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021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自然沉降、沙层过滤、活性炭吸附都是物理变化;杀菌消毒是化学变化。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点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难度不大。 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述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Mg2+1 个镁离子 B 2H2 个氢元素 C 2H2O2 个水分子 D CuO 氧化铜 答案: B 试题分析: Mg2+1 个镁离子; 2H2 个原子; 2H2O2 个水分子;CuO 氧化铜。选 B。 考

2、点:化学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元素只讲种类,不谈个数,但原子可以说个数,也可以讲种类。 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进入山洞时用火把照明 B清理沼气池前做灯火实验 C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贫血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 答案: B 试题分析:进入山洞时用火把照明,还可以检验山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太多;清理沼气池时,要避免明火,因为沼气是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贫血;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选B。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常识性内容,牢记即可。 下列情况: 煤燃烧; 工业废气任意排放; 燃放鞭炮; 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 氢能源汽车

3、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 工业废气任意排放,其中的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 燃放鞭炮,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燃油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这些都会污染空气。氢能源汽车排放的尾气是水蒸气,不会污染空气。选 C。 考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点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粉尘等是空气污染物,识记内容,难度不大。 下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针对该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将白磷改为木炭也能准确测定氧气含量 C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4、 D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会导致水进入试管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用的红磷要足量、装置不能漏气、应该等到装置冷却后在观察实验现象。选 B。 考点: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评: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用可燃物将装置内的氧气耗尽,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故使用的可燃物燃烧后不能生成气体,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一吹即灭,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将蜡烛放入水中 ,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难溶于水 C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说

5、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 D 试题分析:蜡烛一吹即灭,因为空气流动带走了热量,温度降低,达不到石蜡的着火点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将蜡烛放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难溶于水;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熄灭,因为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氧气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选 D。 考点:燃烧的条件; 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和质量守恒定律,难度不大,注意燃烧的条件有 3个,即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物质 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三氧化二锑 (Sb2O3)生

6、产 X的化学方程式为 Sb2O3 + 2H2O2 X + 2H2O。 X的化学式为 A SbO2 B Sb2O5 C HSbO3 D H3SbO4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 Sb2O3 + 2H2O2 X + 2H2O 可知: X的化学式为 Sb2O5。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C铁制品表面涂 “银粉 ”(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

7、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铁制品表面涂 “银粉 ”(铝粉),是由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氧化碳通常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选 C。 考点:金属的性质;氮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其中铝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因为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氧气与铝继续反应。 右图所示的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

8、氧化碳生成 C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能被磁铁吸引,不能证明一定是铁 D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少,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有毒;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能被磁铁吸引,不能证明一定是铁,因为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质量减少,但不能证明一定有铁生成。选 D。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 点评:本题是常考题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 ,装置后面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注意除了铁之外,四氧化三铁也能被磁铁吸引。 无铅汽油中一般加入甲基叔丁基醚【 CH3OC(CH3

9、)3】作抗爆剂。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正确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6 B甲基叔丁基醚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6:1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 5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甲基叔丁基醚【 CH3OC(CH3)3】的化学式可知: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8;甲基叔丁基醚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512: 12=5:1;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68.2%;每个甲基叔丁基醚分子是由 5个碳原子、 1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选 C。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

10、点评: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不同;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的比。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 一定质量的镁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M2与 M1的差表示 A生成 MgO 的质 量 B剩余的 O2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 Mg的质量 D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反应前镁的质量是 M1,反应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M2。 M2与 M1的差表示参加反应的 O2的质量。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11、。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未知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10 10 0 0 反应中的质量( g) 6 2 3 反应后的质量( g) 0 A. 为 7 B. 为 4 C. 为 3.75 D. 为 16.25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a、 b是反应物, c、 d是生成物,反应中 a、 b、 c的质量比为 a: b: c=4: 8: 3。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为 9; 为 5; 为 3.75; 为 2.25.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点评:本题较新颖,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在于,先根据质量守恒定

12、律计算出d的质量,即 ,再计算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以此来推断 、 、 的质量。 下列实验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 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红光;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水雾,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 D。 考点:木炭、红磷、蜡烛、铁丝燃烧的现象。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注意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出现白烟,不是白雾。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4

13、P +5O2 点燃 2P2O5 B 2HgO 2Hg + O2 C C + 2CuO 高温 2Cu + CO2 D 2HCl + CuO CuCl2 + H2O 答案: A 试题分析: 4P +5O2 点燃 2P2O5是化合反应; 2HgO 2Hg + O2是分解反应; C + 2CuO 高温 2Cu + CO2是置换反应; 2HCl + CuO CuCl2 + H2O 是复分解反应。选 A。 考点:化学反应的类型。 点评: “多变一 ”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一变多 ”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是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

14、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只要注意空气的组成,啊 hi按照体积分数计算的即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铁 C氧 D硅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选 C。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

15、、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D。 考点:原子的构成和元素的化学性质。 点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决定着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情况,因此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由

16、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选 C。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这是物理变化。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CO2 D S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O2由氧分子构成,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H2O、 CO2、 SO2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其中都不含氧分子。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这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区分分子和元素的不同,氧气中含有氧分子,而含氧化合物中是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查气密性 D加热液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

17、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 称量固体药品时,要遵守 “物左砝右 ”的原则; 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外部; 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用酒精灯外焰均匀加热。 选 C。 考点:倾倒液体;称量固体药品;检查气密性;加热液体。 点评: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特别要注意,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外部,否则无法观察到冒气泡的现象。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

18、面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因为这样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难度不大,注意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行,即: 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 C) B食盐( NaCl) C水晶( SiO2)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钻石是碳单质;氯化钠是盐;水晶是氧化物;碳酸钙是盐。选 C。 考点:氧化物。 点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化的 CrO3为橙红色,遇酒精变成绿色

19、,可用于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CrO3中 Cr 的化合价为 A +3 B +6 C -3 D -6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 CrO3中 Cr的化合价为 X。则 X+( -2) 3=0, X=+6.选 B。 考点:化合价及其计算。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即可,难度不大。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气可以助燃;二氧化碳、氮气都不能支持燃烧;甲烷、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题中二氧化碳和氮气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选 B。 考点:物质辨别。 点评:辨别物质时,要根据

20、物质反应时的特有实验现象来区分,氧气具有助燃性是常考的知识点。 在元素周期表中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 MO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42 D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g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钼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元素符号为 Mo;属于金属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42;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6。选 C。 考点:元素周期表。 点评:元素周期表中标出了元素符号、中文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信息,注意元素符号中第一个字母用大写字母,第二个字母用小写字母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 填空题 ( 6分)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21、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钙 铁 元素符号 H C O Cl Ca Fe ( 1)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_。 ( 2)若某还原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它能与一种红色固体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_ _。 ( 3) A、 B、 C、 D、 E 是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 A为单质, B、 C、 E为氧化 物,且 E常温下为气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 “” 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转化关系) 写出 CA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AB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 BD的 化学方程式 。 答案

22、:( 1) C H、 O ( 2)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 3)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O2 2H2+O2 点燃 2H2O H2O+CaO=Ca(OH)2 试题分析:( 1)若某可燃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H、 O。 ( 2)若某还原性气体由两种元素组成,它能与一种红色固体反应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高温 2Fe+3CO2。 ( 3)由题中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可得: A是氧气, B是水, C是过氧化氢, D是氢氧化钙, E是二氧化碳。故: CA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二氧化锰 2H2O+ O

23、2; 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点燃 2H2O; BD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aO=Ca(OH)2。 考点:物质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物质推断,要根据已有信息,展开合理的联想,再带入题中检验,才能得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 ( 6分)生活离不开金属。 ( 1)右图 “取暖片 ”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等,其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放热。 发热剂需与空气中 接触才会发热。 ( 2)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 Fe 和 CuSO4溶液 B Mg和 MnSO4溶液 C Mn和 FeSO4溶液 写出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

24、方程式 。 Mn、 Fe、 Mg 、 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 3)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中的操作名称是 _。 写出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_ 。 滤液的组成可能是 。 答案:( 1)氧气 ( 2) Fe+CuSO4=FeSO4+Cu MgMnFeCu ( 3) 过滤 Fe+H2SO4=FeSO4+ H2 ZnSO4或 ZnSO4和 FeSO4的混合物(答不全不得分) 试题分析:( 1)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等,其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放热。故热剂需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才能发热。 ( 2)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5、为 Fe+CuSO4=FeSO4+Cu。 Mn、 Fe、 Mg 、 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MnFeCu。 ( 3) 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滤渣中一定会有铁被置换出来。故 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 H2。 滤液的组成可能是 ZnSO4或 ZnSO4和 FeSO4的混合物,要根据锌的质量多少来确定,若锌足量,则滤液为 ZnSO4溶液;若锌不足,则滤液为 ZnSO4和FeSO4的混合物。 考点:铁生锈的原因;金属活动性;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注意在解答最后一题时,要考虑加入锌的量,根据量的多少,来讨论反应后滤液中物

26、质的种类。 ( 6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 1)从下图中 能获取的信息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 2)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探究氨气的性质,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根据上图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有 、 、 。 ( 3)在点燃条件下, A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该反应中 A、 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 ACD ( 2)密度比空气小 极易溶于水 氨水使酚酞变

27、红(意思对得分,每空 1分) ( 3) 置换反应 17:14 试题分析:( 1)从下图中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 2)根据上图信息,能得出的结论有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 3)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反应后生成物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故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该反应中 A、 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417: 228=17:14. 考点:微粒的性质;氨气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 点评:

28、本题难度一般,其中计算 A、 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是个难点,得先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再通过计算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系数的比来得到两种物质的质量比。 ( 6分)根据下图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放入集气瓶 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水的作用为 。 (4)河水经过 D装置后得到的水是 (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B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C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答

29、案:( 1) 2H2O 通电 2H2+O2 ( 2)小花由紫变红 ( 3) 3Fe+2O2 点燃 Fe3O4 防止高温熔融物下落集气瓶底炸裂(合理得分) ( 4)混合物 ( 5) D 试题分析: (1) A装置中是电解水的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通电2H2+O2。 (2)将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放入集气瓶 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花由紫变红。 (3)C装置中是铁丝燃烧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Fe+2O2 点燃 Fe3O4,其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熔融物下落集气瓶底炸裂。 (4) D装置是过滤装置,河水经过 D装置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 (5) 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

30、用水习惯;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但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却不利于农业生产,应该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免造成水体污染。选 D。 考点:实验装置的使用;化学方程式;过滤;水污染和防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其中的易错点是过滤,过滤只能除去固体不溶物,过滤后得到的水不是纯净物,其中会 溶解有别的可溶性物质。 ( 6分)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 1)根据右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羊毛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C里料和面料可用燃烧法区别 ( 2)下列食物中,能提供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 富含 _元素的食品。 A馒头 B水果 C鱼肉 (

31、3)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 。 目前天然气是主要的家用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4)下列做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汽车限号行驶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D倡导节约用水 答案:( 1) BC ( 2) C 钙 ( 3) 石油 CH4+2O2 点燃 CO2+2H2O ( 4) ABC 试题分析:( 1)根据右图可知,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C里料和面料可用燃烧法区别,因为羊毛里含有蛋白质。选 BC。 ( 2)鱼肉能提供蛋白质;为了防止佝偻病,需要补充富含钙元素的食品。 ( 3) 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煤和石油。 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2、: CH4+2O2 点燃 CO2+2H2O。 ( 4) A汽车限号行驶;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选 ABC。 考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食物中的营养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环境污染与保护。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即可。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计算题 ( 3分)右图是装有锂( Li)电池的儿童遥控汽车。锂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Li+MnO2=LiMnO2, 计算 3.5gLi参加反应所消耗的 MnO2的质量。 答案: .5g 试题分析:解:设参加反

33、应二氧化锰的质量 为 x。 Li + MnO2=LiMnO2 7 87 3.5g x x=43.5g 答:参加反应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43.5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点评:本题很容易,只要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即可,即设、写、找、列、解、答。 ( 3分) 有一种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的主要成分是 KO2。某研究小组取 100 g生氧剂放入装置 A中,加入足量水使之充分反应( 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 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测定序号 第 1次 第 2次 第 3次 平均值 反应前装置 A总质量( g) 400.1 4

34、00.2 399.7 400.0 反应后装置 A总质量( g) 376.1 376.1 375.8 376.0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含钾元素且不与水反应) ( 1) 100 g 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 2)生氧剂中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24g 试题分析:解:( 1)由题意可得, 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400g-376g=24g。 ( 2)设生氧剂中 KO2的质量为 x. 4KO2+2H2O=4KOH+3O2 284 96 x 24g x=71g 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39% 答:( 1) 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

35、气质量为 24g。 ( 2)该生氧剂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9%。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分数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题意得出 100g生氧剂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为24g,是解题的突破口,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步骤。 简答题 ( 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仪器 a的名称是 。 ( 2)实验室若用 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室若用 B装置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 , 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 (填序号 ) 颜色 密度 溶解性 可燃性;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若用 C装置

36、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 4)若用 A、 E装置来制取氧气 ,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时 ,进行收集,集完氧气取出集气瓶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 1)集气瓶 ( 2) 2KMnO4 K2MnO4+MnO2+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3)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 4)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在熄灭酒精灯 试题分析:( 1)仪器 a的名称是集气瓶。 ( 2)实验室若用 A装置制氧气,则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实验室若用 B装置制二氧化碳,则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

37、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3)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 , 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 密度和 溶解性;收集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 C;若用 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 4)若用 A、 E装置来制取氧气 ,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时 ,进行收集,集完氧气取出集气瓶后,应进行的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在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考点:常见仪器的名称;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装置图;氧气的验满。 点评:常规题目,难度一般,本题的易错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

38、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 5分)右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 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 1)甲同学利用 I、 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2)乙同学利用 I、 装置进行过氧化钠 (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实验,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如何改进装置 。 ( 3)丙同学利用 I、 装置进行 “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 实验操作步骤: 连接仪器,装好药品; 将玻璃棒下端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伸入广

39、口瓶中点燃硫粉 ; 向锥形瓶中注入双氧水; 硫粉完全燃烧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装置 中注入 NaOH溶液以吸收剩余的 SO2气体。 答案:( 1) ( 2) 2Na2O2+2H2O=4NaOH+O2 中装满水并在右侧连接量筒(或带刻度的烧杯)(此空 2分,只答一个角度为 0分) ( 3)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绿叶变黄、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气球变鼓(注:现象答不全不得分) 试题分析:( 1)甲同学利用 I、 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即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 2)过氧化钠 (Na2O2)固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

40、=4NaOH+O2;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应该将 中装满水并在右侧连接量筒(或带刻度的烧杯); ( 3)利用 I、 装置进行 “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绿叶变黄、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气球变鼓。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使用。 点评:题中 “( 3)观察现象 ”是个难点,同学们往往会因为少答、漏答而被扣分,故提醒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要 多方考虑,思虑周全。 探究题 ( 7分)竹炭包(见右图)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 竹炭中

41、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 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 通过检验竹炭燃烧产物,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 1) A装置的作用为 。 ( 2)实验开始后, 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 ,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 。 ( 3)小红认为应在 A、 B装置间,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 。 ( 4)小明认为可以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 E装置,你认为可以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 初步结论 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 竹炭细密多孔,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

42、、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正确的 。 A.可防癌抗衰老 B.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C.可除去口中异味 D.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答案:( 1)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 2) CO2+Ca(OH)2=CaCO3+H2O 证明有 CO生成 ( 3)检验二氧化碳已除尽 ( 4) 不可以, 因在 E装置中通入的是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气体,高温可能会爆炸。 (此空 2分,只答 或 得 1分) 拓展应用 BC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 ( 1)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 2)实验开始后, 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

43、H2O, 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反应有 CO生成。 ( 3)小红认为应在 A、 B装置间 ,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 ( 4)因在 E装置中通入的是一氧化碳和氧气混合气体,高温可能会爆炸,故不能将题中装置换成还原氧化铁的装置。 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故竹炭牙膏的用途有: B.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 C.可除去口中异味; D.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使用;活性炭的用途。 点评:读懂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看起来文字较多,其实难度不大,但学会知识迁移是很重要的,题中要用 E装置替换新鲜鸡血的实验就是知识的转移, 同学们要注意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