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九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诗句。毛泽东也写了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皇帝的准确识记,依据题干中 “神州轩辕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推断出是皇帝,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皇帝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 “人文初祖 ”。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
2、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华夏之祖 皇帝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 “一个人 ”和 “另一个人 ”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反抗一个人的专制 ”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是反抗查理一世的封建专制; “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指在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 B符合题意;詹姆士一世统治时尚未发
3、生资产阶级革命,查理二世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的国王,因此 ACD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经常以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方式维护统治秩序,主要表现有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发动 “光荣革命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资产阶级经常以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方式维护统治秩序 ”,主要强调的是 “妥协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体现的是革命性,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发动 “光荣革命 ”体现的是妥协性,故
4、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性与妥协性 最早宣布一切人生来就是 “平等 ”的并有 “自由、生命以及追求幸福 ”权利的资产阶级政治文献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法国的人权宣言 C美国的独立宣言 D法国的 1791年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独立宣言的准确理解与认识,解题时注意“最早宣布 ”“平等 ”的并有 “自由、生命以及追求幸福 ”权利,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是 1776年 7月 4日,由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宣告成立民主共和国,是最早阐明 “人权 “的政治文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5、美国的诞生 独立宣言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主要表明 A市场扩大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B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 D蒸汽和机器是工业革命的起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引文的核心内容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引起工业中的革命,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蒸汽时代 ”的到来
6、 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下列选项中,与共产党宣言内容相符的是 A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C争取了工人阶级的普选权 D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因此 A符合题意,而 B“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C“普选权 ”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不合史实,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
7、导型,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准确理解,全面解读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题干中 “传导型 ”即 “主要因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法国与英国都是通过革命的方式由内部因素积累而自发转变,而日本是通过内部的改革,由外部刺激即受到列强的侵略,进而回应和学习,成为现代化国家,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下列哪一个国家与其它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准确识记,题干中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是解题的关键,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是通过独立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法国与英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俄国是通过 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的方式与英国、美国、法国不同,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废除土地买卖的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 育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社
9、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教育,因此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 文明开化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因此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欧洲人出行可使用的最新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A汽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 “19世纪八九十年代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1885年,德国人卡尔 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896年,美国人亨利 福特制造出他
10、的第一辆四轮汽车,因此 C符合题意;汽船、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ABD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人类迈进 “电气时代 ” 汽车 2011年 5月初,制造了 9 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 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 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争 C珍珠港事件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突发,奥匈帝国王储遇刺身亡, “暗杀 ”等恐怖事件是发动战
11、争的借口和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全球,因此 A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他的著述 “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此 著述的作者是 A达 .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达尔文成就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的 “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 ” 可以得出此观点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提出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因此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达尔文 16世纪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
12、和下西洋相比,不同点是 A得到统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到达非洲东海岸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史实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5、 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尚未发展,所以不能说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因此 C不能说是两者的共同点,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BD选项都是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与郑和下西洋的相同点,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去掠夺东方的财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各国的联系,因此目的不同,产生影响也不同,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新航路的开辟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 ”, “不成熟状态
13、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 智无能为力 ”,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启蒙思想的相关史实,题干引文强调了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据此可以看出材料突出的正是启蒙运动中 “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启蒙思想 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 ”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A B C D 答案:
14、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语的准确识记,题干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出自于论语 子张 ,因此 B符合题意,而ACD均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孔子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秦始皇与汉武帝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发生在秦始皇时期的; B发生在汉武帝的时期;秦朝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设立郡
15、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而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因此 C的表述符合题意, D发生在秦始皇时期,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 我国老百姓的 主食一般呈现出 “北麦南稻 ”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识记,解题的关键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16、”,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发展的原因 以专题的形式统揽历史阶段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下列历史阶段可包含在专题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之中的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是解题的关键,而备选项中 ACD都只是谈到了封建国家的民族融合,而没有分裂,不符合题意;回顾已学知识
17、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在大分裂、大动荡时期,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比较频繁,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因此 B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北方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分裂与融合 2013年 4月,江苏扬州发现了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下列历史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建立隋朝 设置进士科 下令开凿大运河 开创 “贞观之治 ”局面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抓住 “隋炀帝杨广的陵墓 ”,由已学知识可知 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隋朝, 与杨广无关,且开创 “贞观之治 ”局面是唐朝唐太宗时期的, 排除,由已学知
18、识可知杨广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始置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 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科举制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 统治秩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材料中从 “进入政府 ”“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是对科举制度历史影响的阐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为封建政权培养了大批 “
19、顺民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D的表述符合题意, ABC 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选 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科举制的创立 在唐朝晚期,一位前往日本的中国人可能在日本看到 海船上装有中国制造的罗盘针 日本京城建筑风格同中国京城建筑风格相似 僧人阅读中国雕版印刷的佛经 日本颁发的文件中的文字有些是汉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友好外交的相关史实,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制造的罗盘针应用于海船起于北宋,唐朝的时候不可能在海船上看到罗盘针, 的表述不合史实。 三项均是当时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表现,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20、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B符合题意, A表述有误,独立施政表述有误; C表述的是宋朝的政治机构的特点; D表述的是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贞观之治 ” 三省六部制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指 继承和推广了分封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
21、辖 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强调的是后世,而且 “继承和推广了分封制度 ”的表述不合史实,元朝的行省制与分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 不合题意,而 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人民的控制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君主专制加强措施的准
22、确理解与认识,题干中 “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 ”是古代统治者在中央加强皇权的措施,也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表现,因此 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三公九卿 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和清朝大兴 “文字狱 ”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准确与认识,题干中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和清朝大兴 “文字狱 ”都是古代各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巩
23、固封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故选 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 综合题 ( 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 务本于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 食货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材料三 “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 农桑辑要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当时是如何解决 “草不尽耕 ,地利
24、不尽出 ”的现象的 ( 2分) (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的何种治国理念?(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1分 ) (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1分)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指 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是什么。 (1分 ) 答案:( 1)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 2) “仁政 ”(“民贵君轻 ”或者 “民本 ”思想);(言之有理给分)措施: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 3)忽必烈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民族融合,巩固与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 4)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围绕政府改革回答) 试题分析:第( 1)问
25、,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答本题需要结合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分析归纳即可,由已学知识可知解决题干问题的措施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治国之道,由材 料中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说明了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体现了民本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采取的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符合民本思想。 第( 3)问,主要考查元朝的农桑政策, “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指的是忽必烈改制,反映了元世祖以农桑为本的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改制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民族融合,巩固与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
26、的能力,材料主要涉及古代各朝的农业发展状况,解题时要紧扣材料归纳,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得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统治者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大变革的时代 商鞅变法;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贞观之治 ” 唐太宗;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改制 ( 10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 3世纪到公元 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 7 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27、1368 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 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 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 “天朝上国无所不有 ”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三:从 1688年以后,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 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 1)据材料一,概括指
28、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 1分)请各举一例史实。( 3分) (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2分) ( 3)材料中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 1分)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1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2分) 答案:( 1)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史实:丝 绸之路的开通,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 2)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对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进行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强化君
29、主专制;(任答其中两点给分) ( 3)建立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 4)国家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坚持改革开放,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力发展科技;政治上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政治改革要符合国情 ,勇于创新。(任意选取两个角度给满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对外的友好交往,依据材料三次崛起即汉朝、唐朝、明朝,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朝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如汉朝的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朝的鉴真东渡,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等。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落后原因的分析与理解,材料主要从对外政策、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如闭关锁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科技观念落后以及强化君
30、主专制等。 都( 3)问,主要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 “从 1688年以后, 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可知指的是 1688年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在强大的过程中除了建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就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的第 四次崛起,既要坚持国家的改革开放,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还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走适合国情的道路。 考点: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对外友好往来 鉴真;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8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右图
31、)。 材料二 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三 他在国务会议上宣称: “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我深信,我们迟早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是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 ” ( 1)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位杰出人物对美国历史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分) ( 2)根据材料二请说出 “濒于夭折的革命 ”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1分)又是通过什么方式 “把它光辉灿烂
32、地展现给世界 ”?( 1分)除了材料中拿破仑对自己的评价 ,你对他还有没有新的看法 ( 1分) ( 3)针对材料三中 提到的 “迟早会解决的问题 ”,他是怎么解决的?( 1分)材料一与材料三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什么问题?( 1 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起哪些作用 .( 1分) 答案:( 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法国大革命;战争或者颁布民法典;他后期的战争威胁了欧洲国家的主权 ,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具有侵略性与争霸性 .(从负面影响回答 ) ( 3)农奴制改革;都为资本主义的发
33、展提供了劳动力。 ( 4)历史人物可以推动或阻碍历史的发 展,但不起决定作用。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林肯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中 “南北战争 ”“被刺身亡 ”可知指的是美国总统林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南北战争中,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 2)问,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准确认识,依据 “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 ”可知是拿破仑挽救的革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是法国大革命,拿破仑镇压保王党叛乱,击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大革命,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 ,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
34、命的胜利果实。材料二主要是拿破仑自己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另外需要从负面评价,他后期的战争威胁了欧洲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 ,具有侵略性与争霸性。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废除黑人奴隶的准确识记,由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可知指的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美国林肯解放黑人奴隶,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历史人物对历史的阻碍或者推动的作用,又要看到历史 人物起到的不是决定作用。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的 1861年农奴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