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1178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年北京市通州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已知: 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 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 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 答案: D 试题分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滤液,说明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往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

2、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所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一定没有硫酸铜。 考点: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过滤 B溶解 C取固体药品 D蒸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正放会使瓶塞受到污染。 考点: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下列物质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 A无烟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答案: C 试题分析:煤炭、

3、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他们的燃烧会产生诸多污染性气体,氢气燃烧只产生水,无污染,属于清洁能源。 考点:清洁能源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清洁能源方面的知识点,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元素 B钙元素 C氢元素 D铁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钙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的骨骼中。 考点:人体中的元素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够形成酸雨的一组是 A N2、 CO2 B CO、 CH4

4、C CO、 CO2 D SO2、 NO2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硫酸形成酸雨,二氧化氮和和水蒸气结合生成硝酸,形成降雨。 考点:酸雨的形成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污染性气体的知识点,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相同 B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C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D铁粉做 “双吸剂 ”和铁生锈原理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铁和钢的区别主要在含碳量上,生铁中含碳量相对较高,钢中含碳量相对较小,生铁质地较脆,钢质地较软,性能不同。 考点:化学材料 点评:化

5、学材料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常见化学物质相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在地震、洪涝灾害发生地,为防止灾区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下列处理措施为 消毒 过滤 自然沉降 加热煮沸,其中较为合理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自然沉降,使大颗粒降下来,然后过滤,再消毒除去微生物和 细菌,最后加热煮沸使水软化。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水的净化,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 86,中子数为 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A 50 B 86 C

6、 136 D 222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另外核电荷数在数值上也等于原子序数。 考点:元素的原子结构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属于基础知识,但这种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瓶液体,某同学计划使用下列试剂进行区分,你认为其中不可行的是 A锌粒 B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澄清石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现象;B 盐酸溶液遇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溶液遇石蕊试液变为蓝色; C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而稀盐酸和酚酞试液混合无明显现

7、象; D 澄清石灰水和两者混合均无明显现象。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普通塑料,可以减轻 “白色污染 ” B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 C用乙醇汽油代替含铅汽油作燃料,有利于环境保护 D在室内点燃煤炉,放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答案: D 试题分析: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放一盆水不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

8、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化学方各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2H2O O2+2H2 B 4P+5O2 点燃 2P2O5 C Zn+HClZnCl2+H2 D 2KMnO4 加热 K2MO4+MnO2+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没有注明反应条件; C 没有配平; D 锰酸钾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考察较为直接,应注意回归课本。 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 t2 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t3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 10g水,甲析出

9、的晶体质量大 D把 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 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增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应该改为 t2 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 没有注明是否是恒温蒸发,析出晶体质量无法判断; D把 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盐酸 氯化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0、溶解、过滤、洗涤 C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D 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铜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将稀盐酸除掉,而氯化钠不变; B 盐酸会将铁粉完全除去,而铜不和盐酸反应,所以最终铁被除掉; C 没有氧气一氧化碳无法点燃; D 铁粉会和氯化铁、氯化铜都发生反应。 考点:除杂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除杂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硅( 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沙 (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1、 M的化学式是 HCl B制备过程无氧气,可能是为防止发生爆炸 C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质与水反应 D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 的目的,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 H2和 HC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的化学式是 HCl; B 反应温度较高,氧气的混入会使高纯硅氧化变质; C 水的存在会发生一些反应,使高纯硅不纯; D 由流程图可知,氢气和氯化氢可以循环利用。 考点:化学反应 点评: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如下图所示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某种溶液至过量时,其反应过程中的

12、生成物质量和反应物溶液质量关系,可用右侧所示曲线图表示的是 序号 烧杯 中的物质 溶 液 铜锌合金 稀硫酸 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A. 、 B. 、 C. 、 D. 、 、 、 答案: D 试题分析: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氢气,从零开始,铜消耗完后随着溶液质量的增加气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同理碳酸钠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徐盐酸和氯化钠、碳酸钠溶液都是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从零开始,最后随着溶液质量的增加气体或者沉淀质量不发生变化。 考点:数形结合 点评:此题属于数形结合类型的题目,常在选择题比较靠后的位置出现,通常有一定

13、的难度,需要读懂所给的图形才能作对题目,对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A KNO3 B H2 C Cl2 D NaOH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种类不发生变化,而氯化钠的水溶液中不含有钾元素,所以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KNO3。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燃着的酒

14、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答案: D 试题分析:家电着火应立马首先切断电源,用水浇灭会造成漏电。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下列各 组气体中,能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A 试题分析: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不发生变化,在氧气中则会复燃;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C、 D 两项中单纯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无法点燃。 考点:物质的鉴别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

15、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20 B原子序数为 20 C属于非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40.08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钙元素的汉字中含有金字旁,为金属元素,所以 C项错误。 考点:元素的意义 点评:关于元素意义的考题一般在填空题中考察较多,选择题中直接考查较少,但属于重点,较为简单。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为氧、硅、铝、铁。 考点:基本化学概念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

16、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氮气为 78%,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0.03%,稀有气体为 0.94%。 考点:空气的组成成分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基本化学概念,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灰水 B干冰 C钢 D空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灰水属于混合物,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干冰只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为纯净物;钢由铁和碳组成,属于混合物;空气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为混合物。 考点:物质的组成分类

17、点评:物质类别的判断属于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相结合,考查基础,通常较简单,注意积累。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翻出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酒精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剧烈的白烟。 考点:化学反应现象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 B食盐 C面粉 D色拉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牛奶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 B 食盐

18、溶于水形成食盐溶液; C 面粉溶于水形成悬浊液; D 色拉油溶于水形成乳浊液。 考点:溶液的定义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概念的积累和总结,较为简单,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关于元素概念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性题目,但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可以考察的范围相对较小,注意积累总结。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的挥发 B水冻成冰块 C铁生锈 D

19、蜡烛受热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酒精的挥发属于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水冻成冰块属于分子排列的变化,为物理变化;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的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没有新 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用竹炭吸附异味 D用铁丝做防护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气化吸热的物理性质;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的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反应

20、的化学性质;用竹炭吸附异味是利用的竹炭具有吸附性的物理性质;用铁丝做防护网是利用的铁丝网强度较高的物理性质。 考点:物质的化学性质 点评: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其实考的是性质,要注意的是物理性质也要掌握,容易漏掉。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平时补充的都是元素,因为物质存在的状态较多,但是统称元素,所以这里的 “铁 ”、 “锌 ”是指元素。 考点:元素概念的应用 点评:考察生活中常见现象里的化学知识,较简单,但是却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平时注意积累总结。 小丽测定了下列 4种家用日用品的 pH值

21、,其中呈中性的是 日用品 A.洁厕灵 B.洗涤灵 C.洗发水 D.消毒液 pH 1 7 9 12 答案: B 试题分析:溶液 pH值在 0到 7之间属于酸性, pH值等于 7为中性, pH值在 7到 14间属于碱性。 考点:溶液酸碱性的判断 点评: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考点:水资源的保护 点评:关于水资源

22、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下列符号中,表示 2个氢分子的是 A H2 B 2H C 2H+ D 2H2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表示一个氢分子或者氢气; B 表示两个氢原子; C 表示两个氢离子; D 表示两个氢分子。 考点:常见的化学符号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轻的是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碳酸钙 答案: C 试题分析: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加;浓硫酸容易吸水质量也会增加;浓盐酸容易挥发

23、出溶质,质量会减小;碳酸钙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考点:常见物质的性质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下列物质中,能用作磷肥的是 A K2SO4 B CO(NH2)2 C NH4NO3 D Ca(H2PO4)2 答案: D 试题分析:只有磷酸二氢钙含有磷元素,可以用作的磷肥。 考点:化学肥料 点评:此题考察较为直接,较为简单,都是基础知识,但这类题目却是历年中考题的考查重点,应引起注意。 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答案: D 试题分析:氢氧化钙的俗名是熟石灰或者消石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24、,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名,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 考点:物质的俗名 点评: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考察物质的俗名,每年必有,同学们应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 CO B Na2O C MnO2 D KClO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 考点:氧化物的定义 点评: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平时对化学概念的积累和总结,通常直接来自于课本,较为简单。 填空题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由 H、 C、 O、 S、 Cl、 Ca、 Na、Fe八种元素中的一种、

25、两种或三种组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 1)若甲为无色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液体乙。乙的化学式为 。 ( 2)若甲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乙、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甲 乙 丙(为液体),请 写出乙 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若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其中甲和丁是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丙中含有组成血 红蛋白不可缺少 的元素。请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 ( 4)若甲、乙、丙、丁为四种化合物,其中甲和乙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甲的溶液分别与 丙、丁的溶液反应时均有气体产生;且甲与石灰水反应能生成乙。通过上述描述,你认为乙、丁可能是 。( 2分) 答案:( 1) H2O ( 2) CO2 +

26、 Ca(OH)2 = CaCO3 + H2O ( 3)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 4) NaOH、 HCl/H2S04 试题分析:( 1)由题甲可能为乙醇,无色液体乙可能为水;( 2)甲为碳酸钙,乙为二氧化碳,丙为水,乙 丙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的反应;( 3)反应是一氧化碳高温下和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4)甲与石灰水反应能生成乙,则甲可能是纯碱溶液,则乙可能是氢氧化钠,丁为一种酸,可能为盐酸或者硫酸。 考点:常见物质的推断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推断问题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金属材料和水在生

27、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 1)从右图是水的组成测定的实验,此反应的方程式为 。 ( 2)水是很好的溶剂。下表是 KNO3和 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 45 g KNO3和 KCl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 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右图所示,则乙烧杯中的溶质是 。 采用任意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

28、余固体全部溶解,并将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溶剂质量可能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D.可采用升温或加水的方法 ( 3)从下图可知金属具有导热性的是 。 A.铁锅 B.铜导线 C.铝箔 ( 4)铁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钢铁制品的锈蚀,厨房中的铁锅和菜刀通常需做的防护是 (要求一种方法即可)。 ( 5)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某同学将带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观察 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并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 6)小明向含有 FeSO4和 Cu

29、SO4两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镁粉,待充分反应后,滤液呈浅绿色。根据此现象作出了下列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滤纸上一定有 Cu,可能有 Fe,一定没有 Mg B.滤纸上一定有 Fe,可能有 Mg、 Cu C.滤液中一定有 FeSO4,可能有 MgSO4、 CuSO4 D.滤液中一定有 MgSO4、 FeSO4,一定没有 CuSO4 答案:( 1) 2H2O 通电 2H2+O2 ( 2) KNO3 A、 D ( 3) A ( 4)氧气和水 擦干或涂油 ( 5)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 + 2HCl = FeCl2 + H2 ( 6)

30、 A D 试题分析:( 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 如表格所示,该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为 63.9g,也就是该温度下一百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63.9g,有图可知乙物质是全部溶解所以乙物质是熊酸钾, 采用升温或者加水的方法均可以使两溶液达到不饱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溶液质量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 3)铁锅可以用来做饭是利用了其可移导热的物理性质 ;( 4)铁生锈是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防止其生锈可以保持表面干燥,涂油等;( 5)有气泡冒出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的反应,溶液变为黄色是三氧化二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过程;( 6)溶液中一定有最活泼金属的

31、盐,不溶物中一定有最不活泼金属的单质,滤液为浅绿色说明有亚铁离子剩余,所以硫酸铜已经没有剩余,所以滤纸上一定有 Cu,可能有 Fe,一定没有 Mg,滤液中一定有 MgSO4、 FeSO4,一定没有 CuSO4。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 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 1)在铜、氯化钠、二氧化碳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 2)葡萄糖酸钙 化学式为( C6H11O7) 2Ca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 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对此反应的叙述正确

32、的是(填序号) 。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b.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c.加入催化剂可提高产物质量 d.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答案:( 1)二氧化碳 ( 2)四 72:11 ( 3) b d 试题分析:( 1)铜直接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直接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二氧化碳直接由分子构成;( 2)葡萄糖酸钙由四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由反应的微观图可知,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利用此反应可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在最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较多,难点在于审题上,注意细心读题,不要想当然。 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

33、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 。 ( 2)关注环境已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低能耗 ”、 “低废水 ”、 “低废弃物 ”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用淘米水浇花 C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D推广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文稿 ( 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根据图中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铜片上白磷和乙图中白磷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 根据灭火原理分析加油站严禁烟火的原因: 。 ( 4)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化学式为 MgH2)是一种贮氢合

34、金,它的固体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煤 ( 2) A B D ( 3) 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 防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4) MgH2+2H2O=2Mg(OH)2+ H2 试题分析:(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会消耗电能,从而间接增加了碳的排放;( 3) 他们的区别是是否和氧气接触,那么这个对比试验的目的也就是验证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 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考点:化学能源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在填空题中出现,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化学和人类

35、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作用。 答案:( 1) A ( 2)氮气 (N2) ( 3) B 酒精 (C2H5OH) 分子总是不停地运动 ( 4)吸附 试题分析:( 1)鱼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2)食物容易氧化变质,所以先分离出氧气;( 3) 铝合金板材属于金属材料,塑料膜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大豆纤维属于天然材料; 白酒中的主要溶质是酒精, “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句话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 较大,可以吸附微小的杂质分子。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这种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中考出现频率较高,但是难度较低,注意平时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总结。 计算题 氮化铝( AlN)被

36、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Al2O3+N2+3C2AlN+3CO,现欲制备12.3t氮化铝,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铝( Al2O3)质量是多少? 答案: .4t 试题分析:解:设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铝( Al2O3)质量是 。 Al2O3 + N2 + 3C 2AlN + 3CO 102 82 16.4t 解得 = 20.4t 答: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铝( Al2O3)质量是 20.4t。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是化学反应联系方程式的计算题,属于必考题,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理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

37、固体物质,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2O2+2H2O=4NaOH+O2,现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加入到盛有 175.2g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 6.4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 20%,试计算: (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 2)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 6.4g;( 2) 4.6% 试题分析:( 1)反应完毕后称得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 6.4g,所以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6.4g。 ( 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 ,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38、 。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156 160 64 6.4g ,解得 ,解得 答: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6%。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这类题目通常难在审题和计算上,同时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要求,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牢牢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训练自己的计算技能。 探究题 根据下图所示制备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装置选择可用序号填写)。 A B C D E( 1)标有字母 “a”的仪器名称是 。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装置是 。 (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9、收集装置是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 1)酒精灯 ( 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C或 A D ( 3)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B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试题分析:( 1) a为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直接将其加热即可,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装置可以使用 A C或 A D;( 3)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液,且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B,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40、收集装置选用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和气体比较有限,应牢记基本知识点,注意细心。 美丽的青海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当地的居民还能从青海湖内 “冬天捞碱、夏天捞盐 ”。当地学校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捞出来的纯碱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全是碳酸钠,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纯碱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在他们准备以一包冬天捞出来的纯碱(若含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41、分数。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了下图中的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实验前活塞都关闭) 【实验一】称取 13.25g纯碱样品完全溶于水,放入甲中,称量丙装置的质量为 355g,打开 b、 c,甲中现象为 时,再称量 丙装置的质量为 350.6g,通过计算得出纯碱样品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甲和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上述方法并不能准确测量,其理由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实验二】通过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称量丙装置的质量。 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关闭 a,打开 b,注入足量的稀盐酸。 打开 a、 d,鼓入氮气一会儿。 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序号,可重复)。 【表达与

42、交流】 ( 1)此实验中丁装置的作用是 。 ( 2)此实验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 。 (2分 ) 答案:【实验一】不再 产生气体 80%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O2+2NaOH= Na2CO3+ H2O 装置中的空气没有排净,其中含有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中有水蒸气产生等(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实验二】 【表达与交流】 ( 1)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 2)开始时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结束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 试题分析:【实验一】打开 b、 c,碳酸钠和稀盐酸接触,等反应停止也就是不再产生二氧化碳

43、时,甲中现象为不再产生气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55g-350.6g=4.4g,所以含有碳酸钠为 10.6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甲中的反应为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丙中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此装置中原有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除尽,其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误差;【实验二】其正确顺序为 ,( 1)丁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目的是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完全吸收,( 2)此实验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开始时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结束时将产生的二 氧化碳全部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 考点:探究纯碱的成分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重点考察的是化学思想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44、 某合作学习小组欲用生石灰制取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 A和溶液 B。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NaOH、 Ca( OH) 2的溶解度 温度( ) 0 20 40 60 80 100 NaOH溶解度( g) 31 91 111 129 313 336 Ca( OH) 2溶解度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 g) 【提出问题 1】固体 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 甲同学:只有 CaCO3 乙同学: CaCO3,

45、Ca( OH) 2 乙同学猜想可能含有的 Ca( OH) 2理由是 。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振荡,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 。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结合甲、乙两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 A的成分。 【提出问题 2】溶液 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 丙同学: NaOH, Na2CO3

46、丁同学: NaOH, Ca( OH) 2 戊同学: NaOH 【表达与交流】 ( 1)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 ( 2)该小组同学欲将溶液 B加热浓缩,加热不久,溶液出现浑浊,只好停止加热,请解释加热时溶液出现浑浊的原因 。 ( 3)该小组同学立即变换方案,向溶液 B中 。( 2分) 答案: CaO + H2O = Ca(OH)2 Ca(OH)2 + Na2CO3= CaCO3+ 2NaOH 【猜想与假设 1】常温下 Ca(OH)2微溶于水,可能会有 Ca(OH)2不能溶解 【实验与探究】酚酞溶液 【反思与评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 CaCO3

47、,不能证明有无Ca(OH)2或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只能证明有 CaCO3,不能证明只有 CaCO3;或甲同学的实验设计错误, CaCO3为生成物,一定有,不用证明,应该证明有无 Ca(OH)2 【表达与交流】 ( 1)溶于水的生成物 NaOH一定有,而固体中有 Ca(OH)2,说明溶液为Ca(OH)2的饱和溶液 或 Ca(OH)2微溶于水 ,所以一定有 Ca(OH)2 或固体中有 Ca(OH)2即 Ca(OH)2过量,故不会有 Na2CO3。 ( 2)取滤液,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溶液中不再出现沉淀后,过滤,蒸发所得溶液。 试题分析:将少量生石灰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发生两个反应,一个是生石灰和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另一个是氢氧化钙和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