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30422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明同学参加姜堰市电视台 “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大奖赛 ”,她回答的题目是 “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 ”,她的答案: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题目中的信息“1843年 ”也就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二年,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本题选 A 考

2、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史实 点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历程,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同学们要对该条约的签订时间,内容及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掌握。 2012年 8月 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5周年纪念日。与这一节日确定直接有关的是 A南 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昌起义的识记能力,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毅然发动了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找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

3、,每年的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本题选 A。 考点:南昌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南昌起义是教材中对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能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本题还可以改成组合型选择题考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发动的武装起义是 (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北伐战争( 4)井冈山会师 A( 1)( 2)( 4) B( 1) (3)( 4) C( 2) (3)( 4) D( 1)( 2) 在 20世纪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领导工

4、人运动 D国共两党合作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 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在那里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即农场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本题选 B。 考点:农场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农场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另外本题的考察点还有:农场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背 景及经过,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恐怖下存在的原因等等。

5、“瑞金 遵义 泸定桥 懋功 吴起镇 会宁 ”反映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行动路线图 A太平天国起义 B北伐战争 C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红军长征经过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后,1934 年,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爬过雪山,越过草地,最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本题选 C。 考点:红军长征的经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以长征为题材,重现当时的场景,命题形式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另外本题的命题角度还可以把这道题变成组合型选择题

6、,长征的过程属于教材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中出现的背景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题目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A项是国共合作后掀起的大革命运动的高潮事件 -北伐战争, B 选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危亡,为了激励人民抗战,田汉作词,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奋勇抗战,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动的,因此本题选 B。 考点:近代科学及文化中的著名艺术

7、家及代表作出现的历史背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容易题, 1949年 9月 27日成为代国歌, 1982年 12月 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 3月 14日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该题再次提醒同学们既要重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要对教材中解释和理解课本知识点有关的小字内容重视起来,平时多看,多理解。 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战役时间 指挥者 消灭日军 所属战场 重大意义 1938年春 李宗仁 10000多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鼓舞中国抗战士气

8、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中的 “1938年春 ”“李宗仁 ”“国民党正面战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 ”,信息集合所学知识判断是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分析选项, B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对抗日军的会战,台儿庄战役就发生在这次会战中,此战虽然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但最后上海失守失败了, C项是抗战后期八路军为了鼓舞民心对日军发动的一次战役,也取得了重大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但不符合首次重大胜利的条件, C项是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在台

9、儿庄和日军进行的一次激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符合 题意, 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因此,本题选 C。 考点:抗战中的台儿庄战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抗战中有几次著名的战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是八路军敌后战场取得的首次胜利,百团大战是彭德怀组织的八路军敌后战场最大规模的对日主动作战,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一次激战,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另外像抗战中的日军发动的几次事变的史实,还有日军在中国制造的侵华罪行,以及敌后抗日战场和正面战场之间的关系等等都要去掌握和理 解。 “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

10、,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 文中 “三十万同胞 ”的遇难地点是 A东北 B南京 C上海 D北京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给出想关键信息是 “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 ”,根据这个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现在又要否认历史,不敢正视历史,妄想抹杀历史,我们必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视 历史,本题选 B 考点:南京大屠杀 点评:就本题来说难度较小,考察的角度也简单,就是要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

11、但本题需要挖掘的还很多,比如现在的日本右翼势力称 “南京大屠杀 ”是 20世纪最大的谎言,本身说明了什么,日本怎样做才能赢得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谅解等等。 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召开的党的七大的认识, 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解决战后国内外的一系列事情,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七大,题目中的 A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 B项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 C项是大革命时期召开的确定国共合作的历史事件, D项 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

12、指导思想的一次会议,因此本题选 D。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七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中共党史上确立为毛泽东思想的识记能力,中共党史上有几次重要的会议,如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党的七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等,党史上的重要会议是命题的重点,同学们对这些重要的会 议要一一掌握对比,党的七大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是送分题。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照,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建立联合政府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方针以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蒋介石玩弄其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

13、重庆谈判,谈判中,双方就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双方争论的很激烈,这个问题也就成了国共双方在谈判中的焦点,经过谈判最终签订 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但是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始终没有被承认,所以此题选 C。 考点:重庆谈判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同学们对重庆谈判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在教材的小字内容上,蒋介石的本质决定了他不会允许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存在,这个问题必然会成为双方斗争和争论的焦点,这种题必须要经过分析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另外于此题相关的重庆谈判的意义也要好好分析理解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

14、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党政权覆灭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南京历史的变迁的认识,分析本题, A项是1900年,表格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地点在北方,北京是八国联军的攻击目标,最后签订辛丑条约, B,C,D三项的历史事件都和南京有关,排除,本题选 A。 考点:近代南京变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以改编成组合型选择题: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1)八国联军侵华( 2)中华民国成

15、立( 3)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4)国民党政权覆灭 A( 1)( 2)( 3)( 4) B( 1)( 3)( 4) C( 1)( 3)( 4) D( 2)( 3)( 4) 李明同学在学校网站开辟的 “人民战争 ”专栏中选用了图 1、图 2 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A抗日战争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D 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的诗句。这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歌谣 “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

16、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目,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 “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 ”在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 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注意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 A项是反对满清贵族的统治, B项是打响了武装防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项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事件, D项是抗战时期彭德怀组织八路军在敌后战场项日军主动发动进攻的一次战役,所以本题选 A。 考点:国民大革命的高潮阶段 -北伐战争 点评:本题以歌曲为素材命题,考察的又是大革命时期的问题,新式新颖,难度适

17、中,考察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首先要找出关键词句,分析出是属于什么时期,然后在判断,最后得出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西安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根据题目中 “青年学生不怕牺牲 的爱国主义精神 ”并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 1919年 5月 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上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正当提议,并把中国的青岛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了重大失

18、败,消息传到北京,长期积压在人民心头的怒火被点燃了, 5月 4日,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爆发, A项是农民运动, B项是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文化运动, D项是因此,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 B项。 A项是五四运动的原因, C 项是思想文化运动 ,D 项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逼蒋抗日的事件,本题选 C。 考点:五四运动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另外,该题考察的角度很多,比如五四运动的原因,性质,阶段,初步成果,意义以及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都是命题的题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在教材中属于基础知识,学生根据史实能直接回答,属于送分题。 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

19、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税收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发生在 A虎门销烟后 B南京条约签订后 C清政府被推翻后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842年清政府子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从此香港岛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这个人后来税收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了,本题选 B。 考点:南京条约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南京条约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要重视对其签订时间,内容,意义影响的掌握和理解。 魏源的海国图志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

20、夷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民主、 科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史实,观察本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一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其中林则徐,魏源是代表,受林则徐的委托,魏源撰写了海国图志,其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该题选 A。 考点: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做素材出题比较新颖,解答本题首先要观察图片,判断出图片中的人物和书名,然后在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 叹一诗中写道: “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

21、卖,强盗作鬼肥! ”诗中的 “强盗 ”指: A俄国军队 B美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日本军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根据题目中 “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 ”的信息判断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抢劫了圆明园的国宝其中包括兽首并火烧了圆明园,因此本题选 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在中国的罪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本题以诗歌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为素材命题,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也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做这种题型的关键是要对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

22、提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提醒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要对教材中的有关图片,材料和诗句等素材,注意分析,理解和把握。 “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认识,材料中有 “割台湾,两亿,开口岸,设工厂 ”等信息,根据所学知识,中日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所以该题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历史史实 点评:本题以爱国诗人

23、闻一多的诗七子之歌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对马关条约的内容非常熟悉,另外,马关条约的影响也是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 “洋人的朝廷 ”。这一创作根植于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辛丑条约的签订的影响的理解,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和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看到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当成祸首惩办,电告李鸿章对条约全部接受,并表示要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实质反映了清政

24、府的媚外,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题目中的 A,B,C只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本题选 D。 考点:对辛丑条约内容的理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个以漫画为素材命题的题型,形式新颖,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题的干扰项是 C项,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C项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项才是反映清政府已变成 “洋人的朝廷 ”。同学们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提升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的说: “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 ”。这条铁路是 A平汉铁路 B 滇越

25、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题目中的 “1909年 ”和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 信息判断这是詹天佑设计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经过努力,到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所以本题选 D。 考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中的京张铁路修建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研修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功不可没,此题还可以设计出 另外一道连线题来考察: 把下列人物和相对应的成就用线连接起来 魏源 修筑我国第一条

26、铁路 -京张铁路 康有为 天演论 严复 维新变法 詹天佑 海国图志 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分析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康有为联合考试的举子一百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存,史称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意味着维新派由原来的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到政治运动,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效仿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变革,题目中的 A项是反封建的思想运动, B

27、项是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 D项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因此本题选 C。 考点:戊戌变法中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戊戌变法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就能回答问题,属于送分题。 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强学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会上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政治纲领,后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进

28、一步把这十六字纲领解释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A项确立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政治纲领, C项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团体, D项是维新派的政治组织 ,本题选 B. 考点: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某处名胜古迹 有这么一幅对联: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到对孙中山先

29、生功绩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历史人物是孙中山,敢把皇帝拉下马,意思是说把皇帝制度推翻,选项 A是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A项是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C 项是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领导了辛亥革 命,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为目标, 1912年,清朝皇帝宣布下诏退位, D项是蒋介石,实行专制独裁政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项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为目标, 1912年,清朝皇帝宣布下诏退位,所以本题选 B。 考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点评:本题难度

30、适中,考察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该题以对联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对四个选项中的历史人物熟悉,知道他们的历史功绩和作为,提醒同学们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对历史人物一定要掌握他的历史活动过程以及对 历史做出的贡献。另外本题还可以改成图片题 : 下面历史人物,主张进行武装斗争,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 : A B C D 小华同学想要了解 “新文化运动 ”,你会建议他选择那种刊物收集资料? A新青年 B民报 C东方杂志 D中外纪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史实的史记能力,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1、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北京大学为基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向以孔教为首的思想发动猛烈攻击,本题选 A。 考点:新文化运 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所学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所以送分题。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 “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申报,创办于 1872年 4月 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32、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 1949年 5月 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 1872年 4月 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被誉为 “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题目中的 A, B项 中外记闻 和国闻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报纸。 C项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 )11月 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因此本题 选 D。 考点: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

33、答案:。 综合题 图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 1)李宏同学用 A、 B、 C三张照片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2分) ( 2)分别写出 A、 B两位人物的重大贡献。( 4分) ( 3)图 D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分) ( 4)小明同学想参观图 E中的 “中共一大会址 ”,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 市?( 2分)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分) ( 5)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分) 答案: ( 1)中国人民的反抗。( 2分) ( 2)领导虎门销烟( 2分);收复新疆。

34、( 2分) ( 3)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2分) ( 4)上海;( 2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答出其中一点给 2分) ( 5)毛泽东。(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中共党史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 1)要求学生根据 A,B,C三张图片拟定标题和 对 A,B两个历史人物的贡献做出说明,根据所学知识知,图片 A,B,C分别是林则徐,左宗棠和邓世昌,这三个历史人物都是近代反侵略的清朝爱国将领,因此题目拟定为:中国人民的抗争或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林则徐和左宗棠分别领导了虎门销烟和收复新疆的斗争。

35、( 2)问题 3要求学生回答 D图片的意义,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知这是五四运动,实际要求学生回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3)问题 4和问题 5要求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和意义以及遵义会议上核心领导人的确定,观察图片 E和图片 F, E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会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中共的诞生地,中共诞生的意义也就好答了, F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为首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考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中共党史的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中共党史是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希望引起

36、同学们的重视。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 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 “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 “御侮自强 ”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

37、,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 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请回答: ( 1)材料一提到的 “自强运动 ”指什么历史事件?( 2分)清政府寻求 “御侮自强 ”之术的口号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中的 “革命 ”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分) “革命成功 “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分) ( 3)材料三中的 “三个兔子 ”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2分)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分) (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1分) 答案: ( 1)

38、洋务运动( 2分)。 自强 求富( 2分) ( 2)辛亥革命( 2分)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出其中一点给 1分) ( 3)民主、科学( 2分) 新文化运动( 2分) ( 4)近代化的探索( 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化的探索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解答如下: ( 1)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一中的 “自强之路 ”和 “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 “御侮自强 ”之术 ”信息,判断应该是指洋务派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洋务运动,口号是 “自强 ”“求富 ”。 ( 2)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二中的 “革命 ”以及革命的意义,根据材料

39、 中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判断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实际要求学生回答辛亥革命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 3)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三中的 三个兔子 高举的旗帜以及相关的运动,根据材料三中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 ”可知它们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他们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4)要求学生对这一历程进行归纳,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从内容和方式看,都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国家危亡进行的不懈的探索, 因此该主题就叫近代化的探索。 考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

40、学生对历史线索归纳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同学们要对它们中的每一个的特点,内容以及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拓展探究题: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而正确对待中日关系必须了解尊重历史事实,请根据本学期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根据史实填写表格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18941895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2分 ) 1931年 9月

41、 18日 (2分 ) 日军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 2分) 卢沟桥事变 (2分 ) 1945年 8月 15日 抗日战争胜利 (1分 ) (2)为了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在 2012年 7月 7日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周年的时候,请你以抗战为主题设计两项纪念活动。 (2分 ) ( 3) 2012年,由于日本政府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的抗议行动。请结合所学历史,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分) 答案: ( 1) 时间 反映的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分 ) 九一八事变 (2分 ) 1937年 7月 7日 ( 2分)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2、;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任意一点 2分 )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1分 ) ( 2)抗日战争图片展览、抗战歌曲歌咏比赛、抗战故事会、抗日活动旧址参观、抗日战争电影电视展播、抗战专题黑板报等。( 1 点 1 分共 2 分,只要是学校能够开展、且符合抗日战争主题的任何活动都可给分。) ( 3)正确态度:要保持理性爱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上日本侵华史实和对现在热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 1)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写表格,观察表

43、格中给出的已知信息如时间,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意义的提示填上对应的内容即可。 ( 2)要求学生设计两项抗战的纪念活动,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设施,设计出合适的活动方式如黑板报,图片展览,抗日战争题材的竞赛,故事会都行。 ( 3)要求学生根据现在的热点钓鱼岛问题谈谈自己的态度,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回答出理性爱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谋求中日关系的和谐发展即可,不可偏激,更不能不理智等等内容。 考点:历史上的日本侵华的史实和对现在钓鱼岛问题的认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 学生对历史,现状,未来三方面的思考和认识能力,本题以现在的热点钓鱼岛问题为素材命题,体现的了出题不避讳热点,难点的原则,

44、通过历史问题引出对现在问题的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理念,不愧是道好题。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 2分)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就 (1分 ) (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分 ) (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和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4分 ) (4)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的严重后果。 (1分 )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1分 ) 答案:

45、 (1)黄埔军校 (2分 );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1分 )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分 ) (3)辽沈战役 (2分 );傅作义 (2分 ) (4)造成台湾与大陆的长期分离。祖国至今没有统一 (1分 ) (5)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有理即可 ) (1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国共两 党两次合作的认识,解题思路是 “ ( 1)要求学生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军校的名称以及第一次合作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第一次合作时期军校名称是黄埔军校,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 2)问题( 2

46、),( 3),( 4)要求学生回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和分裂时期为东北和北平解放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以及第二次国共分裂的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为解放东北全境的关键战役是辽沈战役,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傅作义,第二次国共分裂造成的 严重后果是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路长期分离,至今还没统一。 ( 3)要求学生根据以上史说出处感悟,实践证明,国共合作合对双方有利,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复兴,分则伤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腾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两次国共合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国共合作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事,也是实现民族复兴和腾飞的重要关键所在,解答本题一是要对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识记清楚,二是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牢记历史教训,为中户民族的复兴和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