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0439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 “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 A、温度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 A是错误的;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所以 B是错误的; C、视线没有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 C是错误的; D、这是正确的 故选 D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

2、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 “余音未绝 ”,分析其原因是( )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 “暂留 ”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解: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 “余音未绝 ”; 由此判断选项 A、 C、 D不正确,只有 B正确; 故选 B 考点:声音的产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属于基础知识 以下是同学们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 10cm2 B一节课的时间大约 27

3、000s C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 300mm D人步行的速度约是 1.2m/s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 A、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 1cm1cm=1cm2,故 A错误; B、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时 45min=4560s=2700s,故 B错误; C、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 3m=3000mm,故 C错误; D、人步行速度约是 1.2m/s,正确 故选 D 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

4、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植树造林是造福后人的千秋大业,春季植树时总是将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小树的 从而减少树的水分 ,提高树的成活率 答案:表面积 ;蒸发; 试题分析:树内水分是通过树叶蒸发而流失的,植树时,为了使树成活,就要减少水分的蒸发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即可得到答案: 解:减去侧枝,即减小了树的表面积根据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知,减小了表面积,即可减少水分的蒸发 故答案:为:表面积;蒸发;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点评: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关于这个知识点一般以探究性实验的方法来考查: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

5、前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使用效率如图是该晶体 的熔化图象, a、 b、 c、 d 四点中,表示该晶体不处于固体状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D 试题分析:图象显示的是晶体的熔化过程,通过对图象中熔化过程的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 A、当物质处于 a点时物体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没有熔化此时处于固态故 A错误 B、当物质处于 b点时物体温度还没有达到熔点,所以没有熔化此时处于固态故 B错误 C、当物质处于 c点时,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有一部分固体已经熔化,还有一部分没有熔化,所以此时为液固共存状态故 C正

6、确 D、此时的物体已经全部熔化完毕,物体所处的状态为液态是不处于固体状态,故 D正确 故选 CD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 点评:通过图象明确物体的熔化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游泳者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C频率高的声音比频率低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速度更快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答案: AB 试题分析:(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 3)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解: A、真空不能传

7、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故 A正确; B、游泳者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液体也能传声,故 B正确; C、频率高的声音和频率低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速度相同;故 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 D错误 故选 AB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铃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8、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答案: D 试题分析:( 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 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

9、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点评:( 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 2)掌握声音的发生、传播 实验题 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10、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则待测材料隔 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答案:( 1)机械闹钟;( 2) B;( 3)泡沫、衣服、锡箔纸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实验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 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 解:( 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 ( 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 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 ( 3)由表格数据可知,

11、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 故答案:为:( 1)机械闹钟;( 2) B;( 3)泡沫、衣服、锡箔纸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点评:本题通过比较材料的隔音情况考查了对声源的选择、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理解与掌握,会设计合理的方案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 如图是时彪同学 “探究海波晶体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的实验装置 ( 1)实验中将温度计 A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 ( 2)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 B搅拌,其目的是 : ( 3)时彪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请你写出

12、一条可行的办法: ; ( 4)从实验装置可看出,被加热的物质放在试管中,试管放在盛水的杯中,这种加热方法与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相比,其优点是: 答案:( 1)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海波晶体中,不碰试管壁和底; ( 2)受热更均匀; ( 3)撤掉酒精灯; ( 4)受热更均匀 试题分析:( 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 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 ( 2)要掌握在加热物体时,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 3)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故可以从加热装置和冰的质量方面入手分析 ( 4)利用试管加热固态物质时,为使物体能够均匀受热,

13、需要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 解:( 1)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海波中,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 ( 2)为了使物体均匀受热,即使海波晶体各处的温度一致;故在加热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 3)冰熔化太快,说明吸收的热量太快了或自身的质量太少了;故可以减慢吸热 的速度,故可以撤去酒精灯;若冰太少,也会熔化的太快;故也可以增加冰块的质量 ( 4)将物质放入试管中加热,再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 ( 1)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海波晶体中,不碰试管壁和底; ( 2)受热更均匀; ( 3)撤掉酒精灯; ( 4)受热更均匀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点评:此题是

14、研究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要知道在加热固态物体时,为了使其均匀受热,在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同时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填空题 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 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 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 ( 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 (只填一种可能) 答案:( 1)音调越来越高;( 2

15、)可能是由于暖水瓶壁振动产生的(答案:不唯一) 试题分析:( 1)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 物体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 2)向暖水瓶倒水,瓶内发出声音是由于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解:( 1)不断向瓶内倒水,瓶内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小,质量和体积减小,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 2)猜想瓶内发出的声音可能是由于暖水壶壁振动产生的,可能是水在下落过程中振动产生的,可能是水下落时与瓶内空气摩擦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 1)音调越来越高;( 2)可能是由于暖水瓶壁振动产生的(答案:不唯一)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产生 点评:( 1)判断声音的音调和响度,首先明确振动物体

16、,然后判断振动频率和音调关系,振幅和响度的关系 ( 2)掌握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的物体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如图,将一根长约 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 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 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 (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 与 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时应保 持 不变,改变每次拨动钢锯条的力度,观察钢锯条振动的 ,同时听钢锯条发出声音的 ,比较后得出结论 答案:( 1)音调;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17、( 2)钢锯条伸出的长度;幅度;大小 试题分析:( 1)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 1)钢锯条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钢锯条振动快慢有关, 当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当 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钢锯条伸出的长度不变,改变每次拨动钢锯条的力度,观察钢

18、锯条振动的幅度,同时听钢锯条发出声音的大小,因此会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 1)音调;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 2)钢锯条伸出的长度;幅度;大小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音调与 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重点是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优美的琴声来自 ,悠扬的歌声传得很远是通过 传播的 答案:琴弦的振动,空气振动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听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即空气振动传到很远的地方

19、 故答案:为:琴弦的振动,空气振动 考点:声音的产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了解和掌握 “嫦娥一号 ”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7年 10月 2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如图所示,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看到的白色 “气团 ”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 答案:汽化 液化 试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根据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知识来作答 解:火

20、箭发射时,在发射 台下有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水吸收巨大的热量,汽化成水蒸气,火箭升空,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液化成小液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色 “气团 ” 故答案:为:汽化 液化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答案:音调;音色 试题分析:( 1)音调跟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21、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解:( 1)弹奏吉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 2)不同的乐器即便演奏相同的乐曲,发出的音色也不相同,故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调;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 人的发声频率范围为 85Hz 1100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若一只蝴蝶每秒拍翅 10次,我们 (能,不能)听见蝴蝶拍翅的声音我们把低于 20Hz的声音叫做 答案:不能;次声波 试题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频率

22、在 20Hz到 20000Hz之间的声音,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是指高于 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 解:人的听觉频率的范围是 20Hz 20000Hz,蝴蝶每秒拍翅 10次,即振动的频率是 1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因此听不见;把低于 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故答案:为 :不能;次声波 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 的响度大, 的音调高 答案:男中音,女高音 试题分析:男生的声带振动幅度较大,所以响度大,女生的声带振

23、动频率快,所以音调较高 解: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男中音的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 故答案:为:男中音,女高音 考点:音调;响度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响度和音调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水陆两用汽车既是一辆汽车,又是一艘快艇在公路上,若它以 150km/h的最高速度通过 30km的路程,需 h;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车是 的(选填 “静止 ”或 “运动 ”) 答案: .2;运动 试题分析:( 1)已知速度和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即可求得时间; ( 2)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

24、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解:( 1) v= , t= = =0.2h; ( 2)根据题意,本题是选固定在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的,被研究物体是行驶的汽车,由于汽车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之间不断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0.2;运动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变形和运动与精致的相对性,动与静的描述是相对的,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要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变化 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越大,因而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 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

25、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 拐弯 ( 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 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 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假如当时的气温是 15 )夜晚钟声传播距离比较远的原因是 答案:( 1)上; ( 2) 2;晚上气温低,钟声向下拐弯,传播的距离较远 试题分析:( 1)白天的沙 漠地区,地表附近空气温度高,高处空气温度低; ( 2)深夜,地表附近的空气温度低,高处空气温度高,根据 v= 变形

26、求出声音传播的时间 解:( 1)因为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人的说话声会拐向高空,其结果就是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听不清对方的喊叫声了 ( 2) v= 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需要的时间是 t= = =2s 深夜空气温度比地表温度高,即寺内温度高而枫桥河畔的温度较低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总爱拣温度低的路径,所以寺内的钟声会偏向地表,沿地表传向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故答案:为:( 1)上; ( 2) 2;晚上气温低,钟声向下拐弯,传播的距离较远 考点: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材料以及根据相关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7、,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魔术师表演 “会跳舞的火焰 ”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请举出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一个实例 答案: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 试题分析:(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例如: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 B超、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等; (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例如: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爆竹声震耳发痛等 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

28、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眼镜 考点:声与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与信息,以及声音与能量的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计算题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 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 11.46秒,请你通过计算求出: ( 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聪才听到枪响?(保留两位小数) (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设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米每秒) 答案:( 1)发令后,经过 0.29s小聪才听到枪响; (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 11.75s 试题分析:( 1)知道路程和速度传播的速度,根据公式 v= 求出声音传播100

29、m的时间; (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应该是测量时间加上少计的时间 已知:路程 s=100m,声速 v=340m/s,测量成绩 t1=11.46s 求:( 1)发令后小聪听到枪响的时间 t2=?;(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t=? 解:( 1) v= 发令后小聪听到枪响的时间: t2= = 0.29s; (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 t=t1+t2=11.46s+0.29s=11.75s 答:( 1)发令后,经过 0.29s小聪才听到枪响; ( 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 11.75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应该是测量

30、时间加上少计的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小雯在铁路边玩,她的耳朵贴近铁轨,另一位同学在较远处敲了一下铁轨,小雯发现自己听到两次敲击声请你解释一下这两次声音各是通过那种介质传来的,为什么会有前后两次敲击声? 答案:在较远处敲了一下铁轨,声音会通过铁轨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有前后两次敲击声 试题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答:在较远处敲了一下铁轨,声音会通过铁轨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来的,第

31、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有前后两次敲击声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点评:主要考查了声音分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简答题 晚上小月在家学习,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严重影响小月学习,请你替小月提出三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并说明每种方法 各采用了那种措施 答案: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找到他,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 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试题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

32、,找到他,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 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让 学生意识到噪声的危害,自己要学会减弱噪声并且不要制造噪声,学用结合 作图题 一个物体沿着长是 1.2米的斜面滑下用了 0.3秒,然后又用 0.4秒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了 2米,最后停下来试计算该物体: ( 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 (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 (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 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4m/s; (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5

33、m/s; (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4.5m/s; (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57m/s 试题分析:明确各运动过程, 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解:( 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 v1= = =4m/s; (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 v2= = =5m/s; (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v= = =4.5m/s; (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 = 4.57m/s; 答:( 1)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4m/s; ( 2)在桌面上的平均速度是 5m/s; ( 3)这两段路程中的速度平均值 4.5m/s; ( 4)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57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找出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