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29760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22分)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

2、在燃烧,具 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 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 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

3、一媒介。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 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

4、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 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科学画报 2010年第 2期,有删改) 【小题 1】第 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

5、 【小题 2】第 段中加点词 “依次 ”能否删去?请说理由。( 4分) 【小题 3】按照文意,填入第 段画线处的词语是( 3分) A只要因为 B即使何况 C既然何况 D倘若因为 【小题 4】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 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 1) ( 2) ( 2分) 【小题 5】 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0分) 篇名: ( 1) 作者: 出处: ( 2) 说明角度 内容要点 ( 3) 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 生物学原理 ( 4) ( 5) 反映东方式的神秘及华夏民族对日神崇拜。 社会习俗 ( 6) 答案:【小题 1】

6、 【小题 1】 【小题 1】 D 【小题 1】 【小题 1】 阅读下文,完成题( 26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 “扫街 ”,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7、。 父亲听后笑了 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 50出头的人了 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

8、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 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

9、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 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小题 1】第 段 “扫街 ”在文中的意思是 。( 2分) 【小题 2】请将文中的画线句改成反问句。( 2分) 【小题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 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6分) 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 改摘山果卖得不少钱 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 【小题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

10、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小题 6】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 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 8分) 答案:【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 B 【小题 1】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8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

11、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小题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分) 【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 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 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 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 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答案: 【小题 1】北宋苏轼 【小题 1】 【小题 1】 B 阅读下文,完成题( 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 ,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

12、为鼠啮, 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 1)居家恒服布衣( )( 2)实勉我也。( ) 【小题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小题 3】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小题 4】

13、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 “五易其稿 ”则表现了他 的态度。( 3分) 答案:【小题 1】 【小题 1】 A 【小题 1】 【小题 1】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题( 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小题 1】诗中 “太清 ”的意思是 。( 2分) 【小题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八月湖水平 ”写出了 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 “波撼岳阳城 ”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

14、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答案:【小题 1】天空【小题 1】 D 默写 默写( 18分) 【小题 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小题 2】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小题 3】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青玉案 元夕) 【小题 4】青山绿水, 。(天净沙 秋) 【小题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小题 6】 ,百废俱兴。(岳阳楼记) 答案:【小题 1】落日故人情。【小题 1】无边落木萧萧下,【小题 1】玉壶光转,【小题 1】白草红叶黄花。【小题 1】皆若空游无所依。【小题 1】政通人和; 作文 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要求:( 1)写一篇 600字左右的文章。 ( 2)不得透露个人

15、的相关信息。 ( 3)不得抄袭。 答案:在那散透着文化与老师兢兢恳恳授课的气息的课堂上,同学们埋头低首奋笔疾书,整个教室散播着一种古老而悠远,盛名一时而令无数考生投身其中乐此不疲的久违的复古书卷气,或许我们也即将面临相同的命运,再过不就就要投身与那血与汗命运与前途的疆场中去,所以才会 有如此感同身受的感觉,与古人在同一考场同一氛围中感受古代人民建立的伟大制度与学习那字字珠玑的金玉良言。我不禁想向在那块遥远的黑板看去,当我看见我心里早就盘算好的那些早就滚瓜烂熟连蠢货都知道的被喻为 “圣贤之言 ”的白色粉笔字之前,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黑色扭动的身影,只见他左摇右晃,上扭下妞,脊椎骨弯成一个 S型,奋

16、笔疾书,手在那漆黑的大板上写下一个个白色的大字,那跳动飞舞的字宛如一个个鲜活的知识一样进入我的眼帘,进入我的大脑,我仿佛感觉这授课育人漆黑一片的黑板上一个个白色的字充斥进我的大脑使我的大脑变成白色。那已经 白的辩不出颜色的手在黑板继续飞一般的舞动,宛如抽搐一般抖动出一个个在漆黑一片的黑板上那么鲜活生动的白字。沙沙沙沙沙沙!同学们笔尖的声音与黑板上那白粉笔与黑黝黝的板子碰撞一刹那所发出的声响混成一片,看着这一景,我心中一叹,为了我们考试受苦的不仅是我们更是老师。这快黑板承载了太多的回忆,那一个个有老师无限凝结感情的白色粉笔字,也有我们在上面太多的感情,可惜黑与白就是最配的。就像学生与考生制度就是

17、最配的,黑板上的字正规只说能用白色,即使用了其他颜色,遗憾的是它也只是粉笔,不管你能用其他品种颜色的笔绘出怎样绚丽的色 彩,它也不行,因为没有现有东西给你擦拭,所以它也行不通在这块黑板上,就像老师的职责一样你就要在上面教书育人。于是黑板与教室老师配成了一个教育的天堂,令人不由悲喜交集,喜的是什么,至少我们还没有下地狱啊!于是这一切就成了一个规则,一个模板。黑板或许你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你注定在这规则中,在教育事业中,就像人生中你必须执行的规则一样黑板所有的不仅是它的功能它自己本身也用自己血与泪的经历教导着我们,用自己被指派的用途与无可更改的命运告诉我们。黑板你给我们太多了,面对你我们的记忆多如

18、江水,我们久久不能忘怀你,还有上 面的一切,那些被喻为圣贤的文字在你漆黑一片的身体上写下一直以来传统单调的华丽,我想这就是教育制度想要真正教会我们的东西吧!面对着一切,面对老师那如水般的眼神我读懂了什么,我应答在讲台上书下那循规蹈矩不可逾越的文字, 我的黑板上的记忆源于二年级。依稀记得那好像是二年级的第一次作文课。伴随着铃声响起,课便开始了。那时候的语文老师翁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脸,有神的眼睛,咧开的小嘴,好不神气。而缺掉的鼻子则让这一张可爱的脸蛋顿时逊色了不少,唉,这可怎么办呀,这堂课的内容可是画鼻子呀!随着最后一笔的落下 ,同学们的眼睛里早已闪现出光芒。翁老师的脸上笑意更深了,

19、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我们的耳边响起: “大家谁先来试试? ”紧追其后的,是纷纷的叫喊 “我来! ”“请我! ”屁股早已不安分地离开了座位。 看着学生们这么积极,翁老师心里也乐开了花。请上了小 c(化名 ),台下又纷纷传来了叹息声,回荡在教室中。只见小 c用布遮住眼睛,站在黑板前缓缓旋转了三圈,又不坚定向着圆脸走去,拿起粉笔,似乎显出困惑状。 “小 c,画左一点! ”“不对,再上面一点! ”七嘴八舌的议论充斥着整个教室。而黑板前的小 c则显得很犹豫,好一段时间都没有落笔。 过了 一会儿,只见他的手在眼睛周围徘徊了一阵后就不动了,一个俏皮的圆鼻子呈现在我们眼前。 “哈哈! ”“画错啦! ”台下的同学们

20、有的拍着肚皮,有的笑得前俯后仰,还有的甚至擦眼泪状 而台上的小 c也只好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伴随着嘿嘿的笑声走回了座位。而后,信心十足的小 h(化名 )又上了前 多年以后还记得那篇作文的结尾是 “画鼻子游戏还在进行着,教室中时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 。可能那时的谁胜谁负早已忘记,但我仍旧记得那时真的很快乐,很开心 这份黑板上的记忆早已在黑板上恢灭,或许是被密密麻麻的习题所覆盖,或许是被陈 旧的黑板擦消抹,但却早在那堂课就永恒地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们大概已经找不回那份纯真,有时只能在记忆中慢慢摸索,尽力回想。但是却不可能真实地在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已被角逐、烦恼、繁重的思想覆盖了,所以永远也找不回那份纯真 一份真真切切的幸福。 我很喜欢 “黑板上的记忆 ”这个题目,因为这又让我回忆起了那次名叫 “画鼻子 ”的游戏。相对于现在我们不会再为这种游戏而欢乐,而叫喊的时候,那时候天真纯洁的我们也许也是我们一份曾经立于黑板的宝贵的记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