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1265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离出汽油、柴油 B煤转化为煤气 C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A、物理变化,石油中本身就含有汽油、柴油等成分,只是将它们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变化,煤的主要成分是碳,通常使之与氧气使之转化为 CO; C、物理变化,利用干冰从固态变成气态时需吸收大量热,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变成液态水形成降雨; D、物理变化,只是玻璃的存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 考点:化学变化的识别 A和 B可发生反应

2、: 3A 2B=A3B2,某学生做了 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 A和 B的质量之和都是 12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反应前 A的质量 反应前 B的质量 反应后 A3B2的质量 10g 2g 6g 4g 8g 6g xg yg 9g A 31 B 32 C 21 D 11 答案: AD 试题分析:观察表格序号 , 10gA和 4gA都能生成 6g A3B2,可知 10gA是有剩余的,生成 6g A3B2只要 4gA就够了;同理可分析得生成 6g A3B2只要 2gB。即反应时 A与 B的质量比为 2 1。序号 共生成 9g A3B2,可知如果恰好完全反应,需

3、A6g, B3g。现题中告诉我们 AB质量之和都是 12g,意味着或者有3gA、或者有 3gB剩余。如果剩余的是 3gA,则反应前 A有 9g, B有 3g,比值为 9 3=3 1;如果剩余的是 3gB,则反应前 A有 6g, B有 6g,比值为6 6=1 1,故选 AD。 考点:化学计算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 A、 B、 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 B C B将 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C 50 时,把 50gA放入 50g水中得到 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2 D 50 时,将 A、 B分别加入

4、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20时, A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较大 答案: CD 试题分析: A、错误,从 20 时竖着的虚线与三条曲线的交点可以看出,它们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为 BA=C; B、错误,从 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相同量水中能溶解的 C越少,升温后原本饱和的 C溶液不仅仍 饱和,而且还要有晶体析出; C、正确,从 A溶解度曲线知, 50 时的溶解度为50g,在 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 25gA物质,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50=1 2; D、正确,从图中看出,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降温后其溶解度快速变小,此时析出晶体数量也会较多。

5、考点:溶解度曲线 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 Zn)提取 Cu,并得到 ZnSO4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 反应条件已略去; 2Cu+2H2SO4+O2 2CuSO4+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 B是锌 B物质 D是稀盐 酸 C溶液 A和固体 C中都含有铜、锌两种元素 D过程 、 中的分离操作是过滤 答案: B 试题分析:电池铜帽的成分为铜、锌;根据题目信息 2Cu+2H2SO4+O22CuSO4+2H2O经及初中化学学到的反应 Zn H2SO4=ZnSO4 H2,溶液 A应为硫酸铜及硫酸锌。实验目的是提取铜并得到硫酸锌溶液,所以物质 B必为 Zn,且为过量,以使硫酸铜全

6、部反应转化为铜,所以固体 C为铜与锌的混合物,溶液 E为硫酸锌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CuSO4=Cu+ZnSO4,此处经过操作 ,固体 C与溶液 E发生了分离,则这个操作必为过滤。固体 C(铜、锌混合物)中加入物质 D得到铜与硫酸锌溶液,则物质 D只有稀硫酸,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 H2,此处物质 D不能为稀盐酸,否则将生成氯化锌,而溶液 E不可能既是硫酸锌又是氯化锌。经过操作 ,同样实现固液分离,此操作也是过滤。据此,可选出 B不正确。 考点:物质的推断 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 C14H1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7、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28 C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 14123 D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41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正确,根据其化学式,它是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B、正确,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4 112 163=228; C、错误,元素不讲个数,本选项若将 “元素 ”改为 “原子 ”,才会正确; D、正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4) ( 112) ( 163) =14 1 4 考点:化学式的含义及计算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B正在使用 的家用电器着火,

8、立即用水浇灭 C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离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正确,通过隔绝氧气同时降低温度来实现灭火; B、错误,这样做易发生触电事故,同时也使电器受潮无法使用; C、正确,使泄漏的天然气尽快排出,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D、正确,捂住口鼻可以防止烟尘进入人体,同时底层氧气含量高,蹲下离开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 考点:化学与生活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 、 、 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B转化

9、一定是放热反应 C转化 还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D丙能产生温室效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及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不难推出甲为 C,乙物质为CO,丙物质为 CO2。 A、正确。甲 乙可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实现,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甲 丙也可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实现,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乙 丙可通过 CO与氧气反应实现,该反应也是化合反应。 B、错误,丙 乙是 CO2与 C反应生成 CO,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C、正确,甲 丙也可通过碳与氧化铜反应实现,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正确,丙是 CO2,能产生温室效应。 考点:

10、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转化关系 2013年 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 “ 碳海绵 ”。“碳海绵 ”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 列关于 “碳海绵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吸附性,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B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CO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正确,题中告诉我们 “碳海绵 ”具备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性; B、错误, “碳海绵 ”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正确, “碳海绵 ”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具有还原性,能还原氧化铜; D、正确

11、, “碳海绵 ”的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有 X、 Y、 Z三种金属,只有 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 X放入 Z的化合物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Y、 X、 Z B Z、 X、 Y C Y、 Z、 X D X、 Z、 Y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只有 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说明 Y的活动性最弱, “如果把 X放入 Z的化合物溶液中, X表面有 Z析出 ”说明 X活动性大于 Z。综合起来,答案:选 D 考点:金属活动性判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过滤

12、C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 NaCl固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错 误,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 B、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同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免液体溅出; C、正确; D、错误,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且氯化钠就放在纸上,不能直接放托盘中。 考点:实验操作 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气体肥料 C灭火 D光合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错误,供给呼吸是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C、正确,二氧

13、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D、正确。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硅酸钠( 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设硅元素化合价为 X ( +1) 2 X( -2) 3=0 X=+4 考点:化合价计算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水 B氯化钠 C汞 D C60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原子及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其中 A是由水分子构成;B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 C是由汞原子构成; D是由 C60分子构成。 考点:物质的结构

14、 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生石灰 D氯化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硝酸铵加入水中,溶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B、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C、生石灰加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这个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 D、氯化钠加入水中,溶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 热量,溶液温度不变。 考点:物质溶解或与水反应时的温度变化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

15、杯子上的污垢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油污以。 B、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碘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于酒精中。 C、是利用洗洁精乳化油脂,油脂仍是许许多多分子集合在一起,只是液滴比原来更小而已。 D、是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污垢的。 考点:乳化、溶解的差异区分 填空题 有以下七种性质,请选择相应的字母填空: a密度; b硬度; c熔点; d沸点; e可燃性; f还原性; g氧化性 ( 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不同,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 ( 2)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刻下明显划痕,是因为黄铜的 比纯铜的大。 ( 3)一氧化碳的 可用于冶金工业。 ( 4)氢气可以作为燃料,是利用

16、其 。 答案:( 1) d ( 2) b ( 3) f ( 4) e 试题分析: 氮气沸点低,先变成气体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氧气。 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大量热。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 1)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 能源(选填 “可再生 ”或 “不可再生 ”)。 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 。煤燃烧时排放出 ,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为节约化石燃料及减少环境污染,人类需要利用和开发新能源,如地热能、生物质能、 等

17、(填一种即可)。 ( 2)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浑浊的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澄清的水是 (选填“纯净物 ”或 “混合物 ”)。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可以降低 水的硬度。 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氯化钠,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选填 “蒸发溶剂 ”或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氯化钠在溶液中是以 的形式存在的(填粒子符号)。 ( 3)人类每年都要从大自然中提取大量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

18、(选填 “增大 ”、 “减小 ”或 “不变 ”)。 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资源和防止污染,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铜 答案: ( 1)不可再生 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风能(合理答案:均可) ( 2) 混合物 煮沸 蒸发溶剂 Na 、 Cl- ( 3) 氧气、水蒸气等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

19、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Fe + CuSO4=FeSO4+Cu 减小 A 试题分析: 煤等化石燃料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时间,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清洁能源比较多,除风能外,常见的还有太阳能等,它们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方法基本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水仍含有大量可溶性杂质,如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基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 反应后溶液由原来 的硫酸铜变成硫酸亚铁溶液,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看出,溶液的质量变小了。 加入的铁粉首先和硝酸银反应,待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如果还有铁粉剩余,则再和硝酸铜反应。由题可

20、知,反应后铁粉没了,说明铁和硝酸银肯定发生了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银,滤液中一定含硝酸亚铁,至于硝酸银是否全部反应完、铁是否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根据题目条件无法判断。综合起来,只能选 A。 B如果改成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铁 ”才正确。 C改成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没有硝酸银 ”才正确。 D改成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没有硝酸铜 ”才正确。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 ( 1)图 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21、: 实验用品 实验现象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产生火焰 蘸有水的玻璃棒 无明显变化 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图 2所示的实验中, a、 b处放有少量白磷, c处放有少量红磷。观察到 a处白磷燃烧、 c处红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观察到 a处白磷燃烧、 b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 3)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 3),图 2所示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答案: ( 1)可燃物 C2H5OH+3O2点燃 2CO2+3H2O (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3)环保,防

22、止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试题分析: 图 1所示实验不同之处在于酒精与水,而它们分别属于可燃物与不可燃物。 图 2 所示实验中, a、 b 两处对比,区别在于是否有氧气,根据是否能够燃烧,得出 燃烧条件之一:氧气; a、 c两处对比,区别在于着火点不同,根据能否燃烧,得出燃烧条件之二:温度达到着火点。 图 2所示装置可将产生的白烟收集在气球中,避免了对空气的污染。 考点:科学探究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 2)若用 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 B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气体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 答案: ( 1) 长颈漏斗 集气瓶 ( 2)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 3) CaCO3+2HCl=CaCl2+H2O+CO2 C 试题分析: A装置中试管口有棉花,那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才需放的。 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条件不需加热,且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气体的制取与收集 二氧化碳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体。 ( 1)甲同学利用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打开

24、K,反应一段时间后 ,观察到装置 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观察到装置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关闭 K,装置 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 的优点是 。 ( 2)乙同学利用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从 b端通氮气 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从 a端通二氧化碳 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答案: ( 1) 密度比空气大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CO2 +Ca(OH)2 CaCO3+

25、 H2O 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2) 试题分析: 关闭 K后短时间内大理石与稀盐酸仍接触并反应产生气体,但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故试管内气压越来越大,气体产生的压力就会把稀盐酸压回长颈漏斗,从而引起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分离,反应停止。这种装置可方便实现反应的发生与中止。 为达实验目的,需进行三步实验:第一,使小花与二氧化碳接触;第二,使小花与水接触;第三,小花既与水, 又与二氧化碳接触。本题小花只有一朵,故只能先接触二氧化碳,再用该小花接触水,最后再通往二氧化碳。实际操作中,在接触水之前,须将瓶中二氧化碳排出,以保证小花只是与水接触。故答案:为

26、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 ( 1)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 5000t含氧化铁 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以日产含铁 98%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t)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原理的实验,并 对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酒精灯 b的作用是 。 【进行实验】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了实验,测得下列数据: 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 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 60.0g)。

27、 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 m(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物质 性质 四氧化三铁 氧化亚铁 氧化铁 铁粉 颜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 能 不能 不能 能 【进一步实验和得出结论】 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

28、有氧化铁和 。 该小组同学将黑色固体粉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紫红色固体析出,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为 。其实,进行如上图所示实验后,若测得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 m为 g,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反思与评价】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上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应作的一处修改是 。 答案: CO+Fe2O3高温 2Fe+3CO2 ( 1) 2714.3t ( 2)【设计实验】 尾气处理,防止空气污染 【进一步实验和得出结论】 氧化亚铁 四氧化三铁 65.8g 【反思与评价】将酒精灯 a换成酒精喷灯 试题分析: 设生铁质量为 X 3CO Fe2

29、O3 2Fe 3CO2 160 112 5000t76% 98%X X=2714.3t 【进一步实验和得出结论】 根据表格提供信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除氧化铁外,还有氧化亚铁。 根据题意,该粉末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则该黑色粉末不是铁粉,从而该粉末只能是四氧化三铁。后半题实际是问:如果生成四氧化三铁,则反应后会有多少固体物质存在呢?为此,我们可以先列出反应方程式,并通过方程式求解,具体过程如下: 设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为 X CO 3Fe2O3 2Fe3O4 CO2 3160 2232 (66-60)g X X=5.8g 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 m为 60g 5.8g=65.8g时,也能得出只生成四氧化三铁这一结论。 【反思与评价】根据题意,要提高反应温度,只有将酒精灯 a换成酒精喷灯,当然也可以给酒精灯加上网罩,以使火焰集中,从而提高温度。不过这样的效果可能不如换用酒精喷灯好。 考点: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