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49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 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 ” 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 “这块土地 ”是哪个地方吗?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云南元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题目中的 “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 ”和 “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 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 ”根据所学知识,通过考古发现,在云南元谋县通过考古

2、发现的元谋人化石,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云南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本题选 B。 考点: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识记能力,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生活的时代,体形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 况,同学们要注意把握。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昭君出塞 答案: 试题分析:本

3、题考察学生对汉朝民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西汉和匈奴的关系是有和有战,和主要是指和亲政策,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向西汉请求和亲,汉元帝就把宫女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边境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题选 D。 考点:昭君出塞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西汉初期,国力衰落,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的交流中,和始终是交往的主流,战争则是次要的,昭君出塞是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你可以读史记了解的历史事件有 商鞅变法 中国同欧洲直接来往 焚书坑儒 昭君出

4、塞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史记记载历史范围的认识,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东汉桓帝延熹九 年( 166)大秦王安敦遣使到东汉 ,将象牙、犀角等礼物送给东汉皇帝 . 这是中国与欧洲最早的直接交往 .,所以 中国同欧洲直接来往错误,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 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这就是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错误, 都发生在汉武帝之后,因此排除,本题选 A。 考点:史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对中国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影响深

5、远。史记诞生于公元前 1世纪中国西汉时候,它 记载了从中国上古开始到西汉时期,长达 3000 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同学们要好好的掌握。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核桃 B小麦 C石榴 D葡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汉朝和西域交流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血汗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核桃等植物传入中国,汉朝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入西域,小麦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培植成功的植物,因此

6、,本题选 B。 考点:汉朝和西域的交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 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趋势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封建王朝建立的那天开

7、始,就存在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围绕这对矛盾,西汉实行中朝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些措施的 最终结果就是丞相的权利逐渐削弱到最后消失,君主的权利越来越大,中央权利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利越来越小,本题选 A。 考点: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趋势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察学生对历史阶段的归纳和梳理能力,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演变的最后结果是专制越来越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中央集权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对这一线索要很清晰,同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也要识记清楚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下图,

8、 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经过几年 的发掘,这是本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激动人心的考古发现,被誉为 “世界第八奇迹 ”。 该遗址是: A半坡遗址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阿房宫遗址 D敦煌莫高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兵马俑气势磅礴,以它 “大。多。精。美 ”征服了 20 世纪的现代人。在中国。在世界,还没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兵马俑塑造得与真人及真马真车一般大小,形象生动逼真,雕刻细致精巧,而且都是上了颜色的。这证明了 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水平。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

9、位置。因此,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历史和考古学家将秦始皇兵马俑与世界上公认的埃及金字塔等公元前 3世纪的 “七大奇迹 ”相提并论,称它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 , 1978年 9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感慨地说: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于是, “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说法不胫而走,如今已成为秦兵马俑的代名词,本题选 B。 考点:秦始皇兵马俑 点评:本题难度较 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秦兵马俑,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它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

10、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在三国鼎立形势图中,数字 1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三国鼎立的认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 1处政权在黄河流域,根据所学知识,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干轻易南下,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 洛阳,东汉结束,本题选 D。 考点:三国鼎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三国鼎立的史实:公元 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公元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公元 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三国鼎立的形成是教材中

11、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根据课本可直接解答,属于送分题,另外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和外交同学们都要认真掌握理解。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曹魏 西晋 前秦 北魏 东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前秦的都城是长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东晋的都城是建康 (今江苏南京 ),因此 排除,本题选 C。 考点:定都洛阳的朝代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历史上先后有东周、

12、东汉、北魏、北周、北齐、唐把洛阳作为首都,于此相关的还有: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 “六朝古都 ”。所谓 “六朝 ”是指:三国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东晋。公元 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 “六朝古都 ”明朝和太平天国也定都南京。而历史上定都北京的朝代只有三个:元朝,明朝,清朝。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 是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魏晋南

13、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更为了接受汉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和家属穿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等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本题选 B。 考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点评:本题难度较 大,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很不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识记清楚,又要对措施中的内容要理解清楚,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全面掌握和理解要靠平时的积累,对待历史

14、问题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B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D江南地区具备良好 的农业发展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江南地区土地荒芜,杂草丛生,不具备良好的

15、农业发展基础,因此本题选 D。 考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的识记历史问题的能力,江南经济的开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方人民 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了南方人的社会生活,该题的另一个考察角度是: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1)北方劳动人民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 2)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3)南方社会秩序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4)水利工程的修建 A (1)(2)(3)(4) B(2)(3)(4) C(1)(2)(4) D(1)(3)(4) -战国 西汉 -三国

16、 - -东晋 -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历史朝代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前面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后面的朝代是秦朝,西汉后面的朝代是东汉,三国后面的朝代是西晋,东晋后面的朝代是南北朝,本题选 C。 考点: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朝代的更替是基本知识,学生一定要识记清楚: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

17、朝至此完。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 。周杰伦这首 “中国风 ”歌曲的 MV中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A龙门石窟造像 B郦道元的著作 C王羲之的作品 D顾恺之的作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判断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根据所学知识,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 “飘若浮云,矫若蛟龙 ”其代表作就是兰亭序,有 “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被成为书圣,本题选 C。 考点:王羲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丰富多彩,数学,农学,地理,书法,

18、绘画,宗教都成就突出,大放异彩,同学们要对这些文化艺术的成就好好掌握。 秦汉时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匈奴族,匈奴族的骑兵不断南下,对我国北方造成了严重威胁,历代封建王朝也为应对匈奴采取了种种措施,如修建长城,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一举打败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我国北部边境的威胁,本题选 A。 考点: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对于少数民族,我们要这样认识,中华文明是少数民族和汉

19、族人民一起缔造的,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分,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说,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们和汉族一起对中华文明的创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 “文景之治 ”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 “休养生息 ”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 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景之治原因的认识,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题选 B。 考点:文景之治 点评:本题难度适

20、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后来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盛世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同学们一定要清楚,盛世局面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即使在盛世下,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 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半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从图片来看,出土的粟和装粟的陶罐,尖底陶罐,圆形房屋都是是半坡氏族的生 产生活状况,本题选 D。 考点半坡氏族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

21、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半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答案:。 某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 “长江流域 ”、 “水稻 ”、“干栏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的认识,题目中的信息 “长江流域 ”、 “水稻 ”、 “干栏式房屋 ”水稻是河姆渡氏族的粮食作物, “干栏式房屋 ”是江南地区居民的居住房屋,本题选 C。 考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问题的识

22、记和比较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具备两点能力,一是要对河姆渡氏族的生活状况非常熟悉,二是要对历史问题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同学们以后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逐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 来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民主禅让制度的认识,民主禅让制度是我国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相传尧老了就把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禹后来却把位置传给儿子,从此禅让制被破坏,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禅让制被破坏,禅让制是我国社会出现

23、最早的制度,因此本题选 A。 考点:尧舜禹的 “禅让制 ”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还要理解禅让制概念的意思,然后在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答案:,另外其它的几个制度都是阶级社会实行的政治制度,对于它们的内容,特点以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同学们也要好好理解和识记。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 “九鼎八簋 ”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初祖 ”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答案 :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

24、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本题以台湾国民党主席宋楚瑜来黄陵县祭拜为素材命题,形式新颖,构思灵活,题目中 “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 ”表达了华夏之孙对皇帝的敬仰之情,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成为人文始祖,此题选 A。 考点:皇帝 -人文始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人文始祖皇帝的识记能力,炎帝和黄帝都是华夏族的祖先,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属于送分题。 这些文明成果在商朝已经出现的是 甲骨文 青铜器 金文 造纸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宜采用排

25、除法,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代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造纸术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排除 ,本题选 A。 考点:商周时期的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 和金文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

26、难 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 霸和兼并战争的认识,该题是组合型选择题,适宜用排除法,争霸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许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著名的有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战争中华夏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因此 都对,本题选 A。 考点:春秋争霸和兼并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

27、题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解答该题,学生要熟悉组合型选择题的解法,要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熟悉,同学们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由此及彼,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春秋争 霸的特点大致相同,要学会客观的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的认识,观察三个图片, 石斧,石锛是原始社会时期出现的生产工具, 青铜农具是商代生产力的代表, 六角形铁锄是春秋后期出现的铁制农具,因此,本题选 C。 考点: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出现顺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在我

28、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衡量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的发展,原始人使用石器,所以社会经济落后,商代实行青铜器,生产力水平发展了,到春秋时期出现铁制石器,战国时期普遍使用,推动了社会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假如你给战国时期的蜀守李冰画像,你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主持开凿灵渠 C主持修建都堰 D主持修筑长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国都江堰工程史实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 息是“战国时期的蜀守李冰画像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既可以防洪又可以灌溉,是城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29、。 ”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本题选C。 考点:著名的都江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该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我国测定出一年 24节气是在 A夏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

30、生对战国时期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人民测定出一年 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本题选 D。 考点:战国时期的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认识,战国时期 的天文,历法医学成就突出,如战国时期留下了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另外战国时期的音乐,文学,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 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 “神医 ”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 “这个神医是冒牌的。 ”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A他没有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 D他对

31、小明不够客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中医看病方法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的医生扁鹊创造了望闻 问切四诊法,给小明看病的医生只用了望闻问三个环节而对重要的切脉没有做,所以小明说他是冒牌的,本题选 A。 考点: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文化大放异彩,思想,医学,天文历法,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这些都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学生应重点把握识记这些知识点。 仔细观察下图,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巨鹿之战 C大泽乡起义 D牧野之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认

32、识,解读图片,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 (河南省登封县东南 )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 (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为避免被杀头,在大泽乡陈胜吴广于是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此本题选 C。 考点:秦末农民起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分识记能力,陈胜,吴广起义是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也给汉初统治者提供了教训,才出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解题关键是要把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得出答案:。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33、) 材料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材料二:交通要道 材料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上篇 “灿烂文明 ”之 “丝路 ” 请回答: 汉朝时把材 料一中 “玉门关 ”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主要是在今天我国的什么地区?( 2分) 这个地区是在哪个朝代什么时间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官职(或机构)名称叫什么?证明了什么历史事实?( 4分) 材料二中 “要道 ”指的是什么?说出一位开辟、维护这一 “要道 ”的功臣。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今天要使这条 “要道 ”重显往日的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1分) 答案: (

34、 1)西域 (1分 );新疆地区 (1分 ) ( 2)西汉 (1 分 );公元前 60 年 (1 分 );西域都护或西域都护府 (1 分 );历史证明,今天的新疆地区自从西汉 时期开始,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分) ( 3)丝绸之路 (1 分 );张骞(或者班超) (1 分 );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1分) ( 4)与西部大开发相结合,兴修公路铁路、发展交通业、发挥当地旅游、矿产资源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等。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 (1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汉与西域关系的认识,解答思路如下 : (1

35、)根据所学知识,汉朝时候,我国把玉门关以西的地方称之为西域,主要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 ( 2)这个地区在西汉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 60年汉武帝设立了西域都护,证明了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从材料二的示意图来看,这是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辟丝绸之路的是张骞,维护的是班超,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 ( 4)本题学生只要能从今天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回答问题即可,意思相近就行,不必拘泥于所给的答案:。 考点:汉于西域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识记能力,从汉武帝设立西域都护开

36、始,新疆就成为我国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的一部 分,丝绸之路加强了我国和亚洲,非洲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勇于和分裂祖国领土新疆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 材料二: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 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 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

37、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四: 材料五: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 4分) 据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 (2分 ) (3)材料三中李白所盛赞的 “秦王 ”是谁 “扫六合 ”有何历史意义?( 2分) (4)依据材料四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2分 ) 依据材料五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 2分) “汉承秦制 ”,汉武

38、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至少三点)( 3分) 答案: (1)分封制 (1分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1分 ) ;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分 ) (2)重农抑商 (1分 )推行县制 (1分 ) (3)秦始皇 (嬴政 )(1分 )。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人民 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1分) (4)统一文字。 (1分 )统一货币。 ( 5)特点:中央集权;( 1分)影响:加强了封建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答出一点即可)( 1分) ( 6)措施

39、:(答对任意一点可得 1分,共 3分) 政治上:颁布 “推恩令 ”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民族关系上(外交上):两次派遣 张骞出使西域。 文化上: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改革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 1)根据材料一的出处 “左传 ”和 “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诸侯对周王承担

40、的义务有,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中,除了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重农抑商政策好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较大。 ( 3)根据所 学知识,材料三中的秦王指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是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 ( 4)根据材料四的两幅图片提供的信息,第一副是统一文字,第二幅是统一了货币, ( 5)材料五是秦朝行政示意图,体现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影响是巩固了秦王朝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 6)根据

41、所学知识,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学生答出具体措施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 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分封制,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的省制和县制就是沿用中国古代的制度而来,同学们要细心把握和理解。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 成语搭配:将与成语相对应的选项的字母编号填写在括号内( 0 510

42、=5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E C B A D G J I H F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成语和历史典故的关系的认识,根据这些成语表达的意思和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把相应的 A,B,C,D,E,F,G,H,I.G和 , , , , , , , , , 对应起来即可。 考点:成语和历史典故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

43、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应不断的积累这些历史知识,做到博学多才,胸罗万象。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 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一改姓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1)迁往中原的 “北方民族 ”主要有哪些?( 2

44、分) (2)“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2分) 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 分别是什么?( 3分) 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2分) 答案: 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分) (2)劳动力( 1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1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改用汉语)( 1分);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改用汉姓)。( 1分) 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认识,解题思路

45、如下: ( 1)根据材料一中的民族流动示意图,当时迁往中原的少数民族 主要有匈,鲜,揭,狄,羌五个少数民族,史称五胡下中原。 ( 2)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 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两个诏令的具体措施是改用汉语和改用汉姓。 ( 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鲜卑族汉化的过程,共同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 济有了较大

46、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同学们对其改革的背景,内容,措施,意义和影响都要好好把握。 连线题 对应题:请将正确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0 58=4分) 答案: ( )孙武 温故而知新 ( )屈原 无为而治 ( )孔子 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 ( )老子 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墨子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孟子 兼爱、非攻 ( )韩非 世界文化名人 ( )庄子 具有辩证法思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思想的认识,该题中分别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屈原

47、和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思想家和思想对应起来填在相应的位置即可。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春秋战国由于是战乱时代,所以为思想自由提供了空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家思想为诸侯的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同学们对这些思想出 现的背景,思想的内容,意义影响都要好好掌握。 填表题 填空题:根据所给提示信息完成空余部分( 0 514=7分) 春秋五霸:齐桓公、 、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 、燕、 、赵、 、 。 蔡伦 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麻沸散、五禽戏 医圣 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我国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