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29888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实验初中初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B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 D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来氧气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还能维持生物圈的碳 氧平衡。人类所需要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 A、 B、 D说法正确。 C选项是呼吸作用的意义。 考点:

2、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意义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叙述中,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A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B竹节虫具有与树 (竹 )枝相似的体形 C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伸进泥里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既要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A 反应的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 B选项是生物的拟态,这是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C选项是仙人掌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燥环境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D选项也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3、联系的能力。 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干燥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 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生物既要适应环境,也会影响环境。 A、干燥的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不符合题意。 B、绿色草丛中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与环境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生活在极地的企鹅有厚厚的脂肪层,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 避免冻伤

4、,因此,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夏天的树林里空气凉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还能增加大气的湿度,表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鲢鱼以浮游藻类为食 B山羊喝水 C蛇捕食青蛙 D老鹰抓兔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5、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直接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是生产者,一般是植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靠取食植物中获得有机物的动物是消费者。故选 A。 B反应的是消费者与无机环境的关系, C和 D 反应的是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真菌、细菌等微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 A吸收代谢废物 B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C能分解有机物,使之变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D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

6、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真菌和细菌属于分解者,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缺一不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 B一个池塘 C生物圈 D农田 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

7、、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选项中只有一种生产者和一种消费者,成分不全,故不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根据人的因素可以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和海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种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 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下会破坏环境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 B回收废旧电池 C节约用纸 D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全球人口数量剧

9、增加,人类应该从多方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将垃圾分类处理 、回收废旧电池、节约用纸等。使用一次性筷子会导致更多的树木遭到砍伐。故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对环保的理解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 “气肥 ”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这里的 “气肥 ”指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汽 D氮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因此,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 “气肥 ”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这里的 “气肥

10、 ”指的是二氧化碳。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的运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韭黄和蒜黄是我们冬季常吃的蔬菜,它们的叶片呈黄白色,这是由于这些蔬菜生长过程中缺少 A肥料 B水分 C光照 D适宜的温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阳光是合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条件,韭黄和蒜黄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呈黄白色。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般来说,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 A根 B叶 C茎 D花 答案: B 试题分析:

1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叶子是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故选 B。 考点:本题 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 A表皮细胞 B导管 C叶肉细胞 D筛管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表皮细胞主要起着保护叶片的作用,导管和筛管主要是运输作用,叶肉细胞内有大量的叶绿体。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叶片的结构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

12、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用天竺葵进行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 ”实验的正确顺序的是 对天竺葵叶片进行部分遮光处理后放在阳光下照射 3 4h 取一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比较叶片遮光和未遮光部分的颜色 剪下叶片,去掉遮光物,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进行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 ”实验时,要首先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影响,然后设置好对照,对叶片处理时,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再在相同的条件下处理,最后检验实验结果。故顺序是,C、 。 考点:本题考查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

13、”实验的步骤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A耗尽或运走叶片中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D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进行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 ”实验时,要首先要对植物进行饥饿处理,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影响,因此,黑暗处理的目的是耗尽或运走叶片中的淀粉。选 A。 考点:本题考查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 ”实验的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 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 B

14、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 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 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例如,想要让作物茁壮成长,就必须让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如果种植过稀,会因作物没有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造成浪费;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运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夏季的雨后,蚯蚓常从土壤里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蚯蚓要出来觅食 B土壤太湿,而蚯蚓喜欢干燥环境

15、C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 D土壤里的光线不好 答案: C 试题分析:蚯蚓靠体壁呼吸,由于大雨过后,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为了获得足够的氧气,蚯蚓会爬出地面呼吸。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蚯蚓的呼吸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句谚语揭示了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种内斗争 C捕食 D寄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表现的就是,螳螂捕食禅,黄雀捕食螳螂,故揭示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16、系的能力。 蜜蜂遇敌害时,会释放出一种物质,促使其它蜜蜂一起进攻敌害。蜜蜂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种内互助 D种内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一般表现为: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等,不同生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题干中,蜜蜂遇到敌害时,释放一种物质,其他蜜蜂一起共同进攻敌害,表现出来的是种内互助。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生物的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结构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仿生实例中

17、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蝙蝠 雷达 B蜻蜓 直升机 C海豚 潜水艇 D萤火虫 伏特电池 答案: D 试题分析: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结构的基本原理,制造或改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家根据萤火虫的启示,模仿萤火虫发光不发热的原理,开发了冷光灯,提高了发光效率。可见 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仿生学的理解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母狗一胎能生多只幼崽。有的幼崽毛色与母狗相同,有的幼崽毛色与母狗不同,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B生物有变异现象 C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

18、响环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中,子代与亲代的特征表现相同的是遗传,子代特征与亲代不同的是变异现象,题文中,母狗的幼仔有的与母狗相同有的与母狗不同,这表现的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可以升降,其中转动后升降幅度较小的是 A 4 B 5 C 8 D 12 答案: A 试题分析:右图中的 4表示细准焦螺旋, 5表示的是粗准焦螺旋,转动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升降,粗准焦螺旋升降的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的幅度小,故选 A。 考点:本题

19、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主要是 A 6 B 7 C 9 D 10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因此,在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镜应该注视物镜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在距离载玻片大概 2厘米时停止转动,改调细准焦螺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阴雨天实验室光线较暗,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操作为 A用大光圈、凹面镜 B用小光圈、凹面镜 C用大光圈、平面镜 D用小光圈、平面镜 答案: A 试

20、题分析:光圈和反光镜可以调整进入视野的光线的强弱,阴雨天,光线暗,进入显微镜的光线少,这时为了增加进入视野内的光线,应该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使用较大的光圈。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时,利用光线经过反光镜,透过材料,经过物镜和目镜,达到放大的目的,因此,生物材料要求薄而透明。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将写有 “P”字的玻片标本用显

21、微镜观察时,在视野里看到的将是 A b B d C q D p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一个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因此,标本上的“p“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应该看到的是 ”d”,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对物象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答案: B 试题分析: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将物像放大,物像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22、系的能力。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如果发现物象偏向左下方,要使物象到达视野中央,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是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左上方移动 C向右下方移动 D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一个放大的倒立的虚像,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位于左下方,实际上是位于生物装片的右上方,因此要将装片右上方的表皮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极地狐和沙漠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 ,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温度 C光照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

23、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极地狐和沙漠狐都属于狐,但是由于生活的环境不 一样,出现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极地温度低,极狐耳朵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各项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中,阳光、温度和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害虫、杂草等

24、属于生物因素,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分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下列各项表示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雪莲 沙漠 B袋鼠 森林 C丹顶鹤 湿地 D华南虎 南极冰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中雪莲是植物,不是动物,故不符合题意; B中袋鼠原产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不同种类的袋鼠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故 B错误。丹顶鹤主要生活在湖泊、河边、湿地等,故 C正确,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种类,生活在中国中南部,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25、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在进行 “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的实验中,一般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是 A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B甲组有光干燥,乙组黑暗湿润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照试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根据对照试验的要求, B组有两个实验变量,故不能不能相互对照,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照试验的设置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26、B所有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对照试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对照试验设置原理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当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擦 B用擦镜纸擦 C用纱布擦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于显微镜镜头的保养,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上的污物,不能用其他材料的纸或布擦拭。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事项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 学

27、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台显微镜,它的目镜是 10, 物镜是 40 ,其最大放大倍数是 A 100 B 48 C 400 D 1600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象放大的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积,即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所以这台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10*40=400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填空题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通过观察,提出 _,作出 _,制定 _,实施 _,得出 _,讨论交流。 答案:问题 假设 计划 计划 结论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

28、题 指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 圈下层、水圈、 圈上层。 答案:生物圈 大气 岩石 试题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由此可见,生物 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综合题 如图是一个自制生态瓶,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这个

29、生态瓶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生产者主要有 、 等;虾等动物属于 ,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等属于 _。非生物成分有 、 、 等。 (2)图中的绿萍、金鱼藻等通过光合作用把 能转变为 能,贮存到生成的有机物中。 (3)完成下列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 关键词 )。 + 有机物 + 答案: )绿萍 金鱼藻 消费者 分解者 水 温度 阳光 (空气、土壤也可 ) (2)光 化学 (3)二氧化碳 (CO2) 水 光 氧或氧气 试题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

30、、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一般是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瓶中的生产者是金鱼藻、绿萍,虾就是消费者,细菌属于分解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来氧气的过程。反应式为:二氧化碳 +氧气 有机物 +氧气。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光合作用的实质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探究题 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的探究活动,经过多次测量,得到几组平均

31、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请回答问题: 时间 地点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早上 平均值: 44 7 平均值: 64 7 平均值: 78 中午 平均值: 16 平均值: 30 3 平均值: 39 晚上 平均值: 41 3 平均值: 54 3 平均值: 59 3 (1)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 , (填 “裸地 ”、 “草地 ”或 “灌木丛 ”)。 (2)早、中、晚不同的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 ,最小的时间是 。所以,生物会 环境。 (填 “影响 ”或 “适应 ”) 答案: )灌木丛 (2)早上 中午 影响 试题分析:(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灌木丛中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空气湿

32、度都是最大,因此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 2)从表格中看出,不管是裸地、草地还是灌木丛中,早上的空气湿度平均值晚上的空气湿度平均值中午的空气湿度平均值。由于植物的存在,促进了当地的水循环,改变的当地的空气湿度,所以,生物会影响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的探究实验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 “探究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 ”的实验。他们准 备了两组状态相似的小白鼠,一组长期饲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另一组饲喂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同种、等量奶粉。一个阶段后,一组小白鼠出现泌尿系统结

33、石相关病症,另一组小白鼠正常。 (1)你的问题是: 。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 (3)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了两组状态相似的小白鼠,一组长期饲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另一组饲喂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同种、等量奶粉。 (4)该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 )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吗? (2)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 (4)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 试题分析:( 1)这次课外活动小组的目的是探究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实验,因此可以提出问题: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吗? ( 2)针对

34、提出的问题,可以作出相应的假设,可以是: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或者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不会患泌尿系统结石。 ( 3)三聚氰胺中含有 N元素,在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时,经常以测定 N元素的含量为标准,因此,误将三聚氰胺当成是蛋白质,但是三聚氰胺不易被分解,因此,小 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图为 “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 ”的实验的各步骤图解,请据图回答 (1)叶片经酒精处理后,向叶片上滴加碘液,叶片未遮光的部分变成了 色。 (2)这个实验说明:绿叶只有在 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等有机物。 答案: )蓝 (2)光 淀粉 试题分析: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该实验中,遮光的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遮光的叶片中不能产生淀粉,从而得出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