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泰州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 C地球仪上经线有 360条 D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地球仪上经线有无数条。所以本题选择 D。 考点:本题考查的经纬网知识。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对经线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其中容易错误的选择 C选项,整数经度有 360度,但不表示地球仪上的经线只有 360条,地球仪上经线应有无数条。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2、 A 500米 B 1000米 C 1500米 D 2000米 【小题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 1000米 B 500米 C 0米 D 1500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形,海波高度为当地距离海平面的相对高度,所以甲地海拔为 1500米,所以选择 C; 【小题 2】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可以用甲地海拔减去乙地海拔为 1000米,也可以用甲地相对于乙地的垂直高度差进行计算,所以选择 A。 考点: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点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不相同,某地的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的相对高度。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首先找准基准点
3、,距离基准点海平面的相对高度即为海拔高度。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即 A平原、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B沼泽、高原、山地、上坡、冰原 C沼泽、高原、山地、沙漠、盆地 D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陆地五种地形分别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所以选择D选项; A、 B、 C选项中的沙漠、沼泽不是地形种类。 考点:本题考查了陆地地形种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是需要学生在平时加强记忆,我们可以简单记忆成山高盆地平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下图中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指向标指示北方
4、,在升旗台位置建立直角坐标系,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东北方向,所以选择 C。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理方向的辨别。 点评:地图上地理方向的辨别,在指向标清楚的前提下,在参照物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 方向,和北方相对的是南方,南北方向的左侧是西方,南北方向的右侧是东方。 绘制下列四幅大小相等的地图,所选用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政区图 B中国政区图 C学校平面图 D福州政区图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大,表示的地理范围越大,四个选项中, A表示世界政区图,范围最大,所以选用的比例尺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比例尺大小与比例尺的分母成
5、反比,比例尺是一个比例数值,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理范围越大。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A山谷 B陡崖 C山顶 D鞍部 【小题 2】图中 A、 B两地相对高度是 A 100米 B 150米 C 450米 D 600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 A位于等高线闭合处的最中心,是本地区海拔最高处,所以为C选项山顶; 【小题 2】 A位于 750米等高线, B位于 600米等高线,所以 A、 B两地的相对高度 =750米 -600米 =150米,选择 B。 考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估算海拔与相对
6、高度。 点评: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 部位的关键是熟悉地形部位的种类,本题的地形部位是山顶,难度较小,容易辨别;相对高度的计算需要找准各点位置及海拔高度。 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平原 B丘陵 C山谷 D盆地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形是指地表的形态类型,世界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类型,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盆地,本题选择 D;平原地形地形起伏小;丘陵地形有起伏,海拔一般低于 500米;山谷不属于地形。 考点:本题考查陆地地形种类及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盆地的特点,较简单,但也要掌握其它地形类型的特点,需要比较记忆,山地、丘陵地势起伏大大,平原高原地势起伏小。
7、 2009年 4月 24日,美国宇航局为了纪念庆祝地球日,特意发布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地球图片。这些照片是过去 50年来从太空角度观测地球最令人惊叹的图片,从图片上看,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这是因为 A地球被云层所包围 B地球的颜色是蓝色的 C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地球表面全是海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是因为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在图片上海洋呈现蓝色,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点评:了解海洋的颜色是蓝色,了解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本题中地球大部分为蓝色,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或者地球被称之为水球,都是因为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大。 下列海洋面积最大
8、的是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洋的面积 17 968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49.8,占地球总面积的 35,所以海洋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 考点: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记忆一些 “世界之最 ”。例如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等。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和太平洋 B欧洲和印度洋 C大洋洲和北冰洋 D非洲和大西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9、七个大洲;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用口诀记忆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 况;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但是学生的记忆量较大。可以用口诀记忆:大洲大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洋大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土耳其海峡 D地中海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南、北美洲原陆地相连,后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最狭
10、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大洲的分界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洲的分界线,基础性较强,解答起来比较简单,如果读图解答更有效,世界上重要的两条人工运河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它们分别是南、北美洲,亚洲、非洲的分界线。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A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D大陆内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张裂拉伸,容易形成裂谷和海洋,有的碰撞挤压,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选择 A。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 识,学习中要记住六大板块的名
11、称及其包括的海洋和陆地。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冰岛 D海南岛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它位于北美洲的北部,所以选择 B。台湾岛只是中国最大的岛屿。 考点:北美的主要海湾、岛屿、国家和首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美洲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对北美洲的知识记忆和理解。另外再记忆一些世界之 “最 ”,例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等。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
12、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 A喜马拉雅山上湖泊中有鱼、海藻、海螺等 B古代人在这里吃过海产品并留下一部分 C这里曾经是海洋环境,而后山脉隆起 D鱼、海藻、海螺等也可以在陆地环境下生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 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所以本题选择 C。 考点: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点评:海陆变迁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变动,学习时应当多多搜集实际例子,加以比较,加强记忆。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
13、海洋。 在地理科学上,沧海桑田的含义是 A海陆的变迁 B世界的变迁 C海平面的下降 D人类的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中,海洋能够变成陆地,陆地也能变成海洋,沧海表示海洋,桑田表示陆地,所以沧海桑田的含义是指海陆的变迁,选择 A。 考点: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点评:海陆变迁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变动,学习时应当多多搜集实际例子,加以比较,加强记忆。地球表面的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 9.0级地震,强震海啸重创日本,日本多发生火山、地震的主
14、要原因是 A受太平洋影响 B工业发达,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 C人口过多,用水量过多 D位于板块交界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考点: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分布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点评: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在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明确日本的位置,理解多火山地震
15、的原因。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海波越高颜色越深。所以本题选择 A。 考点:本题考察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点评:分层设色的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绘制而来,海波越高颜色越深,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一般为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答案: D 试题分析: 地图上的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根据指向标指示的北方然后确定东、南、西三个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辨别 点评:本题较容易,但是需要学生平时能够多看地图,多用地图,注意地图
16、在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指向标一般指示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上北向南、左西右东判断。 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所以本题选择 C;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A选项极昼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影响。 点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在学生学习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记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或者记住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然后用排除法回答问题。 习惯上划分东西半
17、球的分界线是 A 0经线和 180度经线 B 20E和 160W C 0经线和 0纬线 D 20W 和 160E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 160E构成的经线圈。所以本题选择D。而 0经线并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所以 A、 C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划分。 点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容易错误的记忆成 0和 180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一定要区别于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上有最长的纬线,而无最长的经线,所以东西半球的划分选择了两条尽量少穿过陆地的经线构成的经线圈 20W和 160E。 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棋盘似的正方体 B倒扣的盘子 C不规则椭球体 D圆形
18、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本题选择 C; A、 B、 D选项都是对地球形状的错误的认识。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形状。 点评:地球的形状证实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科技水平落后的事情,中国一直认为是天圆地方。但是欧洲航海家通过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近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进一步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南北方向的分界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为 0,赤道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所以赤道是划分地球纬度的起点,而不是东西经的分界线。赤道
19、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所以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本题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了认识东经、西经、北纬、南纬的划分,记住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点评:关于经纬线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纬的分界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但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赤道周长约是 A 20000千米 B 40000千米 C 60000千米 D 50000 千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 4万千米。根据地球的半径大约是 6400千米,直径大约是 12000 千米,所以地球
20、赤道周长大约为 4 万千米。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点评:地球赤道为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其长度可以通过地球半径计算。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借助于古诗句加强记忆,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八万里就是 4万千米。 0经线又称为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答案: B 试题分析: 0经线是经线,经线又称为子午线,而 0经线是经线的分界线,被称为本初子午线,所以选择 B;而 A、 C、 D选项都是指纬线。 考点:本题考查了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点评:重要的纬线包括:赤道、回归线、极圈等,重要的经线包括 0经线、20E、 160W、 180等, 0纬线被
21、称为赤道, 0经线被称之为本初子午线。 小明外出旅游,最常用的地图有 导游图 地形图 政治地图 交通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导游图告诉旅游者的景区的位置在哪里,这样方便旅游者浏览景区;交通图里有详 细的路名,公共交通车次,以及名胜古迹和城市知名建筑,并且方便旅游者查找相关信息,所以 和 是人们外出旅游时常带的地图。 考点:本题考查了地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点评:外出旅游所选用的地图类型,结合各种地图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地形图主要用于查看区域地表形态和地势,专业性强,用途主要是学习和考查;政治地图一般只有区域的分界线,政治意义大,旅游意义不
22、大。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一年 B一天 C一月 D一季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24小时,为一天。所以本题选择 B。一年为地球公转的周期。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周期 点评: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周期要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地球自转一周约为 1天,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1年。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分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是 A北寒带 B热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答案: B 试题分析:北极圈以北的是北寒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是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的是热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的是南寒带,所以本题选择 B。 考点:本题考
23、查了五带的划分。 点评:五带的划分主要是几条重要的纬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度与寒带的分界线。 在一幅比例尺为 1 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 2cm,两地实地距离为 A 2千米 B 20千米 C 200千米 D 0.2千米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地距离=21000000=2000000厘米 =20千米。所以选择 B。 考点:本题考查了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点评:本题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两地实地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所以实地距离 =图上距离 比例尺。计算结果要主要将厘米换算成米或者千米
24、。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请问它是以 _为中心转 A太阳 B地轴 C月亮 D赤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的自转轴是地轴,而地球公转运动的中心才是太阳,所以本题选择 B;月球的公转运动是围绕地球转,赤道不是地球运动的中心。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概况 点评:本题难度小,只要能够记住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中心就可以。地球自转是围绕地球自转轴旋转,地球公转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具有椭圆形的公转轨道。 我们看 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绕太阳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自转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地球自转的方
25、向有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所以本题选择 C;而地球公转运动和地球上日月星辰升落没有关系。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影响。 点评: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地理学习应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区分开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 在同一时间,泰州的畅畅和家住美国的姨妈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在运动 D人为规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方时差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运动,选择 A选项,正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地球上相对偏东的地方时刻总是早于偏西的地方。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自转运动
26、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在学生学习记忆过程中容易混淆。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记忆,可以记住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或者记住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影响,然后用排除法回答问题。 当我们开 始愉快的暑期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一年中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D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我们开始暑假的时候进入了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而此刻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处于冬季,所以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点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就少。 地球公
27、转一周需 A一天 B一个月 C半年 D一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周期大约为 1年,所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1年,选择 D; A、 B、 C选项都不是地球公转的周期。 考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周期 点评: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周期要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地球自转一周约为 1天,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1年。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能分清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综合题 读图,回答:( 6分) (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虚线名称: _, _。 ( 2) A、 B 所在的大洲名称: A_, B_。 ( 3)根据五带的划分: A处属 _带, B处属 _带。 答案: ( 1)北回归线 南极圈 ( 2)非洲
28、 亚洲 ( 3)热 北温带 试题分析: ( 1)图示 纬度是 23.5N,为北回归线; 的纬度是 66.5S,为南极圈。 ( 2)根据字母所在位置确定 A大洲为非洲, B大洲为亚洲。 ( 3) A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 B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七大洲的的位置;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明确地理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五带的划分界限有回归线和极圈,北极圈以北是北寒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是北温带,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南极圈以南是南寒带。 读图,回答:( 7分) ( 1)写出图中 A、
29、B、 C三点的经纬度: A _; B _; C _。 ( 2)从东西半球看: B_半球; C_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 A_半球; B_半球。 答案: ( 1)( 40N, 120E) ( 40S, 30W) ( 40S, 170E) ( 2)西 西 北 南 试题分析: ( 1)根据经纬度的排列顺序,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反之为西经和南纬,所以 A 点为 40N 与 120E的交点, B点为 40S 与 30W 的交点,C点为 40S与 170E的交点。 ( 2)东半球的范围是: 20W向东到 160E,北半球的范围是 0-90N,所以东西半球看, B 点位于西半球, C 点位于西
30、半球;南北半球看, A 点位于 北半球,B点位于南半球。 考点: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经纬度的判断; 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纬度分为南纬和北纬,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经度分为东经和西经,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西经。 读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问题。( 8分)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B_。 ( 2)图中 D、 E两点中 _(填字母)处坡较陡 ,因为 该处_。 E 地与 D 地的相对高度约为 _米。同一时间 ,测得 D 地的气温为 16 ,则 E地气温应
31、该 _(填大于或小于) 16 。 ( 3) C 地位于 D 地的 _方向。若测得 C、 D 两地图上距离约 2 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 _千米。 答案: ( 1)山顶 陡崖 ( 2) E E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00 低于 ( 3)西北 2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示, A处海拔高于四周为山顶, B处有多条等高线相交为陡崖。 ( 2)地形陡缓主要考虑等高 线分布的疏密, E处等高线密集,所以 E处较陡;E处海拔为 600米, D处海拔为 100米,两地相对高度为 500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所以 E地气温低于 16 。 ( 3)根据指向标, C地位于 D地的西北方向;两地的实际距离=2100
32、000=200000厘米 =2千米。 考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各种地形;认识比例尺,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辨别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等高线的判断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解答此题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比例尺的计算需要结合比例尺的概念 方向的辨别血药结合指向标。 等高线图的判断要结合等高线的疏密与弯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写出大洲的名称: 是 _洲, 是 _洲。 ( 2)写出大洋的名称: C是 _洋, D是 _洋。 ( 3)在七大洲中,只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_(填数字)。 ( 4)在七大洲中,只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 _和 _(填数字)。 ( 5) 、
33、两洲的分界线是 _, 、 两洲的分界线是_。 答案: ( 1)大洋 南极 ( 2)印度 大西 ( 3) ( 4) (顺序可颠倒) ( 5)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试题分析: ( 1)根据图中信息, 为大洋洲, 为南极洲。 ( 2)根据四大洋的位置, C为印度洋, D为太平洋 ( 3)据图,只位于南北球的是南极洲,数字为 。 ( 4)只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序号为 和 。 ( 5) 亚洲和 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南美洲和 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考点: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七大洲、四大洋 的地理分布和分界线。 点评:主要是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整体难度较低。该类试题提醒学生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记忆,平时注意地图册的使用,多翻多看地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