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重庆万州岩口复兴学校初三(第二组)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为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 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 A研发氢能源 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 D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不仅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A、研发氢能源,属于开发新能源,可缓解化石能源的危机,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合成新材料,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C
2、、编写电脑程序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 D、用石油生产化工产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 A放出大量的热 B看到耀眼的强光 C有白色固体生成 D镁带消失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判断镁在氧
3、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 A、 B、 D均是描述了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 C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点评: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所以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氧化性等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4、,但不能作燃料,故 A说法不正确;带火星的木条要复燃,需要较高的氧气浓度,只有当集气瓶里有较高浓度的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才 会复燃;虽氧气不易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水中的生物生存就是依靠微溶于水的氧气;氧气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活泼,但不能跟所有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 D说法不正确;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 点评:氧化性和助燃性是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
5、汞、汞、氧气都由原子构成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种类要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不正确 C、汞、氧气属于单质不正确 D、汞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正确 故选 A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其物质的分类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解题 下面
6、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试管 用排水法收集 熄灭酒精灯 导管移出水面。正确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 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 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故选
7、D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 “查、装、定、点、收、移、熄 ”,谐音 “茶庄定点 收利息 ”)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16Kg B 16g C 2.657 10- g D 1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大于 1的数,单位是 “1”常省略不写排除法求解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铁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 -12原子质量( 1.99310-26千克)的 1/12的比值,故它的值是大于 1的数,单位是 “1”常省略不写 故选 D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点评:主要考查了相对原子
8、质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黑块块、烧就红,投入宝瓶仙气中,银光耀眼白光闪,无影无踪瓶中空;一杯钙泉入宝瓶,化作牛奶无人用。 ”以上描述的实验现象是指下列哪种物质发生的变化( ) A木炭 B蜡烛 C铁 D磷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物质为黑色固体,与氧气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可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该物质为木炭: “黑块块 ”,说明该物质为黑色固体; “宝瓶仙气 ”指的是氧气,该物质加热后投入氧气中燃烧; “无影无踪瓶中空 ”指的是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 “一杯钙泉入宝瓶 ”,钙泉指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化作牛奶无人用 ”,指的是生成的气体与氢氧化钙生成白色
9、沉淀,综上可知该物质为木炭;发生的反应为: C+O2CO2, CO2+Ca( OH) 2=CaCO3+H2O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点评 :本题以谜语的形式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掌握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现象 如图是核聚变燃料氦的原子结构模型。该原子核外有 2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 A 1 B 2 C 3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结合题目所给新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故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2 故选 B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
10、键是掌握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不要受题目其它信息(氦的 原子结构模型)的影响 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 .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某同学作出如下推断: 火星大气是混合物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火星上钢铁不容易生锈 火星环境适宜人类生存 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所以正确 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而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
11、%、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所以错误 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火星大气中无氧气,铁不会生锈,所以正确 人生存就必须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火星大气中无氧气,所以错误 主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强于地球,所以正确 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金属锈蚀的条件及 其防护;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跨度大,强调了学生信息提炼和运用的能力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12、 ) A路面的水结成冰 B地震中房屋的倒塌 C铁生锈 D将铁丝弯成奥运五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路面的水结成冰、地震中房屋的倒塌、将铁丝弯成奥运五环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铁生锈,有铁锈生成,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要熟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不慎用污水浇灌了蔬菜,蔬菜上市销 售时检
13、测出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是指( ) A原子 B元素 C分子 D离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判断在蔬菜中,铅、铜、铬等重金属是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提到的铅、铜、铬是指元素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点评: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元素有化合态和游离态(单质形式)两种存在方式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分子比有的
14、原子小,故 A错误; B、分子、原子都在不断运动,故 B错误;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 D正确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进一步熟悉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收集证据 B 建立假设 C作出结论 D设计实验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设计了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这是在设计用澄清的石
15、灰水来验证是否是二氧化碳,因此不属于建立假设、做出结论、收集证据环节,而属于设计实验故选 D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点评: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明晰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获得结论 交流评价几个基本环节 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 “哈气 ”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氮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生活经验或结合吸入与呼出气体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解答。人呼出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不同之处为 “两多一少 ”,多的是 CO2、 H2O,少的是O2向玻璃上哈气时,会看到玻璃
16、上变模糊了,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汽,此外,水的化学式为 H2O 故答案:为: C 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点评:了解呼出气体与空气的不同,并结合实际解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闻药品气味时,且不可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操作错误; B、倒取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 C、化学实验中不能用手接触药品,故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故操作不正确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要熟记常见实验仪器的基本实验操作,不要在做实验时进行错误操作否则不但实验
17、不成功而且会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 填空题 猜猜我是谁。 A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我是人体 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C我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我是自然界密度最小的气体; E、我是红色固体,我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A ; B ; C ; D ; E 答案:氧气、水、二氧化碳、氢气、红磷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物质,由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的密度在自然界最小、水在人体中的含量、红磷的性质来解答 因 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气体具有助燃性,则 A为氧气, B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水在人体中质量占 90%,则 B为水,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
18、碳与石灰水反应生 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而变浑浊,则 C为二氧化碳, D是自然界密度最小的气体,则 D为氢气, E为红色固体,且燃烧产生白烟,磷为红色固体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会观察到白烟,则 E为红磷,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分析物质,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注意化学中的烟指的是固体颗粒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1)在世博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 “节能环保 ”的是 。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 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 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 “叶子 ”概念车 (如图所
19、示 )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该车顶部的 “大叶子 ”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 能转化为电能。 (3)南京云锦在世博会亮相,织造云锦的传统材料之一是蚕丝。蚕丝与羊毛、棉花一样,都属于 纤维 (选填 “天然 ” 或 “合成 ”)。 ( 4)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 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下同 ),步骤 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答案: ABC 光 (或太阳 ) 天然 B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物质 的性质和图中提供的信息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构建生态绿化墙面都符合
20、 “低碳节能环保 ”的理念 故答案:为: ABC ( 2)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紫外线可以杀灭细菌故答案:为:杀灭细菌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水的性质和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 “低碳节能环保 ”的理念和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 下图 A、 B是碳元素和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C、 D是两种粒子的结 构示意图。仔细观察,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 1)碳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_。 ( 2)氮元素的质子数是 _。 ( 3)若 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O2-,则 X=_。 ( 4)上述四种元素都属于 _(填 “金
21、属 ”或 “非金属 ”)元素。 答案: 7 8 非金属 试题分析:( 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碳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 ( 2)由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结合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可知,氮元素的质子数为 7; ( 3)若 D粒子的化学符号为 O2-,说明 D粒子得 2个电子,又因为它的质子数为 8,可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8=10个,故可推测 X=8; ( 4)写出以上四种元素的汉语名称分别为:碳、氮、氢、氧;故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故答为:( 1) 6;( 2) 7;( 3) 8;( 4)非金属;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
22、结构示意图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请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氢 氯 硫 铁 答案: H Cl S Fe 试题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故答案:为 H Cl S Fe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意义的认识,以及书写元素符号的方法和一些常见物质的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闻到一股焦味,这时白糖发生了 _
23、变化。 答案:物理 化学 试题分 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白糖慢慢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糖会逐渐变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 -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物理;化学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 答案:氮气 78% 氧气 21% 试题分析:根据
24、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知道谁最多,谁最少,了解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 故答案:为:氮气; 78%;氧气; 21%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通过做本题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并且要知道二者的体积分数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 的名称: a 、 b ; (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 3)用 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写出一个实
25、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_; (6)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不易溶于水。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7)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连接一个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 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导气管 (填 “a”或 “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答案: (1) 酒精灯、铁架台 (2) B (3) 氧
26、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2分 ) 用一余烬的小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 3分) (4) 有多种答案:,合理即可 ( 3分 ) 分解反应 (5) A D (6) C (7) a 试题分析:反应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方法是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检验和验满方法是根据气体的性质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所以应该选择 B装置,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E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利用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文字表达式要注意条件为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
27、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类型。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类型,故反应装置选 A;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选 D; 一氧化氮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常温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不易溶于水。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是 C; 在图中,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导气管 a连接钢瓶,气体通过蒸馏水可以看出气流的快慢,还能洗涤并湿润氧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点 评: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装置的选择及验满,属于基础性的综合题,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