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207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物理量中,用伏特作为单位的是 A电流 B电功 C电压 D电阻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A),电功的单位是焦耳( J),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V),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故选 C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B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C电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D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答案: AB 试题分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负电荷同时向

2、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故 A正确;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故B正确;电流做的功叫做电功,电流做功的实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 C 错误;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四个因素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故 D错误故选 AB 考点:电流的形成;电压;电功;电功率;电阻 关于电磁现象,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时,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B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 C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只与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 答案: ABC 试题

3、分析:电动机工作时需要消耗电能,将其转化为机械能,故 A正确;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故 B正确;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 C正确;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在铁芯和电流大小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在铁芯和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磁 性越强;在电流和匝数一定时,有铁芯时,电磁铁磁性越强,故 D错误;故选 ABC 考点:电动机的能量转化;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地磁场;电磁铁 把标有 “PZ220 40 ” 和 “PZ220 100 ”的甲、乙两盏灯串联接在 220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

4、灯消耗的电功率大于 40 B甲灯能正常发光 C两盏灯的总功率小于 40 D乙灯两端的实际电压大于 110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可得,两灯泡的电阻: ,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0.13A,则乙灯泡的实际功率: ( 0.13A) 2484=8.18W 40W,故 A错误;串联分压,甲灯两端电压小于 220V,甲灯不能正常发光,故 B错误;两盏灯的总功率: P=UI=220V0.13A=28.6W 40W,故 C正确;乙灯两端的实际电压:U 乙实 =IR乙 =0.13A484=62.92V 110V,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实际功率;欧姆

5、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 U保持不变, R1为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 B R1两端电压逐渐变大 C R2两端电压逐渐变小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逐渐变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 R1和滑动变阻器 R2串联,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不变,据欧姆定律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 I变小,故 A正确; R1两端电压 ,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I1=I变小,

6、故 R1两端电压逐渐变小,故 B错误;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R2两端电压逐 U2 =U-U1, U不变, U1渐变小,故 U2变大,故 C错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 U不变, I变小,故 P变小,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电路的动态分析 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大于每一个并联的电阻 B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每个支路的电流 C并联电路中,干路两端的电压等于每个支路两端的电压 D并联电路的支路越多,等效电阻越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阻的并联实质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

7、都小,且并联电路的支路越多,等效电阻越小,故 A、 D错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故 B错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故 C正确故选 C 考点: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特点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R1和 R2,把它们串联在一个电压恒定为 16V的电源上时, R1两端的电压 U1 4V,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R1和 R2两端电压之比为 4:1 B通过 R1和 R2的电流之比为 3:1 C R1和 R2消耗 的电功率之比为 1:3 D R1和 R2的阻值之比为 1:4 答案: C 试题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

8、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2两端电压 U2=U-U1=16V-4V=12V R1和R2两端电压之比: ,故 A错误;通过 R1和 R2的电流之比:I1 I2=1 1,故 B错误; R1和 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故 C 正确;R1和 R2的阻值之比: ,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的空气开关 “跳闸 ”是发生短路造成的 B有人触电时,首先要采用的方法是切断电源 C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接地 D用试电笔可以辨别火线和零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家庭电路中,导致空气开关 “跳闸 ”的原因有:( 1)电路中发生短路故障;( 2)电

9、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造成干路电流过大故 A判断不正确但符合题意;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故 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在使用时金属外壳都要接地,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时,地线把人体短路,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故 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测电笔的用途是辨别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 线的,故 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安全用电;触电急救;测电笔的使用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升华现象 B在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C冬季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D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

10、、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冰箱里冷冻室的内侧结霜是冰箱内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A错误;在春天,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发生的是熔化现象,故 B错误;冬季河水结冰是由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发生的是凝固现象,故 C错误;夏天,草叶上出现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态变化现象 关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B导体温度升高时,电阻一定增大

11、 C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小 D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时,粗细相同的铜导线,越长的电阻越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四个因素有关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在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长度一定,导线越粗,电阻越小;在导体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要得到电阻和导线长度的关系 ,就要控制材料、横截面积一定, A选项没有说明材料和横截面积是否相同,故无法判定电阻的变化,故 A错误;电阻的大小与电阻丝的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灯丝;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 B是错误;要得

12、到电阻和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就要控制材料、长度一定,C选项没有说明材料和长度是否相同,故无法判定电阻的变化,故 C错误;不考虑温度的影响时,粗细相同的铜导线,越长的电阻越大,故 D 正确故选 D 考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以下物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铜丝 B橡胶棒 C塑 料尺 D橡皮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导电性的不同,材料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大类,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叫半导体橡胶棒、塑料尺、橡皮是绝缘体,铜丝是导体故选 A 考点:绝缘体;导体 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冰箱 B电炉子 C电风扇

13、D电脑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这种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发生电流的热效应时,电能转化为内能分析各用电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情况,根据用电器的工作原理逐一分析做出选择电冰箱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工作的,故 A不符合题意;电炉子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炉子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 B符合题意;电风扇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利用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工作的,故 C不符合题意;电脑主要把电能转化为光能,不是利用电热效应工作的,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

14、成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树在水中的倒影,是以水面为平面镜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 A选项不符合题意;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故 B选项不符合题意;将筷子斜插入水中时,水面下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这是由于筷子水下的部分反射出的光线到达水面时,要发生折射而造成的,故 C选项符合题意;地上的树影 是影子,是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树,在树的下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下列措施中

15、,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地膜覆盖农田减小了蒸发面积,控制了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变慢,故 A选项不符合题意;用笤帚将水泥地上的水扫开增大了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变快,故 B选项符合题意;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蒸发面积,可使蒸发变慢,故 C选项不符合题意;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袋后减小了蒸发面积,同时控制了空气流动,

16、可使蒸发变慢,故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 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图中所示的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只灯泡属于并联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串联电路是指元件顺次连接的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并联电路是指元件并列连接的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各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选项 A、 B、 D中灯泡 L1、 L2顺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经过 L1的电流也经过 L2,故 A、 B、 D中两只灯泡属于串联,不符合题意;选项 C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分别流经 L1、 L2,然后汇合经过开关 S回到电源负极,电流有两 条路径, L1、

17、 L2可以单独工作,故为并联故选 C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 关于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36V B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3V C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 V D标有 “PZ220-40”字样灯泡正常工作电压是 40V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对常见电压的掌握分析答题不高于 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因此安全电压并不限于 36V,故 A错误;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故 B错误;我国家庭电路电压是 220V,故 C正确; “PZ220-40”中 P表示普通, Z表示照明, 220表示额定电压 220V, 40表示额定电功率 40W,故 D错误故选C 考点:

18、常见的电压值 双选题 如图所示,在探究 “电磁感应现象 ”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若使导线 AB水平向右运动,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 _。(选填: “偏转 ”或 “不偏转 ”) 答案:偏转 试题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叫电磁感应现象如果运动方向不切割磁感线,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由图可知,蹄形磁体的上边是 N极,下边是 S极,其间的磁场方向是从上到下,如果使导线 AB水平向右运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故答案:为:偏转 考点:电磁感应 某电热水器中装有质量为 40kg的水,通电后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 15 升高到 65 ,这些水吸

19、收的热量是 _J。 =4.2103J/(kg ) 答案: .4106 试题分析: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温度的变化,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4.2103J/( kg ) 40kg( 65 -15 ) =8.4106J故答案:为: 8.4106 考点:热量的计算 定值电阻 R的阻 值是 20,通过定值电阻 R的电流为 1A, 10s内电流通过R产生的热量是 _J。 答案: 试题分析:已知电阻、电流与通电时间,由焦耳定律可以求出产生的热量 =( 1A) 22010s=200J;故答案:为: 200 考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_m/s。

20、答案: 108 试题分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故答案:为: 3108 考点:光的传播速度 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改变物体的内能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AD 试题分析: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叫沸腾;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故 A正确;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非熔化过程中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 B错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

21、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 上是等效的,故 C错误;在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故选 AD 考点:沸腾的特点;晶体熔化特点;改变内能的途径;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通过平面镜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答案: ACD 试题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 A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故 B错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是凸透镜,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

22、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 D正确故选 ACD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做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Rx的阻值 ”的实验。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 S,滑动变阻器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 12所示,则电压表示数为 _V,电流表的示数为_A,此时电阻 Rx的阻值为 _。 答案: .4 0.48 5 试题分析:首先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先明确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

23、小格代表的示数,读出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电压表使用的 0 3V,每一个大格代表 1V,每一个小格代表 0.1V,示数是 2.4V。电流表使用的 0 0.6A,每一个大格代表 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示数是 0.48A电阻 Rx的阻值 考点: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电压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若干(阻值不同)和导线若干。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当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 ( 1)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 2

24、)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 3)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 1) ( 2)实验步骤: 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和六个阻值不同的电阻 R1、 R2、 R3、 R4、 R5和 R6接入电路 中,并把这六个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格中; 闭合开关 S,测出 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1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断开开关 S,把电压表并联在 R2两端,仿照步骤 ,测出 R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2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仿照步骤 ,分别测出电阻 R3、 R4、 R5、 R6两端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利用公式 P=UI分别计算出 R1、 R2、 R3、 R4、 R5和 R6

25、消耗的电功率,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3)实验数据记录表 R/ U/V I/A P/W 试题分析:( 1)为了让通过电阻的电流保持不变,可以利用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让各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用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用电压表分别测量各电阻电压并记录各电压值,然后由 P=UI比较功率大小,从而得出结论;据此设计电路如图: ( 2)根据上面的分析设计实验步骤: 按电路图将电流表、电压表和六个阻值不同的电阻 R1、 R2、 R3、 R4、 R5和 R6接入电路中,并把这六个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格中; 闭合开关 S,测出 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1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断开开 关

26、S,把电压表并联在 R2两端,仿照步骤 ,测出 R2两端的电压和通过 R2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仿照步骤 ,分别测出电阻 R3、 R4、 R5、 R6两端的电压和相应的电流,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利用公式 P=UI分别计算出 R1、 R2、 R3、 R4、 R5和 R6消耗的电功率,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 3)实验数据表格应包括电阻阻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流过电路的电流、各电阻的功率,由电阻的个数确定表格的列数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R/ U/V I/A P/W 考点:探究用电器的电功率实验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小利想用调好的电流表和阻值己知的定值电阻R0测量未知电阻 Rx的

27、阻值, 当闭合开关 S1和 S2,断开 S3时,电流表只测量R0的电流为 I0; 当闭合开关 S1、 S2和 S3时,电流表测量 R0和 Rx的电流为 I;根据实验要求,请用 I0、 I和 R0表示 Rx, Rx _。 答案: 试题分析:当闭合开关 S1和 S2,断开 S3时,电流表只测量 R0的电流为 I0,则电源电压 ,当闭合开关 S1、 S2和 S3时,电流表测量 R0和 Rx的电流为 I,通过 Rx的电流 Ix=I-I0,此时 R0与 Rx并联, Rx的阻值 故答案:为: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

28、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 1)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固定在 2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倒立、 _(选填 “放大 ”或 “缩小 ”)的像。 (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 45cm刻线处,小明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_的像。(选填 “倒立 ”或 “正立 ”) 答案:缩小;正立 试题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当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f u 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29、的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固定在 20cm刻线处,物距 u=50cm-20cm=30cm,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u 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 45cm刻线处, u=50cm-45cm=5cm, u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明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成电磁铁 A和 B,还找来一些大头针进行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 1)实验中要通过观察 _,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 2)将两个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

30、弱与 _的关系(选填 “电流 ”或 “匝数 ”); 答案: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匝数 试题分析:磁性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因此,可借 助观察电磁铁能够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来判断其磁性的强弱,这属于转换法的应用;读图可知,两只电磁铁是串联在电路中的,所以流经它们的电流是相同时,同时还可以看到,它们线圈的匝数是不同的,因此,本实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的关系故答案:为: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匝数 考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 填空题 图中是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变化规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当导体电阻为 60时,该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为 _W。 答案: .6 试题分析:由图象

31、可知,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任意一点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乘积不变,且等于 6V;当导体电阻为 60时,该导体消耗的电功率: 故答案:为: 0.6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与该电阻阻值之间的关系 ”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式_。 R/ 10 15 20 30 50 60 U/V 12 12 12 12 12 12 I/A 1.2 0.8 0.6 0.4 0.24 0.2 P/W 14.4 9.6 7.2 4.8 2.88 2.4 答案: 试题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各组实验数据保持电压

32、U=12V不变,每组数据对应的 PR=U2=( 12V) 2,所以电功率与电阻间的关系是: 答案:为: 考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R1和 R2,它们的电压随电流变化的 U-I图像如图所示,如果把 R1、 R2两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为 10V的电源上时, R1两端的电压 U1 _V。 答案: 试题分析:从 U-I图线上任找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相对应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求出 R1、 R2的阻值,由图象可知, U1=6V时,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I1=0.5A所以 ; U2=4V时,通过的电流分别为 I1=0.5A所以,把 R1、 R2两个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为 10V的

33、电源上时,串联电路的电流为 , R1两端的电压0.5A12=6V故答案:为: 6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 图中为茜茜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均匀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此物质属于 _(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凝固点为_ ;其凝固过程用时 _min。 答案:晶体; 80; 10 试题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在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则没有,即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不变,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有一个温度不变的水平段,而非晶体则没有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有一个温度不变的过程,所以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根据该水

34、平段对应的温度,即凝固时对应的温度,可知其凝固点为 80 凝固过程从第 8分钟开始,到第 18 分钟,结束,所以共用了 10 分钟故答案:为:晶体; 80;10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 _。 答案:磁场 试题分析:奥斯特将通电导体放于小磁针上方时,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故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和磁体的周围一样,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故答案:为:磁场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物理学规定: _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正 ”或 “负 ”) 答案:正 试题分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有三种情况: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负电荷

35、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故答案:为:正 考点:电流的方向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不变,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的量程分别为 0 0.6A和 0 3V。闭合开关 S,在滑动变阻器滑片 P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可达到各自的最大测量值 (且不超过量程 ),在上述过程中,电阻 R1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与最小电功率之比为 9:1。则当滑片 P移至滑动变阻 器的中点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_W。 答案: .35 试题分析:由实物图可知,电阻 R1和滑动变阻器 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 R2的电压,由题意可知

36、,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0时,电路为 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最大为 I 最大 =0.6A;电源的电压为 U=I 最大 R1=0.6R1 ,此时定值电阻 R1所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 P 最大 =( I 最大 )2R1=0.36R1 ,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全部接入电路中时,滑动变阻其两端的电压 U 滑 =3V,此时电阻 R1两端的电压为 UR1=U-U 滑 =0.6R1-3V,电路中的电流为 ,定值电阻 R1所消耗的最小电功率为 P 最小 =( I 最小 )2R1=( ) 2R1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由 两式和 P 最大 : P 最小 =9: 1,得: R1=7.5,

37、代入 两式可得: U=4.5V, R 滑 =15;所以当滑片 P 移至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即 R滑 =7.5,电路中的电流 I= ,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 P=UI=4.5V0.3A=1.35W故答案:为: 1.35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 _ kW h。 答案: .6 试题分析:电能表是测量电路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的仪表,上面有五个数字窗口,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 kW h从电能表上可以看出电能表的示数为35286,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 kW h,故电能表的读数为 3528.6kW h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如图所示,电

38、阻箱的读数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按照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用 所对的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他们相加,就得出电阻箱的示数电阻箱的示数:R=61000+0100+410+11=6041 考点:变阻器 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可以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_极(选填 “N”或 “S”)。 答案: S 试题分析: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螺线管的线圈绕向,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大拇指向螺线管的左端,故左端为 N极,右端是 S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安培定则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39、观察到棉花燃烧。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 _的方式使管内空气的内能增加致使棉花燃烧的。 答案:做功 试题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活塞迅速向下压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故答案:为:做功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计算题 某导体两端电压为 8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0.5A,则该导体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答案: W 试题分析:已知电压和电流,根据 P=UI 计算电功率,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图中所示的电路中, 电阻 R1的阻值为 20。闭合开关 S,电流表 A1

40、的示数为 1.5A,电流表 A2的示数为 0.6A,求: ( 1)电源电压;( 2)电阻 R2的阻值;(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答案:( 1) 18V;( 2) 30;( 3) 27W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知,两电阻 R1与 R2并联接在电源两端,电流表 A1测量干路电流即流过 R1、 R2的总电流,电流表 A2测量流过 R2的电流( 1)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流过电阻 R1的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电源电压 ;( 2)电阻 R2的阻值;( 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答:( 1)电源电压为 18V;( 2)电阻 R2的阻值为 30;( 3)电路消耗的

41、总功率为 27W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图中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 P滑至 A端,闭合开关 S1和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1,电压表的示数为 U1;当滑片 P滑至 A端,只闭合开关 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2,电压表的示数为 U1,电阻 R1消耗的电功率为 P1;当滑片 P滑至 B端,只闭合开关 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3,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为 P2,此时 P2和 P1 恰好相等,且电阻 R3消耗的电功率为 6 W。若 U1 U1 5 1,求: ( 1) I1和 I2之比; ( 2) R1和 R3之比; ( 3)滑片 P滑至 A端

42、,只闭合开关 S1时,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 1) 5 1;( 2) 1 5;( 3) 19.2W 试题分析:( 1)当滑片 P滑至 A端,闭合开关 S1和 S2时, R2短路,变阻器没有电阻接入电路,只有 R1接入电路(如图 1), R1两端电压等于电流电压即U1=U当滑片 P滑至 A端,只闭合开关 S1时, R1和 R2串联(如图 2),电压表的示数为 U1, U1和 U1都是 R1电压,已知 U1 U1 5 1,所以,;( 2)因为 U1=U, U1 U1 5 1所以 U U1 5 1,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得, ,解得 : 当滑片 P滑至 B端,只闭合开关 S1

43、时, R1、 R2、 R3串联(如图3),电流表的示数为 I3,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为 P2,此时 P2和 P1恰好相等,根据 P1=I22R1, P2=I32R2,可得 I22R1=I32R2 ,将 代入 得 ,又因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则有 ,解得: ,将 代入 得 ,即 ; ( 3)因为 , ,所以 ,又因为 ,所以,将 P3=6W代入得: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P2=19.2W故答案:为:( 1) I1和 I2之比为 5 1;( 2) R1和 R3之比为 1 5;( 3)滑片 P滑至 A端,只闭合开关 S1时,电阻 R2消耗的电功率为 19.2W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 作图题 在图中,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OB的入射光线;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过 O点做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 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