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31365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仁者乐山。(论语 里仁第四) 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雍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论语 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论语 卫灵公)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李煜浪淘沙令) 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 与元九书) 答案:知者乐水 为人谋而不忠乎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 有杀生以成仁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歌诗合为事而作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坐落松弛搬师回朝融汇贯通 B夜宵端详鸠占雀巢眼花 乱 C暮霭

2、晋升莫衷一是百战不殆 D绝窍签署崭露头角关怀倍至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他平时教育学生极其严格,但对同事却非常温柔,色厉内荏的印象常使他在学生面前遭到误解。 B西安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杀人案已令世人震惊,而事发后他的同门师妹李颖的一番言论更是石破天惊。 C最近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的房屋限价令几乎都把房价的增长限制在百分之十左右,媒体认为这一政策更使房价上涨合法化,反而让更多急于买房的人产生无所事事的危机感。 D最近伦敦奥委会负责人在回应媒体对奥 运比赛场馆进度的质疑时表示,多项工程已经开工,场馆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 2012年 4月可以全面完成并

3、接受检验。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前一阶段,因为嘉宾言语过激或素质低下而引起网友广泛诋诟的江苏卫视黄金节目非诚勿扰经过整改后,无论在主旨的把握和嘉宾的选择上都有了很大改观 。 B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C公开的预算信息只占全部预算信息的极小部分,至少有 80的预算信息遭到公众质疑,这是中国公共信息的现状,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D一年一度的 “艺考热 ”凸显了当今高考报名过程中,考生及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热点专业,结果花费了大量的

4、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 “所向披靡 ”。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 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 从名城、名镇、名 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 “城改 ”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

5、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 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 “最后的精神家园 ”的古村古镇,被借名 “腾笼换鸟 ”,迁走原住民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 “游客的天堂 ”;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 “博物馆 ”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 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 “打造 ”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 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 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

6、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 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 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都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

7、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 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文化不精不深,怎能 “做大做强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 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 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

8、?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 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 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 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 “疯狂的 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

9、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 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小题 1】简 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后果。( 6分) 【小题 2】请概括文章的主要思路。( 6分) 【小题 3】依据文 本,说说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 6分) 答案: 【小题 1】重新打造的文化遗产失去了文化内涵;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每点 2分) 【小题 1】文章先列举历史街区改造和影视作品改编中出现的文化糟蹋现象( 2分),再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糟蹋历史

10、文化的后果( 2分),最后告诫人们 “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 ”( 2分)。 【小题 1】历史街区的改造应保留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独特的精神;宣传历史名人应尊重历史,不能借历史戏说,更不能无中生有;历史文化建设应保持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 6分,每点 2分)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 执虚如盈 张丽钧 每当听到学生们背诵弟子规中 “执虚器,如执盈 ”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好喜欢这两个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顿悟与被寄望的欣悦暖暖地包围了我。 从字面上来看,它很好理解 就算你手里拿着的器物里空无一物,你也要当它盛满了东西

11、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不要生出半点轻慢不恭。 我试图让自己潜入这两个短句的深层,轻轻叩问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样的考虑,号召 人们视 “虚 ”为 “盈 ”呢?难道说仅仅是为了爱惜器物、不使 堕地吗? 当然不是。 先生应该是十分看重那颗 “恭肃的心 ”的。即使是捧着一只粗瓷的空碗,也当那里面盛满了佳肴美馔,不因 “空 ”而生狎昵,恭肃的心,惴惴地悬了,让 “盈 ”在这一刻成为 “虚 ”的别解。 我得承认,我是慢慢喜欢上那种 “执虚如盈 ”的 庄肃感的。在这个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郑重地将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归了类,分为 “执盈如虚 ”、 “执虚如虚 ”、“执虚如盈 ”三个阶段。 在 “执盈如虚 ”的

12、岁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 “执盈如虚 ”?生活将那么多盛满了琼浆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却没想到它们都是需要我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珍爱的。这颗心,与其说是粗疏的,不如说是贪婪的,它惯于挑剔,惯于骄横,惯于在一朵花前遥想另一朵花。 后来,生活或是恼了?竟粗暴地略去了 “洽谈 ”的程序,劈手从我怀里掠走 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 。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鸣,只能默默注视着自己越来越空虚的怀抱 ,惊恐莫名。于是,赞歌喑哑,腹诽茁长。一双 “执虚如虚 ”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感谢那个飘着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读懂了 “盈虚 ”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

13、诗的大姐静静地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 “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 多像生活! ”大姐却说: “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 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 ”我把这说法进驻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因为就是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 那一年 ,在大昭寺,顺着导游的手指看去,我们看到了那么多塞在 “牙柱 ”缝隙里的牙齿。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些牙齿都是朝圣者的,他们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们的牙齿,带到了这令他们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叹四起。我知道这些浩叹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却忍不住朝那些牙齿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

14、,大概都曾逆料过这样一个途中抛尸的结局,可这却没有成为他们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灵魂,将空虚的朝圣之旅装扮 得一路花开。 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 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们昏花的眼与蒙昧的心。 “ 执虚器,如执盈 ”,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啊。 (燕赵都市报 2010年 11月 26日) 【小题 1】第四段作者连用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文中把 “自己所打发走的日子 ”分为 “执盈如虚 ”、 “执虚如虚 ”、 “执虚如盈 ”三个阶段,请分别说说这三个阶段的内涵?(每个阶段不超过 30字)(

15、6分) 【小题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4分) 【小题 4】本文题目是 “执虚如盈 ”,请联系全文,探究其中 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表明作者对 “执虚如盈 ”由表层意到深层意逐层思考的思路,( 2分)激发读者的思考,( 1分)为下文写 “执虚如盈 ”的深刻内涵做铺垫。( 1分) 【小题 1】( 6分)第一阶段生活丰厚,却贪婪骄横,不知珍惜;( 2分)第二阶段生活财富消耗殆尽,精神一片空虚; ( 2分)第三个阶段即使物质匮乏,也能以充实的精神,度过生活的每一天; (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4分)运用了拟

16、人手法( 1分),通过 “恼了 ”“粗暴 ”“略去洽谈 ”“劈手 ”“掠走 ”等词语( 1分),赋予生活人格化的特征,(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执盈如虚 ”的后果。( 1分) 【小题 1】( 6分)( 1)要以一颗恭肃之心,对待物质匮乏的生活; ( 2)要以一颗颖慧之心,看淡人生的圆缺; ( 3)要以一颗虔敬之心,不懈追求人生目标; ( 4)要以一颗恭敬之心,珍爱今天的生活。 (每点 2分,答出其中 3点即可得 6分,每点须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苏廷评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17、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 余,则曰: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 “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

18、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唯公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 “吾儿 当忧其不学耶? ”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

19、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 卷十六,有删节)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日操兵乘城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 D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生意: 做买卖 【小题 2】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 (3分 ) 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

20、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 “行状 ”,目的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3分 )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3分 ) (3)公之无传,非

21、独其自放终身,亦其子 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4分 )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A 【小题 1】 (1)(3分 )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2) (3分 )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3)(4分 )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小题 1】(活下去的想法。) 【小题 1】( 表现其为人洒脱; 表现其 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 表现的不是苏序,而是苏洵) 【小题 1】( “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 ”的不

22、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小题 1】 (1)评分建议:语意通顺, 1分;固,本来, 1分;鬻:卖。 1分。 (2)评分建议:语意通顺, 1分;素, 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 1分。 (3)评分建议:语意通顺, 1分; “非独 亦 ” , 1分;自放, 1分;过, 1分。如将 “公之无传 ”译为 “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 ”,亦可。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 要旨,就放弃不读。他为人 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

23、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 “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 ”更加不再吝惜(钱财)。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 “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 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

24、再活下去的念头。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 “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 或,学习)。祖父笑着说: “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 ”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

25、官。只有祖父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从这以后,眉州求 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 “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 ”不久,(我的父亲) 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

26、?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 传)的人啊。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恭谨陈述。 诗歌鉴赏 阅读下 面一首唐诗 夏夜宿表兄话旧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 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 1)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

27、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请分点回答。( 4分) 答案:( 1)诗歌一、四两联虚实结合( 1分);第一联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描述诗人与表兄在夏夜庭院中重逢畅饮所见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 3分);第四联设想与表兄离别后将面对的孤舟离别、亲友在桥边搭起青帐饯别的场景。( 2分) ( 2)与表兄久别重逢的愉悦畅快;回忆往昔乡书不达、故交零落的凄凉;想到明朝又要分别的忧愁。(每点 1分,表达 1分) 语言表达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每点不超过 6个字)( 6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境

28、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 35 到 40 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细菌的 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答案:( 4分) 控制温度 瞄准感染区域 破坏 DNA结构(每点 2分)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喧嚣 ”的常用义为 “声音杂乱,不清净 ”。放眼社会,股市、网络、娱乐圈以及青春、人生 ,呈现出越 来越热闹纷乱和骚动不安的迹象。面对喧嚣,人们的态度也是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人选择淡然,有人选择逃避,也有人选择融入甚或是享受 请以 “面对喧嚣 ”为标题,自定立意,自选角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