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1113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海南省洋浦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米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

2、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 +碳 一氧化碳 C氧化汞 汞 +氧气 D乙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可简记为 “多变一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可简记为 “一变多 ”。 A、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

3、、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D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的 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下列各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 ”和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A、图中

4、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化合物的分子,错误; B、图中的几个分子、原子各不相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完全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且每个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的,故为单质的分子,正确; D、图中的五个分子各不相同,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错误。故选 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5、。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 ) A透明 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 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如果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水就会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选 D 考点:玻璃仪器的洗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分析,由于液态二氧化碳灭

6、火器在扑灭火灾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故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这是另外三种灭火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为用另三种方法灭火后,都会腐蚀、污染或浸泡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设备,会对现场造成更多的破坏。故选 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熟练掌握灭火器的原理、灭火器的种类以及不同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直立,是火焰在上,火柴就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 A氧气不足 B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空气不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所需的条件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

7、, 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则下面的火柴梗会与内焰接触,而内焰的温度较低,无法达到火柴的着火点,所以不易燃烧。故选 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W、 X、 Y、 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 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 g 2 22 34 0 反应后质量 g 2 40 待测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生成 X的质量为 40g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反应

8、中 Y全部参加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前与反应后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前 X的质量是 22g,反应后是 40g,则说明反应生成了 40g-22g=18g;反应前 Z的质量是 0g,反应后是16g,则说明反应生成了 16g-0g=16g;而 W在反应前后都是 2g(没变),说明W要么没参加反应,要么就是催化剂; 因此,反应共生成的 X和 Z的质量之和为 18g+16g=3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Y应为反应物,且反应中消耗的 Y的质量为 34g,则反应后 Y的待测值应为 34g-34g=0g。故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YX+Z。 A、由于 W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说明 W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

9、剂,正确; B、根据表格可知,反应后生成了 18gX,错误; C、由反应的表达式 YX+Z可知,该反应是 Y物质分解生成了 X和 Z两种物质,故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根据计算可知,反应后 Y的质量为 0g,说明该反应中 Y全 部参加了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各物质组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蒸馏水 B海水 木炭 C氧气 石灰石 D矿泉水空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分析判断。 A、氮气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10、蒸馏水是由 H、 O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 A错误; B、海水是由氯化钠、氯化钙和水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木炭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其它杂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 B错误; C、氧气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包括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C正确; D、矿泉水是由矿物质和水等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严格按定义分析,要能从物质种类的多少和元素的种类来分析解答,并应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及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 发射火箭

11、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A + 2H2O2 =N2 + 4H2O,则A的化学式为 ( ) A N2 B NO2 C NO D N2H4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 2H2O2 = N2 + 4H2O 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氮原子 0 2 氢原子 4 8 氧原子 4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反应物中的A分子中含有 2个氮原子和 4个氢原子,则物质 A的化学式为 N2H4。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下列

12、各物质应用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用木炭进行烧烤 B活性炭吸附臭味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用石墨做干电池电极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A、用木炭进行烧烤,利用的是木炭的可燃性,即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 B、用活性炭吸附臭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的是金刚石的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理性质; D、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利用的是其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物

13、理性质。故选 A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 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 TiO2), 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 ) A +5 B +4 C +3 D +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氧的化合价为 -2价,设 TiO2中 Ti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x+( -2) 2=0,解得 x=+4价。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

14、计算,学生应注意对题目中有用信息的抽取,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 “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分析,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含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最后运动到诗人的鼻腔中去了,故选 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 “质量小,

15、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营养学家提出 “每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我们认为这应该归功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镁等。这里的钙、镁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牛奶中含有的 “钙、镁 ”等,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物质中的,不能以分子、原 子、离子的形式存在,故都是指元素。故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

16、成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氧气 B倾倒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正确;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故选 B 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 -量筒,加热器皿 -酒精灯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

17、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钠 11 23 答案: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钠 11 12 11 23 试题分析: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由于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一般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而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根据表格可知,钠原子有 11个质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为 11;又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23,则其中子数 =2

18、3-11=12。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规律 “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 蔗糖( C12H22O11)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由 _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_,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 _个原子,元素质量比 m(C): m(H): m(O)为 _. 答案:; 12:22 :11; 45; 144:22:176或 72:11:88。 试题分析:由蔗糖的化学式 C12H22O11可知: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即为这个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故每个蔗糖分子中含有 12

19、个碳原子、 22个氢原子和 11个氧原子,即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12:22: 11,每个蔗糖分子中共含有 45个原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故 C12H22O11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1212):( 122):( 1611) =144:22:176=72:11:88。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请你从 氧气、 二氧化碳、 金刚石、 一氧化碳、 氮气、五种物质中,选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入

20、相应空内: (用序号填写 ) ( 1)可用于做制冷剂和人工降雨的是 _; ( 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 _; ( 3)可以供给呼吸的是 _; ( 4)可以保护气的是 _; 答案:( 1) ;( 2) ;( 3) ;( 4) 。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 ( 1)干冰易升华吸热,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造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而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态,故选 ; ( 2)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排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出现缺氧,这就是一氧中毒,故选 ; ( 3)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 ; ( 4)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

21、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可做保护气,故选 。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相关方面的知识的积累。 计算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取一定量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 产生氧气 1.6g。求高锰酸钾的质量。 答案: .8g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中氧气和高锰酸钾的质量比,即可求出高锰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2KMnO4 K2MnO4+ MnO2+O2 316 3

22、2 X 1.6g 316: 32=X: 1.6g 解得, x=15.8g 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15.8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类问题中的简单计算,完整的计算步骤、规范的书写格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简答题 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 答案:( 1)可燃物 ( 2)氧气 ( 3)达到着火点 试题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空气或氧气;( 3)要有一定温度,且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燃烧所需条件,较简单,只要理解

23、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即可轻松解答。 很多科学家提出,全球气候变暖是现在面临的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那么,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你认为有哪些防治措施?(说出三点) 答案:(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2)更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 3)大力植树造林,严谨乱砍滥伐。 试题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故其主要防治措施应是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 ( 1)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可以减少使用煤、石

24、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 ( 2)更多利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 3)由于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能净化空气,所以要大力植树造林,并严谨乱砍滥伐,这样通过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解答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两个方 面。 家庭小实验:将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小玻璃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鸡

25、蛋壳表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一会儿,便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产生气泡,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试题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即 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可观察到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二者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和水,即 CO2+Ca(OH)2=CaCO3+H2O,故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

26、点: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理解和熟记碳酸盐的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另外,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并注意生成物的状态。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仪器 B的名称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上述仪器中组合 1 套发生装置为 、 、 (填字母)。 ( 3)在 B中收集满二氧化碳,倒扣于盛有水的 H中,一段时间后, B中液面_(填 “上升 ”或 “不变 ”)。 答案:( 1)试管。( 2) A 、 D、 E(填字母)。 ( 3)上升 试题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可知, B是

27、试管; ( 2)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决定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故应选择 “固液不加热型 ”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容积较大的锥形瓶 A可作为反应容器,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选长颈漏斗 D,当然,同时还要用到带导气管的双孔橡皮塞,故选 A、 D、 E; ( 3)用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并倒扣于盛有水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由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故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减少,压强会随之减小,水槽中的水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试管,所以会看到试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点评: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 “固体加热型 ”和 “固液常温型 ”两种装置;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可分为 “排水法 ”、 “向下排空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三种装置来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