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0901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河南汝阳中学初二下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原始大气在高温、雷电以及紫外线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

2、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个个阶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 篮,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进行的特征是( ) A快速地进行,短期内会产新的物种 B进行得十分缓慢,经过许多亿年才进化成今天丰富的生物界 C使低等动物得以人淘汰,高等动物得以生存 D使水生生物逐渐淘汰,陆生生物得以生存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

3、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 用达尔文 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长和前肢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发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

4、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拉马克认为变异是按需要向一定的方向发生的,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正是拉马克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的观点的体现, 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 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 ABD都不符合题意; C、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野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

5、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 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够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是(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等,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

6、的过渡类型,因此两栖动物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两栖动物能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水生到陆生,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征说明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 ) A原始爬行动物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古代两栖动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始祖鸟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前肢特化为翼,有具有爬行动物的特点,翼的末端有爪,因此始祖鸟化石说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等,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始祖鸟化石的特点。 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

7、成化石的生物( )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的时间就逐渐灭绝

8、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缺乏能适应环境的可遗 传变异 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逐渐灭绝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A古代的鱼类 B古代的两栖类 C原始的藻类植物 D古代的爬行动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

9、生,由低等到高等, 如图生命树,可知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 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历程。 枯叶蝶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这种适应性的形成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生存斗争的结果 C其祖先努力适应的结果 D万能的上帝创造的结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枯叶蝶的体色存在着变异,有的与环境相似,有的与环境差别较大,敌害来临时,体色与环境差别较大的枯叶蝶容易被发现而吃掉,这叫不适者被淘汰,体色

10、与环境相似的枯叶蝶,不容易被发现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体色与环境一致似枯叶,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而体色似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枯叶蝶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 ,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枯叶蝶似枯叶形成的原因。 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 A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为获得充足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 C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 C 试

11、题分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其中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 A生物个体 之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 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

12、矛盾 D自然选择就是造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渡繁殖的倾向,也就是说,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这些后代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却是少数个体,这种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为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自然选择学说。 某植物单 株年产量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

13、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答案: B 试题分析:变异是不定方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方向的即向着有利于适应环境的方向,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 “可以看出该植物存在过度繁殖现象, “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 ”说明要与不同类生物、环境之间进行生存斗争,然而 “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 ”说明不 适者被淘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原始大气

14、成分是( ) A水蒸气、氨、甲烷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水蒸气 D水蒸气、甲烷、氧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 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

15、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刚形成的原始生命,体内不含叶绿素,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可能性较大,又因为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生命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异养、厌氧型,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 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

16、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结晶牛胰岛素是一种活性蛋白质,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成功证明了在生物体外可以将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有机大分子物质,可见是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步,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原始生命形成的过程。 已知物种 A的化石比物种 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物种 A比物

17、种 B数量多 B物种 A比物种 B结构复杂 C物种 A一定从物种 B进化而来 D物种 B一定从物种 A进化来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 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如图是

18、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物种 A化石存在于最新近形成的地层,物种 B化石存在于古老的地层中,所以物种 A比物种 B复杂、高等,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 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

19、的植物,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进化树熟练掌握植物的进化历程。 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 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 )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而题干中

20、 “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这一事实说明了生 物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趋势。 我国饲养金鱼已有 900多年的历史,现在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 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

21、之尊贵身份,所以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 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桦尺蠖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着深色和

22、浅色的变异,其天敌小鸟对桦尺蠖的体色起着选择作用,当桦尺蠖的 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失去了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后代个体 与环境颜色不一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少,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即自然选择,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填空题 某地质工作组的科技人员在 A、 B、 C、三个不同地层中发掘出许多化石。在 A层中发掘出恐龙蛋、始祖鸟、龟等化石;在 B层中发掘出马、剑齿虎、犀牛等化石;在 C层中发掘出三叶虫、乌贼

23、、珊瑚等化石。这些地层年代按由远及近排列应当是 。 答案: C-A-B 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A地层中有恐龙蛋、始祖鸟、龟; B地层中有马、剑齿虎、犀牛; C地层中有三叶虫、乌贼、珊瑚, C地化石所代表的生物三叶虫、乌贼、珊瑚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而 B地化 石所

24、代表的生物马、剑齿虎、犀牛,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因此这些地层依地质年代远近排列应是 C-A-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化石的分布规律。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时,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动植物化石,为证明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始祖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类的特点,因此,始祖鸟是 动物向 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还有种子蕨化石具有种子植物的特点,又有蕨类植物的特点,因此种子蕨是 植物向 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答案:古代爬行 古代鸟类 古代蕨类 古代 种子 试题分析: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

25、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 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种子蕨是在石炭纪时期演化的重要植物群体,它们有蕨类般的树叶,但是与真正的蕨类不同,因为种子

26、蕨是带有种子的植物,或称裸子植物,这代表它们不像真正的蕨类需要水来繁殖,是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的过度类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进化历程,可结合进化树进行记忆。 综合题 请分析米勒设计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 B处的气体模拟的是 ,该混合气体中绝不会含有 。在 B处的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 ,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 ( 2)经过一周后,对 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 生成,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 3) D装置是 ,这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过程。 (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早期过程中,

27、的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 1)原始大气 氧气 ( 2)有机小分子 原始海洋 ( 3)冷凝管 降雨 ( 4)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 试题分析:在米勒做的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 “还原性大气 ”,米勒先给烧 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

28、全可能实现的。 ( 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 B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中不含氧气,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大气中的闪电。 ( 2)图中 C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氨基酸)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 C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 3) D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 ( 4)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米勒的模拟实验,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

29、起源假说。 下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 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 ,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 。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了 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 ,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 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 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 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

30、 重新适应环境。 答案:( 1)好 差 ( 2)定向选择 抗药能力 定向 自然选择 抗药类型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 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 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

31、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 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 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的,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 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

32、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 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下图事实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 的 A 。 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 B 和 C 。但是, B和 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 C进化成为原始的 ,它包括 D 和 E , D和 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 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

33、到 , 由 到 , 由 到 。 答案:( 1)自养能力 原始藻类 ( 2)原始苔藓 原始蕨类 种子植物 原始裸子 原始被子 ( 3)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简单 复杂 试题分析: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

34、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历程,解 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进化历程,可结合进化树进行记忆。 下表是 7种生物细胞色素 C与人细胞色素 C的组成差异,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已知细胞色素 C是由 104个氨基酸组成)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猴 马 鸡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与人细胞色 素 C的差异数 0 1 12 13 21 35 44 从表中数据可发现生物的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组成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是: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 从上表看,人和 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的 。 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 C 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 方面为生

35、物的 提供了证据。 答案:( 1)越小 ( 2)酵母菌 细胞色素 C的差异数最大 ( 3)分子生物学 进化 试题分析:( 1)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细胞色素 C的差异最小是 0,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细胞色素 C的差异最大是 44,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 C的差异越小。 ( 2)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 0,因此二者的亲缘关系最近,人类与酵母菌的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大是 44,因此人类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最远。 ( 3)生物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分析比较,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由

36、 104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色素 C,这说明这些生物之间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越小,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通过分析生物的细胞色素 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类与动物的亲缘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鱼与鲸是不同种动物,但是它们的外形却特别相似,请你能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它们的鳍是同源器官吗?为什么。 答案:生活环境相似 不是 外形不同 功能相似 来源不同 试题分析:鱼是鱼类,鲸属于哺乳类,是不同种类的动物,而同源器官指的是外形、结构相似,来源相同的器官,故鱼和鲸的鳍不是同源器官。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同源器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同源器官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