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097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苏省省锡中实验学校九年级 3月适应性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

2、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不合题意;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合题意; C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符合题意; D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不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点评:在此 题注意了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别,及如何减弱噪声。 图甲是某生产流水线上 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其中 S为激光源,Rl为光敏电阻 (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 ), R2为定值保护电阻, a、 b间接 “示波器 ”(示波器的接入对电路无影响 )。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

3、,每当传送带上的产品通过 S与 Rl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若传送带上的产品为均匀正方体,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己知计数器电路中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恒为 6V,保护电阻的阻值为400。 则 ( ) A每 1 h通过 S与 Rl之间的产品个数为 6000个 B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 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1:2 C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为 1:2 D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 Rl的阻值为 800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甲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题意可知有光照射时光敏电阻 R1阻值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

4、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 R1两端电压的变化;由图象知 R1的电压 U1=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 R2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求出 R1的电阻。 R1无激光照时, R1与 R2串联,由图象可得 R1的电压 U1=4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 R2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和此时 R1的电阻,即可得出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 R2两端的电压之比和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由图象可知:每经过 0.6s,就有一个产品通过计数装置,可以求出平均每小时通过的产品个数。 由图象可知:每经过 0.6s,就有一个产品通过计数装置。 ,故 A正确。 R1无激光照时,由图

5、象可得 U1=4V, U2=U-U1=6V-4V=2V, 所以,有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保护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之比 U2: U2=4V: 2V=2:1,故 B不正确; ,此时电阻 R1的阻值:, 所以,光照射和无光照射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之比 R1: R1=200: 800=1: 4,故 C不正确; 由甲图可知: R1、 R2串联,由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可知,当有光照射时, R1 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变小;根据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 U=IR可知, R2两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 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 R1两端的电压较低,由图象知 R1的电 压 U

6、1=2V,则 U2=U-U1=6V-2V=4V,电路中的电流: ,光敏电阻的阻值: ,故 D不正确。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光敏电阻随光照的变化从图象中得出有无光照和无光照时对应的电阻、电压。 如图所示是一手压电筒,按压手柄,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使灯泡发光。下列四图中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可制成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手压电筒按压手柄,产生电流使灯泡发光,说明塑料齿轮带动线圈内磁性飞轮高速旋转,将

7、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题中四个装置中: A、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B、说明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C、说明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说明电流产生磁场;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正确分析手压电筒的原理及各装置表明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012年 3月 25日,卡梅隆乘坐 “深 海挑战者 ”号深潜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1000m深处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深潜器受到的海水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设海水密度不变)( ) A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来越小 B压强越来越大,浮力越

8、来越大 C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小 D压强越来越小,浮力越来越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P=gh可求压强的变化,根据浮力公式 F 浮 =gV排 可求浮力的变化。 下潜过程中,深度越来越大,根据公式 P=gh可知,所受液体压强越来越大;下潜过程中,卡梅隆发现深潜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收缩,则说明深潜器的体积变小,故根据浮力公式 F 浮 =gV排 可知,浮力变小。 故选 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压强和浮力。 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浮力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深度,影响浮力的因素是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容易出错的一点是液体的深度指的是该点离液面的垂直距离

9、。 如图所示的家庭照明电路,已知其中一只灯泡的灯头接线处存在故障电工师傅为查明故障,在保险丝处接入一只 “220V 40 W”的灯泡 L0 当只闭合开关 S、 S1时,灯泡 L0和 L1都呈暗红色(比正常发光状态暗得多);当只闭合开关 S、 S2时,灯泡 L0正常发光, L2不发光由此可以确定 ( ) A L1灯头接线处断路 B L1灯头接线处短路 C L2灯头接线处断路 D L2灯头接线处短路 答案: D 试题分析:将 “220V、 40W”的电灯按表格中提供的接法接入电路,是把此灯串连接入电路。 若电灯恰能正常发光,说明开关闭合的那条支路短路,使该灯直接接在电源上;若电灯比正常发光暗,说明

10、开关闭合的那条支路的灯与该灯串连接入电路,所分电压低于 220V,这条支路正常;若电灯不发光,说明开关闭合的那条支路有开路。据此分析判断。当只闭合 S、 S1时 L0和 L1都呈暗红色,是因为 L1与该灯串连接入电路,所分电压低于 220V,所以 L1正常;当只闭合 S、 S2时, L0正常发光, L2不发光,是因为 L2被短路,使 L0直接接在电源上,正常发光。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路的检查。 点评:明确当把检测灯串连接在保险丝处时,出现三种现象(检测灯正常发光、发光暗、不发光)的原因是本题的关键。 在下列实验或装置所示的情景中,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 ) A丙和丁 B甲和丙 C

11、甲和乙 D乙和丁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各实验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可知能量的转化情况,则找出转化情况相同的即可。 甲是将机械能转化内能;乙为做功冲程,则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丙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为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丁通过加热使活塞飞出,为内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故能量转化相同的为乙与丁;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能量转化。 点评:在分析能量转化时要注意分析实验中消耗了哪些能量,同时主要产生的哪些能量,则可知能量的转化方向。 石墨烯又称单层墨。最近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利用的是石墨烯的 ( )

12、A熔点高 B硬度大 C导热性好 D导电性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是拉力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根据它的这些特性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适合做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半导体材料,解决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C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石墨烯的物理性质。 点评:这是一道关心科技发展的一道较简单的基础题解题时一定要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的特性入手。 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天

13、青色等烟雨 ”,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炊烟袅袅升起 ”,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月色被打捞起 ”,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D “冉冉檀香透过窗 ”,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 “天青色等烟雨 ”,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炊烟袅袅升起 ”,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月色被打捞起 ”,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冉冉檀香透过窗 ”,闻到檀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 A “天青色等烟雨 ”,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

14、形成的 不合题意; B “炊烟袅袅升起 ”,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合题意; C “月色被打捞起 ”,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不合题意; D “冉冉檀香透过窗 ”,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符合题意;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分子的运动。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了解物态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光的反射和分子的运动等知识。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

15、,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 大容积的注射器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线进入人眼,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观察的是棋子,而不是平面镜;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从而使示数变化更加明显;用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A、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方便时间的测量。此设计合理; B、物体成像要清晰, 就必须让物体(

16、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所以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此设计合理; C、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设计不合理。 D、用温度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此设计合理;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综合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逐项分析,判断正误。 如图是某同学放在水平课桌上的一摞书,下列关于取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大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B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等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 C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取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会倒

17、D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取出,它们上面的书都不会倒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选项中的描述可知,前两个选项主要应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角度考虑,看甲乙两书受到的压力是否相同;后两个选项主要应从惯性的知识角度考虑,以判断将书迅速抽出后可能发生的情况。 读图可知,甲书在中间层中,乙书在更底层中,因此,它们表面受到的压力不同,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乙受到的摩擦力会更大,故 缓慢将甲书水平抽出需要的力小于缓慢将乙书水平取出需要的力,因此,选项 A、 B均错误; 非常迅速地将甲书或乙书水平抽出时,其余的书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正下方的书上,不会倒

18、,故选项 C 错误,D正确。 故选 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摩擦力和惯性。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是惯性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构思巧妙,较为新颖,值得关注。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熔化成溪流 (2)夏天,从 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

19、化,液化要放热;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体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 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 (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 “出汗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 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 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 PM2.5。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于 2.5

20、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 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根据描 述, PM2.5中 “2.5”的单位是( ) A nm B m C mm D cm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根据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 故选 B。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长度的估测。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实验题 如图是探究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装

21、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 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按上述方案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答案:速度 做功 不能 试题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小车把木块推出的距离长,说明它原来具有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 我们知道,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滑 下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所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控制质量相同改变速度,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22、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越多,也反映了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和木块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了。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点评:本实验中研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 在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小石的质 量是 g,再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小石块的密度 1= kg/m3;小丽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2,则 2 1(“”、 “ 试题分析:天平的分度值为 0.

23、2g,石块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读游码时,以左边为准);石块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最后用密度公式 算出石块的密度。 由图知,石块质量: m=20g+4g=24g, 石块的体积: V=70ml-60ml=30ml=10cm3, 石块的密度: 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会导致小石块上有水,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大于小石块的实际密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 点评:测固体密度的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 m,根据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V,用公式 算出固体的密度;易错点:读游码时,要以左边为准。 妈妈骑车送小明上学,妈妈叫小明 “坐好

24、别动 ”,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小明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 (填 “运动 ”或 “静止 ”)的。 答案:自行车 运动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和自行车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小明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相对于小明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树是运动的。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下是小明同学探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所提升物重是否有关? ”的

25、部分过程,请帮助他完成下列填空 。 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同一滑轮组在提升不同重物情况下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 (2)实验器材:滑轮组一套、轻重不同的两物块、刻度尺、 、铁架台、细线。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3)用同一滑轮组先后提升不同重物,相关数据收集在下面的表格中,请将表格数据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 /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 /m 机械效率 %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4)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恒定的(填 “是 ”或 “不是 ”)。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6、 l(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 评估与拓展 (6)小明同学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测力计的示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弄得小明同学一时不知该何时读数,你认为他在测量中应该在 时读数。 (7)提升相同重物时,增加动滑轮的个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 “变大 ”、“变小 ”或 “不变 ”)。 答案:( 1) ( 2)弹簧测力计( 3) 83.3 ( 4)不是 ( 5)小于( 6)匀速向上拉动 ( 7)变小 试题分析:实验原理是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根据实验需要测量物体升高的高度、绳子移动的距离和测量拉力以及物体的重力,故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由图示先分析,物重由几股绳子承担,然后确

27、定物体升高的高度;再利用 W=Gh计算有用功;再利用机械效率公式计算机械效率;由实验数据,第一次测量的机械效率为 74.1%和第二次实验机械效率为 83.3%,分析即可;判定机械效率与 1的关系,关键看是否做额外功;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增加动滑轮的个数,相当于增加 了额外功,利用机械效率公式分析即可。 比较同一滑轮组在提升不同重物情况下的机械效率,原理是机械效率计算公式;需要测量物体升高的高度、绳子移动的距离,故需要刻度尺;要测量拉力以及物体的重力,故需要弹簧测力计;由图示可分析得出,物重由三股绳子承担,所以测力计上升 0.3m,则物体升高 0.1m;再利用功的公式 W=Gh计算有用功

28、W=Gh=6N0.1m=0.6J;再利用机械效率公式由实验数据,第一次机械效率为 74.1%,第二次实验机械效率为 83.3%,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恒定的;由于不得不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只有沿直线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拉力的大小; 增加动滑轮的个数,相当于增加 了额外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减小。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 R2R1。 (

29、 1)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实验中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填 “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或 “加热时间 ”)。 ( 2)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小明选用煤油而不用水做实验,是 因为煤油具有 的特点。 ( 3)通电一定时间后,乙瓶中的温度计示数升的快,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 4)若要在上面的电路中继续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你接下来的操作是 ,比较 。 ( 5)本装置还可探究 “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 ”,这是因为 。 答案: ( 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处恰好看不到它,这是因为光的 现象。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处又看到

30、硬币,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此时小明看到的是硬币的 (选填 “虚 ”或 “实 ”)像。 ( 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硬币并沿箭头所示方向吹气,发现有几次 “硬币起飞 ”了,小明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通过硬币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 ;而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下方气压始终是 p0,从而产生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 ( 3) “硬币起飞 ”的条件是什么呢?查寻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 v与压强 p的关系可表示为 1/2v2 p = p0(其中 表示空气密度, p0是常数,表示没有气流时的环境气压)。本研究需要知道硬币的质量 m(或重力 G)和硬币上(或

31、下)表面面积 S。 ( 4)小明 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表面面积,图中刻度尺的示数为 cm ,由此测得硬币的直径,算出硬币的表面积 S。 ( 5)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 (4)(5)两次实验中用了同一种方法测物理量,这样做的目的是 。 ( 6)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 v的表达式 v=_ _(用 、 S、 m表示)。 答案:( 1)直线传播、折射、虚 ( 2) 小 ( 4) 7.40 cm ( 5)减小测量误差 ( 6)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硬币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 射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从而看到了硬币,小明所看

32、到的硬币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流体流速越大,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流体产生的压强越大;两端硬币与刻度尺的接触点示数之差是四枚硬币的直径之和,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刻度尺示数,然后求出硬币的直径;测多算少,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对硬币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列方程,然后求出空气的速度。当眼睛在 A处时,硬币反射的光线由于沿直线传播而被碗挡住,不能进入小明的眼睛,所以看不到硬币;硬币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 射光线进入小明的眼睛,小明看到了 “硬币 ”,小明看到的硬币实际上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对着硬币上方吹气时,使硬币上方的空气流速

33、变大,压强变小,小于硬币下方气体的压强,产生压力差,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动力,当向上的动力大于硬币的重力时硬币会起飞;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左端硬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最右端的硬币所对应的刻度是 7.40cm,则硬币的直径先利用天平称出多个硬币的总质量,然后计算出单个硬币的质量, 这样做的目的是: 测多算少,减小实验误差;刚好吹起硬币时可看作硬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 F=G=mg 此时硬币上方的压强为: ;硬币下方的压强为: P 下 =C(空气流速为 0); 那么硬币上下方的压强差为: ; F= p S , 则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学的综合。 点评:本题的解

34、题关键有以下几点: (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 2)知道用累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质量或重力。 ( 3)会用平衡力进行近似计算。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上 /下 )调整。 (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 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放大 /缩小 /等大 )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答案:下 缩小 照相机 试题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

35、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远离透镜时,像就会靠近透镜,且像的大小会变小。 蜡烛、凸透镜 、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向下移动。透镜的焦距为 f=10cm,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25cm处,即 u=25cm 2f,这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是照相机。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这一规律在实

36、际生活中的应用属于中考常见题型,比较简单。 填空题 小明应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探究定值电阻 R0的发热功率 P0、滑动变阻器 R消耗的电功率 PR和电 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 ”,将得到的数据绘成 a、b、 c三条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 b图线表示定值电阻 R0的发热功率 P0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则表示 “电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 ”图线是 。如电源电压 U保持不变,则由图象可知:电源电压 U为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 答案: a 3 1 试题分析:电源电压 U不变,由 P=UI可知,电功率 P与 I成正比, P-I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找

37、出电源功率与所对应的电流,由电功率的变形公式求出电源电压;由图象找出定值电阻 R0的功率与对应的电流,然后 由电功率公式 P=I2R的变形公式求出电阻阻值;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由欧姆定律求出电流总阻值,然后由串联电路的规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电源总功率 PU与电流 I成正比,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电源总功率 PU随电流 I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a;由图象可知,电源功率 PU=9W,电流I=3A,电源电压 ;由图象可知,定值电阻 R0的功率 P0=9W时,电路电流 I=3A, 电阻阻值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由图象找出电功率

38、对应的电流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熟练应用电功率公式的变形公式、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即可正确解题。 如图所示,配备喷气背包的 “火箭人 ”在新西兰上空大约 1.5km 的地方翱翔。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使人腾空而起,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作用,要使 “火箭人 ”保持匀速飞行,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 。答案:相互 竖直向下 试题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必然对该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将处 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喷气背包向下快速喷气时,气体受到向下的力,同时气体对背包产生了向上的反作用力,这说明

39、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于 “火箭人 ”保持匀速飞行,并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火箭人 ”受重力与向上的推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背包喷出气体的方向应该是竖直向下。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物质的温度 /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40、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2)该物质的温度达到 42 时,其状态是 。 答案:晶体 固态 试题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完后处于液态。从表格可以看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物质的温度达到 42 时,还没有达到熔点,还没有熔化,处于固态。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小轿车为保护

41、司机安全都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如图所示,这套系统在汽车突然减速情况下会自动充气弹出,司机由于具有 将 直接撞在气囊上,气囊能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 ”) 对司机的压强,不会造成人体伤害。答案:惯性 减小 试题分析:气囊的作用是急刹车时对司机起一个保护作用由于急刹车会带来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对人造成伤害入手进行分析即可解决问题。汽车急刹车时,汽车急剧减速,司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这样就会撞到前面的方向盘上,对司机造成伤害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司机的压强,避免造成人体伤害。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惯性。 点评:首先要明确汽车急刹车时的整个过程,

42、然后在此基础上 进行分析。 人们常用的镊子是一种杠杆。如右图所示,用镊子夹取物体时,手压在 B处,则支点在 处,它是 杠杆(选填 “省力 ”、 “费力 ”或 “等臂 ”)。答案: A 费力 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首先判断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围绕转动的支点,根据支点的位置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如图,在使用镊子时,绕 A点转动,所以 A点是支点, AC的长度为阻力臂, AB的长度为动力臂,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判断和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杠杆支点的判断和分类,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支点和力臂的判断,另外,要结合生

43、活实际来解答。 ( 1)如图所示,如图所示的电压表的示数为 V; ( 2)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答案: .5V -14 试题分析:此电压表的量程是 0-3v,分度值是 0.1v,如图所示的电压表的示数为 2.5v;图中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温度计的示数是 -14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压表和温度计的读数。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计算题 图甲是小梦家豆浆机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电动机是用来带动刀头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的,额定功率是 200W R是加热电阻,额定功率是 1100W图中乙、丙是此豆浆机做一次豆浆时的工作信息小梦妈妈向豆浆机中加入黄豆和清水共 1.5kg

44、,求: ( 1)豆浆机的加热电阻是多少? ( 2)从第 6min至第 9min,豆浆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c 豆浆 =4.0103J/( kg ) ( 3)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总共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答案:( 1) 44 ( 2) 1.8105J ( 3) 7.5105J 试题分析:由题知豆浆机的 加热功率和工作电压,利用公式 求豆浆机的加热电阻;从第 6min至第 9min,豆浆基本形成,知道豆浆的质量、比热容,从图丙得出温度变化,利用吸热公式 Q 吸 =cm t求豆浆吸收的热量;由图乙可知,豆浆机正常工作一次电热管工作时间和电动机工作时间,利用 W=Pt求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消耗的

45、电能。 解:( 1)由题知,加热功率 P1=1100W, U=220V, , 豆浆机的加热电阻: ; ( 2)豆浆吸收的热量: Q 吸 =c 豆浆 m t=4.0103J/( kg ) 1.5kg( 100 -70 ) =1.8105J; ( 3)由图象可知,豆浆机正常工作一次电热管工作时间 t1=11min,电动机工作时间 t2=2min, 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消耗的电能: W=P1t1+P2t2=1100W1160s+200W260s=7.5105J 答:( 1)豆浆机的加热电阻是 44; ( 2)从第 6min至第 9min,豆浆吸收的热量是 1.8105J; ( 3)豆浆机正常工作

46、做一次豆浆,总共消耗的电能是 7.5105J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电功和热量的综合计算。 点评:本题为电功和热量的综合计算题,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率公式及其 变形公式 、 W=Pt 和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豆浆机正常工作一次电热管工作时间和电动机工作时间,要学会从题目所给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作图题 ( 1)如图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 300,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 2)如图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 O是轮子的转轴, O是箱体的重心。以 O为支点,画出力 F的力臂和箱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答案:见。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先画 出法线,得到反射角等于 60度,入射角也等于 60度。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臂是指动力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光的反射作图和杠杆力臂作图。 点评:在此题中注意运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力臂的概念作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