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1118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湖北省荆门市白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 1)(带解析) 选择题 2008年 5月 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北纬 31度,东经 103.4度)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地震灾区受灾严重。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能正确表示汶川县大致经纬度位置的点是( ) 【小题 2】地震发生时,地球正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 Q1和 Q2之间 B Q 2 和 Q3之间 C Q3和 Q4之间 D Q4和 Q1之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题可知汶川的经纬度为( 31N, 103.4E),只需确定哪个选项的P点经纬度符合。 A项 P点为(

2、31S, 103.4E)、 B项( 31S, 103.4W)、 C项( 31N, 103.4E)、 D项( 31N, 103.4W),都只有 C项能正确表示题中的汶川经纬度。 【小题 2】题目已知地震发生时间为 5月 12日,只需确定这一时间在图中哪两个时段之间。在这幅公转示意图中, Q1到 Q4四个点分别是两分两至点。 Q 2所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为夏至点,时间是 6月 22日; Q 4所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冬至点,时间是 12月 22日左右; Q 1和 Q 3所示,晨昏圈穿过北极点,是春分和秋分,根据箭头所示公转方向, Q 1应为春分点,时间是 3月 21日左右, Q 3应为秋分点,

3、时间是 9月 23日左右。由此可判断,地震发生的时间 5月 12日位于 3月 21日的春分和 6月 22日的夏至之间,为图中的 Q1和 Q2之间。 考点:经纬度的应用(地理位置的确定)、地球的运动(公转) 点评:以时政热点为试题情境,将时空定位充分融入其中。 1、可根据 “经度向东增大是东经( E),向西增大为西经 (W)”来判断东西经;根据 “纬度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来判断南北纬。 2、公转示意图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一要明确公转方向,以确定春分和秋分的顺序;二要确定南极和北极,以确定哪个极圈内出现极昼和极夜,判断冬至和夏至。 某一地点,其北侧是高纬度,南侧是中纬度, 东侧是西半

4、球,西侧是东半球,该地点的位置 位于( ) A 1600E、 600S B 1600E、 600N C 200W、 600N D 200 W、 600S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该点要符合 “北侧是高纬度,南侧是中纬度 ”,根据高纬度和中纬度的界线 60,只能在 600N;还需 “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 ”,根据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和 160E,只有 160E符合。由此可知 B项正确。 A项,位于南半球,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高纬度,不符; C 项,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不符; D 项所示,位于南半球,北侧是中纬度,南侧是高纬度,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不符。 考点:经纬

5、线和经纬度 点评:对于经纬线和经纬度一些重要的基本划分应熟练掌握。 0-30度纬度是低纬度, 30-60度纬度是中纬度, 60-90度纬度是高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经度0度和 180度。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读下列某地月平均气温材料,分析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 -20.1 -15.8 -6.0 5.8 13.9 19.7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3.3 21.6 14.3 5.6 -6.7 -16.8 A.北半球的海洋上,该地气温年较差约 23.3 B.南半球的陆地上,该地气温年较差约 23.3 C.北半球的陆地上,

6、该地气温年较差约 43.4 D.南半球的海洋上,该地气温年较差约 43.4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表可知该地,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分别在 7月和 1月, 6、7、 8 月为夏季, 12、 1、 2 月为冬季,应为北半球,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冬季最低温在 1月,为 -20.1 ,非常寒冷,且年温差大,可达 43.4 (最热月气温 -最冷月气温),不符合海洋温和、年温差小的特点,故选 C。 考点:气温的分布(南北半球差异和海陆差异) 点评:通常月 7月和 1月代表冬季和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 7月气温最高,夏季通常在 6、 7、 8三个月份,南半球 1月气温最高,是夏季, 7

7、月气温最低,是冬季。通过气候资料中一年的月平 均气温来判断南北半球,应明确夏季出现在 6、 7、 8月还是 12、 1、 2三个月份,简单直接的只需看最高温出现在 7月还是 1月。海陆差异非常明显,海洋比热高,热容量大,气温通常较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陆地由于比热小,升温降温比海洋要快,所以夏季比海洋更热,冬季比海洋更冷,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主要看一年中气温差值的大小。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太平洋,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南极洲 B被赤道、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非洲,其与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既是两大洲 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南美洲的格

8、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 屿 D喜马拉雅山系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形成的,地中海不断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 板块挤压造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故错; C项,格陵兰岛属北美洲,故错; D项,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而不是张裂而成,故错; C项,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经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苏伊士运河是它与亚洲的分界线,故正确。 考点:大洲和大洋、板块运动 点评:大洲和大洋的特殊性和分界线应掌握。板块运动通常用来解释地震、火山、海陆变迁等现象。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相向运动造成挤压,形成消亡边界,离向运动造成边界

9、距离增大,为生长边界。 综合题 读图题(每空 1分,共 10分) 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_,甲、乙两山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米。 此图中若有河流,应在 _( B处、 C处),该河流的流向是_。 根据指向标判断: A地在 B地的 _方向。 仅从地形角度考虑,从 A、 B两地中的 地出发,爬到甲山山顶较为容易。 已知丙村的气温是 20 ,则甲山山顶的气温约是 _。结合地形条件,丙村最适于 _(栽种果树、种水稻)。 假设这是荆门的某一地方,我们现在到中考这一期间,该地的白天时间将会_(变长、变短),如在 A点直立一根杆子以观测正午杆影一年长短的变化规律,该杆子的影子在这期间将会 _(变长、变短 )。

10、 答案: ( 1) .鞍部 90 ( 2) C, 自西北向东南 ( 3)东北 ( 4) B ( 5) 16.7 栽种果树 ( 6)变长 变短 试题分析 :这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有指向标、居民点(丙村)等要素。 ( 1)由图可知, A的两侧分别为海拔高的甲山和乙山,甲位于两山之间。鞍部是指位于相邻两山之间的部分,由于形似马鞍,故称鞍部。甲山和乙山山顶的相对高度是两山的海拔高差,用海拔较高的甲山山顶渊海拔减去海拔较低的乙山的海拔,即 850米 -760米 90米。 ( 2)河流通常位于山脉中的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在图中, B处

11、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 C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为山谷,故 C处为河流。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由图可知,图中西北部海拔高,东南处海拔低,故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 3)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上方,符号为 N,即图中上为北,进一步判断,下为南,左为西,右为东。在 B处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图示),可知A位于 B的东北方向。 E ( 4)爬山容易与否主要看地形的坡度。坡度大,地形陡,爬山难度大;坡度小,地形起伏和缓,容易爬山。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中,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大,地形陡,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坡度小,地形起伏小。图中 A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难爬; 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易爬

12、,故为 B。 ( 5)在对流层范围内,高度每升高 100M,气温下降约 0.6度。由图可知,丙村海拔约 300M,气温为 20度,甲山山顶海拔高度为 850M,该高度的气温约为 20-( 850-300) *0.6 16.7,所以甲山山顶气温为约 16.7 。从地形上考虑,地形起伏小的平原和山间谷地、山前洪积扇等地,往往适合发展种植业;地形起伏大的山坡处,往往适合发展林业,可有效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可知,丙村位于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坡处,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而适合发展林业,栽 种果树。 ( 6)白天时间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直接关系。对北半球而言,从冬至到夏至,即从

13、 12月 22日至次年 6月 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北移,白昼时间变长;从夏至到冬至,即从 6月 22日至 12月 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南移,白昼时间变短。南半球相反。由 “荆门 ”、 “从现在到中考 ”,可知是北半球,时间从第二学期的某时间点到中考,中考通常在 6月 22日之前,因此可判断该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仍在北移,白天时间在增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竿影 短。在这期间(现在到中考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荆门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时竿影 变小。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山脉的部位形态与河流的关系及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方向的判定、相对高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角及白昼长短的关系

14、。 点评: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学科基本主干知识。 ( 1)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山脊、山峰、鞍部、陡崖等。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为绝对高度,以全球平均海平面为起点;相对高度为一个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的高度,计算采用两者的海拔高度差。 ( 2)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河流常发育于山谷处,且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 3)方位的确定通常需要先选择参照 物,然后在该参照物处确定方向,最后看要求确定方位的地理事物位于该参照物的什么方位。该问还可这样:B地在 A地什么方位? ( 4)地形对交通(步行)的影响:爬行需要考虑地形的陡峭与否。在山区,通常选择地形相对高差小的路线作为旅行路线。本题还可问交通线在该图示区域的走向和分布等。 ( 5)地形对气温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a由于气温存在垂直变化规律,导致海拔较高的地方(如山顶)比海拔较低的地方气温低,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可计算相应的高度、温度; b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地形通常是重要的自然制约因素。 ( 6)某地白天时间的长短变化 只需看太阳直射点离该地是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如果是越来越近,则该地白天时间越来越长,如果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远,该地白昼时间则越来越短。同时还可根据白天时间长度的变化来推知夜长的变化。同样,某地正午物影的长短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离该地的远近。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近,该地正午时的物影越短,反之则越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