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78%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 D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为: CO2 SO2 NO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正确;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 D、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为: COSO2 NO2等,二氧化碳无毒,故错误;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Fe2O3+3CO 3CO2+2Fe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 A只有 Fe B只有
2、 Fe和 C C只有 C和 O D Fe、 C和 O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Fe2O3中 Fe化合价为 +3价,反应后 Fe化合价为 0价;反应前 CO中 C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反应后 CO2中 C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由此可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Fe和 C;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单质参加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燃烧都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合反应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3、合物,所以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所以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考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CO2 B Cl2 C O2 D N2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
4、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a比 Na+稳定性 B Na得到一个电子变 成 Na+ C Na和 Na+化学性质相同 D Na和 Na+都属于钠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因 Na+的最外层有 8个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则 Na+比 Na稳定,故 A错误; B、 Na原子核外有 11个电子, Na+的核外有 10个电子,则 Na失去一个电子变成 Na+,故 B错误; C、因最外层 8电子是稳定结构,则 Na的化学性质活泼,与 Na+化学性质不同,故 C错误; D、因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不
5、变,都是单核微粒,则都属于钠元素,故 D正确;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浓盐酸易挥发质量会减小,故 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会增加,故 B错误 C、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潮解以及和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故 C错误 D、氯化钠在空气中质量基本不变,故 D错误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B 将带火星的木
6、条伸入氧气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 C 将 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CO具有可燃性 D 将水滴在生石灰上 冒出白雾 该反应生成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未打磨的铝条表面存在氧化铝的保护膜从而阻碍了铝与硫酸铜的反应,所以不能说明铝不如铜活泼;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也就是氧气能支持燃烧; C、将 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该过程生成了铜,从而说明 CO具有还原性; D、将水滴在生石灰上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出现白雾,但不能说明该反应生成水;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某同学为研究氢
7、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中和时,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分别用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 实验序号 所用试剂 现象及结论 A 铁粉 有气泡产生,则稀盐酸过量 B pH试纸 测得 pH 7,则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C 酚酞溶液 溶液为无色,恰好中和 D 少量碳酸钠溶液 没有气泡,则稀盐酸不过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盐酸过量时,盐酸会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故 A正确; B、当 pH试纸测出的 pH值大于 7时,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是过量的,故 B正确; C、当盐酸过量时,酚酞也不会变色,故 C错误; D、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会生成二氧化碳,没有气泡,则稀盐酸不过量,故
8、 D正确;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C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14: 1 D该反应中 B和 C的质量比为 12: 7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反应中共涉及 N、 H、 O 三种原子,故 A不正确; B、物质 A为 NH3,其中 H为 +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可知其中 N元素为 -3价;故 B不正确; C、物质 A为 NH3,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14:( 13) =14: 314: 1;故 C不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2N2+6H2O,物
9、质 B 氧气与物质 C 氮气质量比 =( 332):( 228) =12:7;故 D正确;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 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B某 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 5g水析出 ag晶体,再蒸发 5g水又析出 bg晶体,则 a与 b一定相等 C一定质量的 NaOH溶液含溶质 a克,再加入 a克 NaOH固体,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 2倍 D将 a克 NaOH溶液加入 a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原溶液的一半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由于溶液的质
10、量不确定,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无法比较故 A 说法错误; B、由于溶液析出晶体,溶液首先达到饱和状态,如果 KNO3溶液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在 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 ag晶体,再蒸发 5g水又析出 bg晶体,则 a与 b一定不相等故 B说法错误 C、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可知,一定质量的 NaOH溶液含溶质 a克,再加入 a克 NaOH固体,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原溶液的 2倍故 C说法错误; D、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可知,将 a克 NaOH溶液加入 a克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原溶液的一半故 D说法正确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11、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过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 的氢氧化钙 加入 过量的纯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后,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的纯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以把氢氧化钙除去,但过量的碳酸钠会成为新的杂质,故 A不合理 B、区别碳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在空气中灼烧,碳粉能燃烧,氧化铜不燃烧,故
12、B能区分两种物质 C、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生成的泡沫多,可以区分,不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过滤,碳酸钙不溶于水,故 D方法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稀释 10%的 NaOH和 10% 的 H2SO4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H2SO4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酸加水稀释 pH值升高但不能到 7,碱加水稀释 pH值降低,但不能降到 7,故 A错;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
13、片投入到足量稀 H2SO4中镁产生的氢气要比铁产生的氢气多,所以镁的曲线应该在上边,镁比铁活泼,镁应该先到达最高点,故 B错;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 C错; D、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 8: 1,图示中是 2g: 0.25g=8: 1,故 D正确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的化学性质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 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4、D 60 时, 100g水中加入 90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物质溶解度的比较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故 A 错;B、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能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故 B 正确;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100%,t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但本题没说是否饱和,故 C错; D、由图示可知 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90g,所以 60 时 100 g水中加入 9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可得到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 D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和 “
15、”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下图示表示由单质组成的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含有两种分子,且每种分子含有同种原子,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B、含有一种分子,且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为化合物; C、含有一种分子,且分子中含有同种原子,故是单质; D、含有两种分子,其中一种分子中含有同种原子,另一种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为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
16、素是铝元素 A、硅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硅,故选项错误 B、氧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氧,故选项错误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不是铁,故选项错误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白磷自燃 C液化空气制氧气 D铁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白磷自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液化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分离过程 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17、物理变化 D、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 B白酒 C加碘盐 D食用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只含有一种物质,故为纯净物,故 A正确; B、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故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加碘盐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多种物质,故为混合物,故选项错 D、食用醋中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故为混合物,故 C错误;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2 B H2O C KMnO4 D Ca( HCO3) 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氧气由一种元素组成
18、,属于单质故 A错误; B、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 B正确; C、高锰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C错误; D、碳酸氢钙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氧化物,故 D错误;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最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是把可
19、燃物移走,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 D、嘴吹蜡烛时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的是( ) A红磷 B木炭 C甲烷 D铁丝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 A、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A正确; B、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该题与上边水平了,故 B错;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倾斜,要竖直悬空滴加,故 C错; D、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要倾斜,故 D错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测量容器 -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品是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A羊毛衫 B塑料脸盆 C不锈钢餐具 D玻璃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衫属于天然纤维; B塑料脸盆是塑料制品,是有机合成材料 C不锈钢餐具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玻璃杯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21、考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磷酸二氢铵是用量较大的一 种化肥,其有效成分是 NH4H2PO4,它属于( )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答案: D 试题分析:磷酸二氢铵的有效成分是 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臭氧 B液态氧 C干冰 D双氧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B、液态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D、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俗称,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
22、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7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硫的名称中含有 “石 ”字旁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个,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而硫离子则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 18,故错误; C、由图示中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07,故正确 D、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
23、层电子数为 6,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变成阴离子,故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填空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中标 “a”的仪器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C或 ( 3)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其反应的化学方各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集气瓶;( 2) A; D;( 3) B;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 2H2O+O2 试题分析:( 1)图中 a 是用于
24、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的加热反应,可用装置 A进行;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易溶于水,可以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 A; D;( 3)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固液不加 热反应,可用装置 B进行;化学反应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此装置还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式是: 2H2O2 2H2O2+O2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提纯 Na
25、Cl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操作 、 、 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序号) ( 2)若得到 NaCl的产率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把晶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少量粘在了蒸发皿上 D溶解 11g含有泥沙的 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 3)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 50g,不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A量筒 B天平 C烧杯 D漏斗 E蒸发皿 F玻璃棒 G酒精灯 【实验二】溶解和结晶 KNO3 请根据实验和 KNO3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水的密度以 1g/mL计):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取 1
26、00mL水,加入 25gKNO3,搅拌, 20 全部溶解,得溶液 再加 Xg KNO3,搅拌, 20 恰好饱和,得溶液 再加 25g KNO3,搅拌, 20 得溶液 加热 全部溶解,得溶液 冷却至 20 晶体析出,得溶液 ( 4)溶液 的质量为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数字序号)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填序号) A 25g B X+25g C X+100g 答案:故答案:为:( 1) CBA ( 2) BCD ( 3) DFG ( 4) 131.6g; ; ( 5) A 试题分析:( 1)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溶解 -过滤 -蒸发,从流程图可知操
27、作 、 、 依次为图中的 CBA( 2)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造成含泥沙的食盐有一部分进入滤液,被蒸发结晶析出导致产量偏高, A不是可能的原因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导致原混合物中的食盐没有全部转到产品中,故 B是可能的原因 C、蒸发时,看到较多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就可将水分蒸干和看到晶体析出就停止加热溶液中的食盐不能全部结晶析出,故 C是可能的原因 D、溶解 11g含有泥沙的 NaCl时,加入的水量不 足导致食盐有一部分没被溶解,从而使食盐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品, D也是可能的原因故答案:选BCD( 3)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因此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漏斗、蒸发皿、酒
28、精灯故选 DFG( 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g,因此取 100mL水,加入 25gKNO3,搅拌得到的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再加 Xg KNO3,搅拌得到的 溶液恰好饱和,因此 X的值为 6.6g,再加 25g硝酸钾此时不能再溶解,因此得到的溶液 为饱和溶液且有25g固体剩余,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加热后固体全 部溶解,得到的溶液 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再冷却到 20 时硝酸钾析出 25g故溶液 的质量为 131.6g;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 5)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25g,选 A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固体溶解度曲
29、线及其作用 201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二十届 “世界水日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 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工业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 2)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醋酸 C蔗糖 D高锰酸钾 ( 3)水的净化方法有 、沉淀、过滤、蒸馏 ( 4)下列反应中,不能用来确定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 A H2和 O2反应 B电解水 C H2和 Cl2反应 D H2和
30、CuO 反应(提示: CuO+H2 Cu+H2O) ( 5)如图所示,实验 1是制备蒸馏水的装置,实验 2是电解水的装置 实验 I中水从 A经 B转移到 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 实验 I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 D( 2) A( 3)吸附( 4) C( 5) 分子间的间隔 2H2O 2H2+O2 试题分析:( 1)从节约用水的方法及防止水污染的角度分析: A、充分利用每一滴水是节约用水的重要体现; B、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有效地减少水污染 C、水体污染的危害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31、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分 析选项 D说法错误(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是否能形成溶液: A、植物油溶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B、醋酸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C、蔗糖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D、高锰酸钾溶于水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不能形成溶液的是植物油故选A( 3)净水的方法有沉淀(除去大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吸附(除去色素和异味)、过滤(除去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消毒(除去细菌)、蒸馏(除去可溶性固体杂质等)等;故答案:为:吸附( 4)确定水是由氢 氧两种元素组成时首先要求
32、反应中必须有水出现,其依据一般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A、 H2和 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氢气与氧气,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 H2和 Cl2反应生成氯化氢与水无关,所以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 H2和 CuO 反应生成铜和水,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 C选项的反应不能确定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 组成;故选 C( 5) 实验 I中水从 A经 B转移到 C的过程中,水蒸发变为水蒸气又
33、冷凝成水滴,属于物理变化,变化的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电解水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反应条件是通电,氢气和氧气后面都标上上升符号故答案:为: 分子间的间隔 2H2O 2H2+O2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蒸发与蒸馏操作;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 1)某服装标签如图,该服装面料含有的合成纤维是 ,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 法是 ( 2)新装修的房屋常闻到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刺激性气味,人们能闻到这种气味的原因是分子 ( 3)自行车是很多人出行的工具,写出一条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措施 ( 4)次氯酸钙(
34、 Ca( ClO) 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84 消毒液 ”常用于家庭、医院、车站等场所的消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则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 答案:( 1)涤纶;燃烧;( 2)在不停的运动;( 3)涂油;( 4) NaClO 试题分析:( 1)天然纤维为自然界存在的纤维,合成纤维为人工合成的,一般是高分子聚合物,则此衣物中棉是天然纤维,涤纶为人造纤维;天然纤维燃烧时会有焦羽毛味,人造纤维则不具备,燃烧时会有刺鼻的气味故答案:为:涤纶;燃烧;( 2)装修材料中释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到空中,进入我们的鼻子,我们就闻到了它的气味故答案:为:在
35、不停的运动;(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所以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的常用措施是涂油等故答案:为:涂油;( 4)在次氯酸钙( Ca( ClO) 2) 中,钙的化合价是 +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次氯酸根的化合价是 -1价,因为次氯酸钠中 Na 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所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是: NaClO故答案:为: NaClO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计算题 宇宙飞船内,宇航员所呼出的气体要通
36、过盛有氢氧化锂( LiOH)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为: 2LiOH+CO2=Li2CO3+H2O若过滤网内含有氢氧化锂 96g,计算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答案: g 试题分析:设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2LiOH+CO2Li2CO3+H2O 48 44 96g x x=88g 答: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 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 1)要配置 150kg16%的氯化钠溶液,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
37、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 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 AgNO3溶液,得到沉淀 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 100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 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答案:( 1)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24kg( 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7% ( 3)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12.3kg,加水的质量为 37.7kg 试题分析:( 1)氯化钠的质量: 150kg16%=24kg ( 2)设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x, AgNO3+NaCl=AgCl+NaNO3 58.5
38、143.5 x 14.35g x=5.85g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11.7% ( 3)需要加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 24kg-100kg11.7%=12.3kg 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150kg-100kg-12.3kg=37.7k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探究题 实验室里,试剂瓶的标签常因脱落或被腐蚀而丢失,现有失去标签 的 6瓶溶液,可能是 NaCl、 Na2CO3、 NaOH、 CaCl2、 Ca( OH) 2、 HCl、 CuSO4七种物质中的六种,教师将它们编号为 A、 B、 C、 D、 E、 F,
39、让同学们鉴别这六种物质,请你参与小明的下列鉴别过程 查阅资料 : CaCl2溶液显中性, CaCl2+Na2CO3=CaCO3+2NaCl ( 1)观察各种溶液的颜色,其中 C瓶为 色,是硫酸铜溶液 ( 2)做两两混合实验, E与其他四种物质混合的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A B D F E 无现象 白色沉淀 无色气泡 白色沉淀 由此实验确定 E是 (写化学式),还能确定 ( 3)若只用酚酞溶液,进一步确定另外三种物质的成分,你的实验设计是(填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 4)六种物质都鉴别出来以后,小明将 NaOH溶液和 Na2CO3溶液混合,再滴加稀盐酸,从开始滴加稀盐酸到过量的现
40、象是 ;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答案:故答案:为:( 1)蓝;( 2) Na2CO3; D是 HCl; (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取 B、 F各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另取 A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一支试管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另一支不变色 变红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不变的原溶液为氯化钙溶液 若试液变为红色,则原液为氢氧化钠否则为氯化纳 ( 4)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出现气泡; NaCl、 HCl 试题分析:( 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而其他溶液都是无色的,所以可以确定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2)根据剩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碳酸钠可以和氯化钙生成白色沉淀
41、,同时也可以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也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判断 E为碳酸钠, D为盐酸;( 3)根据( 1)和( 2)的解答可以知道剩余的三种物质为: CaCl2 和 Ca( OH) 2 或 NaCl、NaOH中的一种,根据题中提供的试剂,可以利用这些溶液的酸碱性来进行区分( 4)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当氢氧化钠反应完之后再加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当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 HCl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中装入液体试剂,按如
42、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 1)若甲试管装入碳酸钠,乙试管装入紫色石蕊试液,丙中加入稀硫酸,打开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体,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中的现象为 立即关闭止水夹,看到 (填甲乙)中液面上升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若乙中装入饱和的石灰水,丙中液体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变浑浊则甲、丙中的物质可能为 (填与( 1)中不同的物质) 答案:( 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甲, Na2CO3+H2SO4=Na2SO4+H2O+CO2,CO2+H2O=H2CO3;( 2)盐酸,碳酸钾溶液 试题分析:( 1)甲试管装入碳酸钠,乙试管装入紫色石蕊试液,丙中加入稀硫酸
43、,打开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液体,同时打开止水夹,则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会进入乙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关闭止水夹,则甲中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导致甲中压强增大,甲中的导管液面上升,故填: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甲,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O2+H2O=H2CO3;( 2)乙中装入饱和的石灰水,丙中液体加入到甲中后,石灰水变浑浊,则是甲中产生了二氧化碳,可能是盐酸与碳酸钾溶液的反应,故填:盐酸,碳酸钾溶液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CaO 和 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 “碱石灰 ”,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
44、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 2)固体 A中一定含有 ( 3)溶液 B成 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Ca( OH) 2、 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 溶液 B中溶质可能为: NaOH; Na2CO3; NaOH 和 Na2CO3; Ca( OH)2和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 B于试管中,滴加足
45、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 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 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OH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 B溶液中一定含有 Na2CO3,可能含有 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 B中是否含 NaOH,做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 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 正确 实验步骤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同
46、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 NaOH B一定有 Na2CO3 C一定有 CaO D至少有 NaOH、 CaO中的一种 答案:故答案:为:( 1)玻璃棒; 过滤;( 2)碳酸钙( CaCO3);( 3)猜想 NaOH; 反思与评价 CaCl2+Na2CO3=2NaCl+CaCO3;除尽溶液 B中的 Na2CO3,避免干扰 NaOH的检验; ( 4) BD 试题分析:(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溶于水的固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固体 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CaCO3);( 3) 猜想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液 B中溶质可能为: NaOH; Na2CO3; NaOH 和 Na2CO3; Ca( OH)2和 NaOH; 反思与评价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