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0813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安徽东至县大同中学七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 A北京 B云南省 C陕西省 D浙江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是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是元谋人,元谋人遗址是在我国的云南省,所以要选择答案: B ,答案: A、 C、 D 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 ) A.夏朝 B.东周 .西周 D.商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 :从题干部分来看考查内容是我

2、国有成熟文字的时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夏朝没有成熟的文字、而西周和东周比商朝晚,所以选 D商朝。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 “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答案: A 试题分析 :从题干来看要求考察记录商王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的文字,而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小篆出现在秦朝、隶书、行书更晚,排除答案:

3、B、 C、 D,所以只能选择 A.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一)。 韩非子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其核心主张是( ) A取消文字 B以法治国 C整治吏治 D厚今薄古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干中韩非子的话就是要废除古代奴隶制的文化典籍和道德说教,特别是儒家所尊崇的礼、乐、诗、书和仁、义、孝、悌,从而实现韩非的依法为教的主张。四个答案:中只有 B依法治国最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勃兴(二)。 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

4、一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位思想家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属于学生识记内容; “富贵不能淫 大丈夫 ”这句名言是古代思想 家孟子针对纵横家口中所说的大丈夫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有骨气,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对联: “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答案: C 试题分析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在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后,无比绝望,投江自尽,以

5、身殉国,符合题干中的孤忠报楚国;而离骚这部千古传送的抒情长诗更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马陵之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题考察击败秦军主力的关键战役,长平战役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战役,秦军大败赵军, A不符合题意;牧野之战发生在商周时期,排除 C;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 D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 B.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

6、,对促进我 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修筑长城 答案: 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秦朝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统一货币、度量衡,大大的便利了全国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促进了经济上统一局面的发展,所以选择 B。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与象棋中的 “楚河汉界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秦统一六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题干部分象棋中的楚河汉界,这是以下棋来比喻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

7、羽和汉王刘邦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双方曾以鸿沟为界,西边是汉、东边是楚,楚河汉界由此而来。所以此题答案:应为: B。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 作家余秋雨曾写道: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 ) A大禹 B李冰 C商鞅 D秦始皇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看 “四川平原了不起的工程 至今还在为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这一工程应该是水利工程;而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得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所以选 C

8、。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四个答案:都属于生产力发展方面,早在商代青铜器就广泛使用,与春秋战国不符 A排除;水利事业只有秦国发展不能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 B排除;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耕作技术, D排除;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所以 C是最佳答案:。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9、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小红在复习时对已学知识进行了归纳,笔记本上出现 “葵丘会盟、问鼎中原、商鞅变法 ”等关键词,那么她复习的主题应该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归纳总结性题目,从题干部分来看,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主的开始,问鼎中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争霸中原,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所以只有 D符合题意。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一处原始居民文化遗址,从网上查阅了: “粟 ”、 “蔬菜

10、”、“彩陶 ”等相关内容。此文化遗址最有能位于今天(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 D浙江余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境内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A、 B是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靠采集和狩猎为生、还没有原始的农业,故排除。陕西半坡、浙江余姚都属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期,陕西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蔬菜、还会制造陶器;浙江余姚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种植水稻,所以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歌曲龙的传人中唱道: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 “人文初祖 ”是 :(

11、) A大禹 B后羿 C尧舜 D黄帝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内容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华夏之祖。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青铜农具 石斧 石锛 六角形铁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工具出现的 先后顺序,青铜农具出现在西周时期、石斧 石锛是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12、。顺序应是 、所以选择答案: C。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大变革的时代。 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技艺精湛、气势浑厚的青铜大鼎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豕尊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题干部分有青铜大鼎,答案: C青铜立人像与其不符合排除;四羊方尊、青铜豕尊它们是尊与题干中的大鼎也不相符, B、 D 也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司母戊鼎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 A。 考点:人

13、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灿烂的青铜文明 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 与题意不符,排除 A;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郡的长官是郡守不是诸侯, B排除;王位世袭制是王位继承的一种制度,于诸侯勤王不相符, D排除;西周的分封制战时诸侯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灭亡。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战国 ”因战争众多

14、,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 城濮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例,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原的战役,牧野之战属于商周时期武王伐纣的战役,排除这两次战役。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C.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丧失抵御秦军进攻能力的大规模战争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城濮之战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末期对秦国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是齐国和魏国之间的战役,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

15、霸的战役,所以 B、 C、 D都不能选;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役,赵军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强国,赵国战败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与秦国的进攻,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对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争霸战争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B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争霸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D争霸中许多国家通过改革增强了实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战争的评价,争霸战争不利于生产和生活,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在争霸过程中齐国、秦国通过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实力,通过争

16、霸战争秦国最后统一了全国,周王室的衰微才导致了争霸战争的出现,所以 B、 C、 D都不能选。争霸战争加速了周王室的衰落, A的评价不正确,故此题只能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填空题 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把 作为规范文字。 答案:圆形方孔钱;小篆。 试题分析 :从题干看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关货币、文字的内容,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废除各国的货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所以正确答案:是圆形方孔钱、小篆。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17、 “秦王扫六合 ” 认为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的思想家是 ;主张 “兼爱 ”、 “非攻 ”的思想家是 。 答案:老子;墨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兼爱 ”、 “非攻 ”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所以此题答案:应为老子、墨子。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秦统一后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答案:都江堰;灵渠。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水利工

18、程掌握情况,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统一东南、岭南后,未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所以应填都 江堰、灵渠。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铁农具的使用出现在 时期, 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答案:春秋;牛耕。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方面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时牛耕的出现,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所以牛耕是

19、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正确答案:为春秋、牛耕。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答案:齐桓公;陈胜吴广起义。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情况。公元前 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山东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此后晋、楚等国相继称霸。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末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后来有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所以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 争;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

20、一国家的建立 伐无道,诛暴秦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 答案:夏朝,秦朝。 试题分析 :从题干部分看,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历史朝代顺序的掌握情况,我国奴隶社会朝代顺序是夏商周、封建社会的朝代顺序为秦汉 所以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秦朝。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灭亡;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 料一: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孝公曰: “善 ” 材料二: 材料三:有

21、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 商君列传 ( 1)材料一中 “卫鞅 ”指的是谁? “秦公 ”是哪国国君?( 4分) ( 2)材料一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属于哪家学派?( 4分) ( 3)材料二反映了变法的哪些内容?( 2分) ( 4)材料三中哪项改革内容遭到旧贵族强烈反对?( 2分)(提示:不要摘录材料中的语句) ( 5)通过以上探究,想一想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 4分) 答案:( 1)商鞅;秦国( 4分) ( 2)变法(或改革);法家( 4分) ( 3)奖励耕

22、织。( 2分) ( 4)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2分) ( 5)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 4分) 试题分析 :( 1)材料一是秦国变法前改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围绕该不该变法,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商鞅的辩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 ,就不一定效法古代的制度,得到了秦孝公的肯定,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秦国开始变法。所以卫鞅指的是商鞅,秦公是秦国国君秦孝公。 ( 2)商鞅说: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主张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也就是说要变法。商鞅是要对当时的法律进行修改,

23、制定新的法律,诸子百家中法家主张用法律治理国家,商鞅制定治理国家的新法,所以商鞅属于法家的代表。 ( 3)材料二中妇女纺织图是与纺织有关,男子用牛犁地图是属于农业生产中的耕田,商鞅铜方升图是量粮食多少的容器,也是与农业生产有关,所以属 于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奖励耕织方面的内容。 ( 4)本题围绕与奴隶主利益有关的内容来答;奖励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他们的徭役,与贵族无关;工商业者不努力经营变贫穷的,把他们罚为奴隶,这项内容与贵族也无关系;根据军功大小来授予爵位和田宅,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和田宅,奴隶主贵族特权被剥夺,所以对这项内容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 ( 5)此问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改革能促

24、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等内容答题,意思相近即可。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大变革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温故而知新。 ”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 8)班新学期刚刚升学,班上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 “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 5元。 ” 班长: “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 生活委员: “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 请回

25、答: ( 1)材料一是那一历史人物的言论?(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分) ( 2)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4分)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 3分) ( 3)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思想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3分) 答案:( 1)孔子;仁。 4分 (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 4分)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3分) (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3分)

26、试题分析 :(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 思想家的言论及主张掌握情况,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是孔子教育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如何做人。孔子是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此题第一问只要围绕围绕孔子的教育主张、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答题就行;孔子的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举重若轻的非凡意义;只要围绕对中国影响深远来答题即可。 (3)劳动委员主张主张严厉惩罚,符合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班长主张说服教育,不进行惩罚,符合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观点;生活委员说根本不用管,符合道家 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所以,劳动委员是法家、班长是

27、儒家、生活委员是道家。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明的勃兴(二) 为巩固国家统一,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对这一主题内容感兴趣的小强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 1)西周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2分) ( 3)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影响?( 4分) ( 4)从古代统治者巩固国家统一的行为中,说说你得出什么认识?( 2分) 答案: (1)分封制( 2分) ;( 2)郡县制( 2分); ( 3)焚书坑儒( 2分)摧残了文化,遏制了人的思想( 2 分);

28、 ( 4) 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 1)此题围绕巩固西周国家统一的措施来答,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到各地做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所以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分封制。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认识到西周的分封制不仅没有巩固西周的统治,反而引起了诸侯 混战,西周也灭亡了,所以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和县的官吏都有皇帝任名和考核,罢免权也操纵在皇帝手中。从根本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的对立,所以郡县制对中央权力的巩固与加强起到了很

29、大作用。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发布了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暗中又把批评他的一批儒生活埋。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另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围绕巩固国家统一能使国家富强,提高综 合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方面来答,只要符合题意都可以。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灭亡;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王扫六合 连线题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答案: 试题

3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与成语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晋文公曾流亡楚国,城濮之战时,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 “退避三舍 ”,巧妙避开了楚军的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战国时,赵国的赵括谈起兵法来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长平之战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变通,结果被秦军打得大败,纸上谈兵来源于此;吴越争霸时,勾践战败在吴国受到种种屈辱,回国后,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添尝,自问到: “你忘了亡国之耻了吗 ”,最后终于灭掉吴国;公元前 207年,项羽率领楚军几万人与秦军 30万人在巨鹿大 战,项羽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不留退路,最后大败秦军。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的纷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