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307262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 1.4甲午中日战争练习题(带解析) 选择题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两句诗都 ( )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歌颂的是 19世纪 70年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新疆的业绩 八年级(上)第 12页。“湘 ”是湖南的简称。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是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写的 八年级(上)第 16页。 A项只适合左宗棠,这两句诗赞扬的是两位历史人

2、物, B不对。 C项只适合邓世昌。左宗棠和邓世昌都是我国近代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答案:应是 D。 考点:考查 19世纪 70年代收复新疆和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要分清楚左宗棠和邓世昌这两位民族英雄的主要事迹。 在近代某条约的第 6款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 ”此条约应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条约是关于中日之间的,而 A项南京条约和 B项北京条约和日本都没有关系,可排除。 D 项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 1,中国共付各国战争赔偿

3、 4.5亿两银,分 39年付清,每年利息为 4厘,由中国的关税和盐税来偿付。 2,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以派兵保护。 3、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 4、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帝。这一条约虽有日本参与,但题干所述内容显然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题干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装运进口。 ”符合马关条约开埠通商的规定。答案: C。 考点:考查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

4、机器装运进口。 ”这句话教材中没有出现,马关条约中也没有这样的表述,给学生们解题造成很大困难,特别是 D项的干扰性很大。 在签订某一条 约前,李鸿章表示: “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 “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的情境形象地描绘了中日双方在这一条约签订前的地位和立场,中国妥协投降,日本贪婪傲慢。分析选项, A项南京条约是 1842年鸦片战争后交战双方中英签订的。 B项瑷珲条约是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俄签订的。 D 项辛丑条约是 1901 八国联军侵华

5、战争后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 、意、奥八国签订的。都与题干签约双方是中日这一情况不符。答案:为 C。 考点:南京条约、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要求比较近代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四个不平等条约,重点是马关条约,学生需要熟悉各个条约签订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马关条约签订双方的代表人物。 1895年 4月 23日,即马关条约签订仅六天,三国联合照会东京,提出警告说,日本占有辽东半岛,会威胁到整个远东的和平。你知道这里所说的 “三国 ”指的是哪些国家吗? ( ) A英法美 B俄英法 C美俄德 D俄法德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所提到的事件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马关条约中

6、,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这严重威胁到俄国的利益,阻碍俄国向中国东北扩展侵略势力,于是纠合法德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日本又勒索了 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才归还了中国。答案: D。 考点:考查关于三国干涉还辽这一历史事件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教材小字部分,难度较大,这提醒学生要全面掌握课本知识。 1894年 9月 30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 “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的种种神话已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 ”材料中的 “这次战争 ”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是英国泰晤士报对中国某场战争的评价

7、,此题从时间这一要素入手,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A项鸦片战争和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爆发于 1840年和 1858年,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 1900年 6月,这三次战争都与题干 1894年不符,联系课本史实,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1894年。正确答案 : C。 考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 “甲午中日战争 ”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 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 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

8、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四个选项, A项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评价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50年后的 1945年八年抗战胜利后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B评价正确。在这次战争的最后一役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项评价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1894 年。 C 项所示年代错误。题干要求选择与史实不符的,答案:C。 考点: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评价类试题。尤其是 B项,学生必须了解 50年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情况。才能对 B项做出准确判断。 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

9、 “致远舰 ”,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答案: D 试题分析:首先分析题干,题干给了一个特别简单的情境,也给了重要信息:邓世昌和致远舰。据此判断打捞地点。联系课本基础知识,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是在黄海海战中沉没在大东沟海域的。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战争地点在大东沟海域。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 5艘战舰,分别为超勇、扬威、广甲、致远、经远。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答案:为 D。 考点:黄海海战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要了解黄海海战的基本战况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下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纪念馆, 1

10、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 (舰队 )最终的归宿。与该纪念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重要信息:山东威海、北洋舰队、这次海战后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A项鸦片战争和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分别爆发于 1840年和1858年,那时候北洋海军还没有成立,中国也没有近代新式海军。予以排除。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场主要在北京、天津一 带。威海不是战场。由课本史实可知,北洋舰队参加并导致其覆灭的的一次重要海战威海卫之战。这次战

11、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答案: C。 考点:威海卫海战 点评:此题以图片引出,很形象,难度不大,主要用排除法可得出正确答案:。 毛泽东曾说过: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下列哪一场战争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 “唇亡则齿寒, ”的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户破堂危 ”比喻的是一个意思。毛泽东用这个成语比喻中国和朝鲜的关系。选项中 A、 B、 D都没有涉及到朝鲜, C项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包括

12、朝鲜和中国两个国家。战争的过程是先在朝鲜境内,清军没能守住平壤等战略要地,一路败退到中国境内,朝鲜沦亡了,中国没有了战略凭依,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侵占辽东半岛,攻陷中国海军基地山东威海卫。最好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只有 C项符合这一成语描述。答案: 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必须充分 理解题意,对四个选项中的每次战争的战况都熟悉,还要理解题干中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的含义。此题难度中等。 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乎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答案: D 试题

13、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中日马关条约和中英南京条约的最大不同点,分析四个选项: A、 B、 C 三项都是其共同点。马关条约开放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中国赔款 2亿两白银,割占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 2100万银元,割占香港岛给英国。 D项开办工厂是马关条约中新增内容,开办工厂是日本对华资本输出的一种手段,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深入到了资本输出这一阶段。这项规定也标志着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合法化。答案:为 D。 考点: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两个条约的内容要熟悉。同时也可深入了解商

14、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这两个概念。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曰 割台湾。 ”诗中 “割台湾 ”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这几个条约都是在对外战争中战败后签订的,题干给出的重要信息是 “割台湾 ”。 A项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 B项北京条约中割占领土情况: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割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给俄国。 D 项辛丑条约没有割占领土。 C 项中日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答案:为 C。 考点:考查马关条约 点评:此题以一首诗引出,难

15、度较大,因为题干没有给出确切的时间,需要仔细分析重要信息 “割台湾 ”,对选项中的几个不平等条约内容也要清楚。 1887年,黄遵宪花了 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 “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 答案: B “中国三军败绩 ”,在马关 “割地求和 ”,颐和园内却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联系在一起,你认为 “三军败绩 ”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腐朽 B清政府不抵抗 C中国人民不觉醒 D日本的

16、强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两种鲜明对比的情境,一方面,清政府统治者在对外反侵略战争中惨败,割地求和,软弱无能。另一反面,不思进取,大肆铺张,庆祝慈禧太后的生日。充分暴露了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B项清政府不抵抗和 D项日本强大也是 “三军败绩 “的原因,但和题干没有太大联系,排除。 C项说法不正确。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 A。此题需要密切联系题干,选出最符合题干意思的答案:。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特别考查了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醒学生做这类选择题要掌握方法技巧,也就是选项和题干不能相脱离。 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 从前

17、我们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 ” 其中的小国是指 (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个国家应该是位于东方的国家,而英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国家,予以排除,俄国是个地跨欧亚的大国家,不是小国,也不是典型的东方国家,排除。题干中 “条约定的苛刻 ”是指甲午战后中日马关条约,它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大大加深。答案: D。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简单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9世纪末的一场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全力撞向日舰最终壮烈殉国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

18、 D 试题分析:题干给出的条件:时间是 19世纪末,舰艇号是 “致远 ”,该舰艇的指挥将领壮烈殉国。林则徐和李秀成分别是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中主战派清朝大臣和太平天国将领,予以排除,而左宗棠是指挥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也不符合题意。答案: D。 考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应是哪次海战的悲壮场面 ( ) A丰岛海战 B黄海大战 C青浦大捷 D威海卫战役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东沟 ”在黄海上,而 “致远 ”是 1894年这次海战中邓世昌率领的战舰

19、的名称,题干又给出 “清末 ”这个的信息,由这三点信息可知,这次海战是 1894年黄海战。而丰岛海战是 1894年 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开端。青浦大战是太平天国在上海近郊青浦对抗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和清军所取得的一次大捷。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役,地点在山东威海卫, A、 C、 D三次战役的地点与题干均不符,正确答案: 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察学生结合史实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 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

20、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 全球通史 【小题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 “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 ”分别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小题 2】文中所提到的中国人民 “反入侵 ”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小题 3】针对中国 19世纪这种 “入侵和反入侵 ”,你有何认识? 答案: 【小题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 【小题 2】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痛击 “洋枪队 ”;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爱国将领抗击日军。 【小题 3】中国人民具有不畏强

21、暴、勇于反抗的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言之有理即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三次战争是 19世纪中国和外国列强国家之间进行的,并且中国是被侵略的对象,对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分析这些要素,联系课本,符合这些要素的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考点: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点评:此问难度不 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小题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列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这一问还需要在题干所给定的时间段内列举事件。要理解 “中国人民 ”这个概念,她指中国各个阶层的爱国人民,不单纯指下层人民。鸦片战争中有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第二次

22、鸦片战争中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斗争,还有 19世纪 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虽然战败,但战争过程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领指挥军舰进行了英勇抵抗。 考点: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点评:本题时间跨度较大,跨越半个世纪的时间,难度中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 能力。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问是一道开放式试题,从 “入侵 ”分析我们为什么挨打,寻找原因,得出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再从中国人民 “反侵略 ”的各个事件分析其精神,中国人民勇于反抗、不畏强暴。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考点: 19世纪中国遭受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分析时需要联系前两问

23、入侵和反入侵的相关史实得出认识,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吗? 【小题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小题 3】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小题 1】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左宗棠。 【小题 2】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英勇抗敌,壮烈捐躯;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或虎门销烟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 【小题 3】视死如归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是读图题,要求对历史人物再认。三张图片都在教材中。 A、 B、C三幅图分别在教材的 16页、第一单元封面、 1

24、3页。他们分别是邓世昌、林则徐、左宗棠。 考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再认能力。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三个历史人物 都在课本中出现过,此题提醒同学们在学习时注意课本中的图片,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中考也往往会出读图题。 【小题 2】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要求答出图片人物的主要事迹,此问和第一问密切相关,由第一问可答出第二问,邓世昌的主要事迹是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敌,林则徐的主要事迹是领导虎门销烟,左宗棠的主要事迹是领导收复新疆。这些都是基本史实,都可从课本中直接得出答案:。 考点:考查邓世昌、林则徐、左宗棠的主要事迹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基本是课本中的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小题 3】

25、试题分析:此问需要密切联系第二 问,从分析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入手,总结概括他们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比如邓世昌,他在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不畏强敌,我们就可以学习他这种为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而对于林则徐,他为国家人民利益着想,积极组织人员翻译外国书籍,了解西方世界,并坚决销毁毒害中国人民健康的鸦片,这种积极探索精神和爱国爱民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仰。左宗棠更是率领湖湘子弟兵跋涉千里,远离家乡,奔赴新疆战场,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答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现代国内国际形势,学习他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决心和精神。 考点:考 查学生对先进历史人物精神的理解、领会和学习。 点评:这是一道具有深刻思想教育意义的试题,培养学生为国家民族利益献身的爱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