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 A 21% B 78% C 27% D 30%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0 94%、二氧化碳 0 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 03%;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 21%,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 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 NaNO2)会使人中毒。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 +2 B +3 C +4 D +5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得:设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为 x,则( +1)
2、 + x + (-2)X2=0,即 x=+3,故选 B。 考点:利用化学式计算。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 Fe +3O2 2Fe2O3 B H2 O2 H2O2 C 4Al 3O2=2Al2O3 D 2P 5O2 2P2O5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 A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 B错误; C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 C; D中化学方程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 D错误。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与臭氧( 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3、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D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分解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氧气与臭氧( O3)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故 A不符合题意;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故 B不符合题意; C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 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是不因为水分子分解了,而是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 D。 考点:分子的性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 D 试题分析:
4、A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 A错误;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故B错误; C 家用电器着火立不能用水浇灭,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 C错误; D 厨房煤气 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 D。 考点:物质的燃烧与灭火。 工业上生产硅的重要反应为: SiO2 2C Si 2X,则 X的化学式为 A SiO B SiC2 C CO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得出X的化学式为 CO,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从中获取的信息不
5、正确的是 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核外电子数是 16 C元素符号为 S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6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该元素名称是 “石 ”字傍,所以是非金属元素,故 A不符合题意;B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数是 16,故 B不符合题意;C元素符号为 S,故 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名称的正下方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 32 06,故选 D。 考点:元素周期表一小格中的信息。 食醋中约含有 3%-5%的醋酸( C2H4O2),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 2个水分子 B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 C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g
6、D醋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 4个氢原子和 2个氧原子,故 A错误;B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40%,故选 B; C醋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故 C错误; D醋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4 32=3: 4,故 D错误。 考点:利用化学式计算。 钠为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熔点是97 81 。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 O2、 H2O 等物质反应。在 440 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 C)和碳酸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的熔点 比铁低 B
7、金属钠质地较软 C金属钠常保存在水中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Na + 3CO2 C + 2Na2C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钠的熔点是 97 81 ,所以金属钠的熔点比铁低,故 A不符合题意; B钠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所以金属钠质地较软,故 B不符合题意; C 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 O2、 H2O 等物质反应,所以金属钠不能保存在水中,故选 C;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 C)和碳酸钠,所以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Na + 3CO2 C + 2Na2CO3,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金属钠的性质。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
8、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分别加入食盐水,振荡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D 除去 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CuCl2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故 A 错误; B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加入足量稀盐酸,铁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充分反应后,过滤能得到单质铜,故选 B;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
9、石灰水的变化,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因为没有一氧化碳石灰水也会变浑浊,故 C错误; D除去 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CuCl2,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这样把氯化铜和氯化亚铁都除去了,应该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故 D错误。 考点:物质的除杂。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 速率的影响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着火点 :40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图中都要用 2mL10%的稀盐酸,故 A 错误; B验证二氧化碳
10、能与水发生反应,图中两个试管中都有水,故 B错误;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中只有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 C;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着火点 :40 ),而两个烧杯中的温度都高于白磷的着火的,故 D错误。 考点:实验探究。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Pa A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等质量的金属 Mg和金属 Zn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将铁钉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冷却后容器内的
11、压强小于原来容器内的压强,水进入容器内后容器内的压强等于原来容器内的压强,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因为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而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小,所以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 B错误; C因为等质量的金属 Mg和金属 Zn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金属 Mg比金属 Zn产生的氢气多,所以图正确,故选 C; D将铁钉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固体的质量增加,故D错误。 考点: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乙醇 B淀粉 C二氧化碳 D甲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
12、化 碳和碳酸盐不是有机物,故选 C。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 Na(OH)2 B氮气 N2 C氧化镁 MgO D氯化钠 NaCl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是 NaOH 故选 A; B 氮气的化学式是 N2,故 B不符合题意; C 氧化镁的化学式是 MgO,故 C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的化学式是 NaCl,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化学式。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元素 B氧元素 C硅元素 D铁元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小的顺序是: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13、故选 B。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 B空气 C生铁 D石灰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A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属于纯净物,故选 A;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物,故 B不符合题意; C生铁主要是由铁和碳组成的混合物,故 C不符合题意; D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混合物,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纯净物的概念。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 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柴燃烧 B菜刀生锈 C蔬菜腐烂 D白酒挥发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火柴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故 A不符
14、合题意; B菜刀生锈生成了铁锈是化学变化,故 B不符合题意; C蔬菜腐烂是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故 C不符合题意; D白酒挥发是酒精分子的不断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质变化,故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2 C H D 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选 A; B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故 B不符合题意; C H表示氢元素或表示一个氢原子,故 C不符合题意; D H2表示氢气,表示一个氢分子,表示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符号的意义。 下列金属中,金属
15、活动性在 Mg和 Zn之间的是 A Ag B Fe C Al D Cu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Ag、 Pt、 Au,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在 Mg和 Zn之间的是 Al ,故选 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列物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干冰 作人工降雨剂 B活性炭 用于吸附色素 C石墨 作铅笔芯 D氧气 作燃料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干冰升华降温可以作人工降雨剂,故 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吸附色素,故 B不符合题意; C石墨较软作铅笔芯,故 C不符合题意
16、; D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以作燃料,故选 D。 考点:物质性质与用途。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青花瓷瓶 B纯棉被单 C腈纶运动衣 D不锈钢餐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品种很多,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故选 C。 考点: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 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 A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总数 D中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所以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故选 B。 考点:元素的化学性质 下
17、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 B熄灭酒精灯 C量取液体 D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细口瓶口紧靠试管口,故 A不符合题意; 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冒盖灭,故 B不符合题意; C量取液体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C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图中缺小玻璃棒,故选 D。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铁丝在氧
18、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 A;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 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 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 D错误。 考点: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氢气 B二氧化碳和氮气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气体能燃烧的氢气,故 A不符合题意; B燃着的木条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都熄灭,故选 B; C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继续燃烧的是空气,故 C不符合题意; D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能燃烧的的是一氧化碳
19、,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化学性质。 填空题 某同学用如下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缓缓通入 CO2,点燃 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 木炭粉减少, D中有气泡、石灰水变浑浊且 ( 1) 。 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 。 点燃 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 B处玻璃管内 ( 3) 。 以上实验说明 ( 4) 具有还原性。 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熄灭 A、 B两处火焰。 C中 ( 5) 。 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
20、6) 。 答案:( 1)液面下降或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 E ( 2) C + CO2 2CO ( 3)黑色固体变红 ( 4) C CO ( 5) D中液体进入 C ( 6)不需要,未反应的 CO进入 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试题分析:( 1)液面下降或石灰水沿右侧导气管进入 E;( 2)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 CO2 2CO;( 3)氧化铜为黑色,铜为红色,故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 4)以上实验说明 C和 CO具有还原性。( 5)玻璃管内的温度降低,气压变小,所以 D中液体进入 C;( 6)不需要,未反应的 CO进入 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
21、验。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 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_。 (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 E装置收集氧气完成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答案:( 1)酒精灯 ( 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D 2H2O2 2H2O + O2 ( 3)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试题分析:( 1)实验仪器 a的名称是酒精
22、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 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与水反应,所以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故收集装置选 D;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O2;(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 E装置收集氧气完成后,接下来的实验步骤是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考 点:实验室制取气体。 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 1)下列金属制品
23、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铁锅 B铜导线 C水龙头 ( 2)金属腐蚀造成资源浪费,铁生锈的条件是 。 ( 3)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A Fe和 CuSO4溶液 B Mg和 MnSO4溶液 C Mn和 FeSO4溶液 写出 Fe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以上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4)化学小组对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的废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步骤 中的操作名称是 _。 滤液的成分是 (写出所有可能 )。 答案:( 1) B ( 2)接触潮湿的空气(氧气和水共同接触) ( 3) Fe +
24、CuSO4 = FeSO4 + Cu 镁 锰 铁 铜( 4) 过滤 硫酸锌、硫酸亚铁或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 试题分析:( 1) A铁锅是利用铁的传热性,故 A不符合题意; B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故选 B; C水龙头是利用金属的硬度,韧性,故 C不符合题意;( 2)金属腐蚀造成资源浪费,铁生锈的条件是接触潮湿的空气(氧气和水共同接触);( 3) 写出 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 + CuSO4 = FeSO4 + Cu, A Fe和 CuSO4溶液反应得出铁的金属性比铜强, B Mg和 MnSO4溶液反应得出镁的金属性比锰强, C Mn和 FeSO4溶液反应得出锰的金属性
25、比铁强,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镁 锰 铁 铜;( 4) 步骤 中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因为滤渣中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已完全反应,锌的金属性比铁强,所以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锌,如果铁盒 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那么滤液中有硫酸锌、硫酸亚铁,如果硫酸铜过量,那么滤液中有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故滤液的成分是硫酸锌、硫酸亚铁或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 考点:铁生锈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尿素 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 1)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 B物质
26、的化学式为 。 ( 2) A、 B、 C、 D四种物质均由 构成(填 “分子 ”、 “原子 ”或 “离子 ”)。 ( 3)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字母序号)。 ( 4)生产尿素的反应中, A与 B的微粒个数比为 。 ( 5)若要生产 30 g 尿素,则需要 A的质量为 g。 答案:( 1) 4 CO2( 2)分子( 3) BD ( 4) 2: 1( 5) 17 试题分析:( 1)尿素 CO(NH2)2是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 B物质的一个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故 B的化学式为 CO2;( 2) A、 B、 C、 D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3)氧化物是由两
27、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BD;( 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不变,因为尿素 CO(NH2)2中氮原子个数与碳原子个数比为 2: 1,故 A与 B的微粒个数比为2: 1;( 5)由图可知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 + CO2 = CO(NH2)2 + H2O, NH3与CO(NH2)2的质量比为 34: 60,所以要生产 30 g 尿素,则需要 A的质量为 17g。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食品与健康、能源与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 1)红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 “五果 ”之一。红枣中含有蛋白质、脂肪
28、、维生素 A、维生素C、微量钙、铁等 。 这里的 “铁 ”、 “钙 ”是指 (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人体缺铁,会导致 (填 “贫血 ”或 “佝偻病 ”)。 ( 2)煤、 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三效催化转化器 ”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处理为空气中的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 1) C 贫血 ( 2)石油 CH4+2O2 CO2+2H2O ( 3) 2NO2 + 4CO 4CO2+ N2 试题分析:( 1) 这里的 “铁 ”、 “钙 ”是指元素,故选 A; 人体缺
29、铁,会导致贫血;( 2)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的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处理为空气中的两种无毒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NO2 + 4CO 4CO2+ N2。 考点: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检验试管 b中气体的方法 。 ( 3)下列关于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分子
30、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4)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则在实验中试管 a、 b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 2:1(填 “大于 ”、 “小于 ”或 “等于 ”)。 ( 5)水能与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 热量。 答案:( 1) 2H2O 2H2 + O2 ( 2)将带火星木条放入试管中,若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操作现象结论必须写全)( 3) D ( 4) ( 5) CaO + H2O=Ca(OH)2 放出 试题分析:(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 O2;( 2)电解水时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所以试管 b中气体是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
31、木条放入试管中,若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3) A水分子发生了改变,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故 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故 B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 C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故选 D。 考点: 电解水的实验。 计算题 将 24g 碳放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答案: g 试题分析: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C + O2 CO2 12 44 24g X X=88g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实验室高温
32、煅烧 125g含 CaCO380%的石灰石(杂质不分解也不与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实验,冷却后用剩余的固体处理废盐酸。问能否处理含 70gHCl的废盐酸,请写出计算过程。 已知: CaCO3 CaO+ CO2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答案:能处理含 70gHCl的废盐酸 试题分析:【解】 设能处理 HCl的质量为 x 因为 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得出 Ca - 2HCl 40 7
33、3 125g80%40% x x=73g答:能处理含 70gHCl的废盐酸 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 算。 探究题 同学们为了研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 【资料】 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氯酸钾和氯化钾均能溶于水。 【实验一】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编号 KClO3 g 氧化物 产生气体的体积( mL) 耗时( s) 1 0.6 67 1800 2 0.6 0.2g二氧化锰 67 36.5 3 0.6 g 氧化铁 67 89.5 ( 1)实验 3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 ( 2)以上实验采用
34、了 的实验方法。 ( 3)实验一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二】为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同学们又完成了以下的实验: .在实验 3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红色固体,洗涤干燥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质量为 0.2g。 .将一定量的 CO通入滤出的固体,按下图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下: 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A 红色固体全部变黑 生成了铁 B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二氧化碳 ( 4)写出 A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中起催化剂。 【实验反思】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剩余固体可能由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粉和未反应的氧
35、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研究剩余固体的成分,丙同学查阅了以下资料: 铁粉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磁性 有 无 无 有 与 CO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 生成氯化亚铁和水 生成氯化铁和水 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 5)丙同学认为剩余固体中一定没有氧化铁,原因是 _。 ( 6)测定剩余固体的组成。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 用磁铁吸引剩余固体 _ 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 2 _ _ 剩余固体中只有铁粉。 答案:( 1) 0.2 ( 2)对比 ( 3)氧化铁能在
36、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答 “氧化铁能做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不得分( 4) 3CO + Fe2O3 2Fe + 3CO2 ( 5)氧化铁固体是红色,而所得固体都是黑色 黑色固体全部被吸引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其他方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在对比实验中变量只有催化剂,故氧化铁的质量为 0.2g,( 2)以上实验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3)因为实验目的是探究氧化铁能否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由实验可知氧化铁能在氯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加快反应速率;( 4)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全部变黑,实验结论是生成了铁,故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7、CO + Fe2O32Fe + 3CO2 ( 5)因为氧化铁固体是红色,而所得固体都是黑色,所以剩余固体 中一定没有氧化铁; 因为实验结论是剩余固体中没有氧化亚铁且氧化亚铁磁铁不能吸引,故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全部被吸引;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 黑色固体全部变成红色(其他方案合理即可)。 考点:实验探究。 推断题 A、 B、 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 AB C。 ( 1)若 A、 B、 C均为氧化物,且 A、 B的组成元素相同,则 C的化学式为 , B C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若 A、 C在常温下为气态,且 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 B为固态,则 B C的化学方程式
38、为 。 ( 3)若 A在常温下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BC的反应中,看到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 AB的现象为 , B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 1) H2O CO2+Ca(OH)2 = CaCO3+H2O ( 2) Fe+ H2SO4 = FeSO4+ H2或盐酸 ( 3)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置换 试题分析:( 1)若 A、 B、 C均为氧化物,且 A、 B的组成元素相同,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和水,若 A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水,这种方案可以 ,若 A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水不能生成常见的氧化物,所以这种方案不行,故 C的化学式为 H2O, B生成 C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 = CaCO3+H2O;( 2) C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得出 C为氢气, A为一氧化碳, B为铁, B生成 C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H2SO4 = FeSO4+ H2或盐酸;( 3)若 A在常温下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则 A为铝, B生成 C的反应中,看到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 B为铜, C为银,所以 A生成 B的现象为:银白色固体表面有紫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B生 成 C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考点:物质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