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十堰卷)化学部分 选择题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氧气中剧烈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答案: C 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 B C D 答案: B X、 Y两金属都能跟硝酸银溶液起反应,置换出银; X跟稀硫酸不反应, Y跟稀 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判断 X、 Y两金属可能依次是 A Fe Hg B Fe Zn C
2、Cu Hg D Cu Zn 答案: D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NaHCO3CO2 B KNO3K2CO3 C CO2CaCO3 D CaOCaCl2 答案: B 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答案: A A、 B、 C、 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 A+BC+D F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0gA与 l0gB充分反应后生成 C与 D的质量之和一定为 20g B若 B是氧气, C、 D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水,则 A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若 A、 C是单质, B、 D是化台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 C、 D分别
3、是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下列关于燃烧或灭火的操作,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 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B若将图 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C图 3中移走石油液化气灌是为了使其与氧气隔绝 D图 4中用水灭火时,水的作用是降低可 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 A 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 44mL的水与 56mL乙醇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 96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 A 2011 年被
4、联合国定为 “国际化学年 ”,以纪念化学对人类的贡献; “低碳城市,两 型社会 ”是十堰市城市发展的新目标。下列做法中,既遵守化学规律,又符合新目标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以解决 “白色污染 ”问题 B为增加蔬菜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使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D使用含硫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以保证电力供应 答案: C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D 下列操作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 B沉淀 C蒸馏 D电解 答案: D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答案: A 填空题 实验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仪器以及大理石、氯酸钾、二氧化锰三种药品。 (1)利用老师提供的的仪器和药
5、品可以制取氧气,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式 。检验制取的气体是否为氧气的方法是 。 (2)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同学们还需向老师领取的药品是 (填名称 ),制取二氧化碳时,上述仪器中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填序号 )。 答案: 图 l是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 20 的 l00g水中进行了如 图 2所示的实验。 (1)图 2中,烧杯 A中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克; (2)图 2中,烧杯 A、 B、 C、 D中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3)图 2中,烧杯 C和 D中的溶液相同的是 (填序号 )。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34 (2)A、
6、 C、 D (3)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认真分析信息后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2) 表示的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该粒子的符号是 ; (3)由 1、 7和 17号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 (1)氧元素或 O (2)阳离子; Na+ (3)NH4Cl 食品安全无小事,不久前发生的 “染色馒头 ”和 “毒豆芽 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1)“染色馒头 ”是在馒头中添加了柠檬黄色素,柠檬黄中含有铬酸铅 (PbCrO4),它是一种致癌物。已知铬酸铅中铅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则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7、 (2)“毒豆芽 ”是在豆芽生产过程中违规加入了尿素、亚硝酸盐、恩诺沙星等物质,其中加入的尿素属于化肥中的 肥。 答案: (1)+6 (2)氮 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华的妈妈去超市购买了以下食品: 瘦肉 面条 牛奶 蔬菜 食醋,其中富含糖类的物质是 (填序号,下同 ),有些食品用塑料保鲜膜进行了包装,塑料保鲜膜属于 ( 有机合成材料 天然有机高 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 )。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 计算题 今年 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
8、核电站事故,由于含碘物质可预防核辐射,导致我国 部分地区出现了 “抢盐潮 ”。专家认为,防核辐射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服用一片碘片,每片 碘片中含 100毫克碘元素。 “味源 ”牌加碘盐每千克含 KIO3 42.8毫克。请问: (1) KIO3中钾、碘、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若用 “味源 ”牌加碘盐防核辐射,每天需食用约 千克加碘盐,其所含的碘才与一片碘片相当 (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填序号 )。 A 2 3 B 3 4 C 4 5 D 5 6 答案: (1)39 127 48 (2)B 小雨从超市买同一包纯碱,其包装说明如图 1所示。他称取了 11g纯碱样品溶于 水中配制成 50g溶液,然
9、后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氯化钙溶液 的质量关系如图 2所示。 ( 1)通过计算判断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说明相符。 ( 2)计算 A点时,所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CO3 +CaCl2= 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g y 106 x=100 10g x=10.6g 117 y=100 l0g y=11.7g2 分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6g 11g)100 =96.4 95 所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
10、装说明相符。 1 分 (2)A点时,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11.7g+(11g-10.6g)=12.1g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为: 50g+60g-l0g=100g 1 分 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2.1g l00g)100 =12.1 1 分 答: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说明相符。 (2)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说明相符 12.1% 简答题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根据右图的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铝制 品不易锈蚀? 答案: (1)有金属光泽、能导电、能导热、
11、有延展性等 (任写两点即可,每写一点给 0.5分 )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日常生活中铝制品不易锈蚀。 探究题 小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 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 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 “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的结论。 (1)小雨认为小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你认为小雨的理由是 ; (2)请 你设计个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要求写出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 答案: (1)如果盐酸滴加过量,
12、滴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2)(以下答案:任答一个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用 NaHCO3、 pH试纸等检验盐酸是否过量皆可 ) 某食品的包装袋中放有一小包 “防腐剂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 “防腐剂 ”的 成分产了好奇,他们将一包 “防腐剂 ”倒在滤纸上,看到 “防腐剂 ”中有一些灰黑色粉末 和一些红色粉末,为此,展开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防腐剂 ”中灰黑色的粉末和红色的粉末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食品腐败主要是因为食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氧化、潮解而变质,使用 “防腐剂 ”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提出猜想】 小文: “防腐剂 ”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红色的粉末是铜。
13、小婧: “防腐剂 ”中灰黑色的粉末是氧化铜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铜。 小鹏: “防腐剂 ”中灰黑色的粉末是铁粉和碳粉,红色的粉末是氧化铁。 【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鹏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拓展探究】为了进一步探究 “防腐剂 ”的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另取一包 “防腐剂 ”,进行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称量反应前后玻璃管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他们发现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减小了,请你分析固体物质质量减小的原因 。 答案:【讨论分析】铁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达到除去氧气和 水的目的。 【实验探究】
14、(1)灰黑色的粉末中含有铁粉 (2)稀硫酸或稀盐酸 (3)粉末部分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拓展探究】氧化铁被还原失去氧元素 (0.5分 ),碳粉参加了反应 (0.5分 ) 或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 (0.5分 )和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0.5分 ) 推断题 甲、乙、丙、丁、戊、己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些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 的相互关系 (“”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 “”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转化 ), 己知乙是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丁灭火;甲、乙、丙三种物质含有一种 相同的元素,且甲是一种单质;乙和丁不含相同的元素,反应 、 、 中,一个有沉淀产 生,一个有气体放出,一个无明显现象。 (1)写出乙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甲物质的一种用途 ; (3)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己物质所属的类别为 (填 “酸 ”“碱 ”“盐 ”或 “氧化物 ”)。 答案: (1)CO2 (2)供呼吸或支持燃烧 (合理答案:给分 ) (3)2HCl+ Ca(OH)2 =CaCl2 + 2H2O ; 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