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1019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 N (牛 ) B J (焦 ) C (瓦 ) D Pa (帕 )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对应的物理量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A、 N(牛)是力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 J(焦)是功的单位符合题意; C、 W(瓦)是功率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D、 Pa(帕)是压强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功的单位 用手挡住装满水的饮料瓶的瓶口,将饮料瓶倒置放入水槽中,使瓶口浸没在水面下,松开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瓶中的水 (填字母)。 A不会流出 B流出一部分 C全部

2、流出 D流出的情况取决于瓶口在水面下的深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大气压与瓶内压强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瓶内封闭部分气体的压强 +瓶内水的压强 =大气压。一标准大气压大约是 1.0105Pa,它相当于 10m高的水产生的压强;水槽液面上受到大气压的作用,饮料瓶内只有瓶中水产生的压强,大气压远大于瓶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被大气压托着,不会流出。故选 A。 考点:大气压 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上截面积 400cm2的盛有水的柱形水槽,水深为 10cm,台秤示数为 5 kg。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着边长为 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 =3103 kg/m3。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

3、度为 4 cm时(水未溢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取 10 N/ kg)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30 B台秤的示数是 5.6 kg C台秤受到的压强增加了 200Pa D水槽底所受水的压强增加了 100Pa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求出金属块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金属块的质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利用称重法求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对金属块和台秤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和台秤示数的关系,进一步求出台秤的示数;知道台秤受到压力的增加量,利用压强公式求出台秤受到的压强增加的量;根据题意求出水槽内水上升的高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出水槽底所受

4、水的压强增加量。 金属块的体积: V=L3=( 10cm) 3=103cm3=10 3m3,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10cm10cm4cm=400cm3=410 4m3, = , 金属块的质量:m=V=3103kg/m310 3m3=3kg,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F 浮 =水 gV 排=1.0103kg/m310N/kg410 4m3=4N, F 浮 =G 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G F 浮 =mg F 浮 =3kg10N/kg 4N=26N,故 A 不正确;对金属受力分析可知:金属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由平衡条件得:G 铝 =F+F浮 ,对台秤受力分析可知

5、:受水槽及水竖直向下的重力,金属块向下给水的压 力 F 压 =F 浮 ,由平衡条件得:台秤的支持力 FN=G+F 浮 , 台秤受到的压力和对水槽的支持力一对相互作用力,且 G=mg 台秤受到的压力即台秤的示数:m台秤 =m+ =5kg+ =5.4kg,故 B不正确;台秤受到的压力增加量 F=F浮 =4N,台秤受到的压强增加量: p= = =100Pa,故 C不正确;液体上升的高度: h= =0.01m,水槽底所受水的压强增加了: p=水gh=1.0103kg/m310N/kg0.01m=100Pa,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压强、浮力 如图所示的杠杆质量不计,每小格的长度相等。物体 A是

6、边长为 0.1m的正方体。当杠杆右侧挂一个重 4N 的物体 B时杠杆平衡。此时物体 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3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 A受到的支持力为 2N B物体 A受到的重力为 3N C物体 B向右移动 1小格,物体 A受到的拉力增大 2N D物体 B向右移动 1小格,物体 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减小 1N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知杠杠两边力的力臂关系,知道 A对桌面的压强,求出 A的底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 A对桌面的压力,而该压力等于 A的重力减去杠杠的拉力,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可得关于 A的重 GA和 B的重 GB的方程,解出物体 A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向右移动一格后,知道杠杠

7、两边力的力臂关系,同理可得关于 A的重 GA和 B的重 GB的方程;解出物体 A受到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增大的数值和物体 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减小的值。 ( 1)由图知, OM: ON=4: 2=2: 1, , A对桌面的压力: F 压 =pS=300Pa0.1m0.1m=3N,即物体 A受到的支持力为 3N,故 A错误;又 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 A的重力减去杠杠的拉力,即 F 压 =GA FM, FM=GA F 压 =GA 3N, 杠杠平衡, FMOM=GBON, , 即: GA 3N= GB= 4N=2N,所以 GA=5N,故 B错误; ( 2)当物体 B向右移动一格后, OM: ON=4:

8、3, 杠杠平衡, FMOM=GBON, FM= GB= 4N=3N,所以物体 A受到的拉力增大 3N 2N=1N,故 C错误;所以物体 A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减小 1N,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力的综合 如图 3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网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将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在空中下落时,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乙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抛出时甲、乙两球的机械能相等 D抛出时甲球的动能小于乙球的动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

9、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 =动能 +势能。 A、甲球在空中下落时,甲球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不符合题意。 B、乙球上升过程中,乙球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乙球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符合题意。 C、抛出时甲乙两球质量相等,速度相等,动能相等;高度相等,重力势能相等;都没有发生弹性形变,都不具有弹性势能所以机械能 =动能 +重力势能,所以机械能相等符合题意。 D、抛出时甲乙两球质量相等,速度相等,动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机械能 已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倍,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10、 A铜块质量是铅块质量的 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 B铅块质量是铜块质量的 3倍,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相同的热量 C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铅块吸收的热量是铜块的 3倍 D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降低的温度是铅块的 3倍 答案: B 试题分析:热量公式: Q 吸 =cm t, Q 放 =cm 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变化小;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判断 A、铜块质量是铅块质量的 3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倍,吸收相同的热量,由 Q 吸 =cm

11、 t可知,铜块升高的温度是铅块升高温度的 1/9,故 A错;B、铅块质量是铜块质量的 3倍,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倍,降低相同的温度,由 Q 放 =cm t可知,二者放出相同的热量,故 B正确; C、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由 Q 吸 =cm t可知,铜块吸收的热量是铅块的 3倍,故 C错; D、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由 Q 放 =cm t可知,铜块降低的温度是铅 块的 1/3倍,故 D错故选 B 考点:比热容 下列现象中用 “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解释的是 A地铁站台设置屏蔽门或黄色警示线 B汽

12、车的安全气囊在紧急情况时弹出 C运动员跑到终点线不能立即停下来 D航天器的返回舱着陆前打开降落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每一项是否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A、人离列车太近时,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很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出现事故,故地铁站台设置屏蔽门或黄色警示线,故符合题意; B、汽车急刹车时,汽车急剧减速,司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这样就会撞到前面的方向盘上,对司机造成伤害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司机的压强,避免造成人体

13、伤害不能用 “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解释,不符合题意; C、原来运动员处于运动状态,到达终点后由于惯性身体仍处于运动状态,故不 能立刻停下来,该情况与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D、航天器的返回舱着陆前打开降落伞,可以增大与空气的阻力,使得其速度减小的快,故与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重 80N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第一次用 60N 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第二次用 40N 的力竖直向上拉物体,比较物体受到的合力 A第一次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等于 140N B第二次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等于 40N C先后两次物体所受合力相等,等于 0 D先后两次

14、物体所受合力之差等于 20N 答案: C 试题 分析:在生活中,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力平衡、受合力为 0,据此分析。当用 60N 的力或 80N 的力上提 100N 的物体时,提不动,物体都处于静止,物体受力平衡、受到的合力都为 0。故选C。 考点:合力 下列实例中,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A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B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拔河比赛中,用力握紧绳子 D擦黑板时,用力压紧板擦 答案: A 试题分析: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

15、子,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B、运动鞋底上有较深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在拔河比赛中,用力握紧绳子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擦黑板时,用力压紧板擦,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摩擦力 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A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B三峡大坝下宽上窄 C茶壶盖上开有小孔 D轮船漂浮在海面上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课本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连通器,各部分上端必须开口,如果不开口刚在大气压作用下各部分液面是不能相平的;二是各类利用内外气压差的现象。 A、火箭升高

16、,是利用燃料燃烧向下喷出的火焰,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大气压无关; B、三峡大坝下宽上窄是根据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建造的,故与大气压无关; C、茶壶盖上开小孔后,茶壶与壶嘴的上端都是开口的,才构成连通器如果壶盖上没 有小孔,则在外界大气压的压力下,茶水是倒不出来的; D、轮船能漂浮在海面上,是利用了水的浮力,与大气压无关。 故选 C。 考点:大气压 下列数据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约为 3m B一支圆珠笔的长度约为 50cm C一个鸡蛋所受的重力约为 2N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kg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度的估测,要以身边比较熟悉的长度来作为

17、标准进行比较,如张开手掌,中指指尖到大拇指指尖大约是 20cm。质量的估测,要换算成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斤来估计,平时所说的 1斤就是 0.5kg重力的做法,要换算成质量来进行估计,因为生活中说的都是质量。 A、 3m的长度,与教室天花板到地面的距离较为吻合。 B、一支普通圆珠笔,与手掌张开长度差不多,应在 20cm左右故此项错误。 C、一个鸡蛋重力 5N,则质量为 m ,即 1斤,这明显是错误的。 D、一个中学生质量 500kg,即 1000斤,明显错误。 故选 A。 考点:数据的估测 图中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

18、几种: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 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A、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 D、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杠杆 如图 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利用压强的公式 P= 得到: F一定时, S越大, P越小所以在图中找出是增大受力面积的图片才是减小压强的。 A、用刀切苹果是减少受力面积增大

19、压强,不符合题意; B、用细丝切肥皂是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中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 D、注射器针头做的很尖细,是减少面积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压强 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月球表面上物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 g月 =1.6N/kg。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从地球登上月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质量是 60kg人,在月球上质量仍为 60kg B地球表面重力为 600N 的人,在月球表面重力为 100N C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 600N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 600N的物体 D在

20、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 60kg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 10kg的物体 答案: ABC 试题分析: 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吸引力变化,重力就变化; C、D、一个人在地球和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物体的重力应该是相同的。 A、地球上质量是 6kg 的物体到月球表面,只是位置的变化,其质量不变,故 A 正确; B、月球对物体的吸 引力只有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 1/6,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就是地球表面的 1/6,所以在地球上重力为 600N 的人,在月球表面其重力仅有100N,故 B正确; C、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定的,一个

21、人在地球和月球表面最多能举起物体的重力应该是相同的在地球表面最多能举起重 600N 物体的人,在月球表面最多也能举起重 600N 的物体,故 C正确; D、由于同一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在地球上 60kg物体的重力与在月球上 360kg的物体相同,故 D错误。 故选 ABC。 考点:重力 双选题 如图甲所示,某 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01s 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擦力 B 1s2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N C 2s3

22、s 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 8J D如果 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BC 试题分析:由图象丙可以判断出在各时间段木箱所处的状态,由图象乙可以求出物体所受推力大小;由平衡条件可以求出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A、 0一 ls 内由于推力等于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木箱所受到的合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木箱静止,故 A错误; B、由图丙可知,在 2 3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F,由图乙可知,在 2 3s内推力 F=4N,则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F=4N;由图丙可知,木箱在 1 2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23、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物体间接触面与物体间压力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 1s 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N,故 B正确; C、由图丙可知, 2s3s 内木箱做匀速直线 运动,通过的距离是 S=2m/s1s=2m;推力做功是 W=FS=4N2m=8J,故 C正确; D、 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受到摩擦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木箱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故 D错误; 故选 BC。 考点:功、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总是相同的 D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 AB 试题分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24、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比热容是物质特有的属性;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其大小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情况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和机械能是没有任何联系的。 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 A正确;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 B正确; C、冰和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总是相同的,故 C错误; D、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其大小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情况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而机械能和

25、内能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机械能和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故 D错误。 故选 AB。 考点:扩散现象、内能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力的定义进行判断;惯性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物体间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不作用也不会产生力符合题意; B、物体的惯性跟物体质量有关,跟物体的速度无关不符合题意; C、物体接触和不接触都

26、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 A、 D。 考点:力和运动 实验题 小文利用托盘天平 、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蜡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 m; ( 2)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液面处的刻度 V1; ( 3)用细线拴住小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录液面处的刻度 V2; ( 4)用细线把蜡块和小铁块绑在一起,把它们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录此时液面处的刻度 V3。 ( 5)蜡块的密度 蜡 = 。 答案: 试题分析:在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密度时,

27、先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然后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示数,最后根据 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根据题意,蜡块的质量为 m,体积 V=V3 V2,则蜡块的密度为 蜡 = 。 考点:密度测量 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给水和食用油分别加热。 ( 1)实验过程中温度升高较快的是 (填 “水 ”或 “食用油 ”)。 ( 2)在此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及食用油 _。 ( 3)这个实验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填 “大于 ”、 “小于 ”或“等于 ”)。 答

28、案:( 1)食用油 ( 2)吸收热量多少 ( 3)大于 试题分析:根据吸热公式 Q=cm t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可知两者升温较快的物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时,即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物质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表明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根据水的比热容最大可知水和煤油两者吸热能力的关系。 ( 1) 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 根据吸热公式 Q=cm t可知,两者两者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较小的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快; ( 2) 使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他们加热时,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物质所吸收的热 量的多少是相同的, 此实验中记录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及食用油吸

29、收热量多少; ( 3) 水的比热容大于食用油的比热容, 这个实验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大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 考点:比热容 如图所示,在小车从斜面顶端 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运动过程中,小东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请你将小东设计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测量斜面顶端 A点到斜面底端 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 S;测量小车的长度记为L,小车运动的距离为 。 (2)把挡板放在 B点,让小车从斜面顶端 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小车前端撞上挡板, 测出 的时间 t; ( 3)表达式: v = 。 答案:( 1) S L(2)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 t; (3) 试题分析: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斜面的全长减去一个小车

30、的长;根据公式 v=可知要想测量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 ( 1)小车通过的路程等于斜面的全长减去一个小车的长,即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S L; ( 2)根据公式 v= 可知要想测量平均速度,必须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 3)小车的速度: v= = 考点:测量平均速度 小红用一个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组装成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 1)使用动滑轮能否省功? ( 2)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钩码 重 /N 钩码上升的距离 /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N 弹簧测力计 移动距离 /m W 有用功 /J W 总 /J 机械效率 / % 1 0

31、.10 0.6 0.20 0.10 0.12 83.33 2 0.15 1.1 0.30 0.30 0.33 90.91 3 0.20 1.6 0.40 0.60 0.64 ( 1)提升 3N 钩码时的机械效率是 。 ( 2)分析 3次实验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 。 ( 3)既然有如上结论,为什么还要使用动滑轮,请引用表中数据举例说明: 。 (4)分析实验数据还可初步得出有关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结论是: 。 答案:( 1) 93.75% ( 2)不省功 ( 3)(引用任一组数据说明)可以省力 ( 4)同一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增大而增大。 试题分析: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根据 W

32、 有 =Gh可知,第三次实验提升的钩码重 3N,因此根据第三次数据的有用功和总功可求出机械效率; 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可初步得出实验的结论;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使用机械虽然不省功但可以省力; 分别计算出每次实验中钩码的重力,分析重力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 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因此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 2)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钩码上升的距离为 0.2m,由 W 有 =Gh可知,第三次提升的钩码重: G= =3N,因此此时的机械效率: = 100%=100%=93.75%;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因此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根据表格中的第三次实验数据可知,钩码重

33、 3N,拉力为 1.6N,说明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由 W 有 =Gh可知,第一次提升的钩码重: G1= =1N;第二次提升的钩码重: G2= =2N;第三次提升的钩码重: G=3N;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机械效率随重力的增大而增大;故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动滑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大而增大。 考点: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图所示,用拉力传感器(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可显示力的大小,计算机与连线未画出)水平拉动水平面上的木块,就可以显示出拉力的大小。为研究滑动摩擦力 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 力 F 压 大小的关系,在重为 19N 的木块上依次添加 2N 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 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

34、动,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 F 压 /N 19 21 23 25 27 29 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F/N 7.6 8.4 9.2 10.0 10.8 11.6 根据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 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 F 压 大小的关系式:_ 。 答案: f = 0.4F 试题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即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分析表格中拉力传感器的示数与木块对水平面压力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受到的拉力即拉力传感器的示数相等, f=F,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

35、知: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即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与压力大小的比值不变,均为 0.4, 滑动摩擦力 f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 F 压 的大小关系为: Ff=0.4FN 考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如图所示,小林在厚底透明圆柱形塑料小筒 中央固定了一根木棍,又找来刻度尺、装有水的水槽和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大螺丝帽。他用以上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当液体密度一定时,在液体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的增加量P与液体深度的增加量 h成正比。即: P=kh( k为常量) ”。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解:( 1)将小筒放入水中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并记录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0,将一个螺丝帽的重

36、力用 G 表示,小筒的横截面积用 S 表示。( 1 分) ( 2)将一个螺丝帽套在小筒中的木棍上,小筒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1,计算并记录深度 的增加量 h1= h0 h1( 1分) ( 3)记录筒底所受水的压力的增加量 F1= G和筒底所受压强的增加量P1=G/S( 1分) ( 4)再将一个螺丝帽套在小筒中的木棍上,小筒再次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2,计算并记录深度的增加量 h2= h0 h2;记录筒底所受水的压力的增加量 F2= 2G和筒底所受压强的增加量 P2=2G/S ( 5)仿照步骤 4再做 4次实验,将数据 h3 h6; h3 h6; F3 F6

37、; P3 P6记录在表格中。( 1分) 数据记录表:( 1分) h0= h/cm h/cm F/N P/Pa 试题分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必须要用刻度尺测量液体的深度,根据已有器材可借助圆柱形塑料小筒装完全相同的大螺丝帽漂浮在水面上,改变大螺丝帽的个数,从而改变浸入深度,并可根据漂浮条件求出试管底面的压强,以达到探究的目的。 ( 1)将小筒放入水中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并记录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0,将一个螺丝帽的重力用 G表示,小筒的横截面积用 S表示; ( 2)将一个螺丝帽套在小筒中的木棍上,小筒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1,计算并记录深度的增加量 h1=h0

38、 h1; ( 3)记录筒底所受水的压力的增加量 F1=G和筒底所受压强的增加量P1=G/S ( 4)再将一个螺丝帽套在小筒中的木棍上,小筒再次静止时用刻度尺量出小筒露出水面的高度 h2,计算并记录深度的增加量 h2=h0 h2;记录筒底所受水的压力的增加量 F2=2G和筒底所受压强的增加量 P2=2G/S; ( 5)仿照步骤 4再做 4次实验,将数据 h3 h6; h3 h6; F3 F6; P3 P6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记录表: h0= h/cm h/cm F/N P/Pa 考点:压强的增加量与液体深度的增加量的关系 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

39、用) 答案:如图所示 试题分析:人站在地面上,说明最后拉力的方向应该是向下的,在绕绳时既要考虑尽可以省力,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到各个滑轮。如答案:图所示,滑轮组用3段绳子承担物重。 考点:滑轮组连接 填空题 与图所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一致的是实验 _(填 “甲 ”或 “乙 ”)。 答案:乙 试题分析: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压缩冲程即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上向下运动,压缩空气做功,使气缸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对于做功冲程,即气缸内的混合物被引燃,导致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燃气,这些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使活塞由上向下运动;故分析每个图中

40、的能量转化关系即可判断。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该题中,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由下向上压缩气缸内的空气,即对空气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 方式改变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即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分析图甲能看出,是高温是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故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与图 1的能量转化不一致;分析图甲能看出,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图1的能量转化一致;故答案:为:乙 考点:汽油机 如图所示,水池下方的排水管利用了 原理。 答案:连通器 试题分析: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

41、连通器内盛有一种液体,并且不流动时,各容器内的液面是相平的;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弯、过桥涵洞、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洗手间下水管成 U 形,水不流动时,U 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答案:为:连通器。 考点:连通器 小英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小英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汽车 试题分析: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 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路旁的树是运动的,汽车(或自己)和树木之间发生位置改变,所以以汽车(或自己)为参照物

42、,树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汽车。 考点:参照物 汽油的热值是 4.6107J/kg,则完全燃烧 2kg汽油放出的热量是 _ _ J。 答案: .2 107 试题分析:知道汽油的热值和汽油的质量,利用 Q 放 =mq求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 =mq=2kg4.6107J/=9.2107J。 考点:热值 一辆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轿车上的速度表如 图 8所示。在此过程中,若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 40kW,则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为 N。 答案: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其中的一个力可以确定另

43、一个力。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和汽车的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汽车的速度是 90km/h=25m/s,根据公式 P=Fv可知, F= .由于牵引力等于 1600N,所以阻力也是 1600N 考点:功率、速度 密度 =0.75103 kg/m3的物块漂浮在水面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12 cm3;将露出部分截去后,再次漂浮在水面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V 2= cm3。 答案: 试题分析:设物块的体积为 V,根据物块漂浮在水面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 V1=12cm3;利用 F 浮 =G 物 ,可求出物块的体积;将露出部分截去后,可求得剩余物块的体积 V,物块漂浮在水面

44、,利用 F 浮 =G 物 ,求出此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再用剩余物块的体积 V减去此时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块再次漂浮在水面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假设物块的体积为 V,排开水的体积为 V 12cm3, 物块漂浮, F 浮 =G=mg=物块 Vg, 又 F 浮 =水 V 排 g, 水 V 排 g=木 Vg, 即 水 ( V V1) g=物块 Vg , 将 V1=12cm3, =0.75103 kg/m3=0.75g/cm3代入 式, 解得 V=48cm3 把露出水面的部分截去后,剩余物块的体积 V=V 12cm3=48cm3 12cm3=36cm3, 物块漂浮, F 浮 =G=mg=物块 V

45、g, 又 F 浮 =水 V 排 g, 水 V 排 g=物块 Vg , 将 V=36cm3, =0.75103 kg/m3=0.75g/cm3代入 式, 解得: V 排 =27cm3 那么露出水面的体积 V 2=V V排 =36cm3 27cm3=9cm3 考点:浮力 爱好科技制作的哥哥送给小刚一条自己制作的小木船,船上带有金属船锚,船舷上还标记出了多条细密的吃水线,并附有一张表,说明各条吃水线对应的排水量。小刚问明了排水量表示的是漂浮时船排开水的质量,于是利用这些吃水线测出了船锚的密度。他把船放到一盆水中,第一次将锚放在船舱里,当船静止在水面时观察吃水线,查出对应的排水量为 ;第二次用细线拴住

46、船锚,悬挂在船下方的水 中且完全浸没,观察吃水线,查出对应的排水量为 ,第三次把细线放得更长些,直至线松了,锚沉在盆底,记下此时的吃水线,查出对应的排水量为 ,则锚的密度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锚的质量等于锚放入木船时的排水量减去锚沉在盆底时木船的排水量,锚排开水的质量等于锚放入木船时的排水量减去锚悬挂在船下方时的排水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锚排开水的体积即为锚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锚的密度。 根据题意可得,锚的质量为: m锚 =m1 m3,锚排开水的质量: m排 =m1 m2, = , 锚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 锚悬挂在船下方的水中且完全浸没, V 锚 =V 排 = ,锚的密

47、度: = 考点:浮力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 答案: .20 试题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 “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上 1cm之间有 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 1.00cm对齐,右侧与3.20cm对齐, 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3.20cm 1.00cm=2.20cm。 考点:长度测量 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答案: 试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根据题干图可知:该弹簧测力的分度值是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