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泰兴市西城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答案: C 试题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通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
2、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故选 C 考点:物体的颜色 下列对密度定义式 =m/V的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m/V只是是密度的定义式,因此,选项 A、 B、 C都是错误的,选项 D
3、正确故选 D 考点:密度及其特性 工厂里生产的薄铁皮是卷成圆筒形的,为了计算铁皮的总 长度,先剪下长为 l的一段铁皮,称得它的质量为 m,再称得整筒铁皮的总质量为 M,那么铁皮的总长度 L应为 A M/m B M/(ml) C Ml/m D Ml2/m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用剪下的长为 l的铁皮,算出铁皮单位长度的质量为: ,再用总质量除以单位长度的质量即可算出铁皮的总长度 L= 故选 C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关于对质量和长度的估测,下列各项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0g 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 10kg D一支新 2B铅笔的长度约为 1
4、5dm 答案: B 试题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十个鸡蛋的质量约 1 斤,而 1斤 =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应该是 50g,故 A错误中学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也就是 1.70m, 1.6m符合实际,故 B正确一块橡皮的质量应该在 10g左右,故 C错误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 15cm左右,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袁新红同学从泰州乘火车去北京,车站上共有甲、乙两列火车,她坐在乙车上等了较长时间后终于感到火车开动
5、了,可是,过一会儿后她又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袁新红同学前、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甲车和乙车 B甲车和车站 C乙车和车站 D乙车和甲车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袁新同学坐在乙车上等了较长时间后终于感到火车开动了,是以已经开动的甲车为参照物的;他感觉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是选择的车站为参照物故选 B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在运动会 100m决赛上,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强,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小明和小强
6、在整个 100m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强小 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强大 D无法比较他们的平均速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3:1,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 1:6 B 6:1 C 3:2 D 2:3 答案: C 试题分析: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利用 可以得到路程之比
7、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 2008年 9月 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活动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与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飞船是运动的,故 A错误以飞船为参照物,飞船与宇航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宇航员是静止
8、的,故 B正确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与地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宇航员是运动的,故 C错误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与月球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宇航员和飞船是运动的,故 D错误故选 B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甲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下面乙图中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远视
9、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图中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 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同学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 D 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有时能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两者形成的原理相同 C前者是鸟的虚像,后者是鸟的实像 D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答案: A 试题分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人看到鸟在水中游动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光
10、的反射形成的;而鸟的阴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被小鸟挡住后,在后面形成小鸟的影子,所以鸟影是因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故选 A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在一次舞蹈表演中,红色灯光照在台上舞蹈演员身上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是红色的;当灯光变成绿色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也变成了绿色则台上舞蹈演员所穿服装的实际颜色是 A红色 B绿色 C白色 D无法判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红色灯光照在台上舞蹈演员身上时,演员的服装看
11、起来是红色的,说明演员的服装反射红光;当灯光变成绿色时,演员的服装看起来也变成了绿色,说明演员的服装反射绿光演员的衣服既能反射红光,又能反射绿光,所以演员穿的衣服是白色故选 C 考点:物体的颜色 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 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水珠都在 a、 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 a、 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 a的下表面、 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 a的上表面、 b的下表面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
12、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D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实验题 下表是小明 “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特点 ”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在标准大气压下 )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20 20.5 21 温度 70 64 59 48 52 49 48 48 48 48 47 45 43 21 21 21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 _min时的数据有明显错误实验时的室温
13、是_ 该物质在第 4min时的状态是 _态,它是 _(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在凝固过程中 _热量,温度 _ (2)课后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所示,在容器 A内装水,在容器 B内装盐水,一段时间后发现容器 A内有冰出现,由此可以判断原来容器 B内盐水的温度 _0 (选填 “高于 ”、 “等于 ”或 “低于 ”) 答案:( 1) 1.5; 21;固液共存;晶体;放出;不变( 2)低于 试题分析: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1)从
14、表格中可以得出,从 0分钟至第 3分钟温度是逐渐降低的,而在 1.5min的时候是 48 低于第 2分钟时的温度,所以有明显错误,到最后温度一直稳定到 21 ,所以室温为 21 ;从 3min到 4.5min温度一直稳定在 48 ,为固液共存状态,有固液共存状态的是晶体,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容器内的液体温度受到 B容器的温度影响,一段时间内, A中出现冰,说明温度降低,所以 B 容器的温度低于 0 故答案:为:( 1) 1.5; 21;固液共存;晶体;放出;不变( 2)低于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熔点和凝固点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利用
15、凸透镜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小明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 “YS”两个字母,情景如图甲所示请你判断:该像的性质是正立、放大的 _像 (2)小华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 “物理世界 ”中间的两个字,情景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观察到的现象与下列仪器中工作原 理相同的是 答:【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3)小强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 “FF”两个字母,情景如图丙所示请你判断:纸到透镜的距离为 _(选填 “大于二倍焦距 ”、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等于焦距 ”或 “小于焦距 ”) 答案:( 1)虚;( 2) C;( 3)大于二倍焦距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物距小于焦距时,
16、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于投影仪;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应用于照相机( 1)小明用凸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的是 “YS”两个字母正立、放大的成像情况,属于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的作用( 2)小华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 “物理世界 ”中间的两个字,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了此原理( 3)小强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 “FF”两个字母,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答案:为:( 1)虚;( 2) C;( 3)大于二倍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
17、的应用 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的实验。如图所示: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调整 (选填 “上 ”或 “下 ”)。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3)如图,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_(选填 “左 ”或“右 ”)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_、 (选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清晰的实像。 答案 :( 1)下( 2) 7.5( 3)左;缩小 试题分析:( 1)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
18、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所以光屏要向下移动( 2)凸透镜成像时,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 2f=15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7.5cm( 3)使烛焰向左移动 5cm后,此时 u=20cm,即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 f v 2f,因此需要将光屏左移故答案:为:( 1)下( 2) 7.5( 3)左;缩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在学习 “透镜 ”的过程 中,同学们进行了 “探究凸透镜成像 ”和 “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的实验 (1)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 ”实验时,小明将点燃的蜡烛依次置于图中的 a、 b、 c
19、、 d、e五点进行探究当蜡烛置于 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它清晰放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制成 _;当蜡烛置于 _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与它等大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个成像特点,可以测量凸透镜的 _ (2)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烛焰所成的像偏下,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该向 _(选填: “上 ”或 “下 ”)调节蜡烛的位置 (3)在 “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实验时,小红在实验室用同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经过材料、直径都相同的凸透镜 A、 B、 C,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根据此实验现象,对光线会聚能力最强的是透镜 _(选填 A、 B或C),进一步分析可知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
20、是凸透镜的 _ 答案:( 1) C;幻灯机; B;焦距( 2)向下( 3) C;厚度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情况: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物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于投影仪;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应用于照相机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1)要在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烛焰必须位于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只有 c点符合,而正是幻灯机这一光学器件利用了这个原理,故选 C点,幻灯机;当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烛 焰必
21、须位于二倍焦距处,只有 b点符合,并且也可推算出焦距,故选 B点,焦距( 2)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下,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下移动,或光屏下移动故答案:为:向下;(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当凸透镜越厚时,折光能力越强,焦距也就相对越短, C是最厚的,故选 C,凸透镜的厚度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填空题 故事影片中所展现的楼房倒塌的场面中,砸在人们身上的 “混凝土块 ”是由密度很 _的材料制成的道具。工厂中为了减轻机器工作时的震动, 它的底座常用密度 _的材料。 答案:小;大 试题分析:由密度公式 得到 m=V,在体积一定时,要
22、增大质量,可以增大密度;要减小质量,可以减小密度 “混凝土块 ”砸在身上,不能对演员造成伤害,所以土块质量应该尽可能地小,因此在体积一定时,选择密度较小的材料制作 “混凝土块 ”;机器工作过程中,为减轻震动,降低重心,所以底座质量应尽可能地大,因此在体积一定时,选择密度较大的材料制造机器底座故答案:为:小;大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玻璃板、相同的两 个蜡烛 A和 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白卡片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_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眼睛应该在 _(选填 “镜前 ”或
23、“镜后 ”)才能观察到蜡烛 A的像实验过程中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 _的距离 (2)实验过程中,用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发现_,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像 (3) 该小组同学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如图所示,小明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 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是 _(选填 “白纸 ”或 “平面镜 ”)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 _的缘故 如图所示,小华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某物体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_ 答案:( 1)既能成像又能透光;镜前;物和像到镜面;( 2)不能看到像;虚;(
24、3)白纸;漫反射;光线在镜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到了物体上 试题分析:( 1)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 定出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 A的像实验过程中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的距离( 2)实验过程中,用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卡片,发现不能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光射在平面镜上时,发生的是镜面反射,人看到镜面就较暗,射到白纸上时,发生的是漫反射,在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在黑暗的房间中,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
25、,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 看是白纸亮,这是因为光照在它上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某物体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光线在镜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到了物体上故本题答案:为:( 1)既能成像又能透光;镜前;物和像到镜面;( 2)不能看到像;虚;( 3)白纸;漫反射;光线在镜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到了物体上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观察拍摄的 “水景 ”照片,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要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由于光的 _(选填 “反射 ”或 “折射 ”)现象, 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的缘故
26、;观察水面下的鱼,人所看到的是鱼的 _(选填 “虚 ”或“实 ”)像 答案:折射;虚 试题分析:因为看见的景物是景物反射的光线,而倒影是景物反射的光线到水面,并且在水面处发生折射,一部分光被折射到水里剩余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在观察水边风景照片,总发现景物的 “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站在岸上所看到的水里的 “鱼 ”是真正的鱼的虚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考点:光的 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光不仅能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说明光具有_在所提供的四个事例 停在车站
27、的公交车 流动的河水 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飞翔的小鸟中:物体具有动能的是 _(选填序号 ) 答案:能量; 试题分析:光能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说明光具有热效应;还能使胶卷感光,这说明光还具有化学效应;不管热效应还是化学效应都是发生了能量转化,说明光是具有能量的动能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停在车站的公交车,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动能; 流动的河水,是运动的,具有动能; 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具有重力势能,不具有动能; 飞翔的小鸟,既具有一定高度,又具有速度,因此既具有重力势能又具有动能故答案:为能量;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光具有能量 为了防止森林、草地发生火灾,在野外不允许随地
28、丢弃透 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 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镜,它对太阳光具有 _作用 答案:凸透;会聚 试题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使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早晨,当太阳实际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太阳光通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 _而形成的 _像冬天,人站在太阳下感到很暖和,这主要是因为太阳光内有人眼看不见的 _发生 “日食 ”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三者中在中间的是 _ 答案
29、:折射;虚;红外线;月球 试题分析: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太阳光通过过大气层时,类似于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穿过大气层连续发生折射,早晨当阳光的折射光线沿水平线进入人眼时,而此时的入射光线还在地平线以下,即虽然看到了太阳的虚像,但真实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红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 光,通过红外线的照射,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冬天,人站在太阳下感到很暖和,这主要是因为太阳光内有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 “日食 ”是指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形成的故答案:为:折射;虚;红外线;月球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红外
30、线的特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有一金属块质量是 386g,体积是 20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kg/m3;如果将它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_kg/m3 答案: 试题分析:已知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这 种金属的密度:;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无关所以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仍为 19.3103kg/m3故答案:为: 19.3103; 19.3103 考点:密度的计算;密度及其特性 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_(左右 )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
31、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 _(增加减少 )砝码 答案:左;增加 试题分析:根 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 “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应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故答案:为:左;增加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 2s内通过的路程是 40m,后 2s内的通过路程是 20m,这个物体后 2s内的平均速度是 _, 4s内的平均速度是_。 答案: m/s; 15m/s 试题分析:物体后 2s内的平 均速度 ; 4s内通过的路程
32、是 s总 =s1+s2=40m+20m=60m;则 4s内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 10m/s; 15m/s 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 _的,相对_是静止的 答案:运动;橡皮筏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人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于河岸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而人和橡皮筏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橡皮筏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橡皮筏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
33、7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人另一种介质, 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 _度, MN 的 _侧是空气 (填 “左 ”或 “右 ”) 答案: ;右 试题分析: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该在同一种介质中,所以 MN左侧的两条光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因为反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 50,所以反射角等于90-50=40;又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 40;已知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30,所以折射角等于 90-30=60;又因为折射角( 60)大于入射角( 40),所以 MN右侧为空气故答案:为: 40;右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小强同学身高 1.6m,站在竖直放置
34、的平面镜前 3m处照镜子,若他以0.5m/s的速度向 平面镜靠近,则他在镜中的像高将 _(填 “变大 ”、 “变小 ”或 “不变 ”),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为 _m/s。 答案:不变; 0.5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移动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若人以 0.5m/s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同时像也以 0.5m/s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故答案:为:不变; 0.5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 计算题 晓晓同学勤学好问,善于观察和思考暑假期间,他乘如图所示的
35、火车去上海时,观察到所乘坐的火车共有 12节车厢 (包括火车头 ),上车后又请教了乘务员阿姨,知道每节车厢长 15m.在行驶途中,他又测出了自己通过路边 10根电线杆 (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 50m)的时间为 15s (从第一根开始计时到最后一根结束 )求: (1)火车的速度 (2)当火车以这样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他又测出了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50s则大桥的长度是多少?此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1) 30m/s;( 2) 1500m; 56s 试题分析:( 1)要算火车速度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题中已经给出了火车行驶的时间是 15s,路程可通过 10根电线杆和相
36、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火车 15s行驶的路程是 10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即 s=50m9=450m,火车的速度: ( 2)自己通过大桥,走的路程是桥长,知道通过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桥长;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走的路程是桥长 +车身长,利用速度公式求火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 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 t=50s,火车行驶的路程为大桥的长度,则 L桥 =vt=30m/s50s=1500m, 火车全部通过大桥行 驶的路程: s=1500m+1215m=1680m,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答:( 1)火车的速度是 30m/s;( 2)大桥的长度是 1500m,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56s 考点:速度
37、公式及其应用 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 苏 F-71238 日期 13-1-24 上车 10 00 下车 10 05 单价 2.00元 里程 6.0km 金额 16.00元 答案:( 1) 5min;( 2) 72km/h 试题分析:从发票上读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0 05-10 00=5min= h;( 2)出租车行驶的路程 s=6km,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5min;( 2)出租车的速度为 72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38、 作图题 ( 1)如图所示, S为点光源 S在平面镜 MN中的像, SA为光源 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 MN,并完成光线 SA的光路。 ( 2)请在图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 ( 3)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试画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 答案:( 1) ( 2) ( 3) 试题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则镜面位置在 SS的中垂线上,作出镜面后,再找到入射点 O,连接 SO并延长,即为为反射光线 OB连接 SS,做出 SS的中垂线,即为镜面;延长 SA交镜面于点 O,连接 SO并延长即可得到 SA的反射光线 OB;如图 1所示: (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 2所示: (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图 3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光的反射光路图;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