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12215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十六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火箭发射 B节日焰火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选项火箭发射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B选项节日焰火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 C选项风力发电,只是能量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选择 C; D选项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 . 考点:物理变化的判定 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 H2,不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 ) A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于实验室制取 H2,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装置是保证固液能够

2、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装置 A、 C、 D能够达到目的,所以答案:选择 B 考点:装置的选择标准 如图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 ”、 “ ”、 “ ”分别表示 A、 B、 C三种不同的分子,则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 A、 B、 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 A 1: 1: 1 B 1: 2: 2 C 2: 2: 1 D 1: 2: 4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应前有有 3个分子 ;有 4个 ;而反应后存在 2个分子 、 2个、有 2个 ;说明的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 A、 B、 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2: 2,答案

3、:选择 B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25 15 1 5 反应后质量( g) 11 未测 1 22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 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 14: 3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为反应物质量减少了 14、丁为生成物质量增加了 17,所以乙物质的质量应增加 3、未测值为 18、做生成物;故参加的甲和生成的乙的质量比为 14:3;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所以答案:选择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

4、应用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Fe+O2 Fe3O4 B 2H2O=2H2+O2 C Mg+O2 MgO2 D 2NaOH+SO3=Na2SO4+H2O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选项方程式没有配平; B选项没有写反应条件; C选项氧化镁的化学式写错; D选项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答案:选择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震惊中华大地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是造假者在牛奶中掺入了廉价的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化学式为 C3H6N6 B其中 C、 H、 N 元素质量比为 6: 1: 14 C其 N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3.3% D该分子中共有 1

5、5个原子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中的分子结构图知 A选项其化学式为 C3H6N6是正确的; B选项其中 C、 H、 N 元素质量比为 6: 1: 14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 其 N 元素的质 量分数为: 66.7%,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 C;D选项该分子中共有 15个原子核是正确的叙述 .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2 C 0 D -1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物质的化学式推求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6、在二氧化氯中氧元素显 -2价,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答案:选择 A.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 -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5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5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 54.94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 A选项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5,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 A; B选项根据原子中具有质子数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可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25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由名称的书写可知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是正

7、确的叙述 . 考点: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正确的叙述; B选项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容易触电答案:选择 B; C选项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是正确的叙述; D选项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是正确的叙述 . 考点:燃烧与灭火 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

8、“卢瑟福实验 ”: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 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 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 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原子核质量较大可以得到,因为极少数被反弹; B选项 原子核体积很小,因为极少数被反弹; C 选项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答案:选择 C;D选项原子核带有正电荷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因为少数发生偏转 . 考点:原子结构 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9、)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正确的叙述;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是错误的叙述 ,因为原子不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 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是错误的叙述,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结合成的;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是正确的叙述,所以完全正确的叙述

10、为 ,答案:选择 C 考点:分子的特征、水的电解 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铜 C干冰 D金刚石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氯化钠是由阴阳 离子构成的,答案:选择 A; B选项铜是由原子构成的; C选项干冰是由分子构成的; D选项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 . 考点:物质的构成 含碳物质的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B木炭用作燃料 C用炭笔写生 D石墨用作电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活性炭用作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利用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B选项木炭作燃料,是利用木炭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答案:选择

11、B; C选项用碳笔写生,利用其硬度较软属于物理性质; D选项石墨做电极,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 考点:化学性质的判定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读液体体积 B点燃酒精灯 C倾倒液体 D滴加液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量液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最凹处保持水平;故是错误的操作答案:选择 A; B选项点燃酒精灯是正确的; C选项倾倒液体是正确的操作; D选项滴加液体是正确的操作 . 考点:实验基本操作 前段时间安徽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雾霾天气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微粒悬浮而造成空气污染现象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 B用

12、煤火力发电 C开发利用太阳能 D乱砍滥伐树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露天焚烧垃圾产生烟雾和灰尘; B选项用煤火力发电,产生烟雾和灰尘; C选项开发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烟雾和灰尘,答案:选择 C; D选项乱砍滥伐树木 ,因为树木要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木减少不利用净化空气 . 考点:空气污染 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长江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 1)将浑浊的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 ( 2)将静置后的江水采用下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 3)过滤后得到的水

13、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 (填 “硬水 ”或 “软水 ”),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 4)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放在烧杯的中间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 5)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答案:( 2)玻璃棒;引流;( 3)硬水;煮沸;( 4) AC;( 5)吸附性; 试题分析:( 2)将静置后的江水进行过滤,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的作用;( 3)过滤

14、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硬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4)进行水的过滤时正确的操作为: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 5)向滤液中加 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杂质 .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的转化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纯净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答案:( 1) A;( 2) D;( 3) AD;( 4) BCE;( 5) D. 试题分析:

15、单质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有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有多种物质组成,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此确定答案:为: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化合物的是 D,纯净物的是 AD,混合物的是 BCE,氧化物的是 D 考点:物质的多样性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 1)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 ( 2)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写名称)。 ( 4)检验 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带火

16、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 。 答案:( 1) 2H2O 2H2+ O2 ,分解反应;( 2) D;( 3)氢原子和氧原子;( 4)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试题分析:( 1)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2H2+ O2 ,依据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该实验中的主要目的是 D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根据原子和分子的特征知道(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根据氧气的性质及电解水试验可确定,检验 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带火星的木条

17、复燃。 考点:电解水的实验 下表是部分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空格内最为恰当的是 。 ( 2)表中的金属元素有 种。核电荷数为 12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失去 ”或 “得到 ”)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 3)原子序数为 13和 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 1) D;( 2) 3、 Mg、失去、 ;( 3) AlCl3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 1)空格内最为恰当的是 D磷元素;( 2)表中的金属元素有 3种。核电荷数为 12的元素符号为 Mg,该元素的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 ;( 3)

18、原子序数为 13和 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考点:原子结构及原子性质 用对应的化学符号表示 ( 1)两个氢原子 ;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 3)五氧化二磷 ; ( 4)生石灰 ; ( 5) 3个碳酸根离子 ; ( 6) +4价的硅元素 ; ( 7)干冰 ; ( 8)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碳 70(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吸收可见光后可高效杀灭癌细胞,有望成为癌症治疗药物的候选材料。每个碳 70分子由 70个碳原子构成,呈橄榄球状。则碳 70的化学式为 。 答案:( 1) 2H;( 2) CH4;( 3) P2O5;( 4) CaO;( 5) ;( 6);( 7) CO

19、2;( 8) C70 试题分析:( 1)两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表示为 CH4;( 3)五氧化二磷表示为 P2O5;( 4)生石灰表示为 CaO;( 5) 3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 6) +4价的硅元素表示为 ;( 7)干冰表示为 CO2;( 8)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碳 70表示为 C70 考点:化学符号的书写 计算题 取 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 3.2g氧气。求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答案: .7g 试题分析:解:设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87 32 X 3.2g

20、 87:32=x:3.2g X=8.7g 答:设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8.7g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题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一)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 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对照实验 ,是在探究不同的酸因素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 对照实验 ,是在探究 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 小明选择第 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选择第 组药品的原因是 。 (

21、二)选择装置: (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小明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的装置为 请在 A E中选择),验满方法是 。 ( 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装置 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 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 B 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起到随开随关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药品、石灰石颗粒的大小;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很慢并很快停止,不易收集到二氧化碳;(二)选择装置 ( 1)酒精灯;长颈漏斗;( 2) 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

22、已满 ;( 3) H2CO3 = H2O + CO2;( 4) 试题分析:(一)选择药品对照实验 ,是在探究石灰石颗粒的大小对制取二氧化碳 气体产生影响;小明选择第 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不选择第 组药品的原因是反应很慢并很快停止,不易收集到二氧化碳;(二)选择装置( 1)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小明根据反应为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及生成的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的气体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的装置为 BC,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 3)将生成

23、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 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 H2O + CO2; ( 4)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可选用 取代 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起到随开随关的作用。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验证、性质及装置的选择 竹子是 “有节、中空、四季常绿 ”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 A、 B两组,在相

24、同的条件下, 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 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3)测定气体中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 ;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经过 A、 B两组同学的实验, 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 B组的,你

25、认为原因是 。 答案:( 2)澄清石灰水并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a(OH)2 =CaCO3+ H20;( 3) 耗尽瓶中的氧气; 方案二:反应是在密闭的装置内完成的; A组采用排水集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 试题分析: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向所取的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二氧化碳,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a(OH)2 =CaCO3+ H20;( 3)测定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耗尽装置内的氧气; 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是方案二:反应是在密闭的装

26、置内完成的误差较小; 经过 A、 B两组同学的实验, 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 B组的,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及操作可以知道原因是 A组采用排水集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 考点:二 氧化碳和氧气的检验及测定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 :改进措施是 。 来源 :学科(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目的是为 。 ( 3)实验过程中,图中 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1)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

27、成空气污染;在装置的右端的导气管口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把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掉;( 2)先通一会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CO+ CuO 加热 Cu + 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题分析: 由题中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道(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改进措施为在装置的右端的导气管口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把一氧化碳气体燃烧掉( 2)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燃烧时可能出现爆炸,故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一氧化碳,其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黑色 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 CuO 加热 Cu + CO2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金属的冶炼及注意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