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1071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锰钢 B液氧 C汽水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锰钢属于合金,是由锰、铁、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B、液氧是氧气的液态,是由一种物质 氧气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C、汽水是由二氧化碳、柠檬酸、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

2、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下图是 “尾气催化转换器 ”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可能是 CO和 NO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 3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表示 A原子, 表示 B原子, 表示 C原子,则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 2AC+2BC=A2+2BC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生成物的 A2分子是由 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

3、意图,结合化学变化的实质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的两种分子都分别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且每个分子中含有 2个不同的原子,再结合题意 “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 ”,故可能是 CO和 NO,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 2=1: 1,错误。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

4、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洗涤剂 ”把 “油乎乎 ”的菜盘洗干净,是洗涤剂乳化功能的体现 B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 C容器中各部分的溶液的性质都相同 ,体现了溶液具有 “均一性 ” D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常识分析。 A “洗涤剂 ”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污起乳化作用,使大块的油斑变成细小的油滴而随水流走,正确; B饱和溶液只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的,即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不再继续溶解食盐,但能溶解其他可溶的物质,如蔗糖,错误; C溶液具有 “均一性 ”,故容器中各部分的溶液的性质都相同,正确;

5、D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多会伴随着吸、放热现象的发生,如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故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 改变,正确。故选 B 考点:乳化及乳化作用,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性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t2 时, 80g硝酸钾溶于 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

6、分析。 A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B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也逐渐增大,但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故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D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85g,即在该温度下,每 100g的水中,最多可溶解 85g的硝酸钾而达到饱和状态,故 80g硝酸钾溶于 10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

7、溶液,错误。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最近,多种知名品牌白酒陷入塑化剂风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塑化剂,化学式 C16H2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16H22O4由三种元素组成 B C16H22O4由 16个碳原子、 22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构成 C C16H22O4的相对分子质量 278g D C16H22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9.1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8、的化学式为 C16H22O4来分析。 A、 C16H22O4是由 C、 H、 O,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 B、 C16H22O4是由 C16H22O4分子构成的,每个 C16H22O4分子是由 16个 C原子、 22个 H原子、 4个 O原子构成的,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都是 “1”,不是 “g”,错误; D、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可知,C16H22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69.1,正确。故选 AD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

9、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SO4 CuSO4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结合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A、杂质 O2能与灼热的铜网反应,而主要物质 N2不能反应,故可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来除去 N2中的 O2,正确; B、加水溶解时,主要物质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不能用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除

10、去 CaO中的 CaCO3,错误; C、杂质 Zn能与稀盐酸反应,而主要物质 Cu不能反应,故可用足量的稀盐酸除去 Cu中混有的 Zn,正确; D、杂质 CuSO4能与铁粉反应生成铜和 FeSO4溶液,而主要物质 FeSO4不能与铁粉反应,故可加入过量的铁粉,来除去 FeSO4中的 CuSO4,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 “家庭小实验 ”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B将

11、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D用植物油、面粉和水配制溶液 答案: AB 试题分析 :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 A、用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制作的简易净水器的原理和过滤一样,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能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B、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性,故可用作润滑剂,正确; C、食盐水不能和碎鸡蛋壳反应,故无法制取二氧化碳,错误; D、植物油、面粉都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植物油、面粉和水配制溶液,错误。故选 A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理解基本实验的原理,并能将二者融会贯通,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一定

12、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 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 g 68 16 4.4 3.6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 g 4 未测 48.4 39.6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第二次测定时 Y已完全反应 B若 X为氧气,则 Y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 Z与 Q质量变化之比为 11: 9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X的质量是 68g,反应后是 4g,则说明反应中消耗了 64g; Z则是由 4.4g变成 48.4g,即在反应中生成了 44g, Q则是由 3.6g变成 39.6g,即反应中生成了

13、36g。由此可知, Z、 Q为生成物,且它们的质量之和为 44g+36g=80g;而 X为反应物,在反应中反应了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Y是反应物,且在反应中反应了 80g-64g=16g,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X+YZ+Q。 A、由于 Y在反应中反应了 16g,所以第二次测定时 Y已完全反应,正确; B、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故若 X 为氧气,则 Y 发生氧化反应,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故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D、该反应中, Z与 Q质量变化之比 =44g:36g=11: 9,正确。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

14、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甲 乙 丙 A H2O CO2 CuO B O2 H2O H2O2 C CaO Ca(OH)2 CaCO3 D Cu H2 Fe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可知,丙通过反应可以生成乙,而乙、丙都能通过反应生成甲。 A、由于二氧化碳和碱液反应可以生成水,氧化铜和氢气反应也可以生成水,故能完成乙

15、、丙反应都能生成甲的转化,而氧化铜则可以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能完成丙到乙的转化,正确; B、水通电分解能生成氧气,双氧水分解也能生成氧气,故能完成乙、丙反应都能生成甲的转化,而双氧水分解,还能生成水,故能完成丙到乙的转化,正确; C、碳酸钙高温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即能够完成丙到甲的转化,但是其它的转化均不能完成,错误; D、氢气和氧化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铜,铁和硫酸铜反应能生成铜,故能完成乙、丙反应都能生成甲的转化,而铁与稀硫酸反应则可以生成氢气,故能完成丙到乙的转化,正确。故选 C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方法,以及

16、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 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丙 乙 甲 B甲 丙 乙 C甲 乙 丙 D丙 甲 乙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根据题意,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 CuSO4溶液中,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说明甲、丙都比铜活泼,而乙的活动性比铜弱;再根据 “甲、丙

17、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丙强,由此可排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 丙 乙。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且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 B汞 C氯化钠 D金刚石 答案: A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A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 B汞属于金属,属于汞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 D

18、.金刚石属于非金属固体,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故选 A 考点: 物质的构成微粒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一般的,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以及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判断,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在阳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 A、图中微粒为阴离子,因为核外电子数 10核内质子数 8,带负电,错误; B、图中微粒

19、为阴离子,因为核外电子数 10核内质子数 9,带负电,错误; C、图中微粒为原子,因为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不带电,错误; D、图中微粒为阳离子,因为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带正电电,正确。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铜丝被折弯 C矿石被粉碎 D纸张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汽油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0、 B、铜丝被折弯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铜丝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矿石被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矿石形状、大小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正确; B、称量固体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 C、过滤时

21、要用玻璃棒引流,液体不能直接倒入漏斗内,否则会有液体溅出,错误;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置在试管口上方 1cm处,不能伸入到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胶头滴管,进而会污染试剂,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 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012年 4月 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导致工业明胶制造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超标。铬在人体内能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 DNA造成损伤。右图是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你不能从该图得到的信息有: A铬元

22、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 C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 D铬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分析。 A.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铬元素名称带 “金 ”字旁,因此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且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故铬原子核内有 24个质子,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 “1”,可省略不写,故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正确; D. 在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小格中,无法获

23、知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故无法判定其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容易得失电子,错误。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点评: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光变色防伪油墨中含有 MgF2, MgF2中 F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1 D -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Mg 的化合价为 +2 价,设 MgF2中 F 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 +x2=0,解得 x=-1价。 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

24、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可以将 CuO中的 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 CO2能够转变成 CO C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分析 A. 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 CuO中的 Cu还原出来,但由于两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B. 在高温条件下, CO2能与 C反应,生成 CO,正确; C CO2没有酸性,不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错误; D.金刚石、

25、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由于其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错误。故选 B 考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点评: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性质以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 “好奇 ”号火星车已经展开它的 X射线分析器,并完成首次火星物质成分分析。在右图中可以看 到部分分析结果,图中的 Na、 Mg、Al等指的是 A原子 B单质 C分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根据题意,火星物质应属于宏观层面的,故图中的 Na、 Mg、 Al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Na、 M

26、g、 Al”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化学科学常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A 3N3 个氮元素 B H2O21 个过氧化氢分子 C 1 个铝离子 D P 1 个硫原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A一个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多个原子,就把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前面,故 3N表示 3个氮原子,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既可表示该物质,又可表示一个该分子,故H2

27、O2可表示 1个过氧化氢分子,正确; C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可知, 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错误; D元素符号既可表示该元素,又可表示一个该原子,故 P表示磷或 1个磷原子,错误。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28、灭火的原理和安全常识分析。 A、炒菜时油锅着火,要立即盖上锅盖,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B、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要立即用湿布扑盖,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C、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如果直接用水浇灭,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错误; D、由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当图书档案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这样不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损坏,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29、,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填空题 2012年 6月,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 “神舟九号 ”实现了与“天宫一号 ”的载人交会对接。让我们一起解读 “神九 ”: (1)为航天员提供的 “人造空气 ”中含有体积分数为 70的氮气、 20以上的氧气、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某同学对 “人造空气 ”的分析如下: 氮气含量比空气低; 氮气没 有任何作用,可不添加; 改成纯氧气更有益于航天员呼吸; 没有污染物。其中正确的是 。 (2)“神九 ”载人飞船所用液态燃料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的混合物。发射时,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发生剧烈反应如下: C2H8N2 + 2N2O4 2CO2

30、 + 4H2O + 3X ,其中 X的化学式为 。 (3)为防止载人飞船在高温烘烤下表面被氧化,在载人飞船表面涂了一层纳米硅酸盐涂料。这种涂料应具有哪些性质 、 。 (至少答两点 ) (4)三位宇航员所穿的航天服中有废气处理系统。先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活性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 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再用氢氧化锂 (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 (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 ( 2) N2 ( 3)熔点高 化学性质稳定等 ( 4)吸附 2LiOH + CO2 Li2CO3 + H2O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 试题分析:( 1)根

31、据空气的成分,对比 “人造空气 ”分析。 “人造空气 ”中含有体积分数为 70%的氮气,而空气中为 78%,故氮气含量比空气低,正确; 添加 70%的氮气,更接近空气的成分,有利于宇航员的正常生活,必须添加,错误; 由于细胞在高氧状况下会被杀死,吸纯氧会导致器官被氧化,错误; “人造空气 ”中没有污染物,正确。故选 (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8N2 + 2N2O4 2CO2 + 4H2O + 3X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 2 2 氢原子 8 8 氮原子 6 0 氧原子 8 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3X分子中含有 6个氮原子,则物质 X

32、的化学式为 N2。 ( 3)由于要防止载人飞船在高温烘烤下表面被氧化,故可推测该物质的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等特性。 ( 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有较强的吸附性;由于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结合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知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LiOH + CO2 Li2CO3 + H2O。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将其灵活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最近,由于气温下降使天

33、然气需求量陡然增加,某城市有报道称天然气日缺 20多万立方米,部分商户被停、限气。 ( 1)在家中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正确位置应选择右图中的 (填字母);如果漏气,下列应急措施不可行的有 (填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打开门窗 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目的 ;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在使用天然气时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 ( 3) “可燃冰 ”又称天然气水合物( CH4 xH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 1体积 “可燃冰 ”可储藏 100 200体积的

34、甲烷。下列关于 “可燃冰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燃冰 ”不是冰 B “可燃冰 ”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C “可燃冰 ”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 “可燃冰 ”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 4)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木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严禁驾驭私家车出行 C提倡使用电子邮件、 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禁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 5)生活中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节约 2.5 kg标准煤(已知标准煤的平均含碳量为 72%),则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kg。 答案:( 1)

35、A C ( 2)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甲烷与空气混合点火时发生爆炸 CH4+2O2CO2+2H2O 天然气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时难于察觉提醒人们及早发现天然气泄漏,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 ( 3) B ( 4) B C( 5) 6.6 试题分析:( 1)由于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报警器应该安装在厨房的上方,故选 A;如果天然气泄露,应该立即关闭气源阀门,并打开门窗通风,降低天然气在 空气中的含量,避免发生爆炸;但不能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因为电源开关的接触,会触发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故选 C。 ( 2)由于天然气为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而管道内在充入天然气前,存有

36、大量的空气,故必须先在管道内注满氮气,以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生爆炸;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因为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泄漏后不易被察觉,所以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在天然气泄漏时,可以提醒人们及 早发现,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 3)根据题意, “可燃冰 ”又称天然气水合物( CH4 xH2O)分析。 A “可燃冰 ”是天然气水合物( CH4 xH2O),而冰是水( H2O),故 “可燃冰 ”不是冰,正确; B水的组成元素为氢、氧元素,而油中一般会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37、中的元素守恒可知,水不能变成油,错误; C根据题意, “可燃冰 ”的可燃成分是甲烷,正确; D由于 1体积 “可燃冰 ”可储藏 100 200体积的甲烷,故 “可燃冰 ”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正确。故选 B ( 4)根据 “低碳生活 ”的特征分析。 A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木,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严禁驾驭私家车出行不现实,错误; C提倡使用电子邮件、 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可以减少对纸张的使用,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禁用打印机和传真机也不现实,错误;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逐

38、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故选 BC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2.5 kg标准煤中的含碳量,和燃烧后生成的二氧 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相同,故可设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则有2.5kg72%=x ,解得 x=6.6kg。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简单,熟记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知识,及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等,即可正确作答。 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 1)写出实验室在 A装置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

39、(填编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 在桌上。 ( 3) 微型实验有低碳、节约、环保等优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挖掘微型实验的素材和方法。如图 E所示,用稍作加工的胶头滴管,吸取几滴稀盐酸,就可以进行二氧化碳的生成与性质微型实验。其中,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二氧化硫等物质反应。若用此胶头滴管进行 H2S实验,避免 H2S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的一种方法是 。 答案:( 1) 2KMnO4 K2MnO4+MnO2+O2 ( 2) D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 (

40、 3) Ca(OH)2 + CO2=CaCO3+ H2O 将滴管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试题分析:(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2)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结合图示可知,应选 D 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氧气集满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 3)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 b),与之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 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41、(OH)2 + CO2=CaCO3+ H2O;根据题意,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二氧化硫等物质反应,故为了防止其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可将滴管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吸收。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的原理、装置的选取、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等,是解题的关键。 现有四种物质: 石墨、 干冰、 氮气、 酒精 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4)可用于制铅笔芯的物

42、质是 。 答案:( 1) ( 2) ( 3) (4) 试题分析:( 1)空气中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含量如下: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 ; (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酒精,故选 ; ( 3)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热,故可用于做制冷剂和人工降雨等,故选 ; ( 4)石墨常用于制铅笔芯和做电极等,故选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常见物质的用途等,要求学生能熟记常见物质

43、的性质,及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计算题 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 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 1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 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 1)完全反应后,生成 H2的质量为 。 (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 0.2g ( 2) 35% 试题分析:( 1)铜属于 H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锌属于 H前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铜和锌的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

44、,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关系图可知,当加入 93.7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且放出气体氢气的质量为 0.2g。 ( 2)根据题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利用化学方 程式中锌与氢气的质量比,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从而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最后可求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解:设该合金中锌的质量为 x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解得 x=6.5g 则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 =35% 答: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3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

45、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像找出恰 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简答题 如图是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设计的实验甲中的白磷未燃烧,而乙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 ( 1)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 2)白磷( P4)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仅用该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应做到: 白磷 ; 将锥形瓶 B 。 答案:( 1)燃烧需要氧气 ( 2) P4+5O2 2P2O5( 3)

46、必须过量 水必须装满。不能留有气泡 试题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甲中的白磷不能够燃烧是因为缺少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而乙中的白磷能够燃烧正是因为与氧气接触了,所以该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 (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4+5O22P2O5。 ( 3)根据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可知,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应保证白磷足量,以便能使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充分与白磷反应;装置还要气密性良好,以防止外界 空气进入,使测量的结果不

47、准确。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铁的冶炼是钢铁工业的基础。 ( )右图是教材中炼铁高炉及炉内化学变化过程示意图,若右图中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请写出 B区和 C区所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B区 (2) C区 、 。 ( )竖炉炼铁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方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 3)该工艺流程中,甲烷的作用是 、 ,冶炼出的铁水属于 (填 “纯净物 ”或 “混合物 ”)。 ( 4)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 )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 ( 5)请在下列 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中写出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测定样品的组成: ( 6)若样品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待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质量 装置 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装置 B的质量 2.32 g 反应前 55.72 g 反应前 281.00 g 反应后 55.08 g 反应后 2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