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11251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甘肃省威武凉州第三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史,拉瓦锡重复普里斯特里加热氧化汞的实验,后又通过在密闭条件下加热汞的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同时也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推翻了当时燃素说的谬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类认识空气组成的相关历史。 点评:学生应该了解一些相关的化学史。 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我市今年出现了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使

2、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答案: A 试题分析: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 考点:空气污染及危害。 点评:本题旨在告诉我们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了土地出现沙漠化,形成沙尘暴,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严重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人要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并做好宣传。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催化剂的

3、概念是这样描述的: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通过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改变的是反应的速率,而不是反应本身,也就是不改变反应的发生与否,改变的是本来就能够发生的反应( 2)由于催化剂本身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反应的生成物的量的( 3)所谓速率的改变,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塑料制品中的防老化剂等故 “改变 ”应理解为 “加快 ”或 “减慢 ”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由于催化剂就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

4、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故 A正确; B、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催化剂对速率的改变有加快也可以减慢,需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故 B不正确; C、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又是可做反应物;故 C不正确;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改变的是能够发生的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能否反应的事实;故 D不正确 故选 A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点评:对于催化剂和催化作 用的理解要准确,尤其是关键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把握实质。 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

5、 C 试题分析: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A 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B 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C中的分子有两种,属于混合物。 D中的分子只有一种,属于纯净物。 考点:微粒模拟图形;纯净物和混合物。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是由几种分子构成的,如果由多种分子构成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C可用适量杀虫剂消毒自来水 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硬水的定义判断,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由于

6、水中的钙镁物质的会跟肥皂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沉淀物,而且泡沫也很少,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出于卫生和用水安全的角度考虑,自来水的消毒绝对不能用杀虫剂,而长期饮用硬水容易导致结石病,故不选 D。 考点:水的净化;软水与硬水 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本题考查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及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掌握定义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解决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B该元素属于

7、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题目中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根据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由汉字名称,推测元素种类;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符号。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序数概念, “原子序数 =质子数 ”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掌握元素的简单分类。 下列鉴别氧气、空气、氮气的方法中最简便易行的是( ) A闻气味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有各种气体;

8、氧气有助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的石灰水边浑浊。 考点:常见气体的鉴别。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别,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 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 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 “查、装、定、点、收

9、、移、熄 ”,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 B我国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C用洗菜、淘米、洗衣的水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为了保护水质,我们尽量不选用含磷的洗衣粉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做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根据保护好的水资源做法: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

10、对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B液态氧 C二氧化硫 D高锰酸钾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其中液态氧就是指氧气的液态形式,其中 含有氧分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细铁丝、硫、磷三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就三个化学反应的相似之处,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如下图所注),其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

11、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 “多变一 ”,进行判断;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判断; C、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进行判断; D、根据氧气与硫、磷、铁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分析解答。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 点评:要熟记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及氧气参与的反应的现象、条件、生成物,才能正确解题。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结合 “原子中: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

12、电子数;阳离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弄清原子、阳离子、阴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 A不溶于水,比空气重 B溶于水,比空气轻 C不溶于水,比空气轻 D溶于水,比空气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等,该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它不跟水反应,也不易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它密度比空

13、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了解气体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及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体积大部分是由核外电子占据着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的 D原子对外都不显电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氢原子除外,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考点:原子结构、原子核及其带电情况。 点评:( 1)此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 2)此题的难度较小,但要求

14、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记忆要非常准确,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不是全部质量,此处很容易出错。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可燃性 C延展性 D挥发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其中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导电性、延展性、挥发性等;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热稳定性等。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生要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以区分。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

15、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是微粒的一种,分子很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热胀冷缩、气体压缩、蔗糖溶解都是由分子之间间隔的大小发生变化引起的。 考点: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点评:学生应充分理解微粒的相关性质,并要能在实际的实例中加以区分和应用。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都具有微粒的相关

16、性质,如不断运动、存在间隙等,另外,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大小不能简单比较,如氩原子和氢分子相比,氩原子就比氢分子大。 考点:本题考查微粒的相关性质和物质的组成。 点评:微粒的相关性质比较抽象,学生应加强理解;另外,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及杂质: 0.03%。其中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有氮气和稀有气体,但

17、氮气含量较多,故本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空气的组成及其化学活动性的强弱,简单了解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知道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点评:牢记空气的组成,了解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 B蒸馏水 C冰红茶 D加碘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成分单一;混合物成分复杂,不单一。 考点:本题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具体运用。 点评: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 20 mL,则实际为 A大于 2

18、0 mL B小于 20 mL C为 20 mL D无法判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在读数时经常出现的两种错误是仰视读数和俯视读数仰视时读数时,视线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读数小于实际数;在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上,所以,读数大于实际数。 考 点:测量容器 -量筒 点评: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的气体 C

19、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B、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D、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考点:木炭、硫粉、铁丝及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实验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若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

20、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试题分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沉降(静置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A、吸附沉淀是利用明矾能使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凝聚,而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活性炭吸附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 B、沉降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 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 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 D 考点:水的净 化。 点评:在

21、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实验室中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拿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酒精流出着火; B、 C、 D操作正确。 考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考查以图示的方法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图示法形象生动,便于巩固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汞受热分解 D铁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利用该知识分析

22、即可。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填空题 ( 4分)有以下材料: 元素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7 13 碳 X 8 14 氮 7 7 14 根据以上材料并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_; ( 2)表中 X 的值为 _; ( 3)中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因是 中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_ 答案: 质子数不同 6 中子数相同,元素种类不一定相同 试题分析:元素的种类由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23、决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其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决定。表中数据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考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 点评:元素的种类由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看懂表中数据的规律性是很重要的,题目难度一般。 ( 4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比如说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请写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二氧化碳是由 _构成的,铁是由_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_和 _构成的 。 答案:二氧化碳分子 铁原子 钠离子 氯离子 试题分析:根据金属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4、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3 分 )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该原子核外有 _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_ (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答案: 4 金属 试题分析: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4; 元素的正化合价数等于其原子的

25、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 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可得: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8+2+8=20;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有 4个电子层;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可判断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的理解与掌握,并能根据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判别元素的种类进行解题的能力。 ( 9分)写出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化学反应类型 硫在氧气中燃烧 _ _, 利用氯酸钾制氧气 _, 有火星四射现象的反应 _ _. 答案:硫 +氧气 二氧化硫

26、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书写表达式且注明反应的类型,这是审题所需要注意到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点燃,生成为二氧化硫反应形式为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加热氯酸钾时,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最好是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形式为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 有火星四射现象的是铁丝在氧气的燃烧实验,生成物为四氧化三铁形式为两种物质转化为一种。 化合反应为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分解反应为一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 考点:书写化学反应表达式,区分化学反应的类型。 点评:给出实验现象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定要根据现象准确下结论。化

27、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为一变多,注意抓住形式上的特点。 ( 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钠元素 _ 三个磷原子 _ 氩气 _ 氮气 _ 两个氧分子 _ 2个钙离子 _ 答案: Na 3P Ar N2 2O2 2Ca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 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

28、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 2分)将 10ml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ml,说明_。 答案:分子间有间隙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可以知道,分子之间有间隔,可以据此分析将10mL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mL的原因。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 区别等相关的知识。 ( 2分)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_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_物。 答案:纯净 混合 试题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若该物

29、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分子。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点评:区分混合物、纯净物从宏观上看物质的种类,从微观上看分子的种类;应注意不要简单从元素上来判断,如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纯净物(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 计算题 已知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Kg,而一个氯原子的质量是 5.88510-26Kg,求氯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 .43 试题分析: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即可,即氯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0、 = 。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数据解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探究题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 5等份,并作好标记。 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_ 。 (2)步骤 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在该实验中不仅测出了空气中氧

31、气的含量,而且从中还得到了氮气的什么性质_。 (3)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 。 答案: ( 2分)确保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 7分)烧杯中的水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处 1 5 氮气不溶于水 不与红磷反应 ( 3分) 红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 试题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包括:红磷要足量 、气密性要良好、反应要充分、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红磷足和反应要充分是为了消耗掉全部氧气;气密性要良好,是为了防止装置漏气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等冷却到室温才能打开止水夹,是为了防止瓶内温度较高时影响到瓶内气压,进而影响倒流入瓶内的水量,致使倒流进来的水不足瓶容积的 1

32、/5。 考点:空气的组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推断题 ( 4分)将 分子 原子 离子 质子 中子 电子等粒子名称填入下列空格中: ( 1)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_ ; (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 _ ; ( 3)构成原子的是 _ ; ( 4)带电的粒子有 _ 。 答案: 分子 分子、原子、离子 质子、中子、电子 离子、电子、质子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微观粒子的构成、微观粒子的电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能改变的是 ; (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可知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 ( 3)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可知构成原子的是 ; ( 4)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由此可知:带电荷的粒子是 ;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离子,分子的概念,灵活应用知识进行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