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31102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图一所示文物是图二所示哪一文明区域的历史遗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上述图二中 区域是指尼罗河流域, 区域是指两河流域, 区域是指印度河流域, 区域是指长江、黄河流域,图一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出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学生还要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另外,关于两河流域的文明,还包括: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等。 “出东征,扫小亚,攻埃及,占

2、两河,灭波斯,远印度 ”。此段话是对下列哪一次战争的描述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出东征,扫小亚,攻埃及,占两河,灭波斯,远印度 ”。此段话是对亚历山大东征的描述,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亚历山大东征 点评: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学生要知道:开始的时间:公元前 334年;结果: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另外学生还要知道,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文明交往的暴力冲突的典型,它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

3、合教规的是 A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督教徒在教堂里 应诵读圣经,不是古兰经;应该是佛教教徒在寺庙里拜佛;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应供奉着穆罕默德像,所以只有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 点评: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创立时间:佛教:公元前 6世纪,伊斯兰教:公元 7世纪,基督教:公元 1世纪;创立的地点:佛教:古印度,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基督教: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佛教: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基督教:

4、耶稣。 如图,下面为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有一个共同特征。这说明三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仰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共产主义 D月亮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土耳其、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有月亮和星星。这说明三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信仰伊斯兰教,在穆罕默德看来,新月代表一种新式力量,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伊斯兰教 点评:关于伊斯兰教的史实,学生还要重点掌握的是:创立时间:公元 7 世纪;创始人:穆罕默德;创立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基本信条:信奉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某班开展了一次探讨拜占廷帝

5、国衰弱原因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四个小组分别确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准确的是 A穷兵黩武导致帝国衰弱 B信仰差异导致帝国衰弱 C民族融合导致帝国衰弱 D种族矛盾导致帝国衰弱 答案: A 试题分析:导致拥有辉煌成就的拜占廷帝国衰弱原因,最准确的是穷兵黩武导致帝国衰弱,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点评:学生要知道拜占廷帝国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政治上的分裂和中央集权的瓦解,使末日的拜占庭帝国四分五裂。帝国内部政治动荡,皇室斗争激烈加快了其灭亡。学生还要你掌握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标志: 1453年,土耳其的穆罕默德进入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有人说:中世纪(特指欧洲的封建时

6、代,即 5 15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 A蛮族的统治 B精神的缺失 C神学的禁锢 D教育的没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宗教神学的禁锢,罗马天 主教会在思想文化上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故选 C。 考点: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统治 点评:关于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统治的史实,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有: “丕平献土 ”,它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天主教不光控制思想,还在经济上拥有西欧近1/3的土地;在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 下表中 “”处可填的内容是( ) 中国(西周) 先有爵,后有地 先有地,后有爵 大夫、诸侯都效忠天

7、子 小封建主效忠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效忠国王 子承父业 子和女承父业 A. 上古希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日本 D. 中古欧洲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封土制,小封建主效忠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效忠国王,子和女承父业,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制度 点评:学生要知道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查理 马特改革;另外学生还要知道,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把贵族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骑士。在中古西欧,成为骑士是一个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 公元 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 “中国化运动 ”,全盘照

8、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日本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廷帝国 答案: A 试题分析:公元 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 “中国化运动 ”,全盘照搬中华帝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草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场改革是 “大化改新 ”,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大化改新 点评: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还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包括:实行 “班田收授法 ”;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根据下列第

9、组的内在关系,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使第 组成立 伯里克利 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屋大维 ( ) A建立雅典奴隶制共和国 B发动布匿战争 C建立罗马共和国 D建立罗马帝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伯里克利改革推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元前 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帝国的建立 点评:关于古代罗马文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 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布匿战争的双方:罗马和迦太基;迦太基的杰出将领:汉尼拔;布匿战争的结果:迦太基被打败,被罗马灭亡。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

10、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 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希腊文明 点评:关于古希腊文明,还可以考查的内容是:自然环境多山靠海,地势崎岖不平,土地只适合种植葡萄、橄榄等,粮食不能自给;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多良港。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频繁。 公元前 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兴高采烈地与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

11、会,但被禁止进入会场,主要是因 为 A会议内容与妇女没有关系 B妇女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 C妇女无权干预男人的事务 D男子掌握的信息多于妇女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元前 432年,雅典城邦正处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但民主权利仅限于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所以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利娜被禁止进入会场,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伯里克利改革 点评:关于伯里克利改革,还要求学生掌握:雅典除了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雅典的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通过抽签的形式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公民大会的轮值

12、主席;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如图,古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无关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述图片中 A项反映的是佛教, B项反映的是种姓制度, C项反映的是阿拉伯数字, D项反映的是西欧等级制度,其中佛教、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都与 古印度有关,都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西欧等级制度与古印度无关,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印度文明 点评:关于古印度文明,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 6世纪;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后经阿拉伯

13、人传入欧洲,所以称为 “阿拉伯数字 ”。 综合题 (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第 196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他的眼睛也该被挖出来。第 199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挖出别人奴隶的眼睛,或者打碎别人奴隶的骨头,他将付它价值的二分之一。第 200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击落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牙齿,他的牙齿也该被同等的打掉。 汉谟拉比法典 ( 1)据图一,说说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相同条件有哪些?( 2分) ( 2)图二所示文明古国的遗存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2分) ( 3)据材料二,说说汉谟拉比法典实质。( 2分) (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古代亚非

14、文明古国有何相同特点?( 2分) 答案:( 1)都发祥于大河流域;都出现在北纬 20北纬 40度的区域,气温条件适合于农 作物的生长。( 2分) ( 2)法老的陵墓。( 2分) ( 3)是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奴隶制法典。( 2分) ( 4)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都建立中央集权、国王专制的国家。(或经济上农业为主、政治上中央集权。 2分) 试题分析:( 1)图一反映的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产生的相同条件有都发祥于大河流域;都出现在北纬 20北纬 40度的区域,气温条件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 ( 2)图二所示文明古国的遗存的主要用途是法老的陵墓。 ( 3)据材料二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一部维护奴隶主

15、阶级利益的奴隶制法典。 ( 4)古代亚非文明古国的相同 特点: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都建立中央集权、国王专制的国家。(或经济上农业为主、政治上中央集权。)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亚非文明 点评:关于四大文明古国,学生要掌握它们的发源地: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本题主要涉及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学生还要知道的古代印度文明包括:创立佛教、创立种姓制度、发明阿拉伯数字等;古代中国的文明有:修筑万里长城、开凿大运河等。 (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 度,推行采邑制。他把从叛乱贵

16、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材料二 废除世袭的氏姓制,设立中央机构。废除了皇室和贵族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将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第三,编制户籍和帐簿,实行 “班田收授法 ”。第四,统一税收标准,实行 “租庸调制 ”。 (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则材料所涉及的 “改革 ”分别同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2分) ( 2)据所学知识说说这些改革分别产生了什 么作用?( 4分) ( 3)谈谈你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 2分) 答案:( 1)材料一:查理

17、 马特改革(或采邑改革);( 1分)材料二:大化改新。( 1分) ( 2)查理 马特改革:促进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2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分) ( 3)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杰出的人物对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善于学习他国的改革经验和先进技术等。(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1)上述两则材料中材料一所涉及的 “改革 ”是查理 马特改革,材料二所涉及的 “改革 ”是大化改新。 ( 2)查理 马特改革的作用:促进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18、标志。 ( 3)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杰出的人物对改革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善于学习他国的改革经验和先进技术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查理 马特改革、大化改新 点评:关于查理 马特改革,学生还要知道,查理 马特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 制度。另外学生还要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实行 “班田收授法 ”;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

19、途中,他在所征服的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例如,尼罗河三角洲的亚历山大城,成为地中海地区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 1)据材料一,说说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2分) 材料二 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回国后他把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是 “世界奇观之书 ”。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 2)材料二提及的 “世界奇观之书 ”书名是什么?( 2分) (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古代文明交往方式有何不同?( 4

20、分) ( 4)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请谈谈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 2分) 答案:( 1)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开启了东方文明的希腊化时代。( 2分) ( 2)马可 波罗游记。( 2分) ( 3)材料一:暴力冲突;( 2分)材料二:和平交往。( 2分) ( 4)既要提倡多元化并存,又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坚持对外开放,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减少隔阂;坚持学习、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反映的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一

21、步交流和融合,开启了东方文明的希腊化时代。 ( 2)材料二提及的 “世界奇观之书 ”书名是马可 波罗游记。 (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古代 文明交往方式的不同:材料一:暴力冲突;材料二:和平交往。 ( 4)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既要提倡多元化并存,又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坚持对外开放,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增进了解,减少隔阂;坚持学习、借鉴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 点评: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公元前 334年,亚历山大率领一支 3.5万人的军队,历经 10年征战,灭亡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波斯帝 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学生还要知道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属于古代文明的和平交流。马可 波罗来华也属于和平交流,另外学生还要掌握其具体内容: 1275年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并当了 17年的官。在马可 波罗游记中他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介绍,对西方人追求财富、在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