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江西省朝宗实验学校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 “新物质 ”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 “旧物质 ”,下面对“新物质 ”和 “旧物质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答案: C ( 4分)从 H、 O、 C、 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 1)最常用的溶剂 ;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 3)常用做建筑材料的盐是 ; ( 4
2、)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是 。 答案: H2O CH4 CaCO3 CH3COOH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氯化钙溶液和稀硫酸溶液,现鉴别它们,下列可行是( ) A盐酸 B无色酚酞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 答案: C碳酸钾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 Y、 Z、 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 g) 4 6 60 50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m的数值为 64 B 若 W为水,则 X或 Y必定为酸或碱 C 参加反应的 X与 Y的质量比为 14 D 答案: C 生成的 Q
3、、 Z的质量比为 9: :11 杜仲是一种中药材,从中可提取被誉为 “第七类营养 ”的物质 原( C16H18O9),有关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是一种混合物 B原由 43个原子构成 C原由三种元素组成 D原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 C 4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液氧 B H2O2 C CO2 D 答案: A 空气 下列气体中只能用浓硫酸干燥而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 O2 B SO2 C H2 D 答案: B CO2 下列四个图象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 pH 10的 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把相同质量的铝和镁放入足量的等质量等浓度的
4、盐酸中 C把铁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一定温度下向 10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答案: B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B 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铜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C 氮气 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过量碳酸钙,过滤 答案: A 向一定质量 AgNO3和 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种 B c点溶液中溶质为 Zn( NO3) 2 C若取 b c段溶液,滴
5、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D取 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答案: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CO( NH2) 2 B K2SO4 C Ca( H2PO4) 2 D KNO3 答案: D 下列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改变的是( ) A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答案: D 盐酸先生闯迷宫(如图),请你帮他选择行进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答案: B 下列属于糖类的是( ) 果糖 淀粉 油脂 纤维素 淀粉酶。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 ) A测定溶液的 pH B稀释浓硫酸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读取液体的体积 答案: C 有些燃料的燃烧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下列燃料中,被认为是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答案: D 填空题 ( 7 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你的改进方法是 。 (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 3)实验过程中,图中 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1) 无尾气处理装置;把尾气点燃或者收集;( 2
7、)先通 CO;( 3)黑色粉末变红;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5分)为了除去氯化钾固体样品中的少量氯化镁,一位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除杂方案: 请回答: ( 1)操作 1的名称是 ,在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烧杯、玻璃棒以外,还有 ;操作 2的名称是 。 ( 2)甲溶液是 ,乙溶液是 。 A稀 H2SO4 B稀 HCl C KOH D NaOH 答案:( 1) 过滤、漏斗、蒸发、( 2) C、 B ( 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 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8、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验证某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此脱氧剂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并且意外地闻到了一股臭鸡蛋的气味,原来此脱氧剂中除含铁粉外还含有硫化亚铁( FeS),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有硫化氢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 4Al + 3O2=2Al2O3 ; (2)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3)FeS+H2SO4=FeSO4+H2S ( 6分)根据图一实验现象和图二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水具有 性,可以作为溶剂使用。 图二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 “a、 b、 c、 d”中
9、,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 。(填写编号) t2 时, 50克水中加入 克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90g甲的饱和溶液从 t3 冷却到 t2 点,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 g。 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一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 (填 “大于 ”或 “小于 ”)乙,实验时控制的温度范围是 时,均能达到上述现象。 答案:分散、 b、 25、 15、小于、 0t 2 计算题 向 100g稀 H2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 1) O
10、A段无沉淀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镁粉的质量为 g; ( 3)求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g?(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 1) 2NaOH+H2SO4=Na2SO4+2H2O、( 2) 2 4g ( 3) 0 2g 探究题 ( 10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 “碱石灰 ”是 CaO和固体 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 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 “碱石灰 ”作了如下探究: ( 1)猜想: 猜想 :没有变质, “碱石灰 ”只含有 CaO、固体 NaOH; 猜想 :已完全变质, “碱石灰 ”全部变成了 CaCO3和 Na2CO3。 则 CaO与水反
11、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 ( 2)实验:如图所示: ( 3)判断: a 若 Ca( OH) 2、 CaCO3和 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 现象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 b 操作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操作 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 c 综合 a和 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 (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 “碱石灰 ”应 保存;操作 中玻棒的作用是 。 答案: (1)CaO H2O Ca( OH) 2 (3) a不成立、b CaCO3+2HCl=CaCl2+H2O+CO2; NaCO3、不成立、 c部分
12、变质 ;(4)密封防潮 ;引流 ( 8分)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名称 食用纯碱 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 Na2CO3 NaHCO3 酸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实验探究 (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小明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两者都变 色,但食用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由此推测可能 溶液碱性更强。小欢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测定方法: 。 (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如图 1 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 (填 “甲 ”或 “乙 ”
13、)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 。 答案:( 1)红、食用纯碱、将玻璃棒蘸取液体于 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乙; 2NaHCO3 Na2CO3+H2O+CO2;防止气流把碳酸氢钠粉末吹进导管 推断题 ( 9分)某九年级化学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物质接龙即他们之间存在着顺时针转化的关系。 ( 1) A、 B、 C、 D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 1所示。若其中 A能够供给动植物呼吸, 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且 A、 B、 C、 D都含有相同的某一种元素,则 A的化学式为 ,写出 DA、 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 2)小明同学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于是设计了图 2的反应关系图,其中 E、G、 M、 Q、 R也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若 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 Q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则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RE: ,反应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 EG: ,反应基本类型:分解反应。 答案: (1)O2 ; 2H2O 通电 2H2+ O2 ; 2C + O2 点燃 2CO;(2)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O3 Ca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