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0789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0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河水结冰 B铜线导电 C粉笔折断 D钢铁生锈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河水结冰是指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铜线导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粉笔折断是粉笔的形状、大小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钢铁生锈是铁变成氧化铁,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应选 D项。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 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 (6.87.4) B唾液 (6.67.1) C血液 (7.357.45) D胃液 (0.

2、81.5) 答案: D 试题分析: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来表示, pH范围通常在 0 14之间。 pH7 溶液呈碱性; pH 7 溶液呈中性。 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所以应选 D项。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包装袋鼓起,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压低,袋内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气体膨胀。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3、浓硫酸有吸水性,其溶液质量会增加。 B浓盐酸有挥发性,溶液质量会减少。 C氢氧化钠有潮解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且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 D氯化钠不发生变化。所以应选 B 项。 考点:常见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的可食用物质,添加越多越好 B为防止骨质疏松,应多食用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 C回收废弃塑料不仅减少白色污染,而且节约资源 D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物品质、口感的可食用物质。但添加过多会有副作用,应适量使用。所以此项错误。 考点:化学与健康

4、为保护环境,我们自身应做到: 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 在田野里点燃农作物秸秆; 不浪费水、电、纸张; 尽量不买或少买一次性商品; 不随便丢弃废旧电池;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只坐私家车出行。其中做法正确的是 A B C D全部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袋;此项正确。 在田野里点燃农作物秸秆;会形成大量的烟,造成空气污染。此项错误。 不浪费水、电、纸张;此项正确。 一次性商品的大量使用,会使环境中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处理不当则会形成污染。所以应少使用一次 性商品。此项正确。 随便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土壤被电池中的金属离子污染;此项正确。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可增加植物的

5、光合作用,对环境有益;此项正确。 只坐私家车出行,会增加车辆的使用率。加重由汽车尾气引起的空气污染。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化学与环保 用下图操作可完成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 ,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的玻璃棒都是 用来搅拌的 C乙实验按照 的步骤进行操作 , 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D乙实验中,若 所用烧杯刚刚用清水洗过,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粗盐的提纯包括溶解、过滤、蒸发三步,即 。去除其中不溶性杂质的关键在于

6、过滤。此项错误; B、甲实验(粗盐的提纯)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溶解(搅拌以加快收回固体溶解速率)、过滤(引流)、蒸发(搅拌以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因溶液受热不均而向外迸溅),各步中作用不同。此项错误; C、在 中,读数时平视的是凹液面的最高处,没有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会造成水和体积比正常值偏小。因此溶液尝试会偏大。此项正确; D、乙实验中,若 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则配制的溶液中水的质量比正常偏大,所以溶液浓度会偏小。此项错误。所以应选 C项。 考点:粗盐的提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 Hg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

7、子核内中子数为 80 D相对原子质量是 200.6 g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中可知:该元素的名称为汞;元素符号为 Hg;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为 80;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6。根据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可知其中子数为 120。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C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 D该反应中 B和 C的质量比为 12 7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 A为 NH3; B为 O2; C为 N2; D为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

8、程式为: 4NH3+3O2=2N2+6H2O A该反应中共有 N、 H、 O三种原子,此项错误。 B A中氢元素为 +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此项错误。 C A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 ( 13) =14: 3。此项错误。 D该反应中 B和 C的质量比为( 3162):( 2142) =96:56=12 7。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微观模型图、质量守恒定律 下图是 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大于 B的溶解度 B A、 B两种饱和溶 液都从 t3 降温到 t2 ,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AB C t1 时,用等质量水配制的 A、

9、 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B D t2 时, 100克饱和溶液 A和 50克饱和溶液 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A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 B的溶解度。没有温度没办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此项错误。 B从图中可知: A、 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 t3 降温到 t2 , A的溶解度差值比 B的溶解度差值大,即当溶剂相当的情况下 A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比 B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本选项中不知溶剂或溶液的量,无法比较。此项错误。 C t1 时, B的溶解度大于 A的溶解度。所以用等质量水配制的 A、 B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应为 A锌 铁 铜。锌可先后与硫酸铜、硫酸铁反

10、应生成铜和铁。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可能有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未参加反应的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可能含硫酸亚铁;一定不含硫酸铜。 考点:地壳中的元素、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 4分)从化学视角观察物质世界: ( 1)从组成角度看:世界上的物质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 _元素组成的。 ( 2)从物质分类看:生铁和钢都属于 _。 ( 3)从微粒角度看: CO和 CO2为两种不同物质的原因是 _。水蒸发和水电解这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_。 答案:( 1)碳元素和氧元素 ( 2)混合物 ( 3)分子不同 ,水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

11、氧元素组成的。 ( 2)从物质分类看:生铁和钢都属于都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 3)从微粒角度看: CO和 CO2为两种不同物质,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不同一。水蒸发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上说,水分子本身没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而水电解是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上说,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两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水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 考点:物质的组成和构 成 ( 7分)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 1)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下图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_。 A橙子 B西红柿 C大豆 D玉米 ( 2)环保问题成为 201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焦点,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

12、超过 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吸入人体后能直接进入支气管,因而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下列措施能减少 PM2.5污染的是 _。 A鼓励开私家车出行 B鼓励燃煤火力发电。 C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鼓励购买清洁能源汽车 ( 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 _,原因是 _。 ( 4) “可燃冰 ”主要成分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的重要能源。甲烷的化学式是_。 ( 5)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依据酸所具有的性质,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

13、 _(填字母序号)。 A 大理石塑像 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 答案:( 1) C( 2) C D ( 3)向下斜的火柴,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燃烧。 ( 4) CH4 ( 5) SO2 ABCD 试题分析:( 1) A橙子和 B西红柿主要含维生素; C大豆中富含植物性蛋白质; D玉米中主要含淀粉。所以应选 C项。 ( 2)多开私家车和煤火力发电都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会加重 PM2.5污染;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则不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所以不会加重 PM2.5污染。应选 CD两项。 (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向下

14、斜的火柴 ,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燃烧。反之则无法预热,火柴梗不容易达到着火点,不容易燃烧。 ( 4)甲烷的化学式为 CH4 ( 5)化石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 SO2)、二氧化氮( 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酸雨中的酸可与 A中的大理石、 BC中的金属制品反应,且可腐蚀花草树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考点:食物中的有机物、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及形成的污染、酸雨 ( 5分)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 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 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

15、验过程中,试管 1产生的气体是 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_。 (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4)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填序号)。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答案:( 1) H2, 2H2O通电 2H2+O2 ( 2)蒸馏 ( 3)肥皂水 ( 4) C 试题分析:( 1)电解水的实验正极连接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氧气)体积与负极所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氢气)体积之比为 1: 2。图中试管

16、 1中的气体大,可确认气体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通电 2H2+O2 ( 2)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 3)可用肥皂水或洗衣粉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且有较多的浮渣。 ( 4)粉笔灰和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无法形成溶液;硫酸铜的溶液呈蓝色;只有蔗糖会与水形成无色的溶液。 考点:电解水、水的人工净化、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溶液的形成 计算题 ( 3分)硅( 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学反应为 SiO2 + 2C 高温 Si + 2CO。若生产 5.6 g硅,理论上需要二氧化硅( SiO2)多少

17、克? 答案: g 试题分析:已知量:硅的质量 5.6 g 未知量:需要的二氧化硅的质量。 解题思路: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质量关系求解。具体过程如下: 解:设理论上需要二氧化硅的质量为 x。 SiO2 + 2C高温 Si + 2CO 60 28 X 5.6g (1 分 ) 60 : X = 28: 5.6g (1 分 ) x 12 g (1 分 ) 答:需要的二氧化硅的质量为 12 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分 )实验室有一瓶硫酸废液,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 18.2g,然后往其中倒入适量的硫酸废液后称量,总质量为

18、33.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 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掉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当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时再次称量,总质量为 43.9 g。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 计算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 (选填 “偏大 ”、 “偏小 ”、 “无影响 ”) 。 答案 :( 1) 0.1g( 2) 32.7%( 3)偏小 试题分析:( 1)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 33.2g+10.8 g -43.9 g =0.1g ( 2)已知量:氢气的质量 0.1g 未知量: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

19、题思路: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氢气与纯硫酸的质量关系求解出纯硫酸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硫酸的质量分数。具体过程如下:解:设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为 x Fe+H2SO4= FeSO4+ H2 98 2 X 0.1g 98 : X = 2: 0.1g X =4.9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4.9/33.2-18.2) 100%=32.7% (1 分 ) (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则其中一部分硫酸会与铁锈反应。这部分硫酸不在计算的范围内。所以会使计算结果偏小。 考点:综合计算 探究题 ( 7分)标号为 A、 B、 C、 D、 E、 F、 G七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为了探究物质组成做了如下实验: ( 1

20、)观察外观: A为红色粉末, B为黑色粉,末其余均为白色固体。 ( 2)分别加足量的水振荡, A、 B、 F不溶,其他均成无色溶液。 ( 3)若向 A、 B、 F中加足量的稀盐酸,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由此可知 B在常见的金属活动顺序中的位置是 _(填 “氢之前 ”或 “氢之后 ”)。 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 4)取另外四种物质的溶液,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C、 D、 E显红色。 G中无变化,且 G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 G为 _。 ( 5)为了进一步确定余下的三种物质,同学们查阅了资料: CO2

21、可与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 NaHCO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另取 C、 D、 E中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用滴管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图所示,若出现 _(填现象),说明试管中盛装的是 Na2CO3溶液。 ( 7)若另外两种碱性物质分别是 NaOH和 Ca(OH)2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 答案:( 3) 6HCl+Fe2O3=2FeCl3+3H2O 氢前金属 , 2HCl+CaCO3=CaCl2+H2O+CO2 ( 4)氯化钠 ( 5) CO2 +H2O+Na2CO3 =2NaHCO3 ( 6)试管底部有气泡生成,上升过程中小气泡变小或消失。

22、( 7)分别向未知的两种无色溶液中通 CO2气体,浑浊的是 Ca(OH)2溶液,无变化的是 NaOH溶液。 试题分析:( 3)根据题意可知: A为红色粉末,不溶于水,且能和盐酸反应。则 A为氧化铁。 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2O3=2FeCl3+3H2O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 B可与稀盐酸生成氢气,则 B应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处于氢之前的金属。 F为白色、不溶于水、能和盐酸反应的固体,应为碳酸钙。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 4) G为白色固体;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且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确认 G为氯

23、化钠。 ( 5) CO2可与 Na2CO3溶液反应,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H2O+Na2CO3 =2NaHCO3 ( 6)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为有气泡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上升过程中和水、碳酸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所以又会观察到试管底部生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小气泡 变小或消失。 ( 7)若另外两种碱性物质分别是 NaOH和 Ca(OH)2,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鉴别二者。具体的方法为:分别向未知的两种无色溶液中通 CO2气体,浑浊的是Ca(OH)2溶液,无变化的是 NaOH溶液。 考点:物质的推断、复分解反应、碱的性质、碳酸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4、( 5分)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CO2与 NaOH是否发生反应。 小刚用 A装置未看到明显的现象,他认为 CO2与 NaOH不发生反应。 小丽用 B装置进行实验,看到气球变鼓,认为 CO2与 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 为 _。 老师指出: CO2与水接触也能看到上述现象,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 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两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分液漏斗再向 B烧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又看到气球变瘪,从而确定 CO2与 NaOH发生了反应。解释气球变鼓的原因 _,变瘪的原因 _。 证明 C中的 CO2与 NaOH溶液发生反应,两位同学认为利用该装置做个对比实

25、验,补做的实验是:实验操作 _,实验现象 _。 答案: ( 2) CO2+2NaOH = Na2CO3+H2O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瓶中压强减小,使气球鼓起; 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中压强增大,使气球变瘪。 ( 3)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相同。 试题分析:( 2) CO2与 NaOH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 = Na2CO3+H2O 。反应会使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减少,气压降低。所以会观察到气球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鼓起来。当再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又变大,会观察

26、到气球又变瘪。 ( 3)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所以可增加二氧化碳与水在相同装置内的对比实验。如观察到水中的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低,则说明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 8分)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 ,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 Na2CO3与稀 H2SO4反应产生 CO2,通过 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 1) A中

2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2)浓硫酸的作用为 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_(填序号) 。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装置内空气中的 CO2没有排出 反应产生的 CO2未被完全吸收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 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图乙 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 a、 b、 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_。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

28、 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填 “偏高 ”、 “偏低 ”或 “无影响 ”)。 【拓展提高】已知 Na2CO3溶液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先生成 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 NaHCO3后,生成的 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O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 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 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为 _。 答案:( 1)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H2SO4+2NaOH=Na2SO4+2H2O( 2)吸水 【交流讨论】 【方案改进】关闭 c、打开 a、 b 【数据分析】 偏低

29、【拓展提高】 Na2SO4和 H2SO4; Na2SO4; Na2SO4和 NaHCO3(写名称也对) 试题分析:( 1硫酸会与样品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分别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CO2 H2SO4+2NaOH=Na2SO4+2H2O ( 2)碱石灰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吸收水。为得到准确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应先用浓硫酸将水除去。 【交流讨论】 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则会使反应不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此误差可能过继续加入硫酸弥补。 装置内空气中的 CO2没有排出,会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 反应产生的 CO2未被完全吸收,会

30、使没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低; 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造成测得的质量偏高。所以应选 。 【方案改进】反应前需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且这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与 D中的物质反应;所以应关闭 c、打开 a、 b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 C装置,则会有一部分水 蒸气进入 D中,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擀偏大,从而使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大,则烧碱的纯度将偏低。 【拓展提高】如加入的硫酸不足以使生成的 NaHCO3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应为: Na2SO4和 NaHCO3;如加入的硫酸恰好使生成的 NaHCO3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应为: Na2SO4;如加入的硫酸使生成的 NaHCO3 完全反应,且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应为: Na2SO4和 H2SO4。 考点:科学探究、实验方案的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