感情置换,正是这两种工作的动人之处。 【小题 1】违背教育规律,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小题 1】比喻论证( 1分)。把教育比作 “农活 ”,生动形象地( 1分)论证了教育的特点 因材施教( 1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分)。 【小题 1】首先提出 “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应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 1分),然后写出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1分),最后提出了教育要因材施教的观点( 1分)。 【小题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去概括,但要注意有时
22、标题作为文章的论题,不同于论点。本文就是这种情况。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不能只理解句子的表 层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出句子的内在含义,同时还要抓住关键词,比如 “标准件 ”。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并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找出 “教师与农夫工作的动人之处 ”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并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找出 “这些教训 ”指代的内容即可。 【小题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解答此题的方法:方法 +道理,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分析论证
23、过程的时候,需结合具体的内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对曰: “小惠未 蹋 窀右病!惫 唬骸拔 癫 壹右玻 匾孕拧!倍栽唬骸靶 盼存冢 窀病!惫 唬骸靶笾 洳荒懿欤 匾郧椤!倍栽唬骸爸抑 粢玻 梢砸徽健皆蚯氪印! br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 辙,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24、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公与之 乘 车六七百 乘 (陈涉世家) B 小大 之 狱 肉食者谋 之 C 忠之 属 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桃花源记) D 公问其 故 故 逐之 【小题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 2分) (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 3】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曹刿怎样的性格
25、特点?( 4分) 【小题 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是全文的纲领。那么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鲁庄公的 “鄙 ”,又在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的 “远谋 ”?( 4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 2)(曹刿)下车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的横木 望齐军(的队形)。 【小题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性格特点:沉着、冷静、谨慎。 【小题 1】鲁庄公鄙表现在: 战前将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 神的保佑 作战中又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作战胜利后而不知道胜利的缘故。 曹刿远谋表现在: 战前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战中
26、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战后分析出取胜的原因。 【小题 1】 A乘:乘坐;一车四马为一乘 B之:的;代词 D故:缘故;所以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在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比如 “安 ”“专 ”“以 ”等字。 【小题 1】本题考察理解文章的能力。在读懂文章之后解答一小问是很容易得的;解答第二小问时,只要结合第一小问的答案:来回答即可。 【小题 1】本 题考查阅读文章与理解文章的能力。回答问题时扣住 “鄙 ”“远谋 ”即可。 名著导读 文学常识填空。( 3分) 【小题 1】态度不断变化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是 (国籍)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一文中塑造的
27、一个典型人物,他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用他的行为不断给我们带来笑声,同时也带来深深的思考。 【小题 2】 (作品名)是元末明初人 (人名)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作品塑造的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加上陪衬人物,有几百人之多。 答案: 【小题 1】俄国 【小题 1】水浒传施耐庵 【小题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实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实记。 【小题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实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实记。 默写 默写填空。 【小题 1】寡助之至,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小题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 3】是亦不
28、可以已乎? 。(孟子鱼我所欲也) 【小题 4】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小题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 蒹葭) 【小题 6】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既书写了前途艰难、归望无期的处 境;又表现了英雄失路之悲的名句是 ? 。 【小题 7】雁门太守行是一首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诗中尤以 , 一联最能体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甚为后人称赞。 答案: 【小题 1】亲戚畔之 【小题 1】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 1】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 1】胜作一书生 【小题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小题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小题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作文 作文( 55分) 请你以 “那一刻,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要求: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5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 B、 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不得抄袭。 答案:按中考评分标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