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30442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涉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长臂猿 C猕猴 D黑猩猩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 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

2、关键是熟记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胡老师从河北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故此题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左心房;

3、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股动脉; 左心室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需要经过上肢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股动脉 足内毛细血管,所以此题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评:此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偏大,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分析。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 毛细血管、动脉、 心房 C心房、 动脉、 毛细血管、

4、静脉、 心室 D心房、 静脉、 毛细血管、动脉、 心房 答案: A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 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共同构成血液循环,所以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心房。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世界卫生组织号召普遍使用铁制的炊具,是因为( ) A铁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 B铁有利于蛋白质的

5、形成 C铁是维生素 C的重要组 成部分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铁制炊具能为人体提供含铁的无机盐,有利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较新颖,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贫血的原因。 下列各器官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器官是( ) A口腔 B鼻腔 C咽 D喉 答案: C 试题分析: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器官,是食

6、物进入消化道和气体进入肺的共同通道,人体在进食时食物之所以不能进入气管是会厌软骨在起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 等过程来完成 在这些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的有(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是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互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所示: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在气体的运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因

7、此人体细胞要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下 等过程来完成,发生气体交换的 有,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熟练掌握肺泡内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可解答此题。 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 A不含氧气 B全部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有所增加 D不含氮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 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

8、有机物 +氧 二氧化碳 +水,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 呼气时,膈肌的变化情况( ) A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B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C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 D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答案: A 试题分析:呼吸运动是呼 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

9、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因此当吸气时,膈肌的活动情况是:膈肌收缩,隔顶下降,上下径增大,这样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被吸入。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气和吸气。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 运动过程中呼吸肌的变化。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 C血液流向心脏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答案: D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

10、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 液流动实验。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二氧化碳 B运输养料 C运输氧气 D运输废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

11、板,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血液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经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考点:本题考 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就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例如维生素 D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

12、发育,因此,体内缺钙的人在补钙的同时,还要加服维生素D,否则,摄入的钙不会被吸收,缺钙易患佝偻病、骨质 疏松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维生素 D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你知道新生命的起点是从哪里开始? ( ) A卵细胞 B精子 C受精卵 D婴儿出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进而分化形成多细胞生物个体,而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同一个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来的,受精卵的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染色体,里面带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是生

13、物体建 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新生命的开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需熟知胚胎的发育过程。 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童年时期 B幼儿时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 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

14、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原因包括( ) A资源有限 B生物圈有一定的承受力 C生活水平逐渐下降 D A和 B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口过度增长危害:人口过度增长,可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给自然资源的发 展个人生活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告成巨大的影响,最终对人类的生存形成严重的威胁,同时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将引发饥荒、疾病和瘟疫,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列为基本国策,来控制人口增长。

15、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人口过度增长的危害。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当尽可能避免感冒,否则感冒药的副作用会对胎儿构成危害,是因为( ) A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B药物可随废物排出而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C药物可随母体吸 入的氧气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D药物可随母体吸入的二氧化碳进入胎儿体内,危害胎儿的健康 答案: A 试题分析:因为胎儿是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的,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

16、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药物可随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并进行物质交换,危害胎儿的健康可见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胎盘的作用 。 人步入青春期的信号是 ( ) A身高迅速增加 B脑的重量迅速增加 C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快速增加 D肌肉迅速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

17、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 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故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是( ) A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B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C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糖类 D维生素、糖、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其中水、无机盐等属于无机物,分子小,不含碳,不能燃烧,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分子大,含碳,能燃烧

18、。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分类。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口腔、小肠、胃 B口腔、胃、小肠 C胃、小肠、口腔 D胃、口腔、小肠 答案: A 试题分析:淀粉在口腔中开始消化,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在小肠处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 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内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

19、,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口腔只能消化淀粉,可将部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和脂肪均不能在口腔内消化, B、食道既没有消化功能也没有吸收功能, D、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有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够把淀粉和麦芽糖最终分解为葡萄糖,将蛋白质和多肽最终分解为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故 A、 B、 D不符合题意。 C、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在胃中蛋白质被初步消化为多肽,但胃不能消化脂肪,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

20、吸收过程。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口腔,蛋白质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胃,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中最先开始于小肠。 综合题 眼和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请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青少年如果患了近视眼及时配戴 _加以纠正,才能使物象成在_上。 ( 2)如果眼睛在白天看物正常,傍晚时看不清东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_ ,多吃胡萝卜也起作用,因为 _。 ( 3)小洋同学过年时放鞭炮,不小心右耳失去听觉。他的教训告诉我们,遇到巨大的声响时要 _。 ( 4)小刚的眼睛里被称为 “黑眼珠 ”的部分是指 ,称为 “白眼球 ”的部分是 。 ( 5

2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光线下,人的瞳孔大小怎样变化? 。 答案:( 1)凹透镜 视网膜 ( 2)维生素 A 胡萝卜中含大量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 A ( 3)迅速张口;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 4)虹膜 巩膜 ( 5)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放大 试题分析:( 1)近视眼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来纠正。 ( 2)如果眼睛在白天看物正常,傍晚时看不清东西,说明此人患了夜盲症,是由于食物中长时间的缺少维生素 A导致的,可通过多吃胡萝卜来补充,是因为胡萝卜中含大量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变成维生素 A。 (

22、3)为了使进入耳的气压平衡,在遇到巨大声 响时,可通过捂耳闭口或张大口,不捂耳来保护耳朵不受伤害。 ( 4)在眼球的结构中,虹膜的颜色实际上就是眼睛的颜色,虹膜内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色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巩膜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是眼睛的白眼球。 ( 5)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眼和耳的结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眼和耳的结构示意图掌握眼和耳的结构。 下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血液从 滤过到 成为原尿。 ( 2)原尿经过 的 作用,形成尿液

23、。 ( 3)与 3内液体相比, 6内液体不含 。 ( 4)与原尿相比,尿中不含 ,因为 。 ( 5)尿的形成包括 、 和 三个过程。 ( 6)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序号是 。 ( 7)肾单位中血液由动脉血变静脉血是在 。 答案:( 1) 3肾小球 6肾小囊(或肾小囊腔) ( 2) 7 肾小管 重吸收 ( 3)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4)葡萄糖 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 ( 5)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分泌 ( 6) 1234 ( 7)肾小管 外的毛细血管 试题分析:( 1)当血液流经 3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

24、过到 6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 2)当原尿流经 7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被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 3)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与 3内液体血液相比, 6内液体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原尿中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因此与原尿相比,尿中不含葡萄糖。 ( 5)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三个过程。

25、 ( 6)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 1肾动脉、 2入球小动脉、 3肾小球、 4出球小动脉。 ( 7)肾单位中血液由动脉血变静脉血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在这里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静脉血。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尿液的形成。 点评:此题稍有一 定的难度,理解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下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 2)痰是由 和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 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 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它的壁由 上

26、皮细胞构 成,外面有 围绕着 ,适于 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 4)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 过 层细胞膜。 答案:( 1) 1鼻腔 ( 2) 6气管 3支气管 ( 3) 4肺泡 一层 毛细血管 肺泡 ( 4) 5 试题分析:( 1)如图,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其中 1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 ( 2) 4咽,它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呼吸和吞咽这两种动作不

27、能同时进行,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 ,因此我们吃饭时不要谈笑。 (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 4)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要经过两层细胞(肺泡壁、毛细 血管壁)四层细胞膜,加上进入红细胞穿过

28、的一层,总共是 5层。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下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图中的 5所指的是 ,内流 血。图中 7所指的是 ,内流 血。 ( 2)血液由 2射出,流经 5、 6到 3的循环途经叫 ; ( 3)由 M到 N处,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 4)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 ,它是 循环的 起点 . 答案:( 1)肺动脉 静脉血 主动脉 动脉血 ( 2)肺循环 ( 3)动脉血变静脉血 ( 4) 4左心室 体 试题分析:( 1)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29、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5肺动脉、 6肺静脉、 7主动脉、 8上下腔静脉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流静脉血的血管有 5肺动脉、 8上下腔静脉。 (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2是右 心室,所以是肺循环。 ( 3)由 M到 N处,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全身各处毛细血管 全身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4)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

30、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点评:此题 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心脏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可结合示意图进行掌握。 探究题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 2 mL唾液 37 水溶 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 2 mL清水 37 水溶 10分钟 加两滴碘

31、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 2) 1号、 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 (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1号 , 2号 。 ( 4)本实验用 37 水溶, 是因为 。 答案:( 1) 1号 和 2号 ( 2) 1号试管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 ( 3)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消化了 淀粉没被消化 (4) 37 消化酶消化能力最强 试题分析:( 1) 1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是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试管, 2号试管中没有加入唾液,是不接受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是实验试管。 (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 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出现的实

32、验现象是 1号试管不变蓝, 2号试管变蓝色。 ( 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37 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将实验装置放在 37 的温水中水浴 10分钟后, 1号试管中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2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 4)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在 37 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 37 的水中进行水浴。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难

33、度一般,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为了探究废电 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 1)将一节 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 1 000 mL的清水中 2 3天; ( 2)在 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 A、 B、 C、 D; ( 3)在 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 4)在四只鱼缸中分别加入 50 mL、 100 mL、 200 mL、 400 mL电池浸出液; ( 5)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金鱼,定时喂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 /mL 50 100 200 400 金鱼成活时间 /天 15 12

34、 7 1 根据以 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 ( 2)该实验第 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 (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组? 。该如何设置? 。 答案:( 1)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作用(或对金鱼有毒害作用) ( 2)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 ( 3)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作用,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或对金鱼有毒害作用,且废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毒害作 用越大) ( 4)是 再加一个鱼缸,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其他条件一样 试题分析: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探

35、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该实验的问题是: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 ( 1)可以假设为: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或废电池对水体无污染。 (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 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所以放入的金鱼必须是相同的。 ( 3)甲废电池的浓度小,鱼活了 15天,丁废电池的浓度最大,鱼只活了 1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 4)生物探究实验一般为对照实验,故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如在第 5只鱼缸中只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和同样的金鱼,不加电池浸出液。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 点评:此题为科学探究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理解 对照实验的要求、废电池的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