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1086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昆山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石蜡融化 C空气液化 D铁锅生锈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分蒸发后溶质的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石蜡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空气液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空气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

2、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配制 100g 10%的 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有关溶液的知识分析。 A溶液加水稀释,故溶剂的质量增大,但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 B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

3、化,正确; D配制 100g 10%的 NaCl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错误。故选 D 考点:溶液的稀释,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有关溶液的几个知识 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下列关于铁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存在时都会加速铁的锈蚀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铁的性质分析。 A铁比铜活泼,故铁能置换硫酸铜中的铜,所以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4、正确; B铁在有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的条件下易生锈,故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正确;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是铁,错误; D由于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带电的阴、阳离子,使钢铁中的铁,碳等构成原电池,从而加快铁的腐蚀,正确。故选 C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点评:熟记铁的化学性质和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酸通过置换反应反应制得的是 A MgCl2 B CuCl2 C FeCl2 D ZnCl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 Mg、 Fe、 Zn等 H前的金属,都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5、而 Cu等 H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故选 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题的关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的金属能置换稀酸中的氢。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CO2 C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

6、CO2,如氮气、稀有气体等也都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正确; C、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碳酸盐和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就只含有氧元素,错误。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的检验,酸的化学性质,单质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将密封 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 答案: A

7、试题分析: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由于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而包装袋内的气压较大,故包装袋会鼓起;而气体体积膨胀,是气体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分子本身是不变的,故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变。故选 A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即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且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 压强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 在试管中加热铜绿,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A水倒流

8、 B容器破裂 C温度过高 D反应过慢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在试管中加热铜绿,由于铜绿分解会产生水,而水在受热时会变成水蒸气而逸出,而试管口处的温度较低,水蒸气在管口遇冷而凝结成水珠,就附着在试管口,为了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的炸裂,所以应该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熔融的四氧化三铁固体,为防止其溅落炸裂瓶底,故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或湿的细沙; 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完毕,要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如试管,使试管炸裂。故选 B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 仪

9、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能起到隔绝空 气的作用,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而使燃烧熄灭。故选 B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理解和熟记燃烧的

10、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一定温度下,向右图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组成,以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水,则溶剂的量增大,且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故所得能继续溶解溶质硫酸铜,所以溶质质量也增大,直至再次饱和而不变;根据题意, “仅有部分晶体溶解 ”,说明溶液仍然饱

11、和;再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结合 “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 ”可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溶液颜色不变。故选 D 考点:溶液的组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温度,而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关。 下列有关水溶液性质 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向路面上的积雪中撒些食盐,能加快冰雪的融化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D冬天在汽车水箱内常加入少量乙二醇,其目的是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有关水溶液性质和用途分析。 A、由于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的沸点高,所以温度高,正确

12、; B、由于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低,所以向积雪撒盐,冰雪可以很快融化,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是电子,错误; D、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溶解后液体的凝固点降低,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正确。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混合物的沸点比纯净物的高,混合物的凝固点比纯净物低。 下图所示的是 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 1个丙分子和 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化

13、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 1个乙分子中含有 2个 A原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甲可表示为 BA3,丙可表示为 B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图示可知,乙可表示为 A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 2BA3=B2+3A2 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化合物,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 1个乙分子中含有 2个 A原子,正确。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

14、判定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反应 X 2Y R 2M中,已知 R和 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2: 9,当1.6g X与 Y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 R,则在此反应中 Y和 M的质量之比为 A 16: 9 B 23: 9 C 32: 9 D 46: 9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R和 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22: 9”,可设 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则 M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 9;根据化学方程式中 R与 M 的质量比,结合 R的质量,可求出 M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参加反应的 Y的质量,从而求出此反应中 Y和 M的质量之比。 解:设反应生成的 M的质量为 a X 2Y R 2M 22 29 4.4g a 22:( 29) =4.4g: a 解答 a=3.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Y的质量为 3.6g+4.4g-1.6g=6.4g 故此反应中 Y和 M的质量之比 =6.4g: 3.6g=16: 9。故选 A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给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表示出物质间的质量比,然后根据相关的

16、化学反应方程式,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 下表是 NaCl、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跟据表内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K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 20 30 相交 B 60 时,向 105g 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 95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7.5% C从含有少量 NaCl的 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 KNO3晶体,通常 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D 20 时, NaCl和 KNO3固体各 35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均能形成饱和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判断。 A、根据表格可知, KNO3

17、和 NaCl的溶解度在 20 30 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正确; B、 6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110g,即每 210g溶液中最多含有硝酸钾 110g,则105g饱和溶液溶液含有硝酸钾 55g,所以再加入 95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7.5%,正确; C、根据图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可以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D、在 20 时, NaCl的溶解度是 36.0g

18、, KNO3的溶解度是 31.6g;所以 20 时分别将两种物质各 35g加入两只各盛有 100g水的烧杯中,可形成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 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作答。 锌粉、铁粉、镁粉的混合物 3.8g与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发,得到 11g固体(不含有结晶水),则反应中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A 0.15g B 0.20g C 0.30g D 0.45 g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锌粉、铁粉、镁

19、粉的混合物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有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其中,三种金属的质量和为 3.8g,三种盐的质量和为 11g,所以,反应前后硫酸根的质量 =11g-3.8g=7.2g,则纯硫酸的质量 =7.2g =7.35g,因此氢气的质量=硫酸中的氢元素的质量 =7.35g-7.2g=0.15g,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刻划

20、玻璃:金刚石的硬度很大 B活性炭作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冶炼生铁: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 A金刚石的硬度最大,所以金刚石可用于刻划玻璃,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故活性炭可作除臭剂,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生铁,与可燃性无关,错误; D用于干冰升华时会吸热,故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正确。故选 C 考点: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

21、碘酒溶液中酒精是溶质 C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的特征和组成等知识分析。 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错误; B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液,错误; C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反而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就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正确。故选 D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饱和溶液的要素等知识,只

22、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我国科学家发现,有一种被称为亚硒酸钠的物质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亚硒酸钠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硒元素 (Se)为 4价,氧元素为 -2价,则亚硒酸钠的化学式为 A NaSeO3 B Na2SeO4 C Na2SeO3 D Na2Se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钠的化合价为 +1价,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亚硒酸钠中 Se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A在 NaSeO3中,( +1) +x+( -2) 3=0,解得 x=+5价,错误; B在 Na2SeO4中,( +1) 2+

23、x+( -2) 4=0,解得 x=+6价,错误 C在 Na2SeO3中,( +1) 2+x+( -2) 3=0,解得 x=+4价,正确 D在 Na2SeO2中,( +1) 2+x+( -2) 2=0,解得 x=+2价,错误。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 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和化学式的推断,因为有三种元素组成,若直接通过化合价书写化学式难度较大,可用排除法来解答,即利用各选项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缺铁会引起

24、贫血 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人体每天都应摄取适量的微量 元素,否则会患各种疾病,可根据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A、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份,缺碘会影响甲状腺激素合成,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正确;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儿童摄入不足会导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正确。故选 B 考

25、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相关知识。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D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在溶液中,水、酒精、汽油等均可作溶剂,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对于某物质的溶液,如不特别指明溶剂,溶剂都是水,正确; B、硬水是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

26、物的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分别与肥皂水混合后,出现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出现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正确; C、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水结冰后,水分子依然在运动,错误; D、硬水中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会导致泌尿系统结石、胃肠道疾病、心脑血管硬化等,正确。故选 C 考点:常见的溶剂,硬水与软水,分子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与水有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能正确作答。 下列物质的主要 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A、钻石( C) B、水晶( SiO2) C、食盐( NaCl) D、钟乳石( CaCO3)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

27、组成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钻石是由 C元素组成的单质,故不属于氧化物; B SiO2是由 Si、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 C NaCl是由 Na、 Cl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不属于氧化物; D CaCO3是由 Ca、 C、 O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不属于氧化物。故选 B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了解氧化物的概念方面的 含义,只有掌握了氧化物的含义才能对各种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两个氧分子: 2O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三氧化硫: SO3 D碳酸根离子: CO3-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

28、据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和原子的构成分析。 A、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个氧分子表示为 2O2,错误;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而图示质子数 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错误; C、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氧化物中氧在右,原子个数不能漏,则三氧化硫的化学式为 SO3,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 “1”要省略;由于碳酸根离子带 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表示为CO32-,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

29、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正确; C、向试管中加入铁钉时,要先将试管平放,再将铁钉放在试管口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让铁钉滑到试管底部,如图示放入,则可能会砸碎试管,错误; D、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会污染托盘,且称量时要 “左物右码 ”,图示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正好放反了,错误。故选 B 考点:实

30、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医疗用的生理盐水 C调味用的食醋 D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冰水混合物其实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B、医疗用的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C、调味用的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等多种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含有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31、,错误。故选 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能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分析判断。 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1%,且氧气支持呼吸,故可以分离出来并用于医疗急救,正确; B、空气中不含氢气,无法分离,错误; C、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78%,且氮气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用作食品防腐剂,正确; D、稀有气

32、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94%,且稀有气体较稳定,可以分离出来用于焊接保护气,正确。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含量是解答本题关健。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对比实验就是指只允许一种变量,其它条件相同的实验,据此分析。 A、测 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不需要对照,正确; B、图中烧杯 B置于空气中, B中的酚酞试液没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烧杯 A置于放有浓氨水的烧杯附近, A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氨气

33、分子进入,通过对比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烧杯 A中的酚酞试液和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属于对照实验,错误; 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都属于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本同的是着火点(白磷着火点低,红磷着火点高,而热水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 ),通过对比证明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另外,水上的白磷和水下的白磷,不同只是氧气的有无,通过对比证明氧气是燃烧的必须条件之一,故属于对比实验,错误; D、纸花都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都与二氧化碳接触,不同的是一干一湿,且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成红色,通过对比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酸使石蕊变红色

34、,故属于对比实验,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对比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够分析出变量和不变量,要牢记控制变量法只允许一个变量。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加热 “铜绿 ”时,绿色固体会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有关实验现象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由于生成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故不会生成烟,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

35、加热碳酸氢铵时,由于其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同时看见管壁出现小水珠,正确; D加热 “铜绿 ”时,由于其易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可见绿色固体(铜绿)会变成黑色固体(氧化铜),管壁出现小水珠,正确。故选 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铜绿的受热分解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要注意反应条件,要能区分叙述产物与描述现象的不同, “烟 ”与 “雾 ”, “光 ”与“火焰 ”的不同,白色与无色的不同等。 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

36、门窗通风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厨房中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家用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这样能防止引发触电事故,正确; B、室内起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因为这样会增大空气流通,也就是增加了氧气的量,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要立即用湿布扑盖,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正确;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首先要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可降低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正确。故选 B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

37、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在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使其变成淡水 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 D用水可以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两种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 A、明矾溶于水可形成胶状物,可以吸附一些杂质,但无法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所以无法使其变成淡水,错误; B、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错误; C、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铜,错误; D、由于硝酸铵固体溶于

38、水会吸热降温,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升温,故用水可以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正确。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的发展史,溶解时的热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 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用于去除油污 B磷燃烧能产生白烟,用于制作烟幕弹 C钨的熔点高且能导电,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D铁的活泼性比铝弱,铁制品比铝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A、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对油污起乳化作用,所以

39、可用于除油污,正确; B、由于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产生白烟,故可用于制作烟幕弹,正确; C、由于白炽灯丝通电后会产生高温,而钨的熔点高且能导电,所以可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正确; D、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隔绝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接触,达到了保护铝的作用,故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错误。故选 D 考点:乳化剂及乳化作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常见金属的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0年 10月, “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 ”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

40、岩中的办法。下列关于 C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分子间有间隔 B 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大气中 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D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A、任何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正确;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不是二氧化碳,错误; C、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 D、 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能使之变浑浊,正确。故选 B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微粒性 点评:熟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填空题 ( 7分)联合国决

41、定 2011年为 “国际化学年 ”,其活动主题为 “化学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 (1)“化学能使天更蓝。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 2CO N2 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在空气中含量最高,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 ”氢能属于绿色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绿色化学 ”的特点之一是 “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物质,其中一个的反应只生成了一种产物,实现了 “零排放 ”,这种产物是 (填字母)。 A甲醇 (CH4O) B甲酸 (CH2O2) C乙醇 (

42、C2H6O) D乙酸 (C2H4O2) (3)“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 ”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 (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胞嘧啶由 种元素组成的,胞嘧啶中 C、 H、 O、 N 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 1) N2 CO2 CO ( 2) 2H2+O2 2H2O B ( 3) 4 48: 5: 16: 42 试题分析:( 1)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空气中,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所以空气中氮气最多;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所给方程式可知,只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 ( 2)氢气在空气中

43、燃烧,生成水,故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根据 “零排放 ”的特点,即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 ”,可判断所生成的有机物中 C、 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与 CO2中 C、 O 元素的原子个数相同,应为 1: 2;结合四个选项分析,只有 B中 C、 O 元素的原子个数比=1: 2,故选 B。 ( 3)胞嘧啶( C4H5ON3)是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的,胞嘧啶中 C、 H、O、 N 元素的质量比 =( 124):( 15):( 161):( 143) =48: 5: 16:42。 考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含量,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44、,绿色化学,元素的质量比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 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常加入的一种黑色固体的作用是 。 (2)铝和稀盐酸反应: ;该反应属于 (填 “放热 ”或 “吸热 ”)反应。 (3)炼铁厂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 ;该反应类型 (填 “是 ”或 “不是 ”)置换反应。 (4)铜绿受热分解: ;该反应类型的是 。 (5)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常用的一种溶液的名称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2H2O2 2H2O+O2 催化剂 (

45、2) Al+6HCl=2AlCl3+3H2 放热 ( 3) 3CO+Fe2O3 2Fe+3CO2 不是 ( 4) Cu2(OH)2CO3 2CuO+H2O+CO2 分解反应 ( 5)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O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 1)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在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但能改变整个反应的速率,故为催化剂,即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 2)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6HCl=2AlCl3

46、+3H2,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 3)炼铁厂以赤铁矿为原料,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由于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故不可能是置换反应; ( 4)铜绿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三种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 ( 5)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氮气不能,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CaCO3 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与

47、催化作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定,二氧化碳的检验 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 ( 6分)右下图为 NaCl、 KNO3的溶解度曲线(水的密度约为 1g cm-3)。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g,以下实验中: x、 y、 z中为饱和溶液的是 。 若使 NaCl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 是 或 。 除去 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Cl,提纯的步骤是:加水溶解、 、 ,然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1) 31.6g y ( 2)蒸发溶剂至饱和 加 NaCl固体至不再溶解 ( 3)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 试题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20 时, KNO3的溶解度是 31.6g,即在20 时,在 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31.6g而达到饱和状态,所以 10mL水(相当于 10g)中最多溶解 3.16g溶质;故第一次加入 2.5g硝酸钾后,没有达到饱和;再加入 2.5g,即变成了 5g,所以溶液已经饱和,且没有全部溶解;当升 温到 5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变为 85.5g,即每 10g水中最多能溶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