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江西省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给别的酒精灯点火,防止发生火灾;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1/3;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存水平。故 C对。 考点:酒精灯的使用;称量固体药品;加热液体药品;量液体体积。 点评: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常考的知识点,难度不大。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装置图正确; B图中导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C图中
2、氧气的验M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图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应铺些细沙或者预先放些水。 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氧气的性质。 点评:常见的实验操作和装置图是重点,同学们要牢固掌握。 可一次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闻气体的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D加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会复燃,而伸入空气、二氧化碳瓶中变化不明显;故 A不适合; B、在常温常压下,氧气、空气、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体的气味无法区分它们。故 B不适合;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燃烧更旺;伸入空
3、气瓶中无明显变化;伸入二氧化碳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C适合; D、二氧化碳加入澄清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和空气加入澄清石灰水都无明显现象。故 D不适合。 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 关于催化剂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使用催化剂不会增加产物的量 C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不同的反应选择的催化剂可能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变二
4、不变 ”,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产物的量;不同的反应选择的催化剂可能不同。本题选 A。 考 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把握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二不变 ”)是正确解答催化剂问题的关键。 下列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液氧 B冰水混合物、碘酒 C生锈的铁钉、澄清石灰水 D二氧化碳、铁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液氧、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碳、铁水,有固定组成,属于纯净物;空气、碘酒
5、、生锈的铁钉、澄清石灰水都是混合物,成分不单一。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点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关于木炭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了二氧化碳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集气瓶内壁有水雾出现,即有水生成;还生成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生成了二氧化碳,但该 反应只是氧化反应
6、,不是化合反应。 考点:木炭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结论;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关键在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辨别。 ( 6分)硫、木炭、氯酸钾、氦气、氢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这七种物质中, ( 1)是黑色固体物质的有 _、 _, ( 2)是白色固体物质的有 _、 _, ( 3)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_, (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_。(均用化学符号表示) 答案:( 1) C、 ( 2) 、 ( 3) S ( 4) He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题中:( 1)是黑色固体物质的有 C、 ;( 2)是白色固体物质的有 、 ;( 3
7、)燃烧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S;(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He。 考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属于识记内容。有时候还得注意辨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酒精燃烧 C碘升华 D铁刀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牛奶变酸、酒精燃烧、铁刀生锈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碘升华只是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食盐易溶于水 B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 C酒精易挥发 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酸性、碱性等。食盐易溶于水、酒精易挥发、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是描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点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9、中的污染物不包括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答案: B 试题分析:目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不包括二氧化碳。 考点:大气污染物。 点评:大气污染与防治是很重要的题目,但难度不大,属识记内容。 填空题 ( 14分)小强、小超等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_ _ _ _。 (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 达式是 _;反应的类型属于 _反应(选填 “化合 ”或 “分解 ”);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填序号)。 (
10、 3)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实验时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 _;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 _。 答案:( 1) 试管 酒精灯 水槽 集气瓶 ( 2) B、过氧化氢 水 +氧气 分解、 C ( 3) A、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试题分析: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是固体 +液体,不要加热的反应类型,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 B,因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选C图或者 D图,其中 C图中的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1、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类型,气体 发生装置应选择 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实验时在试管口放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 灯的目的是防止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考点:常见的实验仪器名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常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和使用注意事项;书写文字表达式。 点评: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同学们一定要牢固掌握,并要能灵活应用。 ( 4分) b、二氧化碳 +水 碳酸; 以上反应中,( 1)化合反应有: _; ( 2)氧化反应有: _; ( 3)既属于
12、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_; ( 4)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_。 答案:( 1) b、 c ( 2) a、 c ( 3) c ( 4) d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变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题中:化合反应有: b、二氧化碳 +水 碳酸;氧化反应有: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有:考点:化学反应类型的判别。 点评:根据反应类型的定义加以区分反应的类型,注意区分不同反应类型的特征。 ( 7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为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却是 _;实验时,瓶中预先
13、留少量水或沙是为了 _,待火柴棒快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瓶内是为了_。 答案:、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中过多 试题分析:空气中有 21%体积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将铁丝绕成螺旋形,待火柴燃烧殆尽时将铁丝伸入盛有少量水或铺了细沙的氧气瓶中,可以看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但要注意的是,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因空气中氧气浓度较低,故铁丝不 能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瓶中预先留少量水或沙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考点:空气的组成;铁丝的燃烧。 点评:本题是小综合题
14、,考查了空气的组成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注意事项。 ( 3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_。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 _。 (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_。 答案:( 1)腐蚀胶头 ( 2)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 3)试管破损 试题分析:常见的实验操 作技能,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 (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会导致腐蚀胶头。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朝向手心会导致残留液流下腐蚀标签。 (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会致使试管破损。 考点: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 点评:
15、常见的实验操作中有些注意事项需要记忆。 ( 9分)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中填写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 1)硫在空气中燃烧 _( )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_( ) (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_( ) 答案:( 1)硫 +氧气 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 2)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 3)水 氢气 +氧气(分解反应) 试题分析: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先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 ( 1)硫在空气中燃烧:硫 +氧气 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 2)铁在氧气中燃烧: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化合反应) (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水 氢气
16、+氧气(分解反应) 考点: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别。 点评:书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先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要根据不同反应类型的特征来判别 。 ( 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氧气 _; 氖气 _; 过氧化氢 _; 水 _; 二氧化碳 _; 高锰酸钾 _。 答案: 、 Ne、 、 H2O、 、 试题分析:化学式的书写,要注意几点: 1、元素符号要对; 2、金属元素一般写在左边,非金属元素一般写在右边; 3、有氧元素时,氧元素要写在右边; 4、根据化合价来检验化学式的正误。 氧气: ; 氖气: Ne; 过氧化氢: ; 水: H2O; 二氧化碳:
17、 ; 高锰酸钾: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 点评:根据化合价来检验化学式的正误是很有效的方法。 下列实验操作中的数据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 10 12mL; B.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要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 3; 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2 3。 答案: B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取 1 2mL(数据) 试题分析: A.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 1 2mL; B.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要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 3; C.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故本题 选 B。 考点:常见的实
18、验操作;实验注意事项。 点评:掌握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学化学的基础。同学们要记牢。 以下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 吹灭蜡烛后会产生白烟 答案: C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等(反应现象描述) 试题分析: A.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描述的是实验结论,现象应该说成,生成黑色固体;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吹灭蜡烛后会产生白烟,描述正确。 考点:实验 现象的描述。 点评:识记内容,很简单。关键在于要记牢。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 过氧化氢 B. 氯
19、酸钾 C. 河水 答案: C 空气等 试题分析:含有氧气,就意味着有氧分子。过氧化氢、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没有氧气;河水中因为溶解了少量氧气,故本题选 C。 考点: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关系。 点评:注意区别元素、分子和化合物的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下列仪器能加热但要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是 A. 锥形瓶 B. 量筒 C. 试管 答案: A 烧杯等 试题分析:实验室常见的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能间接加热的有烧杯、烧瓶等;量筒只能量液体的体积,不能加热。 考点: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点评:识记内容,注意积累。 探究题 ( 5分)被称为 “生命之源 ”的水和被
20、称为 “绿色氧化剂 ”的双氧水,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 A、 B两个试管中。 分别向 A、 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某 物质 X,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 1)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 ( 2)该物质 X可能是 _。 ( 3)如何验证 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答案:( 1)水、双氧水 ( 2)二氧化锰 (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 B试管中,
21、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 试题分析:水和双氧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双氧水在催化剂催化下,能快速分解,放出氧气,而水却不能。为鉴别水和双氧水就要利用水的这一性质,通过不同的反应现象来鉴别它们。题中 A 试管内没有气体放出,说明 A试管内的物质是水;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说明 B试管中的物质是双氧水。能做双氧水催化剂的物质有多种,最常用的是二氧化锰。要验证 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 B试管中,木条复燃,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 。 考点:物质鉴别;实验设计。 点评:有关氧气的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本题结合实验探究来考查氧气 的性质,锻炼了学生设计的能力。 ( 6分
2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知道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 50 mL空气,如下图。然后给中间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白烟不再增多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 减少约 _mL。 (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 ( 3)上述实
23、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_。 答案:( 1) 10 ( 2)使装置中的 充分反应、红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 3)红磷量不足等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即大约 1/5体积。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般用红磷燃烧法,除去容器中的氧气来测定。题中即是用此方法除去注射器内的氧气的。 据题意分析: (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10mL。 ( 2)在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 充分反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上述方法测量结果不够精确,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太好等。 考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关键在于弄懂题中装置图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