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028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9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是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其中甲表示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解答,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理解和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题的关键。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

2、新的分子的过程。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可知,物质的总质量是一定不变的; B、因为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因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有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此选项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物质的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右图是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

3、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答案: A 试题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提供的主要营养元素是氮元素,故属于氮肥。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在实验室里若仅用酚酞试液,并根据同组物质的相互反应能鉴别出来的是 A NaOH、 Ba( OH) 2、 HCl B NaOH、 HCl、 NaCl C H2SO4、 Na2SO4、 NaCl

4、D NaOH、 NaNO3、 NaCl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分析判断。 A、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碱,都会使酚酞变红色,现象相同,且盐酸与二者都反应,都能使红色褪去,现象仍相同,不能鉴别; 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盐酸和氯化钠不会使酚酞变色;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而氯化钠不能,故可以鉴别; C、氯化钠和硫酸钠都是中性的盐,都不会使酚酞变色,硫酸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不能鉴别; D、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中性的盐,都不会使酚酞变色,且它们相互间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点评:理解和熟记酸、

5、碱、盐的鉴别的类型、原理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另外要注意,在解此类题时,物质间反应时应有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出来。 若用 O 、 、 、表示不同的原子,这些相同或不相同的原子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分子,当用图示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时,下列选项与该示意图相符合的反应是 A 2H2 + O2 2H2O B 2C2H2 + 5O2 4CO2 +2H2O C 2CH3OH + 3O2 2CO2 + 4H2O D CH4 + 2O2 CO2 + 2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可设反应中的 原子为 A, 原子为 B, 原子为 C,根据反应模型图可知,反应前共有 1个 B4C分子, 2个 A2分子;反应后共有 1个

6、A2C分子和2个 AB2分子,由此可推测此反应为 B4C+2A2=2AB2+A2C。 A、该反应只有一种生成物,不正确; B、该反应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图示反应不同,不正确; C、该反应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图示反应不同,不正确; D、该反应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图示反应一致,且各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也与图中分子构成一致,正确。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 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7、。 若已知 X、 Y、 Z三种金属与化合物之间存在化学反应有: Y + ZCl2 = Z + YCl2、 X + ZCl2=Z + XCl2、 Y + 2HCl=YCl2 + H2;又知 X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试推断 X、 Y、 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Z Y X B X Y Z C Y X Z D Y Z X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Y+ZCl2Z+YCl2, X+ZCl2Z+XCl2,说明 X和 Y的活动性都比Z强;而 Y+2HClYCl2+H2, X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 Y的活动性比 X强,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Y X Z,故选 C。 考点:金属活

8、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氢前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 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可看作由 n个 ClCHCH2(氯乙烯 )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71:48:6 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光照下可以分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聚氯乙烯塑料的化学式分析判断。 A、 ClCHC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5

9、+12+1+12+12=62.5,则 n个 ClCHCH2为62.5n,正确; B、聚氯乙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35.5:( 122):( 13) =71: 48: 6,正确; C、该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且不属于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所以是有机物,正确; D、由题意可知,聚氯乙烯塑料 “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所以在光照下不可能分解 ,不正确。故选 D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点评:理解和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10、(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的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反应现象等判断。 A、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

11、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是恰好中和,也可能是酸过量,因为酸也不能使酚酞变色,故 A错误; B、由于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对其进行蒸发后,液体会消失,且无残留物,故 B正确; C、盐酸能与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可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 C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利用过量的红磷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

12、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 积分数;故红磷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 D正确。故选 A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其应用,了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aO 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O气体

13、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中混有的碳酸钠,错误; B、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加水后,会使原有物质变质,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可以,所以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经干燥后能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铁和铜的前面,可以把铁和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加入足量的锌粒,

14、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这两种物质都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锌除去硫酸亚铁中的硫酸铜,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除杂的时候要注意,所选的除杂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有物质发生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人新的杂质。 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N2、 HCl、 C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 NaHCO3溶液和灼热的 Fe2O3,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是有黑色物质生成;再通过 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1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提示: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比) A一定有 CO和 HCl,肯定无 N2 B一定有 CO和 N2,可能有 HCl C一定有 CO和 HCl,可能有 N2 D一定有 CO和 N2,肯定无 HCl 答案: B 试题分析:氯化氢溶于水会形成盐酸,而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且一体积的氯化氢溶于水会反应生成一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基本不变,故氯化氢气体可能存在;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有黑色的物质析出,再通过 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故一定存在一氧化碳;剩余的气体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一定存在氮气,所以一定存在一氧化碳和氮气,可能存在氯化氢气体。故选 B 考

16、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根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特别要注意气体反应会生成气体的,要比较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 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大量的蒸馏水 D向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溶液加入溶质,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上升为最大值,之后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了,错误; B

17、、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增加,正确;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大量的蒸馏水,溶液的碱性会减弱,故 PH会变小,但不可能小于 7,错误; D、镁比铁活泼,故镁和盐酸反应的速度大于铁,错误。故选 B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 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把 6.4g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

18、合溶液中,反应中有气体产生,铁粉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原来加入的铁粉质量相等。则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A 1/32 g B 1/35 g C 1/64 g D 1/70 g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无剩余,所以过滤得到的固体就只有铜单质,分析题干可知,过滤得到的铜为 6.4g,那么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铜的质量可求出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进而求出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最后根据铁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 解:设与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 Fe+CuSO4FeSO4+Cu 56 64 x 6.4g 56: 64=x: 6.4g 解得,

19、x=5.6g 那么与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6.4g-5.6g=0.8g 设铁与稀硫酸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为 y Fe+H2SO4FeSO4+H2 56 2 0.8g y 56: 2=0.8g: y 解得 y=1/35 g,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做此题首先需正确写出这两个方程式,然后认真审题获得有利数据来解答此题。 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减少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盐酸 C浓硫酸 D大理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小的原因在于挥发性或风化。 A、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

20、的水而潮解,同时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使质量增加,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气体,而导致质量减小,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加,错误; D、大理石露置在空气中很稳定,质量不变,错误。故选 B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正确存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易挥发的酸(浓盐酸和浓硝酸)和易吸水的酸(浓硫酸)都要密闭保存;由于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也要密闭保存。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 灭 B酒精灯着

21、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电器着火时,直接用水灭火会引起触电,应先关闭电源,错误; B、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C、煤气是易燃易爆物,接触明火或电火花等,有可能会爆炸,如果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样能使室内空气对流,可以降低气体的温度,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使混合气体达不到着火点和爆炸极限,正确;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故能有效保护书籍,正确。故选 A 考点

22、: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生产、生活中易燃易爆物的安全问题等。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笔芯不是铅 B生铁不含铁 C水银不是银 D纯碱不属于碱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判断。 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金属铅,正确; B、生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不正确; C、水银是金属汞,不是银,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生铁和钢,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23、及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组成物质的成分,熟练掌握组成各种物质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钾 C石油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稀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氯化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C、石油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属于混合物,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著名的居里夫人

24、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含有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 “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可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故选 C 考点:元素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明确原子 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是解答本题关健。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

25、的是 A用干冰做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 -干冰升华时吸热;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C、用煤作燃料,是利用了煤的化学性质 -煤具有可燃性; D、用酒精擦身体降温,是利用了酒精的物理性质 -酒精挥发是吸热。故选 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

26、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海绵能吸水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 A、打气 筒能将气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比较大的间隔,且在受压的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气体体积会缩小,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B、海绵能吸水,是因为海绵有无数的细小孔隙,当置于水中时,水会充满这些孔隙,是宏观概念,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间隔; C、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会随温

27、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能说明微粒之间存在间隔; D、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故当二者混合时,分子会进入相互的间隔中去,因此总体积会减少,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选 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 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不仅要学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要能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会总结分子的特征。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甲烷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A、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B、甲烷是可燃性气体,与

28、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 C、氮气不可燃,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可燃,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 B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点评: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各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 pH 范围。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 pH 范围如下: 作物 水稻 茶树 薄荷 马玲薯 pH 6.0 7.0 5.0 5.5 7.0 8.0 4.8 5.5 取某地土壤的浸出液加入石蕊溶液,溶液略显红色,则该土壤最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树 B薄荷 C马玲薯 D水稻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溶液的 pH等于 7时,呈中性;当溶液

29、的 pH大于 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小于 7时,呈酸性。由图中数据可知,水稻适宜弱酸性土壤中种植,茶树适宜酸性土壤中种植,薄荷适宜弱碱性土壤种植,马铃薯适宜酸性土壤种植;而该土壤的浸出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该土壤为酸性土壤,由此可得出该土壤不适宜薄荷生长。故选 B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 释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差异较大 构成两者的分子不同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的运动

30、 C 贫血和骨质疏松症 都是因为缺钙 D 用铁、铝制作炊具;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用铜制作导线 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A、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二者的性质不同,正确; B、因为酒精分子的不断运动,所以在远处能闻到酒香,正确; C、贫血可能是缺铁引起的,但一定不是因为缺钙,错误; D、物质的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正确。故选 C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31、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相关基础知识,以便在解题时能灵活运用。 下表是小明制定的食谱单,为使营养均衡,在 “你的补充 ”栏可以选填的食物是 主食 米饭、馒头 菜肴 烧鸡块、红烧鱼、花生米 乳品 牛奶 你的补充 A.煎豆腐 B炸大虾 C凉拌黄瓜 D蛋糕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米饭、馒头中含有丰富糖类物质,烧鸡块、红烧鱼、花生米等物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无机盐和水,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由此可判断,食谱中缺乏维生素这种营养物质,而凉拌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 C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和熟记各

32、种食物中提供的营养物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姜宇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 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 纯碱; 生石灰; 醋酸; 熟石灰; 酒精; 铜; 石墨(碳); 氧化铁; 蔗糖; 甲烷。 对上述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的有 B属于单质的有 C属于碱的有 D属于氧化物的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对每种物质进性分析、判断,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 生石灰是氧化钙,属氧化物; 醋酸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属于碱; 酒精含碳元素

33、,属于有机物; 铜属单质; 石墨(碳)属单质; 氧化铁属氧化物; 蔗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选 C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蒸发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 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A、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可将水注入硫酸,否则酸液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要用

34、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错误;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双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较好,操作正确。故选 C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填空题 ( 5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 1) 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 ( 2)检查装置 气密性的方法是: ; ( 3)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 )。 ( 4)实验室用 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 ( 5)用 制取二氧化

35、碳,在加盐酸时,在量的多少和操作上有何不同_。 答案:( 1) 酒精灯。 ( 2)关闭开关,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水面高于锥形瓶中水面一段水柱,一段时间不下降; ( 3) 或 。 ( 4) 2KMnO4 K2MnO4+MnO2+O2, ( 5)用 制取二氧化碳,在加盐酸时,盐酸要没过长颈漏斗下口,在用 制取二氧化碳,在加盐酸时,加完盐酸要关闭开关。 试题分析:(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图中 a是酒精灯。 ( 2)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是根据内外压强差来检验的,可关闭开关或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 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

36、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 3)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需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与空气的大小。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所以应该选择 装置来作为发生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收集 ,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 4)装置 是 “固固加热 ”装置,用它制取氧气,应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 ( 5)用 制取二氧化碳时,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需要把漏斗伸入液面以下;在使用 装置制取气体时,应先把固体药品

37、放入锥形瓶,再加盐酸,加完盐酸要关闭开关。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点评: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两套发生装置,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能够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来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 6分)回答以下问题: 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 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 Fe 和 CuSO4溶液 B Mg和 MnSO4溶液 C Mn和 FeSO4溶液 写出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相同条件下,四种金属中能

38、与盐酸反应且最剧烈的是 。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 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Fe + 2FeCl3 = 3FeCl2和 Fe + CuCl2 = FeCl2 + Cu。滤渣的成分是 ,滤液中的溶质是 。 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氯化铁能腐蚀铜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答案: Fe + CuSO4 FeSO4 + Cu Mg Fe和 Cu FeCl2 Fe + 2HCl FeCl2 + H2 Cu + 2FeCl3 2FeCl2 + CuCl2 试题分析:( 1)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

39、硫酸亚铁,故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由 Fe能和 CuSO4溶液反应,得铁比铜强;由 Mg能和 MnSO4溶液反应,得镁比锰强;由 Mn和 FeSO4溶液反应,得锰比铁强,故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Mg Mn Fe Cu,则四种金属中能与盐酸反应且最剧烈的金属为Mg。 ( 2) 向 FeCl3、 FeCl2、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铁粉与 FeCl3反应生成 FeCl2、与 CuCl2反应生成 Cu和 FeCl2,因此可知过滤所得滤渣中含有剩余的 Fe和生成的 Cu,滤液中含 FeCl2; 向含有 Fe和 Cu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40、FeCl2和 H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印刷线路板的生产中所得废液中含 FeCl3、 FeCl2、 CuCl2,可推断氯化铁能腐蚀铜生成 FeCl2与 CuCl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FeCl3 2FeCl2+CuCl2。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3分)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但又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挑战。 (1)探求能源利用的新途径是人类亟待解决的

41、课题。以下探究能源利用的途径不恰当的是 _。 A.更多地利用木材 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 C.增加风力发电量 D.增加核发电量 ( 2)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上述关系图能反映的化学观点或化学思想有: _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是守恒的; 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A 8 C D ( 3) 在我们每天扔 掉的垃圾中,有很多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类回收。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_ 纸类 塑料 玻璃

42、 金属 答案:( 1) A( 2) D( 3) 试题分析:( 1)如何解决能源利用的新途径,可从寻求新能源、合理开发新能源加以综合考虑;目前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不仅可以弥补能源的危机,而且发展前景非常大;但是乱砍伐树木,不仅会导致水土流失,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温室效应等。故选 A ( 2)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并能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水在光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是光能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在很多工业和农业中有

43、大量的应用,所以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故选 D ( 3)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根据选项中提供的各种物质在回收后是否具有利用价值进行分析,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等都是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故都属于可回收物。故选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三废 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 9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 ( 1)下列衣服面料主要由合成纤维制成的是 。 羊绒衫 涤纶运动裤 纯棉恤 真丝短裙 ( 2)某饮

44、料的主要成分为:脂肪、蛋白粉、钾离子、钙离子等。该饮料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 。 ( 3)房屋装修后,装修材料会释放出甲醛、苯等有毒气体,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进行吸收, 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 ( 4)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是 。使用无铅汽油 寻找清洁的代用燃料 C.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 5)若要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 ( 6)若要用大粒盐配制盐水,为使大粒盐尽快溶解,可采取的两种方法是: 方法一 : ; 方法二: 。 ( 7)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

45、右图所示。 在 _ 时 a、 b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当 a的饱和溶液含有少量b时,通过 _提纯 a。 答案:( 1) B ( 2)维生素 ( 3) 吸附性 (4) ABC (5) 醋 (6) 搅拌、研碎或升温 (7) t1。降温结晶。 试题分析:( 1)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它以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经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合成的线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和腈纶等都属于合成纤维。羊毛、棉花、真丝均属天然纤维,故选 B。 ( 2)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 种类分析,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有

46、: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结合题意分析可知,该饮料含有蛋白质、糖类、油脂、无机盐和水,缺少的是维生素,故该饮料不能为人体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对一些有毒气体进行吸附清除,故此做法是利用的活性炭的吸附性。 ( 4)根据减少汽车尾气的常见措施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类物质排放,能减少含铅化合物对空气的污染,正确; B、清洁的代用燃料的使用,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确; C、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 害气体,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正确,故选 ABC。 ( 5)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而这二者都能与酸反应,厨房中的食醋中含有醋酸,故可采用食醋除掉瓶胆中的水垢。 ( 6)只要能改变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就能改变食盐的溶解速率,搅拌、升温都能加快水分子运动的速度,也就能加快食盐与水的接触机会,从而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率;另外,固体颗粒的大小决定了固体与水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也能改变溶解速率,故也可将大粒食盐研细,增大食盐与水的接触面积,也就加快了食盐的溶解速度。 ( 7) t1 时,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其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由于 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当 a的饱和溶液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