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0841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东东莞信义学校初一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不是生物的是 仙人掌 猫眼石 猴头菇 恐龙 珊瑚 机器人 A B C D都是生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 不是生物,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B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C改变环境的温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答案: A 试题分析: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

2、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的食物网流动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

3、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 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有毒物质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相对浓度 0.05 7 0.40 68 0.39 D.AECB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

4、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表中 A最少, C.E次之, B第三, D最高,所以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表面 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分、岩石圈表面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

5、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其生活领域(生活环境)两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的概念。 在寒温带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 A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 B其他地区的植物释放的氧气, 可以流动到这里 C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下降 D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贮存到冬季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因为地球上的氧气并不是主要由树木来产生的,还由海洋中的藻类生产的,且空气是流动的,可以从温暖的地区流动到寒冷地区,所

6、以,即使到了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停止的时候,人们也不会感到因缺氧而呼吸困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 在生物圈中有 “绿色水库 ”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

7、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作用。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该 A双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B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C左眼闭上,用右眼观察 D右眼闭上,用左眼观察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左眼用来观察物像,而右眼用来绘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 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镜头上有污物,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手擦 B用擦镜纸擦 C用纱布擦 D用餐巾纸擦 答案: B 试题分析: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

8、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清洁方法。 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移动装片 转动转换器 转动粗准焦螺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所以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

9、微镜的使用。 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 4个镜头, 、 一端无螺纹, 、 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少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 D 试 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倍数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像。 当显微镜视野过暗时,应该怎样调亮 选用大光圈 选用小光圈 选用平面反光镜 选用凹面反光镜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

10、光镜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因此在使用显微镜时,如发现视野过暗,应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来调节光线,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成像。 如图是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毛细胞图,则该细胞在载玻片上的放置状况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物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实物放大的倒像。 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 调节显微镜的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

11、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在一定限度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

12、链的是 A鼠 蛇 鹰 B阳光 草 鼠 蛇 鹰 C草 鼠 蛇 鹰 D草 鼠 蛇 鹰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 温暖多雨的三四月是野生毒蘑菇 白毒伞生长的季节,下过雨的草丛中、树林里随 处可见它的踪影。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劳动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 的全

13、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各

14、项中属于生物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蚂蚁合力搬运食物 C两只狗为骨头而争斗 D小鸟为占领巢穴而在周围鸣叫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蚂蚁合力搬运食物体现了蚂蚁之间的合作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由此说明的问题是 A环境造就了生物 B生物的结构很复杂 C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D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相适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鱼是在水中游泳,其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鱼有适于水中呼吸的鳃

15、,有能在水中游泳的鳍;多数鸟类营空中飞行生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利于扇动空气完成飞行,由此可见,动物的结构以及功能总是与其环境相适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是的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环境也有影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

16、境得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首先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生物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就要被淘汰,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见

17、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臭鼬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会放出很臭的气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进行呼吸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中描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特征。 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

18、缓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说明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植物生长需要蒸腾作用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大气能影响植物的生存 答案: C 试题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

19、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继而降低环境的温度, “大树底下好乘凉 ”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 “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 泥土 光线 温度 纸盒的左半侧 10只 湿土 明亮 20 纸盒的右半侧 10只 湿土 阴暗 20 A.左右两侧应分别是湿土和干土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 20 C.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所以在探究 “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0、”的实验中,变量应该是温度,其余条件要全部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设置。 下列各项中,能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B一条小河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 C一个池溏中所有的生物及其中的无机环境 D一个草地上的阳光、土壤、空气等无机环境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在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

21、量是 A鼠妇 B温度 C鼠妇的数量 D光照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所以在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中,变量应该是光,所以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设置。 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A作出假设 发现问题 进行实验或调查 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或调查 C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或调查 作出假设 得出结论 D发现问题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或调查 获得结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

22、流。所以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对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 A螳螂 B蝉 C黄雀 D植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食物链 “植物 蝉 螳螂 黄雀 ”中,黄雀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富集作用。 填空题 ( 1)调查时要明确

23、和 ,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2)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某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 个变量,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 3)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 和 ; ; 。 答案:( 1)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 2)对照实验 1 ( 3) 取镜 安放 对光 观察 。 试题分析:( 1)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

24、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 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为:取镜和安放显微镜;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标本;整理与存放。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调查、科学探究以及显微镜的使用。 综合题 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七年级生物 第 4页 共 4页 (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 和 。( 2)图一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 ( 3)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此空

25、 2分) ( 4)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 鼠 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 ( 5)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 6)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将会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又会恢复平衡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 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 5

26、条食物链:草 兔 猫头鹰;草 兔 狐;草 兔 蛇 鹰;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 鼠 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猫头鹰位于 4条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 最多。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

27、组成、食物链、物质循环、生物富集、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填字母, 填中文字】 ( 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紧 ,一手托住 。 ( 2)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和 。 ( 3)可以调节镜筒上升和下降的结构是 和 。 ( 4)能把光源的光反射入通光孔的结构是 。 ( 5) a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 c的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 ( 6)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 ,应将装片向 移动就能将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 7)用以下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第 台,视野中观察到细胞体积最大的是第 台。 显微镜序号 1 2 3 4 目镜 5

28、x 10x 15x 20x 物镜 40x 8x 10x 45x 答案:( 1) i 镜臂 镜座 ( 2) a 目镜 c 物镜 ( 3) g 粗准焦螺旋 h 细准焦螺旋 ( 4) f 反光镜 ( 5)小 大 ( 6)右上方 ( 7) 2 4 试题分析:取放放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是,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稍偏左的位置;在显微镜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 物镜,而且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越大;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中,通过调节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在显微镜结构中,反光镜对光线具有

29、反射作用,反光镜分为平面镜和凹面镜,如果光线弱时,使用凹面镜,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乘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目越少,乘积小放大倍数就小,观察到细胞的数目就越多。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探究题 在做了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的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 ( 2)作出的假设是: 。 ( 3)该实验中的变量

30、是: ,在 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 ( 4)实验中用了 10只鼠妇而不用 1只是为了 。 ( 5)得出的结论是: 。 ( 6)如果 “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则实验中的变量是: ,需要给鼠妇提供的两种环境是: 和 。 ( 7)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 答案:( 1)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 2)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 3)有无光照 有光 黑暗 ( 4)防止出现偶然性,减少误差 ( 5)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 6)有无水分 潮湿 干燥 ( 7)放回适合鼠妇生活的大自然 试题分析( 1)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提 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

31、)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该实验的题目是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 4)不能用 1只鼠妇,如果只用 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 5)得出结论:鼠妇都趋向黑暗的环境,说明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 “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有无水分,需要给鼠妇提供 的两种环境是潮湿和干燥。( 7)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并通过解答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