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3069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发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灯泡发光 B镁带燃烧 C电解水 D火药爆炸 答案: A 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B、镁带燃烧能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 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爆炸一般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A B C D 答案: D A、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A不漏气;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

2、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B不漏气;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C不漏气;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 故选 D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A纯碱 B小苏打 C碳酸钙 D白醋 答 案: D A、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 A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石蕊变蓝,故 B错误; C、碳酸钙不溶,石蕊不变色,故 C错误 D、白醋呈酸性,石蕊变红,故 D正确 故选 D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3、 A某溶液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42- B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检验氢气纯度时,将一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没有响声,表明氢气纯净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先加稀盐酸除去 OH- ,再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 Cl- 答案: B A、检验硫酸根的正确方法是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这样可以防止碳酸根和银离子的干扰; 某溶液中滴加 BaCl2后,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可能有 SO42-,也可能有 Ag+,故 A错; B、碱能使酚酞变红,但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弱酸强碱盐

4、也能使酚酞变红,故 B正确; C、检验氢气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而本题没有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这样做很可能氢气已经跑完;故 C错; D、检验烧碱中有无 Cl-,不能加盐酸,这样做会引进 Cl-,故 D错 故答案:为 B 某同学设计了一些准备在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的方案,其中合理可行的是 A加热氯酸钾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氧气 B用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 C用稀盐酸与生石灰反应制二氧化碳 D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答案: A A、高锰酸钾受热会生成二氧化锰正好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使反应能较快进行,此方法可行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与金

5、属反应生成氢气,一般制取氢气使用稀硫酸而不能用稀硝酸,此方法不可行 C、稀盐酸与生石灰反应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会生成氯化钙与水,此方法不可行 D、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但反应会很快停止,因为反应生生成的硫酸钙附着于石灰石表面会阻碍反应的进行,顾此方法不可行 故选 A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最分数的稀硫酸,然后按右图所示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镁带,反应停止后天平可能 A左边托盘上升 B右边托盘上升 C保持平衡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 BC 向 AgNO3、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 存在的情况是 A滤

6、纸上有 Ag,滤液中有 Ag+、 Cu2+、 Fe2+ B滤纸上有 Ag、 Cu,滤液中有 Ag+、 Fe2+ C滤纸上有 Ag、 Cu、 Fe ,滤液中有 Fe2+ D滤纸上有 Ag、 Cu、 Fe ,滤液中有 Ag+、 Cu2+ 答案: BD A、滤纸上有银,说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只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而硝酸银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仍有剩余,铁粉量不足,没有和硝酸铜反应,滤液中含有硝酸铜、硝酸亚铁,可能含硝酸银所以该选项是有可能的; B、滤纸上有银、铜,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全部反应,溶液中不含硝酸银所以该项不可能; C、滤纸上有银、铜、铁,说明加入的铁粉过量,则溶液中的硝酸银、硝酸铜全

7、部反应,溶液中只含生成的硝酸亚铁所以该项有可能; D、滤纸上有银、铜、铁,说明加入的铁粉过量,则溶液中的硝酸银、硝酸铜全部反应,溶液中只含生成的硝酸亚铁不再含硝酸银和硝酸铜所以该项不可能 故选 BD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 Na2CO3和H2SO4 B CuSO4和 NaOH C HCl和 NaOH D KCl和 NaNO3 答案: C A、 Na2CO3和 H2SO4能反应有气体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B、 CuSO4和 NaOH能反应由蓝色沉淀生成,故此选项错误 C、 HCl和 NaOH能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此选项正确 D、 KCl和 NaNO3不能反应,

8、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在 20世纪 20年代,一些化学家提出一种酸碱理论 质子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 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 A HNO3 B CO32- C NH4+ D SO42- 答案: AC 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 C02中混有少量的 CO:导出点燃 B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 过滤 蒸发 冷却结晶 过滤 C除去 H2中混有的 HCl:将气体通过装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 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 答案: A A、除去 C02中混有少量的 CO:导出点燃;方

9、法错误,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不能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B、根据粗盐中的杂质不溶于水的性质,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方法正确,不合题意; C、除去 H2中混有的 HCl:将气体通过装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方法正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 HCl而不与氢气反应,故不合题意;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 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正确,利用了铜和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溶于硫酸的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 A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D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反应

10、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C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 A错误; B、氧化物 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 B错误; C、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故 C正确; D、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要从质量相等方面考虑,并不能从原子种类相同而推出 故选 C 下列四个图像反映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 答案: B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

11、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与图象不一致;故 A不正确; B、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在有盐酸存在时,不能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至盐酸完全反应后,开始生成氢氧化铁沉淀,直至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与图象完全吻合;故 B正确;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与图象不符;故 C不正确; D、氢氧 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不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越来越弱,但应仍为碱性,不可能成为酸性;与图象不符;故

12、 D不正确; 故选 B “绿色化学 ”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 “绿色化学工艺 ”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 100%。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A工业冶铁 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答案: B 有关铅笔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铅笔芯中含有石墨 B铅笔芯是用铅做的 C 2B铅笔芯可以导电 D铅笔芯在氧气中灼烧能生成 C02 答案: B A、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 ,故正确 B、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 ,故错误 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能够导电 ,故正确 D、铅笔

13、芯中含有石墨在氧气中灼烧能生成 C02,故正确 故选 B 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冰毒的化学式为 C10H15N,有关冰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 CO B完全燃烧时的生成物只有两种 C C、 H、 N三种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H元素 D C、 H、 N元素的质量比为 10:15:1 答案: A A、根据燃烧的 规律,冰毒中的 C 元素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 CO,故 A 正确; B、根据燃烧的规律及冰毒的化学式为 C10H15N,可推断其完全燃烧时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水及氮的氯化物三种物质;故 B不正确; C、由冰毒中的 C、 H、 N元素的质量比为 120: 15: 14可得其中

14、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为碳元素而非氢元素;故 C不正确; D、冰毒中的 C、 H、 N元素的质量比 =( 1210):( 115): 14=120: 15:1410: 15: 1;故 D不正确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钢筋混凝土 B陶瓷 C塑料 D钢 铁 答案: C A、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 C错误; B、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故 B错误 C、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 C正确; D、钢铁属于金属材料,故 D错误; 故选 C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D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故 A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

15、,将会砸裂试管底部,故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操作错误;并且没有遵循 “左物右码 ”的称量原则,故错误 D、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瓶内空气;故正确 下列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 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 C用含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 Al(OH)3发生中和反应 D食醋除水垢的原理: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答案: A A、铝合

16、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物保护膜,不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此项符合题意; 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C、含 Al( OH) 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 Al( OH) 3发生中和反应,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D、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所以醋酸能除水垢,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或天然物质。工业染料 苏丹红 号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 号的化学式为 C16H12N2O,下列关于它的

17、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丹红 号中含有四种元素 B苏丹红 号分子中含有 16个碳原子、 6个氢气分子、 1个氮气分子 和 1个氧原子 C苏丹红 号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 48:3:7:4 D苏丹红 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77.4% 答案: B A、苏丹红 号( C16H12N2O)由 C、 H、 N、 O四种元素组成,故 A选项正确; B、苏丹红 号分子中含有 16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和 1个氧原子组成, B选项不正确, C、苏丹红 号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 1612: 121: 214: 116=48:3: 7: 4故 C选项正确; D、苏丹红 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8、为( 1612) ( 1612+121+214+116)=77.4%故 D选项正确 故选 B 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 1) Zn、 Cu、稀硫酸;( 2) Zn、 Cu、 MgSO4溶液;( 3) Zn、 Cu、 AgNO3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的是 A仅有( 1) B( 2)( 3) C( 1)( 3) D( 1)( 2)( 3) 答案: A 填空题 有一包固体 A,可能含有 Cu(OH)2、 CuO、 Cu、 NaOH、 Na2CO3、 CaCl2中的几种,取少量的 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 1)气体 D是 (填化学式

19、,下同),沉淀 G是 。 ( 2)混合物 A中的可能组成有 、 、 。 ( 3)溶液 F中,一定存在溶质是 。 ( 4)写出过程 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CO2 Cu (2) NaCO3 CuO Cu (3) CuSO4, H2SO4 (4) CuO + H2SO4 =CuSO4 + H2O ( 1)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化学性质相似 物理性质相似 是同一种物质 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 都是黑色固体 ( 2)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某种氧化剂做催化剂,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氮

20、氧化物( 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 NOX发生了 (填 “氧化 ”或“还原 ”)反应。 答案:( 1) ( 2) 4CO + 2NOX =N2 + 4CO2 还原 ( 1)学习和 生活中常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清楚,如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白金不是金,是金属铂。请问类似的化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二例: 、 。 ( 2)现有: a盐酸 b浓硫酸 c熟石灰 d纯碱 e胆矾 f氮气 g甲烷 等七种物质,请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有时家庭做馒头会用到的物质是 。 能用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 。 天然气的主要成

21、分 、造成矿井瓦斯爆炸的是 。 我国古代湿法炼铜的原料之一是 。 答案: (1)臭氧不是氧,是 O3;水银不是银,是汞。(合理即可) ( 2) d b gg e 用化学符号填空 ( 1)三个铁离子 ,(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 3) 氧气 ,( 4)碳酸根离子 ,(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 。 答案:( 1) 3Fe3+ (2)S(+4)O2 (3)O2 (4)SO42 + (5)N2 计算题 ( 6分)小洁同学为测定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50%),她取出 4片片剂(每片 2.5克),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 40.

22、0 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量为 47.8 g(不含烧杯质量 , 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 ( 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2)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 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答案:( 1) 2.2g; ( 2) 9.125%; ( 3)属实 简答题 夏天要下雨时鱼儿为什么会浮出水面?( 3分) 答案: 为什么湿衣服在当太阳和通风的位置容易干? ( 3分) 答案:湿衣服在当阳和通风的位置,温度高,通风,加速了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所以易干。( 3分) 2010年 4月底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油井泄漏事故,日泄漏原油几请千桶。 ( 1)泄漏原油的危害有:

23、(填一种即可)( 2分) ( 2)为制止灾难延续,人们想到了一种办法:可控燃烧法,就是将泄漏的原油烧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其理由是 。 答案:( 1)污染了环境(合理即可)( 2分) ( 2)不行,污染了大气(合理即可)( 2分) 探究题 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指针 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2)乙同 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24、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_。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 _。 ( 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 _,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 _。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_。 ( 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_。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 _

25、。 答案:( 1)向左偏 ( 3)燃烧产生的 CO2逸出,未称量到。 ( 4)在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上产生了水珠 在玻璃容器中滴加澄清的石灰 水,生成物中有 CO2和 H2O (5) CO2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合理即可) 实验室里某小组正在探究一个问题。根据设计方案,小英向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她又用滴管连续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1)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_(填 或 ) 酚酞溶液遇酸、碱溶液能显示不同颜色吗? 酸和碱溶液能发生反应吗? ( 2)大家对小英得到的无色溶液继续探究。小斌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26、小亮认为溶质有两种,它们是 _。同学们根据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后,一致认为小亮的观点是正确的。请你补填下表的空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 溶液显红色 小亮的观点正确。 方案二: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答案:( 1) I (2) Na2SO4 H2SO4 Fe 产生气泡 (或 BaCL2 产生沉淀) 推断题 已知有化合物甲、乙和单质丙、丁四种物质发生如下反应:甲丙 乙丁 (1)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反应。 (2)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丁为无色气体,则丙是 (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 (3)在常温下甲是固体,若乙为无色液体,则丙是 ;若乙为无色 气体,则丙是 。 答案:( 1)置换 ( 2) Fe (3)H2 C ( 1)根据信息知在反应甲 +丙 乙 +丁中,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 2)因 Fe2+为浅绿色,则该置换反应为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 3)在常温下甲是固体,若乙为无色液体,发生的是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则反应物中的单质为 H2;在常温下甲是固体,乙为无色气体,发生的是碳还原金属氧化 物,则反应物中的单质为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